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蝶鞍的差异性研究
1
作者 开塞尔·艾合买提江 米那瓦尔·阿力木 +2 位作者 赵文静 娜给丝·米尔艾合买提 古力巴哈·买买提力 《医学信息》 2023年第5期81-84,共4页
目的探究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与蝶鞍大小、形态及鞍桥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22年4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口腔科的骨性Ⅱ类患者118例。垂直骨面型划分按中国人正常牙合Steiner分... 目的探究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与蝶鞍大小、形态及鞍桥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22年4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口腔科的骨性Ⅱ类患者118例。垂直骨面型划分按中国人正常牙合Steiner分析法测量均值划分为:高角组44例(GoGn-SN>37.7°)、均角组44例(27.3°≤GoGn-SN≤37.7°)、低角组30例(GoGn-SN<27.3°)。通过头颅侧位片观测三组蝶鞍大小、形态及鞍桥发生情况,并比较组间及性别间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蝶鞍直径、深度、长度测量参数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角组患者不同性别蝶鞍直径及低角组患者性别间蝶鞍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角组不同性别蝶鞍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角组不同性别蝶鞍长度及深度,均角组不同性别蝶鞍长度、深度及直径,低角组不同性别蝶鞍深度及直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角组及低角组不同性别蝶鞍形态,三组患者蝶鞍形态、蝶鞍鞍桥发生率,以及三组不同性别蝶鞍鞍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直骨面型与蝶鞍大小存在关联,垂直骨面型与蝶鞍形态以及蝶鞍鞍桥无关联,可为口腔正畸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 不同垂直骨面型 蝶鞍 鞍桥
下载PDF
成人安氏Ⅱ~1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颏部软组织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司燕 赵正南 常新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487-489,506,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安氏Ⅱ~1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颏部软组织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安氏Ⅱ~1类错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下颌平面角分高角组34例、均角组34例、低角组34例,每组男女各17例,共计102例,年龄18~31岁,平均(22.84±3.78)岁。... 目的探讨成人安氏Ⅱ~1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颏部软组织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安氏Ⅱ~1类错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下颌平面角分高角组34例、均角组34例、低角组34例,每组男女各17例,共计102例,年龄18~31岁,平均(22.84±3.78)岁。选取矫治前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在软组织颏部形态上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垂直骨面型对软组织颏部的测量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且差异主要在于高角组。颏唇沟深度(Bs-LLPos)从高角组到低角组依次增加,尤其是高角组的颏唇沟深度明显小于其他两组;颏部长度(LL-Pos)自高角至低角组逐渐降低,高角组颏部长度相对较长,低角组相对较短;高角组颏唇角(LL-Bs-Pos)、下颌颏角(Bs-Pos-Mes)相对较大;均角组E-LL、E-Bs、EPos、E-Mes及软组织颏部厚度相对于高、低角组较大。所有测试项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在不同骨性分类患者中的差别都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对安氏Ⅱ~1类错患者的颏部软组织形态有着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1类错 垂直骨面型 颏部软组织
下载PDF
青少年骨性Ⅱ类颧牙槽嵴处上颌窦高度的CBCT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玲 龚仁国 +1 位作者 董秀华 刘入梦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青少年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颧牙槽嵴区域上颌窦高度。方法:收集60位青少年骨性Ⅱ类患者CBCT扫描数据,其中高角、均角、低角各20例。分别测量颧牙槽嵴区域颊侧不同冠状层面...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青少年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颧牙槽嵴区域上颌窦高度。方法:收集60位青少年骨性Ⅱ类患者CBCT扫描数据,其中高角、均角、低角各20例。分别测量颧牙槽嵴区域颊侧不同冠状层面(第1层:平行牙根长轴且平分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间距,第2层:平分第一磨牙根分叉,第3层:平行牙根长轴且平分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牙根间距)上颌窦的高度(即H1、H2、H3)。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颧牙槽嵴骨处上颌窦高度差异以及在性别、左右侧差异。结果:青少年骨性Ⅱ类在颧牙槽嵴骨处上颌窦高度在性别、左右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垂直骨面型在不同冠状层面上颌窦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高角>均角>低角的变化趋势;组内不同冠状层面上颌窦高度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层面由前向后逐渐增高即H3>H2>H1。结论: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患者颧牙槽嵴处上颌窦位置相对较高;低角患者上颌窦位置却相对较低。可为青少年骨性Ⅱ类患者颧牙槽嵴区域种植钉植入位点提供参考,减少脱落率和穿通上颌窦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 不同垂直骨面型 颧牙槽嵴 上颌窦高度 微种植支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