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Qiang Ethnic Minority's Leather Drum D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1
作者 Yanhua F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5期35-36,共2页
There is a very ancient and magical ritual dance (leather drum dance) in the folk society of Qiang ethnic minority, which is located in Wenchuan, Maoxian County, and Beichuan County of the Northwest Plateau. It is a... There is a very ancient and magical ritual dance (leather drum dance) in the folk society of Qiang ethnic minority, which is located in Wenchuan, Maoxian County, and Beichuan County of the Northwest Plateau. It is a dance used by Qiang people to lead the way for honoring their gods, expelling the evil spirit, seeking happiness, and sending the soul of the dead to the heavy. In this paper, the origin, developmen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control, and social functions are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angible Culture Qiang Ethnic Minority Leather drum dance STUDY
下载PDF
The Drum Dance of the Yi People
2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7年第1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the drum dance of the Yi People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Mu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remony of “July Official God”
3
作者 Caifen Ya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0年第10期95-102,共8页
July Official God is the second batc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published by Gansu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The project is located in Yuzhong County,Lanzhou city.The ritual process and ritual music o... July Official God is the second batc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published by Gansu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The project is located in Yuzhong County,Lanzhou city.The ritual process and ritual music of“July Official God”are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folk cultural space activity,which are closely connected and indispensable.Therefore,the study of ritual music is also one of the work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The combination of ritual music research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will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orientations of future ritual music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ly Official God JOY Song dance drum
下载PDF
Drum Dance in Suburban Xigaze
4
作者 DOJE 《China's Tibet》 1995年第6期38-39,共2页
DrumDanceinSuburbanXigazeDOJEThebeautifulvillageknownasSemaislocatedapproximately10KmsouthofXigaze,anditiskn... DrumDanceinSuburbanXigazeDOJEThebeautifulvillageknownasSemaislocatedapproximately10KmsouthofXigaze,anditisknownassemachoi.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um dance in Suburban Xigaze
下载PDF
皖北民间“非遗”舞蹈的社会生态建构——以安徽蚌埠冯嘴子村花鼓灯传承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万惠玲 胡飞 马彦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67-170,共4页
自宋代以后,聚居在淮河中游的村落,流行一种集灯歌、小戏、群舞、锣鼓于一体的“原生形态”汉民族歌舞——花鼓灯。因其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系统的舞蹈语言体系和别具一格的民族民间文化跻身于非遗国家级名录,并作为唯一的汉民族民间舞种... 自宋代以后,聚居在淮河中游的村落,流行一种集灯歌、小戏、群舞、锣鼓于一体的“原生形态”汉民族歌舞——花鼓灯。因其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系统的舞蹈语言体系和别具一格的民族民间文化跻身于非遗国家级名录,并作为唯一的汉民族民间舞种被列入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能歌善舞的沿淮人通过多元场域展演并宣示着“咒语多变成颂歌”的传衍历程,对当地社会文化的景观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为花鼓灯传承建构了良好的社会生态。蚌埠冯嘴子村花鼓灯传承的案例表明“生存优势”是影响文化遗产生存、竞争与演替的重要考虑因素,是衡量文化生存潜能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地区 蚌埠冯嘴子村 花鼓灯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生态
下载PDF
从汉画长袖盘鼓舞的性别形象构成说开
6
作者 刘建 张子怡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5期113-124,共12页
在汉画舞蹈中,服饰与非乐悬组合的道具舞有多种,其中长袖盘鼓舞占据了最大份额,也最具代表性。在长袖与盘鼓组合道具舞中,我们可以按男女性别形象划分出女、男、男女;其次再按表演形式划分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所有表演的人... 在汉画舞蹈中,服饰与非乐悬组合的道具舞有多种,其中长袖盘鼓舞占据了最大份额,也最具代表性。在长袖与盘鼓组合道具舞中,我们可以按男女性别形象划分出女、男、男女;其次再按表演形式划分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所有表演的人物、主题、结构、模态、技术和风格均可由此流出。这里的长袖包括长袖之接袖、长袖套袖之长袖、广袖套袖之长袖等,它们对盘鼓的“遮天盖地”恰好成为一个倒三角形,形成对脚下盘鼓的压制,借以脱离地球引力,振翅高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长袖盘鼓舞 形象 形式 技术 风格 主题
下载PDF
秦汉战鼓在群众广场舞中的推广价值与路径探索 被引量:2
7
作者 崔海荣 张宝强 张静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秦汉战鼓作为一种流传两千多年的民间传统艺术,属于群体性活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当下,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秦汉战鼓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艺术特征和社会功能进行简要分析,探讨秦汉... 秦汉战鼓作为一种流传两千多年的民间传统艺术,属于群体性活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当下,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秦汉战鼓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艺术特征和社会功能进行简要分析,探讨秦汉战鼓在群众广场舞中的健身、社会、审美和文化价值,探索其推广路径,对于秦汉战鼓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战鼓 广场舞 推广
下载PDF
贵州苗族鼓舞的文化特征和社会功能
8
作者 雷昆鹏 刘剑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7-52,共6页
对苗族舞蹈的研究不应该采取纯粹审美的角度,而应该重视舞蹈与其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就贵州苗族鼓舞而言,它受到苗族祭祀文化、迁徙文化、山地文化、农耕文化的影响,是苗族文化的具象化表现。贵州苗族鼓舞具有强烈的功利性的特点,具体... 对苗族舞蹈的研究不应该采取纯粹审美的角度,而应该重视舞蹈与其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就贵州苗族鼓舞而言,它受到苗族祭祀文化、迁徙文化、山地文化、农耕文化的影响,是苗族文化的具象化表现。贵州苗族鼓舞具有强烈的功利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苗族人通过鼓舞达成“祈祷美好生活”“强化族群认同”“传承文化习俗”以及“消遣娱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舞蹈 贵州苗族鼓舞 苗族文化 舞蹈人类学
下载PDF
互融与共洽——以南岭走廊平地瑶“芦笙长鼓舞”为例
9
作者 马丽星 胡骁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虎马岭村及大井村“芦笙长鼓舞”为研究对象,对“芦笙长鼓舞”的舞蹈形态及其背后蕴含的族群文化身份给予相关的解读和剖析,通过对舞蹈源流、呈现形式、文化内涵及身份认同等角度的分析...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虎马岭村及大井村“芦笙长鼓舞”为研究对象,对“芦笙长鼓舞”的舞蹈形态及其背后蕴含的族群文化身份给予相关的解读和剖析,通过对舞蹈源流、呈现形式、文化内涵及身份认同等角度的分析与探讨,论证了“芦笙长鼓舞”作为南岭民族走廊瑶族长鼓舞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既是原始遗存的文化产物,也是族群文化身份的纽带与桥梁,更是瑶汉互融共洽的典型艺术形式。其中承载的历史信息与文化内涵是当代传承保护的重点,与此同时,还从侧面印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发展的多元维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客观需要,通过仪式中的舞蹈对本民族的族群记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笙长鼓舞 平地瑶 仪式文化 传承保护
下载PDF
汉画盘鼓舞的时空推演
10
作者 高众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5期93-106,共14页
汉画盘鼓舞应于西汉中晚期的长安与故市一带萌发,而后在东汉早期的并州上郡一带与兖州、青州、徐州地区缓慢扩散,进而在东汉中晚期的荆州南阳郡一带、益州蜀郡一带,以至全国各州郡迅速发展盛行,并在宫廷女乐与民间百戏的相互交融中,衍... 汉画盘鼓舞应于西汉中晚期的长安与故市一带萌发,而后在东汉早期的并州上郡一带与兖州、青州、徐州地区缓慢扩散,进而在东汉中晚期的荆州南阳郡一带、益州蜀郡一带,以至全国各州郡迅速发展盛行,并在宫廷女乐与民间百戏的相互交融中,衍生出多样的舞人身份与身体叙事。其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域的发展,呈现出整体的一致性与局部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 盘鼓舞 时空
下载PDF
口承记忆、符号表征与文化阐释——以连州瑶安瑶族乡“高台小长鼓舞”为例
11
作者 胡蝶 张川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0-188,共9页
生长在南岭民族走廊腹地的瑶族“高台小长鼓舞”,在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传承表演的过程中,以独特的民族特色符号、固定的程式规定动作、显著的节拍动律,延续着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地区的瑶族文化,并在时代的发展及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 生长在南岭民族走廊腹地的瑶族“高台小长鼓舞”,在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传承表演的过程中,以独特的民族特色符号、固定的程式规定动作、显著的节拍动律,延续着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地区的瑶族文化,并在时代的发展及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不断裂变与重组,极大的丰富了其本民族的时代文化内涵与新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舞蹈 高台小长鼓舞 文化符号
下载PDF
传统舞蹈“洛川蹩鼓”展演形态与文化功能述略
12
作者 李念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2-116,共5页
陕北传统舞蹈“洛川蹩鼓”是以“鼓”与“舞”两种元素相结合的民俗展演形式,主要分布于延安市洛川县东北的黄章乡、永乡和旧县镇一带。表演者一般以古代武士装扮,腹前挎扁圆大鼓,在蹦跳中完成各种击打鼓面的舞蹈动作。它起源于古代战场... 陕北传统舞蹈“洛川蹩鼓”是以“鼓”与“舞”两种元素相结合的民俗展演形式,主要分布于延安市洛川县东北的黄章乡、永乡和旧县镇一带。表演者一般以古代武士装扮,腹前挎扁圆大鼓,在蹦跳中完成各种击打鼓面的舞蹈动作。它起源于古代战场,以神灵崇拜和祖先祭祀为主要载体,并随着当地的民俗文化展演活动流传至今。其拥有独特的表演风格,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对现头村“洛川蹩鼓”的实地考察,剖析其展演形态和主要的社会文化功能,旨在揭示其在当地社会环境与民俗展演仪式活动中的特殊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舞蹈 “洛川蹩鼓” 舞蹈形态 文化功能
下载PDF
历史人类学视域下彝族白倮铜鼓舞的传统与变迁——以云南城寨村为例
13
作者 苏璇 《文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铜鼓舞不仅是西南族群先民的文化创造,更在当下地方性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塑造心灵、显现社会修复的文化功能。在城寨村白倮支系生存历史中,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寨老制度、祭祀民俗等要素共同构建了白倮铜鼓舞的传统范式。1990年以来,... 铜鼓舞不仅是西南族群先民的文化创造,更在当下地方性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塑造心灵、显现社会修复的文化功能。在城寨村白倮支系生存历史中,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寨老制度、祭祀民俗等要素共同构建了白倮铜鼓舞的传统范式。1990年以来,随着地方政府的参与,作为仍在活态传承的“非遗”地方性乐舞现象,彝族白倮支系铜鼓舞的文本及其意义随着表演语境的变迁而演变,这背后相关白倮支系的历史选择。立足多学科视角,在史料查阅、口述访谈的多重关照下,对文山州白倮支系铜鼓舞的当下完成“在地化”的学理书写,解读铜鼓乐舞与民族心灵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倮铜鼓舞 传统与变迁 表演语境 历史文本
下载PDF
体教融合视阈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现状与路径研究——以白族仗鼓舞为个案研究
14
作者 周梓睿 《武术研究》 2024年第5期97-98,110,共3页
在体教融合背景中,以“育体育人”“立德树人”等为指导思想,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教育中,既能培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接班人,又能深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朝着体教融合目标稳步前进。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 在体教融合背景中,以“育体育人”“立德树人”等为指导思想,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教育中,既能培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接班人,又能深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朝着体教融合目标稳步前进。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白族仗鼓舞为例,探讨此项目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如何更好的与学校体育协同发展,以期在未来为发扬民族传统体育以及促进学校体育发展拓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教融合 民族传统体育 学校体育 白族仗鼓舞
下载PDF
广西瑶族长鼓舞的文化变迁与启示
15
作者 余华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1期82-86,共5页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转型,原生语境中的瑶族长鼓舞发生了明显的文化变迁,且呈现出以人为核心的价值归因。长鼓舞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该文从历史角度考察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内涵,探...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转型,原生语境中的瑶族长鼓舞发生了明显的文化变迁,且呈现出以人为核心的价值归因。长鼓舞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该文从历史角度考察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内涵,探究长鼓舞在社会语境中的表演功能、表演身份、表演场域的变迁,发现长鼓舞符号意义由原始祭祀到现代娱人的明显转变,体现出“以人为本”理念的主导性,且提出现代“非遗”应重视原生主体的人、优化管理体系的人、凝聚共同发展的人,为未来非遗长鼓舞的传承和各民族精神的凝聚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鼓舞 瑶族 非遗 文化 变迁 启示
下载PDF
隔离抑或融合:民俗体育参与的性别变化研究——广西马山县壮族会鼓与打扁担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27
16
作者 吴林隐 杨海晨 韦金亮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9-36,共8页
基于社会性别理论,对广西马山县壮族会鼓与打扁担参与中的性别变化问题进行田野考察。研究发现,这两项传统上具有性别隔离特征的活动在当下出现了性别融合现象,这既表现为女性参与传统上为男性所专属的会鼓,也表现为少数男性参与为女性... 基于社会性别理论,对广西马山县壮族会鼓与打扁担参与中的性别变化问题进行田野考察。研究发现,这两项传统上具有性别隔离特征的活动在当下出现了性别融合现象,这既表现为女性参与传统上为男性所专属的会鼓,也表现为少数男性参与为女性所专属的打扁担。但是,融合主要体现在两项活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旅游文艺表演的公共场域,在活动原本存在的民间仪式与健身娱乐等私域,隔离仍然存在。研究认为,不同场域中性别融合与隔离并存的原因在于民俗体育文化在现代变迁中出现了"前台"与"后台"之隔,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功能需求,也因此塑造不同的性别参与特征。以此为基础,比较相关研究,提炼出能更合理理解当下民俗体育参与性别变化的理论解释,并思考这一解释可能具有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鼓 打扁担 性别隔离 性别融合 场域
下载PDF
苗族鼓舞文化生态变迁的人类学研究——湘西德夯的田野调查报告 被引量:27
17
作者 万义 胡建文 白晋湘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5-699,共5页
运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历史过程比较和民族文献整理等方法,对湘西苗族鼓舞文化生态的环境、结构、变迁过程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苗族传统鼓舞与现代鼓舞之间的文化生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苗族鼓舞的文化变迁过程,本质上是苗族鼓舞... 运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历史过程比较和民族文献整理等方法,对湘西苗族鼓舞文化生态的环境、结构、变迁过程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苗族传统鼓舞与现代鼓舞之间的文化生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苗族鼓舞的文化变迁过程,本质上是苗族鼓舞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影响苗族鼓舞文化生态变迁的各种因素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力因素,其次是社会政治制度因素,最后是地理环境因素。民俗体育保护要完善现代体育价值理念,注重文化生态的活态保护,深化政府社会公共政策,保护和教育相结合,增强内源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 苗族鼓舞 文化生态 民俗体育 体育人类学
下载PDF
徐州汉画像石中乐舞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爱真 刘振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徐州是我国较早发现汉代画像艺术的地区之一,本文对徐州汉画像石中常见的两种乐舞形式———长袖舞和建鼓舞进行了探讨,论及它们在汉代乐舞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徐州 乐舞 汉画像石 长袖舞 建鼓舞 百戏
下载PDF
黔东南剑河苗族水鼓舞考察 被引量:10
19
作者 屈植斌 于海浩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0-134,共5页
民族舞蹈与传统体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水鼓舞是苗族宗教祭祀、农耕文明的文化积淀,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交往价值与符号价值。社会文明的发展导致水鼓舞价值功能、文化品位和参与群体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作为村落性的体育活动... 民族舞蹈与传统体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水鼓舞是苗族宗教祭祀、农耕文明的文化积淀,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交往价值与符号价值。社会文明的发展导致水鼓舞价值功能、文化品位和参与群体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作为村落性的体育活动,水鼓舞对少数民族村落体育发展有重要启示:少数民族村落体育应该尽量在不改变活动时间、服装道具、仪式过程及参与人员本土化的基础上保持民族文化的原生态与多样性,打造品牌、形成特色,发挥行政职能部门与重要传人的影响力,并在保持民族文化原生态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旅游与无形资产开发,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水鼓舞 少数民族村落体育 文化变迁 黔东南
下载PDF
白裤瑶铜鼓舞价值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韦丽春 文展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90-92,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调查法,对白裤瑶铜鼓舞的起源、铜鼓舞与白裤瑶的砍牛祭习俗等进行研究,着重探讨了白裤瑶铜鼓舞的社会价值。结果表明:铜鼓舞具有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健身娱乐、表演、保护与自卫以及促进地方经济...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调查法,对白裤瑶铜鼓舞的起源、铜鼓舞与白裤瑶的砍牛祭习俗等进行研究,着重探讨了白裤瑶铜鼓舞的社会价值。结果表明:铜鼓舞具有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健身娱乐、表演、保护与自卫以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裤瑶 铜鼓舞 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