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创新扩散理论看《农学报》中农学知识及农业科技的推广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小燕 宋轶文 姚远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0年第4期572-575,583,共5页
本文试图运用创新扩散理论所提出的模式廓清《农学报》(1897)中农学知识及其农业科技传播途径。采用传播统计和原始期刊文献分析法,统计了晚清社会农业机械使用情况、农业试验、改良和推广机构、农业教学等机构出现带来的农业新变化以... 本文试图运用创新扩散理论所提出的模式廓清《农学报》(1897)中农学知识及其农业科技传播途径。采用传播统计和原始期刊文献分析法,统计了晚清社会农业机械使用情况、农业试验、改良和推广机构、农业教学等机构出现带来的农业新变化以及这些新现象传播过程从而获知《农学报》中农学科技知识的传播是通过官方的支持,各种农学会、农业试验场、农业学堂的设立,加之乡绅的积极推广而最终一级一级传给最终的目标受众——农民,并通过创新扩散理论的5个影响因素分析了西方农业科技在晚清社会的传播与推广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报》(1897-1906) 创新扩散 西方农业科技 传播
下载PDF
西学东渐时期西方气象科技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2
作者 张改珍 刘波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3-648,共6页
从科学(理念)和技术(器物)两个层面系统梳理了西学东渐时期西方气象科技向中国传入的过程,分析研究了西方气象科技输入对中国早期气象事业的推动及知识传播的启蒙作用。明末清初西方气象科技输入在宫廷和士大夫阶层中间产生了一定影响,... 从科学(理念)和技术(器物)两个层面系统梳理了西学东渐时期西方气象科技向中国传入的过程,分析研究了西方气象科技输入对中国早期气象事业的推动及知识传播的启蒙作用。明末清初西方气象科技输入在宫廷和士大夫阶层中间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并未对中国早期气象事业和知识传播起到实质性、落地性的推动和启蒙作用。晚清民国阶段西学无论从广度或是深度,所起的作用较明末清初阶段大得多。这段历史从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引进、注重科学技术本地化、先进的科学技术认识三方面带给人们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气象科学技术 西学东渐 中国早期气象事业 中国早期气象知识传播
下载PDF
近代以来中国文学与西方科技东渐研究综述
3
作者 姚明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13期183-186,共4页
该文对西方科技东渐与中国近代文学关系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从西方科技对中国近代文学代表人物影响、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对中国文学影响、文学进化观、近代科技期刊、科学术语与文学关系等相关研究总结得出:(1)关于西方科技东渐研究和中... 该文对西方科技东渐与中国近代文学关系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从西方科技对中国近代文学代表人物影响、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对中国文学影响、文学进化观、近代科技期刊、科学术语与文学关系等相关研究总结得出:(1)关于西方科技东渐研究和中国文学近代变革研究都较为扎实,但是,二者结合的研究却较为零散,不成体系;(2)多位专家和研究者都意识到了西方科技东渐与中国近代文学的关联以及相互影响,但尚少有人将科技哲学、科学技术史、文学研究等相关理论结合进行全面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中国文学 西方科技东渐
下载PDF
丁韪良与《万国公法》——兼论国际法学东渐之肇始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燕清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67-71,共5页
《万国公法》是丁韪良在华期间翻译的第一部国际法著作,其中文版的问世是近代国际法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也是国际法学东渐之肇始。身为一介外国传教士,丁韪良翻译并积极谋求出版此书,是与当时西方列强对华政策的深层背景紧密相连的,有... 《万国公法》是丁韪良在华期间翻译的第一部国际法著作,其中文版的问世是近代国际法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也是国际法学东渐之肇始。身为一介外国传教士,丁韪良翻译并积极谋求出版此书,是与当时西方列强对华政策的深层背景紧密相连的,有其特殊的深层用意。但此书的翻译出版在客观上使晚清人士从正面第一次对西方国际法有较全面的了解,而它所传达的西方文化观念和国际社会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变革中的近代中国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韪良 《万国公法》 西学东渐
下载PDF
明末清初亚里士多德力学体系之传入及其影响
5
作者 商译 聂馥玲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40-748,共9页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的古典力学体系与牛顿力学体系虽然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但是其中的发展变化是天翻地覆式的。本文对第一次西学东渐汉译西书中的亚里士多德力学体系以及明清士人对这些知识、思想的接受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亚里士...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的古典力学体系与牛顿力学体系虽然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但是其中的发展变化是天翻地覆式的。本文对第一次西学东渐汉译西书中的亚里士多德力学体系以及明清士人对这些知识、思想的接受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亚里士多德力学体系及其中世纪改良成果“冲力学说”在第一次西学东渐中基本已经完整地传入中国;(2)第一次西学东渐传入的亚里士多德力学体系并没有引起中国学者的充分重视,并且在传播时与中国传统知识混杂在一起;(3)第一次西学东渐中传入的亚里士多德力学体系被清末士人再次认识,却与牛顿力学混杂在一起,不分彼此,在清末人们接受牛顿力学中的“力”概念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科学传播 亚里士多德
下载PDF
论康熙的西学观及对西学东渐的影响
6
作者 高燕 《怀化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63-66,共4页
明末清初大批西方传教士来华,引起了中西方科技文化的第一次交汇。到康熙时西学传播发展到顶峰,主要原因是康熙个人的兴趣对耶稣会传教政策的影响。学术界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康熙促进西学传播方面展开论述的,其实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康熙... 明末清初大批西方传教士来华,引起了中西方科技文化的第一次交汇。到康熙时西学传播发展到顶峰,主要原因是康熙个人的兴趣对耶稣会传教政策的影响。学术界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康熙促进西学传播方面展开论述的,其实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康熙在西学传播中的作用。康熙个人虽对西学抱有浓厚的学习热情,但个人兴趣并不会影响他作为最高统治者进行治国决策。他仍从国家统治方面出发,坚守儒家传统教义,人为地或潜意识地从最高执政者的角度对西学的传播做出判断。看似积极鼓励促进西学传播,但实质只是利用对帝国有利的学问,并限制其在士大夫和民间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康熙 西学观
下载PDF
试论中国近代技术思想的生成
7
作者 雷环捷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106,共7页
中国近代技术思想的生成是技术思想史演变历程中一次不可忽视的“范式”转换。其概念语境和理念语境是在晚清兴起西学东渐与倡导师夷长技的总体背景下,以外来词为载体的基础技术概念和技术工具主义的不同认知。其基本原则包括四条:由技... 中国近代技术思想的生成是技术思想史演变历程中一次不可忽视的“范式”转换。其概念语境和理念语境是在晚清兴起西学东渐与倡导师夷长技的总体背景下,以外来词为载体的基础技术概念和技术工具主义的不同认知。其基本原则包括四条:由技术史的裂变与技术定位的复归而展现出批判性,由封闭性的扭转与对外政策的推动而展现出开放性,由关注应用技术与技术效用而展现出实用性,由主流的军事技术与支流的非军事技术而展现出层次性。对其评价应联系中国社会历史实际来看,既有初构新科技观的理论变革意义和助推洋务运动的实践变革意义,也存在技术手段与社会目标无法匹配等不少局限。对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代中国而言,启示在于增强主动性,妥善协调批判与继承的关系,处理好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关系。中国技术的高水平自立自强一日未实现,近代技术思想生成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思想 西学东渐 师夷长技 科技转型 变局
原文传递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与中国近现代科技转型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大椿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2-158,共7页
明末清初发生的、伴随着耶稣会士来华传教而展开的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的历史事件,可以称为西学东渐第一波。它给17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却因各种客观的和主观的因素交互作用,逐渐由"西学东渐"蜕变为"... 明末清初发生的、伴随着耶稣会士来华传教而展开的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的历史事件,可以称为西学东渐第一波。它给17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却因各种客观的和主观的因素交互作用,逐渐由"西学东渐"蜕变为"西学东源",终致中国近代科技转型的可能性在清代中叶之后完全丧失。然而,这一波西学东渐让西方科技开始传入中国,让原本两个平行发展的科技传统开始交会,堪称近现代中国科技转型的前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西学东渐 科技转型 耶稣会士 西学东源
原文传递
西学东渐中科学与儒学关系研究的回顾与省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来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7-94,共8页
在西学东渐中的科学与儒学关系方面,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是:明确了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科学与儒学关系的研究范围;大致弄清了该时期科学与儒学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初步论证了科学与儒学具有根本上的相容性,二者应当协调发展;尝试提出了科... 在西学东渐中的科学与儒学关系方面,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是:明确了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科学与儒学关系的研究范围;大致弄清了该时期科学与儒学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初步论证了科学与儒学具有根本上的相容性,二者应当协调发展;尝试提出了科技儒学的新概念等。深入开展西学东渐中科学与儒学的关系研究,亟待做到以下几点:合理布局研究框架;适当聚焦重点问题;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原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科学与儒学关系 回顾 省察
原文传递
技术引进与中国出版事业近代化研究
10
作者 施威 朱珠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0-54,共5页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西方近代新式印刷、造纸、编辑、发行技术以及经营理念、运作模式陆续传入中国并得到本土化改进。在技术引进、传播与创新机制驱动下,传统出版业在物质技术基础、产业制度、出版理念、管理体系等层面都实现了近代...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西方近代新式印刷、造纸、编辑、发行技术以及经营理念、运作模式陆续传入中国并得到本土化改进。在技术引进、传播与创新机制驱动下,传统出版业在物质技术基础、产业制度、出版理念、管理体系等层面都实现了近代化转型,形成了基于工业化、商业化的独立的资本主义产业体系。与此同时,近代出版业所承载的救亡图存、国民教育、经济发展等社会功能也得到不断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革新 出版业 近代化 西学东渐
原文传递
古丝绸之路与中原和西域科学技术的传播交流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刚 《兰台世界》 2017年第20期106-108,共3页
绵延1500多年的古"丝绸之路"是链接中西交流的大动脉,它全程约七千多公里,其中中国段有一千七百多公里。古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交流频繁,我国境内的中原和西域两地各族人民借助丝绸古道,传播器物和动植物、交流科学与技术,这种... 绵延1500多年的古"丝绸之路"是链接中西交流的大动脉,它全程约七千多公里,其中中国段有一千七百多公里。古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交流频繁,我国境内的中原和西域两地各族人民借助丝绸古道,传播器物和动植物、交流科学与技术,这种相互交融和对话,推动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中原 西域 科学技术 传播交流
下载PDF
明末清初科学与儒学关系研究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12
作者 马来平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0-158,共9页
科学与儒学的关系,归根结底主要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要弄清二者的关系,既需要理论上的深入探讨,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选择以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的科学与儒学关系为切入点,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明末清初西学东渐... 科学与儒学的关系,归根结底主要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要弄清二者的关系,既需要理论上的深入探讨,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选择以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的科学与儒学关系为切入点,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科学对儒学施加作用,引发了儒学的相应变化:知识观点、理论内容和理论结构的变化,以及基本观念的变化等,也引发了主要从属于儒学的中国传统科学的相应变化。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儒学对科学的作用,主要是一种"选择"的作用,而选择的结果,又进一步表现为欢迎、拒斥、建构和同化等具体形式。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的科学与儒学关系的历史演变表明:不断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融入儒学,是儒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儒学排斥科学是局部的、非根本的,促进科学则是整体的和根本上的;科学与儒学协调发展的前景无限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与儒学的关系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 科学对儒学的作用 儒学对科学的作用
原文传递
晚明文化变局下的中国传统科技走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波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5-110,共6页
在晚明社会思想文化变迁与西学东渐的大变局中,传统科技作为当时社会文化生态的一部分,具有文化性、民族性等特性,推动了晚明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然而在西学东渐的契机下,中国传统科技并没有与引入的西方科学结合,从而冲破当时文化的... 在晚明社会思想文化变迁与西学东渐的大变局中,传统科技作为当时社会文化生态的一部分,具有文化性、民族性等特性,推动了晚明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然而在西学东渐的契机下,中国传统科技并没有与引入的西方科学结合,从而冲破当时文化的束缚和限制,成为思想解放的武器,推动社会变革前进。最终,中国在农业文明中逐渐走向衰落,而西方在近代科学技术推动下,迎来了工业文明时代。中国传统科技最终只能与传统文化一起,面对东西方文明的冲突,遭受被侵略和取代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文化变局 西学东渐 中国传统科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