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时代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场域重构
1
作者 苏德 马圆圆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3,共9页
智能时代,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场域是以智能技术为基础,在师生之间形成的一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为目的的客观关系网络。其中,教育技术是基础,扩展教育空间并提升教育主体能力;教育主体是关键,通过技术和... 智能时代,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场域是以智能技术为基础,在师生之间形成的一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为目的的客观关系网络。其中,教育技术是基础,扩展教育空间并提升教育主体能力;教育主体是关键,通过技术和教育空间实践教育目标;教育空间是载体,通过教育技术的嵌入支持教育主体发展。然而,当前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场域重构面临学校教育空间去教育化现象、技术生态系统发展受限、教育主体技术素养与自觉传承意识薄弱等问题,需通过加强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培养师生自觉传承的责任意识、优化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等途径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教育场域
下载PDF
新时期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
2
作者 李侃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91-94,共4页
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祖先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所独有的、充满民族精神特质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其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内地西藏班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对藏族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广大内地西藏班藏族大学... 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祖先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所独有的、充满民族精神特质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其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内地西藏班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对藏族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广大内地西藏班藏族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在充分考虑内地西藏班藏族大学生的特殊需要的基础上,开设内地西藏班的院校应通过积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积极发挥新媒体的辐射作用、积极营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大学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侗族传统民居
3
作者 程娟 《凯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22,共7页
侗族主要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具有独特自然景观、环境意象、精神空间等历史文化特色。因为缺乏文字记载和图纸记录,聚落民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活的主体一直是研究的难点。本文以文化人类学的视野重新审视侗寨传统民居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侗族主要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具有独特自然景观、环境意象、精神空间等历史文化特色。因为缺乏文字记载和图纸记录,聚落民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活的主体一直是研究的难点。本文以文化人类学的视野重新审视侗寨传统民居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建筑和村落的形式起源,追溯建筑语言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文化人类学 传统村落 民居
下载PDF
东北少数民族传统服饰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
4
作者 李际 张开源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7期38-40,共3页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历史、艺术和传统服饰非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其传统服饰非遗文化、研究其传统服饰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对促进民族团结、推动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东北少数民族 传统服饰 非遗文化 传承与保护
下载PDF
传承与分化:湘南与粤北瑶族村寨居住文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丁传标 肖大威 陶金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2,共6页
从村寨选址、布局形态、建筑功能、装饰符号、建筑材料及民俗文化等方面对族源相同、地域相连的湘南平地瑶与粤北高山瑶传统村寨开展对比研究。传承方面,两地瑶寨共同坚守着信奉盘王始祖、火塘神圣性、实行瑶老制组织的传统。在分化方面... 从村寨选址、布局形态、建筑功能、装饰符号、建筑材料及民俗文化等方面对族源相同、地域相连的湘南平地瑶与粤北高山瑶传统村寨开展对比研究。传承方面,两地瑶寨共同坚守着信奉盘王始祖、火塘神圣性、实行瑶老制组织的传统。在分化方面,湘南平地瑶村寨形成了围合式民居、开敞式村落、多元民族信仰的小家庭式居住文化;粤北高山瑶则为开敞式民居、封闭式村落、单一瑶族信仰的大族群居住文化。文章认为相同的族源、相近的迁移历史、相似的社会结构是两地瑶族居住文化传承的基础;历史上招抚政策、与汉族的经贸交往、社会融合的差异是两地居住文化分异的主要因素。湘南瑶族被招安下山后,在政策的支持下与汉族在商贸经济、农业技术、社会生活方面不断交融;而粤北瑶族依然定居在高山密林中,封闭隔绝,民族特色不断强化。研究指出传承与分化是瑶族适应不同地域环境、保持自身特色、整合其他文化进行文化生态适应性的综合结果,其中民族信仰、习俗禁忌、社会组织等内在文化传统传承性强,民居形制、村落格局等物质形态的分化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传统村落 居住文化 分化 整合
下载PDF
达斡尔族传统纹样在娃衣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胜英 范铁明 《西部皮革》 2024年第4期94-96,共3页
达斡尔族是黑龙江“三少”民族之一,该民族没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其文化传承和保护陷入困境。达斡尔族传统服饰纹样反映了达斡尔族人民生活和历史文化的演变,其设计大都来源于大自然,体现了达斡尔族人民对自然、天地、动植物等的崇拜和... 达斡尔族是黑龙江“三少”民族之一,该民族没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其文化传承和保护陷入困境。达斡尔族传统服饰纹样反映了达斡尔族人民生活和历史文化的演变,其设计大都来源于大自然,体现了达斡尔族人民对自然、天地、动植物等的崇拜和敬畏之情,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通过研究达斡尔族服饰纹样的形式特点,分析斡尔族传统服饰的纹样、色彩、图案等服饰元素,将传统纹样进行融合创新再应用到娃衣设计中,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达斡尔族的民族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尊重和热爱的同时,让人们感受到达斡尔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且能够传播保护非遗文化和达斡尔族的精神内涵,促进少数民族情感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斡尔族 非遗文化 文化传承 传统服饰 纹样设计 娃衣
下载PDF
贵州苗族传统文化造物的童帽艺术研究
7
作者 余捷妮娜 冯信群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4-80,共7页
苗族传统文化思想影响着生活中造物。文章以贵州黔东南苗族村落为调研对象,了解苗族文化中不仅有着繁衍生命、多子多孙的生殖崇拜,更有着重视佑护子孙长大成人的美好寓意。庇护幼童的文化行为主要表现为民风民俗的造物行为。这类造物行... 苗族传统文化思想影响着生活中造物。文章以贵州黔东南苗族村落为调研对象,了解苗族文化中不仅有着繁衍生命、多子多孙的生殖崇拜,更有着重视佑护子孙长大成人的美好寓意。庇护幼童的文化行为主要表现为民风民俗的造物行为。这类造物行为主要涉及服饰、器具等方面,以此形成苗族文化造物的多个类型。内容以苗族宗教信仰为线索,一是阐述苗族“佑子观”的形成及三种主要的传统造物类型;二是以苗族孩童头帽作为样本对象,寻访民间制作人,并通过图纹、材料、形制、刺绣针法等分析头帽的传统制作工艺;三是表明苗族“佑子观”的深层意蕴下现今苗族孩童童帽的概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帽艺术 传统文化造物 贵族苗族 民族服饰 图纹刺绣 文化寓意
下载PDF
论松桃苗族生态文化的叙事特色及其现代转化
8
作者 罗碧红 余满晖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5-28,共4页
松桃苗族在长期与贵州地理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在其传统民俗文化、村规民约以及农耕等独特叙事中凸现出极为丰富的生态文化特色,其中包含尊崇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念,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理念以及兼顾自然生态与自身发... 松桃苗族在长期与贵州地理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在其传统民俗文化、村规民约以及农耕等独特叙事中凸现出极为丰富的生态文化特色,其中包含尊崇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念,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理念以及兼顾自然生态与自身发展统筹的生态智慧。鉴于生态文明现代化同化效应的影响,松桃苗族生态文化叙事在坚守本土特色的同时,也亟需通过坚持守正创新、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相关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健全相关规范制度等多元策略实现现代转化,进而有力驱动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桃苗族 生态文化 传统民俗文化 村规民约 现代转化
下载PDF
中华传统“群己之辩”探析
9
作者 陈淑宁 赵长伟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5-109,共5页
“群己之辩”与群众史观中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相互契合。个体从“修己安人”到“修齐治平”,在提升“群己和谐”至高境界中既“遂人之性”又“遂物之性”,这也意味着在实践基础上实现“己”对“群”的责任与担当,最终达成自然主义与... “群己之辩”与群众史观中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相互契合。个体从“修己安人”到“修齐治平”,在提升“群己和谐”至高境界中既“遂人之性”又“遂物之性”,这也意味着在实践基础上实现“己”对“群”的责任与担当,最终达成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辩证融通。探寻“第二个结合”视域下“群己之辩”的时代价值,反思传统“民本、敬天、事天”思想,有助于扬弃现代语境中群己关系的紧张对立,实现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与儒学“天下大同”的会通。新时代,我们应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着力推进“第二个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进程,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 “第二个结合” 群己之辩
下载PDF
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乡村的实践进路
10
作者 周瑞云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3-41,共9页
作为人类精神文明活动的产物,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治理中具有促进价值引导、社会认同、道德评价和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基于整体性治理的视角考察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中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和实践境遇,把握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 作为人类精神文明活动的产物,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治理中具有促进价值引导、社会认同、道德评价和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基于整体性治理的视角考察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中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和实践境遇,把握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的主要途径和存在问题,提出要健全文化生态治理机制,厚植乡村文化发展根基;加强乡土文化人才培育,促进民族民间文化薪火相传;注重文旅产业融合开发,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丰富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强化文化发展支持保障;着眼整体治理、综合治理,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常态化科学发展。以此加强农村文化引领,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乡村,进而实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传统文化 民族地区 实践进路
下载PDF
鄂伦春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11
作者 谭衍慧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77-179,共3页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民族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责任。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鄂伦春族的传统文化。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和文献,研究民族共同体建设理念对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在这一理念...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民族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责任。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鄂伦春族的传统文化。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和文献,研究民族共同体建设理念对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鄂伦春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策略。通过深入挖掘鄂伦春族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特点,结合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念,探讨如何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实现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伦春族 传统文化 民族共同体建设
下载PDF
认同理论视域下传统舞蹈美育功能试析
12
作者 王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9期12-16,共5页
传统舞蹈美育是一种以传统舞蹈艺术为内容主体,以培养人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传承传统文化和审美经验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提高社会认知、形成群体归属、强化社会情感等多方面具有显著价值意义。认同理论作为心理学... 传统舞蹈美育是一种以传统舞蹈艺术为内容主体,以培养人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传承传统文化和审美经验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提高社会认知、形成群体归属、强化社会情感等多方面具有显著价值意义。认同理论作为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理论之一,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该理论描述并解释了个体在群体中确认身份、强化归属感、形成认同的心理过程和结构要素。该文基于认同理论的视角,以传统舞蹈美育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构建与强化受教育者个体的文化认同、社会认同和民族认同中发挥的功能及作用方式等进行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舞蹈美育 认同理论 文化认同 群体归属 社会认同 民族认同
下载PDF
黔东南苗族对杉木林的传统经营、利用和保护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姚瑶 赵富伟 +5 位作者 谢镇国 杨胜国 余永富 武建勇 张世玲 薛达元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3-629,共7页
采用关键人物访谈、植物分类学、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和分析了黔东南小丹江苗族社区的人工林资源利用状况和传统管理方式。结果表明,当地的圣境文化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保护;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村民的首选造林树种,... 采用关键人物访谈、植物分类学、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和分析了黔东南小丹江苗族社区的人工林资源利用状况和传统管理方式。结果表明,当地的圣境文化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保护;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村民的首选造林树种,传统上采取4种方式种植杉木,即:林粮轮作、炼山造林、天然林窗造林、网格状砍伐迹地造林等;除木材外,苗族村民还从杉木林中采集薪柴、药材、野果、野生蔬菜和小型野生动物等林产品;杉木林内保存了一批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濒危植物、中国特有植物和经济植物;传统的林业管理机制如习惯法等仍然在森林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建议将传统林业管理知识纳入现行生物多样性政策中,建立发展生物多样性友好林业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当地社区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多样性友好的林业管理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生物多样性 苗族 杉木
下载PDF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鹏 唐雪琼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1年第4期86-92,共7页
传统民居建筑凝聚着民族特色和地域特性文化,体现了人地关系和谐内涵的传统文化核心,其保护与发展是我国传统文化保护的组成部分。基于云南大理剑川、鹤庆地区8个传统村落民居的调查资料,通过白族村落中传统民居的保护现状,分析传统民... 传统民居建筑凝聚着民族特色和地域特性文化,体现了人地关系和谐内涵的传统文化核心,其保护与发展是我国传统文化保护的组成部分。基于云南大理剑川、鹤庆地区8个传统村落民居的调查资料,通过白族村落中传统民居的保护现状,分析传统民居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白族传统建筑相应的保护和整治措施,为类似村落中的传统民居保护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落 传统文化 民居建筑 保护 白族
下载PDF
传统文化与跨国民族的社会转型——以广西东兴市澫尾村京族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建新 吕俊彪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79,共7页
本文通过对一个京族村寨1949年以来的社会变迁历程进行考察,探讨了传统文化与跨国民族社会转型关系问题。尽管国家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转变对跨国民族的社会转型有着勿庸置疑的影响,但跨国民族独特的居住环境和政治地位,使传统文化对... 本文通过对一个京族村寨1949年以来的社会变迁历程进行考察,探讨了传统文化与跨国民族社会转型关系问题。尽管国家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转变对跨国民族的社会转型有着勿庸置疑的影响,但跨国民族独特的居住环境和政治地位,使传统文化对于社会转型的重要作用得到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民族 传统文化 社会转型
下载PDF
现代化进程中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调适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利洁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48,共5页
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强调保护的同时且不可走入保护的误区,应该坚持“在保护中调适,在调适中保护”的方式,努力从本民族文化自身寻找保护的动力,这才是对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造血式保护,是深层次的保护。
关键词 西部少数民族 现代化 传统文化 保护与调适
下载PDF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文明乡风的路径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岚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3-109,145-146,共9页
乡风文明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乡风文明的核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离不开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参与,少数民族群众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传统文化植根于各... 乡风文明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乡风文明的核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离不开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参与,少数民族群众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传统文化植根于各民族群众的心灵中,具有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其中蕴含的优秀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少数民族地区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思想资源。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应立足于各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传统文化资源,在深入挖掘、传承其中的优秀文化基因的基础上,进行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 乡风文明
下载PDF
云南“直过民族”传统文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晓松 李根 《学术探索》 2005年第6期102-105,共4页
云南“直过民族”传统文化是其民族社会发展的精神文明成果。由于各“直过民族”社会生活条件的不同,导致反映在各自物质和精神文化上也有差异。同时,不同文化形态要素在相互影响下又不断发生变异,使“直过民族”文化形态成为复合性的... 云南“直过民族”传统文化是其民族社会发展的精神文明成果。由于各“直过民族”社会生活条件的不同,导致反映在各自物质和精神文化上也有差异。同时,不同文化形态要素在相互影响下又不断发生变异,使“直过民族”文化形态成为复合性的文化体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直过民族”文化形态中的优秀部分经过改造,升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直过民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其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也是重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过民族 传统文化 小康社会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妇女外流与传统社会文化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筑慧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42,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南农村的少数民族妇女大量外流。这一现象的产生,除了因经济差距所产生的“推拉力”、“求异心理”和国家的政策外,传统文化对妇女的外流产生了一定的“迫力”。主要表现为在传统社会中,妇女的地位低下,对妇女劳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南农村的少数民族妇女大量外流。这一现象的产生,除了因经济差距所产生的“推拉力”、“求异心理”和国家的政策外,传统文化对妇女的外流产生了一定的“迫力”。主要表现为在传统社会中,妇女的地位低下,对妇女劳动成就评价较低,女性没有话语权等。当然,社会转型时期的多重价值观,也为妇女选择离开家乡减轻了心理压力,而这一选择也说明了在传统文化下,她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妇女 迁移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及特征刍议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自然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2-89,共8页
民族传统文化只是一种维系民族共同体延续与发展的工具,它既是民族内部的生存方式,又是对外区分不同民族的标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物质与制度文化追求适用与理性,易于接受外来文化。精神文化的对外标识性作用明显,成为对抗外来强势文化... 民族传统文化只是一种维系民族共同体延续与发展的工具,它既是民族内部的生存方式,又是对外区分不同民族的标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物质与制度文化追求适用与理性,易于接受外来文化。精神文化的对外标识性作用明显,成为对抗外来强势文化的工具,并被不断再造。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要更多地考虑背后的各种利益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传统文化 文化工具 社会记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