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undary of Hua and Yi and the Study of Frontier Science
1
作者 赵可 李世平 《魅力中国》 2014年第10期258-258,共1页
关键词 英语学习 学习方法 阅读知识 阅读材料
下载PDF
An Introduction to An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and A Portuguese-Chinese Dictionary Views on the Language and Society in Canton Area From Two Unpublished Official Collative Dictionaries Compiled in the 18th Century 被引量:1
2
作者 NIEDa-xin WANG Hong-ju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11期1057-1069,共13页
An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 咭唎国译语, Ying Ji Li Guo Yi Yii) and A Portuguese-Chinese Dictionary (播时都噶礼雅话, Bo Lti Duo Ga Li Ya Hua) are reckoned as the coUative dictionaries compiled by the Office of ... An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 咭唎国译语, Ying Ji Li Guo Yi Yii) and A Portuguese-Chinese Dictionary (播时都噶礼雅话, Bo Lti Duo Ga Li Ya Hua) are reckoned as the coUative dictionaries compiled by the Office of Interpreters and Translators (会同四译馆, Hui Tong Si Yi Guan) in Qianlong time (1748), Qing dynasty. There is only one original manuscript of these books gathered and preserved by the Palace Museum.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intent to introduce the significant value and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these two official collative dictionaries from social background,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stylistic basis of the book. Meanwhile, we will primarily work out the phonetic principles between Canton dialect and foreign languages also indicate the dialect characteristics after clarifying the faults and errors. The present paper may supply with a rudimentary knowing and resource to the realm of "Canton English" and "Canton Portuguese", even to the social status and Chinese dialect in Canton area for certain period. Detailed and specific research, especially for A Portuguese-Chinese Dictionary, still lies for future dis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a yi Yu Yu Canton English Canton dialect Canton Portuguese
下载PDF
从“华夷之辨”到“五族共和”——清末民初政治变局中各方势力民族国家建构思想之转变
3
作者 张丹丹 郝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0,共9页
在清末的政治变局中,清政府、立宪派、革命党和边疆民族上层等不同势力拥有着不同的“华夷”观念。立宪派对“五族共和”进行了理论构建,并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革命派出于现实的民族疆域问题的考量,放弃了反满的革命主张,转向“... 在清末的政治变局中,清政府、立宪派、革命党和边疆民族上层等不同势力拥有着不同的“华夷”观念。立宪派对“五族共和”进行了理论构建,并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革命派出于现实的民族疆域问题的考量,放弃了反满的革命主张,转向“五族共和”。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延续自雍正以来的“华夷一家”理念,放弃分裂国家的割据可能,通过和平逊位的方式对“五族共和”进行了明确表达。而作为拥有政治话语权的蒙、藏、回各族上层,接受了清帝逊位的现实,积极拥护中华民国的统治,参与“五族共和”国家的建构。最终,各方势力殊途同归于“五族共和”,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未来奠定了思想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夷之辨” “五族共和” “华夷一家” 立宪派 革命派 杨度
下载PDF
陈登铠“内外一统”发病观与痿证理论钩玄
4
作者 金丽 王尊旺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1期189-192,共4页
探讨陈登铠《华医病理学》“内外一统”的病因和发病观,以及在伤寒、风论、痹论、痿论中的体现。其中痹论和痿论并论,主要表现为病因的“内外感召”和传变的“内外气化枢转”,并从“肺热叶焦”转向“痿疾取之阳明”的机制、悲哀太甚胞... 探讨陈登铠《华医病理学》“内外一统”的病因和发病观,以及在伤寒、风论、痹论、痿论中的体现。其中痹论和痿论并论,主要表现为病因的“内外感召”和传变的“内外气化枢转”,并从“肺热叶焦”转向“痿疾取之阳明”的机制、悲哀太甚胞络绝致大经空虚、思虑过度与类“二阳之病发心脾”、治痿重视阳明4个方面探讨阳明在痿证理论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一统 痿痹合论 华医病理学 发病观 陈登铠
下载PDF
“何必”曰“利”:孟子仁义观再探——以先秦义利的互训、对立关系为线索
5
作者 聂韬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4,212,213,共16页
《孟子》首章中“王何必曰利”的表述,在后世围绕“义利之辨”的儒家经学阐释以及当下学界的相关讨论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过往研究多聚焦探讨与阐发孟子之“利”的具体指涉,这可能是受限于宋明儒家之后一直流行未蔽的孟子被“圣化”之... 《孟子》首章中“王何必曰利”的表述,在后世围绕“义利之辨”的儒家经学阐释以及当下学界的相关讨论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过往研究多聚焦探讨与阐发孟子之“利”的具体指涉,这可能是受限于宋明儒家之后一直流行未蔽的孟子被“圣化”之风。然而,当我们将孟子的辟利之举置于先秦普遍义利互训的关系,即孟子所处的诸子论辩语境之中进行考察,孟墨二者的仁义观在“利他”性上呈现了较大的差异。以此重新审视《孟子》中的诸多记载,及孟子“何必曰利”的仁义之道,我们发现孟子不仅在思想层面排除“利”的负面内涵,也无可避免地将“利”的正面指涉———包括合理正当的“利他”动机,一并与“仁义”相隔离。此举让孟子之仁义既难达到“形而上”之利他的哲学高度,也使其“形而下”的施行范围受限于战国征战环境,受制于伦理纲常,无奈于国家强弱和大小,甚至在那些更为在乎如何权衡“利”的战国学者们眼中,成为诸侯王、谋士们借“仁义”之名来遮盖其“自利”之实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仁义观 义利互训 孟墨之别 利他 君亲伦常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清朝“华夷观”的理论重构与实践演绎
6
作者 马亚辉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4-62,共9页
清朝为了稳固其统治,对“华夷观”进行了理论重构,认为“华夷一家”,而“华夷”的区分标准是居住地域不同。考查清朝官方文献中对“夷”字的使用情况,基本符合清朝的“华夷观”理论,但细研史料,发现清朝的“华夷观”理论与实践又存在磨... 清朝为了稳固其统治,对“华夷观”进行了理论重构,认为“华夷一家”,而“华夷”的区分标准是居住地域不同。考查清朝官方文献中对“夷”字的使用情况,基本符合清朝的“华夷观”理论,但细研史料,发现清朝的“华夷观”理论与实践又存在磨合现象,主要是清朝从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安全视域做出的考量。总体来看,清朝对“华夷观”的重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史上的一次理论设想与实践尝试,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清朝 华夷观 边疆治理
下载PDF
从普遍到特殊的近代日本皇权叙事
7
作者 张博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9-37,151,共10页
近代日本皇权叙事建构了近代日本人对天皇权能及其运作方式的认知,是日本政府决策的心理基础。考察近代日本皇权叙事说服机制的运作,可知其形成之始即存在顺应西方“文明标准”与模仿中华圣王政治的双重文化性说服模式。两种模式分别使... 近代日本皇权叙事建构了近代日本人对天皇权能及其运作方式的认知,是日本政府决策的心理基础。考察近代日本皇权叙事说服机制的运作,可知其形成之始即存在顺应西方“文明标准”与模仿中华圣王政治的双重文化性说服模式。两种模式分别使用西方与中国的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伦理来论证近代天皇制政权的正当性,从而构成一个整体性叙事。但在一战后新历史语境下,两种模式均不能说服民众继续支持日本的侵略战争,于是近代日本皇权叙事转为“八纮一宇”模式,即以“日本固有”特殊性伦理将侵略战争粉饰为“圣战”。而日本政府从“对美英协调主义”到“亚洲门罗主义”的政策转换亦基于上述从普遍转向特殊的皇权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日本 天皇制 皇权叙事 文明标准 华夷秩序 叙事模式
下载PDF
《中医药文化》40年学术推介与办刊理念之辨
8
作者 张净秋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5期474-485,共12页
1984年,《医古文知识》在广大青年学子和医学工作者对科学与知识的热切期盼中诞生。在其最初发展的22年中,杂志办刊理念从夯实广大从业人员的医古文基础、提高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逐步转变为宣传中医药知识、熔文史哲医艺于一炉。2006年... 1984年,《医古文知识》在广大青年学子和医学工作者对科学与知识的热切期盼中诞生。在其最初发展的22年中,杂志办刊理念从夯实广大从业人员的医古文基础、提高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逐步转变为宣传中医药知识、熔文史哲医艺于一炉。2006年,杂志更名为《中医药文化》,致力于发展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在杂志社同仁和业界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中医药文化》已经成为学界最为重要的学术推介与交流平台之一。杂志介绍宿儒大家的卓越成果,推荐新人的学术力作,联络各个学科专业的杰出学者,擘画医学人文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搭建海内外学界沟通的桥梁纽带,营造融洽、热烈的学术研究氛围。杂志为中医药学术的发展、通识教育与科学普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意义与价值必将铭记在中医药人的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古文知识》 《中医药文化》 办刊理念 学术推介
下载PDF
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9
作者 赖鸿皓 郭继华 +15 位作者 尤良震 王伽伯 刘存志 刘玥 刘宝利 孙鑫 李慧 杨忠奇 季光 赵林华 赵晖 商洪才 曾芳 魏戌 张霄潇 葛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3403-3410,共8页
背景开展好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对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意义重大。既往的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常套用笼统的评价方法,造成指标不适用、维度单一等问题,不利于科学、全面地反映成果的多元价值。因此,新时期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亟需建立分... 背景开展好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对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意义重大。既往的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常套用笼统的评价方法,造成指标不适用、维度单一等问题,不利于科学、全面地反映成果的多元价值。因此,新时期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亟需建立分类、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目的遵循我国新时期科技评价要求,针对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建立体现中医药规律、突出中医药优势的科学、分类、可靠、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本研究开始于2022年11月,完成于2023年5月。基于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结合专题小组讨论,初步形成指标框架;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点;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最终确定的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包含门槛指标10条,一级指标4条,二级指标17条,评价要点17条。经检验,两轮德尔菲法实施中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4和0.93,各级指标Kendall's W一致性检验双侧检验显著性P值均<0.05,表明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高,专家意见一致性强,咨询结果可靠。结论本研究围绕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评价,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可靠、易操作的指标体系。指标涵盖范围广,权重区分度高,具有一定中医特色,有利于在全面考虑成果多元价值的同时凸显核心优势。同时,配套建设的评价要点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可能为相关评价活动提供潜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标准化 中医药 评价指标 科技成果 分类评价
下载PDF
中医古籍校勘中的目录学应用
10
作者 王婧琳 李鸿涛 葛政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0-14,共5页
掌握和践行目录学的方法路径,有助于提高古医籍阅读、校勘效率,校勘因得目录门径而事半功倍。从校勘实际需求出发,根据医学书目的内容和在校勘中发挥的功用,梳理常供医籍校勘选用的3类目录:版本目录、辨伪目录、引用目录。阐明医籍校勘... 掌握和践行目录学的方法路径,有助于提高古医籍阅读、校勘效率,校勘因得目录门径而事半功倍。从校勘实际需求出发,根据医学书目的内容和在校勘中发挥的功用,梳理常供医籍校勘选用的3类目录:版本目录、辨伪目录、引用目录。阐明医籍校勘工作中目录学的应用思路:核验传承流序,鉴别医籍真伪;考察版本递藏,确定底本所出;审定卷帙缺佚,追溯卷次变化;通过《中华医藏·养生卷》校勘实例,说明在校勘工作中,应实地考察馆藏,确定删、增、调、补。以期为中医药古籍校勘与整理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录学 中医古籍 校勘 医籍整理 中华医藏 养生卷
下载PDF
中药内服方治疗毒蛇咬伤的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
11
作者 张松杰 李典鸿 +3 位作者 蔡伟才 吴庆湘 林剑良 梁满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51-256,共6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国内主要文献数据库及《中华医方》外科卷中有关治疗毒蛇咬伤的中药内服方,以探讨其潜在的组方用药规律,为基层治疗毒蛇咬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有关治疗毒蛇咬伤的中...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国内主要文献数据库及《中华医方》外科卷中有关治疗毒蛇咬伤的中药内服方,以探讨其潜在的组方用药规律,为基层治疗毒蛇咬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有关治疗毒蛇咬伤的中药内服方,并查阅《中华医方》外科卷,筛选其中治疗毒蛇咬伤的古方。运用Excel软件提取方药的相关信息,采用R语言对中药的使用频率、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聚类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共得到治疗毒蛇咬伤内服方187首,涉及中药284味;使用频次居前15位的中药依次为半边莲、大黄、白芷、甘草、重楼、地黄、黄连、黄芩、金银花、赤芍、牡丹皮、白花蛇舌草、白茅根、车前草、半枝莲;治疗毒蛇咬伤方药的药味偏苦、辛、甘,药性偏寒,归经以归肝、肺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得到以大黄、半边莲、重楼为基础的核心组方。【结论】中药治疗毒蛇咬伤以清热解毒为主,常在大黄、半边莲、重楼的基础上配以清热凉血、熄风止痉、清热利尿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蛇咬伤 文献数据库 《中华医方》 内服方 大黄 半边莲 重楼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荀子“化性起伪”思想的内在逻辑与当代启示
12
作者 陈义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2期153-156,共4页
荀子“化性起伪”理念主张人性初始为恶,但可通过后天教化和个人修养转变为善。与孟子的“性善论”不同,荀子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出“性伪之分”,认为人性中的恶需要通过圣人教化、礼法约束和个人努力来转化,鼓励通过教育... 荀子“化性起伪”理念主张人性初始为恶,但可通过后天教化和个人修养转变为善。与孟子的“性善论”不同,荀子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出“性伪之分”,认为人性中的恶需要通过圣人教化、礼法约束和个人努力来转化,鼓励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提升道德水平,促进个人和社会和谐发展。荀子的思想在当代仍具有价值,对高校德育、社会道德建设、家风传承和法制建设都有积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化性起伪 性伪之分
下载PDF
浅析宋辽交聘中传统“礼别华夷”观念之变化
13
作者 唐胭诗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263-267,共5页
儒家民族观强调“礼别华夷”,以文化和礼仪形式作为严格区分夷夏的标准。在政权面临威胁之际,中原政权常严“夷夏大防”维护自身正统性和文化的中心地位。然宋辽两国交聘却一改以往中原王朝独尊局面,在政治上追求平等,礼乐规制上亦日趋... 儒家民族观强调“礼别华夷”,以文化和礼仪形式作为严格区分夷夏的标准。在政权面临威胁之际,中原政权常严“夷夏大防”维护自身正统性和文化的中心地位。然宋辽两国交聘却一改以往中原王朝独尊局面,在政治上追求平等,礼乐规制上亦日趋同化。此时宋人已难以依据是否遵循“礼”的礼仪形式来划分夷族,传统“礼别华夷”观念遭受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夷之辨 礼别华夷 宋辽交聘 民族观
下载PDF
基于《陶庵梦忆》与《履园丛话》的明清文人园林观分析
14
作者 贝琰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252-254,共3页
基于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文人身份,选择《陶庵梦忆》与《履园丛话》为研究文本,分析其所蕴含的造园思想,剖析明清文人园林营造的时代推力,并探析园林在文人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同类文本中文人造园家的园林观对比,关注主体身份差异带... 基于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文人身份,选择《陶庵梦忆》与《履园丛话》为研究文本,分析其所蕴含的造园思想,剖析明清文人园林营造的时代推力,并探析园林在文人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同类文本中文人造园家的园林观对比,关注主体身份差异带来的实践表征差异,以期在明清这一园林繁荣期中细分出不同的时代切面,管窥文人主体造园意识的差异及其对园林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庵梦忆》 《履园丛话》 文人园 园林观
下载PDF
清华简《心是谓中》“必心与天两”观念发微
15
作者 刘子珍 《管子学刊》 2024年第2期99-110,共12页
天人之分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问题。清华简《心是谓中》“必心与天两”观念不否认“天”对人的限定,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制约,同时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心”对“度”的体认与践行,促使“心”的主观能动性由自在... 天人之分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问题。清华简《心是谓中》“必心与天两”观念不否认“天”对人的限定,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制约,同时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心”对“度”的体认与践行,促使“心”的主观能动性由自在向自觉转进。这是上古三代以来固有理性精神在晚周天命观式微大背景下不断张扬的必然结果,是有一定社会基础的公共思想。晚周天人之分观念在《心是谓中》中表现出较为朴素的特征,郭店简《穷达以时》与荀子《天论》等则对其创造性发展。诸子或侧重于人事道德化,将道德自我圆满视为人生的根本追求;或强调“天”的客观性,将“心”的认知功能提升到“性”的新高度。晚周天人之分观念并非单一线性发展,而是呈现出分途并进、互相交叉的多重演进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心是谓中 天人之分 穷达以时 荀子
下载PDF
康熙“御定”《全金诗》的原因探析
16
作者 李明欣 《嘉兴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9-76,共8页
继查慎行《历代分类题画诗》与徐倬《全唐诗录》后,郭元■增补《中州集》而成的《全金诗》也被康熙纳入御定诗总集系列之中。郭元■进呈的《全金诗》能够获得康熙“御定”,一方面得益于以《中州集》为基础辑成的金诗总集自具优势,既能... 继查慎行《历代分类题画诗》与徐倬《全唐诗录》后,郭元■增补《中州集》而成的《全金诗》也被康熙纳入御定诗总集系列之中。郭元■进呈的《全金诗》能够获得康熙“御定”,一方面得益于以《中州集》为基础辑成的金诗总集自具优势,既能弥补金诗文献缺少系统整理之不足,又能契合清初的诗学潮流以及康熙的诗学主张;另一方面,康熙能够通过《御定全金诗》肯定金朝的文治功绩,修正自南宋以来评价少数民族统治“无文”的论说,消解汉人“华夷有别”观念下的文化优越感,表明少数民族统治的清王朝有资格施行文化统治、实现文治盛世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金诗》 夷夏之辨 《中州集》 康熙
下载PDF
从《医古文知识》到《中医药文化》:笔尖上的40年
17
作者 黄晓华(整理)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5期383-388,共6页
1984年《医古文知识》创刊,2006年更名为《中医药文化》,2024年迎来《中医药文化》创刊40周年。通过与创刊主编段逸山教授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创刊背景和创刊初期面临的挑战、期刊发展过程中内容的定位和演变,探讨《中医药文化》学术工作... 1984年《医古文知识》创刊,2006年更名为《中医药文化》,2024年迎来《中医药文化》创刊40周年。通过与创刊主编段逸山教授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创刊背景和创刊初期面临的挑战、期刊发展过程中内容的定位和演变,探讨《中医药文化》学术工作坊的意义及未来发展策略。段逸山教授对《中医药文化》所取得的各种成绩给予肯定,并对《中医药文化》学术影响力的提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宝贵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古文知识》 《中医药文化》 创刊 访谈 学术工作坊
下载PDF
Notes on the Semantic Clash Caused by Individual Background, a Survey on Translation Materials in Qing Dynasty
18
作者 NING Yi-nuo NIE Da-xi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3期332-339,共8页
Influenced by translator's individual background, semantic clash is inevitable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de-switching from source language to target language. This re-correspondence in semantic level has been well-show... Influenced by translator's individual background, semantic clash is inevitable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de-switching from source language to target language. This re-correspondence in semantic level has been well-shown not only in the translation of literature works, but in those of dictionary and glossary translations as well. Semantic clash, generally, is based on two main factors, one is the inherent difference between languages lying in typology features, the other is the social and culture diversity factors lying in the translator's personal background. According to actual translation works, social and culture factors of individual background take the dominant position unconsciously over other features in the process of code-switching. The present paper, branches the latter factor into certain categories, by analyzing bilingual dictionaries and glossaries cases in the 18th century, Qing Dynasty, and indicates that the conceptual lagging, religion belief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political stand embedded in individual background will somehow result in semantic clash, which will lead the relevant research to pay more attention on cross-cultural literature trans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antic clash text translation Qing Dynasty hua yi yi Yti
下载PDF
华夷同“道”:元代儒士的大一统观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汉民 闫佳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26,共5页
元代儒士在传统“华夷”的问题上,以宋儒道统观念为基础,重塑了华夷各族多元而同“道”的大一统观。一方面,他们吸收“中州之道”与程朱“道学”理论,以“道统文脉无南北”“华夷千载亦皆人”,论证了儒家的仁爱生民之“道”,可以超越地... 元代儒士在传统“华夷”的问题上,以宋儒道统观念为基础,重塑了华夷各族多元而同“道”的大一统观。一方面,他们吸收“中州之道”与程朱“道学”理论,以“道统文脉无南北”“华夷千载亦皆人”,论证了儒家的仁爱生民之“道”,可以超越地域、种族、国别,圣王之“道”的理想社会可以成为各族共同的追求,使各族群达成文化共识;另一方面,提倡“王道之所在,正统之所在”,要求君王统一天下的取之有道和王朝治理的治之以道,使“大一统”的政教秩序立足于“王道天下”的太平愿景。华夷同“道”的大一统观推动了元王朝统一多民族政治文化共同观念的形成,使元王朝成为中华文明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儒 华夷观念 道统 正统 大一统
下载PDF
大一统视域下的司马迁炎黄共同体理论 被引量:5
20
作者 武沐 陈晓晓 王盼盼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5,共10页
司马迁大一统民族观指导下的炎黄共同体理论背后隐含着三重内在逻辑,即大一统的王朝观,通过探讨大一统王朝的民族分布格局来证明汉王朝的大一统源自“华夷一体”“天下一体”;“华夷共祖异族”观,“共祖”与“异族”辩证统一,凸显“天... 司马迁大一统民族观指导下的炎黄共同体理论背后隐含着三重内在逻辑,即大一统的王朝观,通过探讨大一统王朝的民族分布格局来证明汉王朝的大一统源自“华夷一体”“天下一体”;“华夷共祖异族”观,“共祖”与“异族”辩证统一,凸显“天下一家”的“华夷之辨”;以华统夷的“汉为天下宗”,在炎黄共同体内“华夷有别”,“以华统夷”不是由血缘决定的,乃民族文化差异所致,刘汉王朝是唯一具备合法统一“华夷”的“天下宗”。它们还是炎黄共同体理论的终极目标,昭示出“华夷之辩”是如何从战国时的“华夏一统”发展成为司马迁的“华夷一统”。司马迁大一统思想主导下的炎黄共同体理论可视作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建设进程中迈出的第一步,对后世的民族观、历史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大一统思想的发展贡献了丰富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华夷共祖 炎黄共同体 大一统 《史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