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文化视角透析“信达雅”和翻译目的论
被引量:
3
1
作者
尤玉秀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51-354,共4页
中西方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很多不同的翻译标准,其中"信达雅"和德国翻译目的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翻译理论。严复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信"是"达"的基本要求,"达"是"信&qu...
中西方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很多不同的翻译标准,其中"信达雅"和德国翻译目的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翻译理论。严复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信"是"达"的基本要求,"达"是"信"的提升,而"雅"是对"信"和"达"的升华。德国翻译目的论包括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目的法则是所有翻译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它的适用具有普遍性,而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的适用则具有特殊性,是目的论的附属原则。"信达雅"中的"信"和翻译目的论中的"忠实法则""信达雅"中的"达"和翻译目的论中的"连贯法则"以及"信达雅"中的"雅"和翻译目的论中读者反映论均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信达雅”
文化差异
翻译标准
目的法则
连贯法则
忠实法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初论翻译的“信达雅”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怿
《林业科技情报》
2006年第4期98-100,共3页
以汉英翻译中必须紧扣信达雅为题,说明信即忠于原文、原话,做到准确不走样;达即是通顺、通达,做到文句流畅;雅即文采,做到文字美和意境美。作者分别用正误两方面的例句对照说明在翻译时造成错误的原因往往是用词不当、语法不当和不符合...
以汉英翻译中必须紧扣信达雅为题,说明信即忠于原文、原话,做到准确不走样;达即是通顺、通达,做到文句流畅;雅即文采,做到文字美和意境美。作者分别用正误两方面的例句对照说明在翻译时造成错误的原因往往是用词不当、语法不当和不符合英语造句习惯。本文提出为实现翻译工作的信达雅必须提高中外文水平,学习他人的翻译技巧,多译多练,不断总结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技巧
信
达
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佛经翻译史上的“文”“质”之争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晓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4-47,共4页
信、达、雅之争和直译、意译之争是中国佛经翻译史上的文、质之争的延续。面对这场翻译标准的争论 ,不应各执一端。对于文质之争、信达雅之争、直译与意译之争 ,它们的本质并不是矛盾的 ,而应该是互补的。对此辜正坤先生提出的“多元互...
信、达、雅之争和直译、意译之争是中国佛经翻译史上的文、质之争的延续。面对这场翻译标准的争论 ,不应各执一端。对于文质之争、信达雅之争、直译与意译之争 ,它们的本质并不是矛盾的 ,而应该是互补的。对此辜正坤先生提出的“多元互补论”就是很好的立意 ,有益于正确认识我国翻译史上一脉相承的翻译标准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翻译
文
质
信
达
雅
直译
意译
多元互补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歌翻译的“信、达、雅”——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起
4
作者
杜敏
《淄博师专学报》
2009年第1期43-45,48,共4页
试对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两篇译文进行品评和比较后,我们就如何将"信、达、雅"的标准运用于诗歌翻译进行讨论,从而为诗歌翻译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我们的初步结论是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运用于诗歌...
试对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两篇译文进行品评和比较后,我们就如何将"信、达、雅"的标准运用于诗歌翻译进行讨论,从而为诗歌翻译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我们的初步结论是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运用于诗歌翻译时,译者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要真正做到"信",必须从诗的写作背景,文化差异,功能对等等角度多方面考虑,做到"译气不译字";诗歌翻译的"达"不仅需要译诗语言通顺,还需要有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诗歌翻译的"雅"在于译诗能够贴近原诗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信
达
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文化视角透析“信达雅”和翻译目的论
被引量:
3
1
作者
尤玉秀
机构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教务处
出处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51-354,共4页
文摘
中西方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很多不同的翻译标准,其中"信达雅"和德国翻译目的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翻译理论。严复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信"是"达"的基本要求,"达"是"信"的提升,而"雅"是对"信"和"达"的升华。德国翻译目的论包括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目的法则是所有翻译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它的适用具有普遍性,而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的适用则具有特殊性,是目的论的附属原则。"信达雅"中的"信"和翻译目的论中的"忠实法则""信达雅"中的"达"和翻译目的论中的"连贯法则"以及"信达雅"中的"雅"和翻译目的论中读者反映论均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
严复
“信达雅”
文化差异
翻译标准
目的法则
连贯法则
忠实法则
Keywords
Yan Fu
faith
fulness,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cultural differences
translation criterion
rules
of
skopos
rule
of
coherence
rule
of
fidelity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初论翻译的“信达雅”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怿
机构
江苏省太仓职业教育中心校
出处
《林业科技情报》
2006年第4期98-100,共3页
文摘
以汉英翻译中必须紧扣信达雅为题,说明信即忠于原文、原话,做到准确不走样;达即是通顺、通达,做到文句流畅;雅即文采,做到文字美和意境美。作者分别用正误两方面的例句对照说明在翻译时造成错误的原因往往是用词不当、语法不当和不符合英语造句习惯。本文提出为实现翻译工作的信达雅必须提高中外文水平,学习他人的翻译技巧,多译多练,不断总结进步。
关键词
翻译
技巧
信
达
雅
Keywords
the
technique
of
translation
faith
ful
coherent
elegant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佛经翻译史上的“文”“质”之争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晓华
机构
西北民族学院蒙古语言文学系
出处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4-47,共4页
文摘
信、达、雅之争和直译、意译之争是中国佛经翻译史上的文、质之争的延续。面对这场翻译标准的争论 ,不应各执一端。对于文质之争、信达雅之争、直译与意译之争 ,它们的本质并不是矛盾的 ,而应该是互补的。对此辜正坤先生提出的“多元互补论”就是很好的立意 ,有益于正确认识我国翻译史上一脉相承的翻译标准的争论。
关键词
佛经翻译
文
质
信
达
雅
直译
意译
多元互补论
Keywords
Buddhism's scripture
the
debate
of
content
and
nature
the debates of faith coherence and elegance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paraphrase
Multi-complementarit.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歌翻译的“信、达、雅”——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起
4
作者
杜敏
机构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
出处
《淄博师专学报》
2009年第1期43-45,48,共4页
文摘
试对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两篇译文进行品评和比较后,我们就如何将"信、达、雅"的标准运用于诗歌翻译进行讨论,从而为诗歌翻译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我们的初步结论是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运用于诗歌翻译时,译者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要真正做到"信",必须从诗的写作背景,文化差异,功能对等等角度多方面考虑,做到"译气不译字";诗歌翻译的"达"不仅需要译诗语言通顺,还需要有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诗歌翻译的"雅"在于译诗能够贴近原诗的形式。
关键词
诗歌翻译
信
达
雅
Keywords
poetry translation
faith
ful
coherent
elegant
分类号
H15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文化视角透析“信达雅”和翻译目的论
尤玉秀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初论翻译的“信达雅”
王怿
《林业科技情报》
200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佛经翻译史上的“文”“质”之争
杨晓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诗歌翻译的“信、达、雅”——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起
杜敏
《淄博师专学报》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