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ear-wave splitting in the crust:Regional compressive stress from polarizations of fast shear-waves 被引量:21
1
作者 Yuan Gao Yutao Shi +1 位作者 Jing Wu Lingxue Tai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12年第1期35-45,共11页
When propagating through anisotropic rocks in the crust, shear-waves split into faster and slower components with almost orthogonal polarizations. For nearly vertical propagation the polarization of fast shear- wave ... When propagating through anisotropic rocks in the crust, shear-waves split into faster and slower components with almost orthogonal polarizations. For nearly vertical propagation the polarization of fast shear- wave (PFS) is parallel to both the strike of the cracks and the direction of maximum horizontal stress, therefore it is possible to use PFS to study stress in the crust. This study discusses several examples in which PFS is applied to deduce the compressive stress in North China, Longmenshan fault zone of east edge of Tibetan plateau and Yunnan zone of southeast edge of Tibetan plateau, also discusses temporal variations of PFS orientations of 1999 Xiuyan earthquake sequences of northeastern China.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to those of other independent traditional stress measurements. There is a bridge between crustal PFS and the crustal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unclear disturbance sources. This study suggests the PFS results could be used to deduce regional and in situ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in the crust only if there are enough seismic stations and enough data. At least, PFS is a useful choice in the zone where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dense seismic s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arization of fast shear-wave shear-wave splitting compressive stress in the crust seismic anisotropy
下载PDF
Seismic anisotropy of the crust in Yunnan,China:Polarizations of fast shear-waves 被引量:2
2
作者 石玉涛 高原 +2 位作者 吴晶 罗艳 苏有锦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06年第6期620-632,共13页
Using seismic data recorded by Yunnan Telemetry Seismic Network from January 1, 2000 to December 31, 2003, the dominant polarization directions of fast shear-waves are obtained at 10 digital seismic stations by SAM te... Using seismic data recorded by Yunnan Telemetry Seismic Network from January 1, 2000 to December 31, 2003, the dominant polarization directions of fast shear-waves are obtained at 10 digital seismic stations by SAM technique, a systematic analysis method on shear-wave splitting,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dominant directions of polarizations of fast shear-waves at most stations are mainly at nearly N-S or NNW direction in Yunnan. The dominant polarization directions of fast shear-waves at stations located on the active fa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strike of active faults, directions of regional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ains measured from GPS data, and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regional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Only a few of stations.show complicated polarization pattern of fast shear-waves, or are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strike of active faults and the directions of principal GPS compressive strains, which are always located at junction of several faults. The result reflects complicated fault distribution and stress field. The dominant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fast shear-wave indicates the direction of the in-situ maximum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is controlled by multiple tectonic aspects such as the regional stress field and fa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anisotropy polarization of fast shear-wave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active faults GPS
下载PDF
Global Synchronization of Directed Networks with Fast Switching Topologies
3
作者 LU Xin-Biao QIN Bu-Zhi LU Xin-Yu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1019-1024,共6页
Global synchronization of a class of directed dynamical networks with switching topologies is investigated.It is found that if there is a directed spanning tree in the fixed time-average of network topology and the ti... Global synchronization of a class of directed dynamical networks with switching topologies is investigated.It is found that if there is a directed spanning tree in the fixed time-average of network topology and the time-averageis achieved sufficiently fast,then the network will reach global synchronization for sufficiently large coupling str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synchronization directed network fast switch
下载PDF
Research on Improving Directional Stability for Airborne Laser Designator
4
作者 DANG Li-ping TANG Shu-gang ZHOU Zhou 《Semiconductor Photonics and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4期235-240,246,共7页
The major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duce the laser directional deviation of laser designator on a moving platform.A new method of inhibiting the laser beam positional error caused by platform movement and vibratio... The major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duce the laser directional deviation of laser designator on a moving platform.A new method of inhibiting the laser beam positional error caused by platform movement and vibration is proposed.In this method,quadrant detector(QD)and fast steering mirror are combined to measure the angle between laser designator axis and the line-of-sight of the target,then a control signal composed with the angle errors is generated to aim the axis of the laser designator at the target steadily.This is a real tim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t is suitable for airborne laser-guided weapons with second-class guiding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ional stability laser beam fast steering mirror quadrant detector
下载PDF
A Shear-wave Splitting Study of the Yingjiang M_S6.1 Earthquake Sequence Occurring on May 30,2014
5
作者 Li Jin Gao Yuan +3 位作者 Xu Fukun Xiang Yang Xiang Yuan Liu Ge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6年第2期177-185,共9页
Earthquakes of M_S5. 6 and M_S6.1 occurred in Yingjiang,Yunnan on May 24 and May 30,2014 respectively. In this paper,we use the waveform data recorded by mobile seismic stations( KAC) which were set up in the source a... Earthquakes of M_S5. 6 and M_S6.1 occurred in Yingjiang,Yunnan on May 24 and May 30,2014 respectively. In this paper,we use the waveform data recorded by mobile seismic stations( KAC) which were set up in the source area after the Yingjiang MS5. 6earthquake on May 24,2014 to study the shear-wave splitting characteristics of Yingjiang M_S6.1 earthquake sequence with the SAM method. The result shows that predominant polarization of fast shear-waves before the M_S6.1 earthquak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irection of regional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and predominant polarization of fast shear-waves before the M_S6.1 earthquake show better consistency and smaller dispersion compared to after the M_S6.1 earthquake,and there may be a deflection for the fast shearwaves predominant polarization between the M_S6.1 earthquake sequence and foreshock sequence. We found that the time-delays generally exhibited a lower level before the M_S6.1earthquake and a relatively higher value after the M_S6.1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ngjiang earthquake sequence Foreshock shear-wave splittingPolarization of fast shear-waves Time-delays
下载PDF
基于四行精密播种的玉米直播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会娟 尹小定 池成忠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5,共5页
为了解决播种玉米种子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四行精密播种的玉米直播机,可实现玉米种子快速、精准播种。试验表明:该玉米直播机移动性能好、播种速度快、种植深度和每穴种子数量更加准确,封土情况也大幅改善,符合设计需求,具有较... 为了解决播种玉米种子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四行精密播种的玉米直播机,可实现玉米种子快速、精准播种。试验表明:该玉米直播机移动性能好、播种速度快、种植深度和每穴种子数量更加准确,封土情况也大幅改善,符合设计需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四行精密播种 直播机 快速 精准
下载PDF
样本直接涂片法与液基夹层杯涂片法查找抗酸杆菌的效果比较
7
作者 罗少珍 刘欣 +2 位作者 张志坚 黄业伦 刘志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6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探讨液基夹层杯涂片法查找抗酸杆菌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广州市胸科医院医学检验科LIS系统中收集、整理2021年1月至7月痰液与支气管冲洗液主要送检临床样本的涂片染色检查和分枝杆菌培养结果,对同一患者时间间隔不超过1... 目的探讨液基夹层杯涂片法查找抗酸杆菌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广州市胸科医院医学检验科LIS系统中收集、整理2021年1月至7月痰液与支气管冲洗液主要送检临床样本的涂片染色检查和分枝杆菌培养结果,对同一患者时间间隔不超过1周的直接涂片与液基夹层杯涂片查找抗酸杆菌检验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41份痰液样本、178份支气管冲洗液样本和全部419份样本的检测中,直接涂片法、液基夹层杯涂片法的阳性率分别为15.35%(37/241)和13.69%(33/241)、15.17%(27/178)和12.92%(23/178)、15.27%(64/419)和13.37%(56/419)。在同期分枝杆菌培养结果阳性的65份痰液样本、50份支气管冲洗液样本和115份全部阳性样本中,直接涂片法、液基夹层杯涂片法的阳性率分别为56.52%(65/115)和50.78%(65/128)、54.34%(50/92)和45.88%(50/109)、55.56%(115/207)和48.73%(115/236)。在241份痰液样本、178份支气管冲洗液样本检测中,直接涂片阳性且液基夹层杯涂片阳性、直接涂片阳性且液基夹层杯涂片阴性、直接涂片阴性且液基夹层杯涂片阳性、直接涂片阴性且液基夹层杯涂片阴性的样本占比分别为12.03%(29/241)、3.32%(8/241)、1.66%(4/241)、82.99%(200/241)和8.99%(16/178)、6.18%(11/178)、3.93%(7/178)、80.90%(144/178)。结论液基夹层杯涂片法查找抗酸杆菌检验方法总体阳性检出率略低于直接涂片检测法,但可以发现相当比例的直接涂片法阴性的病原学阳性结核病患者,尤其是在支气管冲洗液检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酸杆菌 抗酸染色 液基夹层杯涂片法 直接涂片法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及周边地区瑞利面波相速度方位各向异性
8
作者 钟世军 吴建平 司政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26-2945,共20页
利用“中国科学台阵探测”项目的密集流动台站以及区域固定台站的地震面波记录,采用程函面波成像方法,得到了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及周边地区14~100 s周期高分辨率的瑞利面波相速度方位各向异性分布图像.结果显示,鄂尔多斯块体内部中长周期(... 利用“中国科学台阵探测”项目的密集流动台站以及区域固定台站的地震面波记录,采用程函面波成像方法,得到了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及周边地区14~100 s周期高分辨率的瑞利面波相速度方位各向异性分布图像.结果显示,鄂尔多斯块体内部中长周期(20~100 s)为大范围高速和弱各向异性分布特征,但在块体西南部区域各向异性明显增强,向东可一直延伸至108°E附近.我们认为,受青藏高原影响,鄂尔多斯块体西南部岩石圈已发生明显变形,高原扩张对鄂尔多斯块体的影响超出了止于六盘山逆冲推覆带的传统认识.在鄂尔多斯块体内部,长周期(80~100 s)的相速度显示高速区向中部和东南部区域收缩,各向异性强度在高速区外围明显增强,揭示了块体边界带的岩石圈在后期构造活动过程中已遭受不同程度的变形改造,厚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减薄.山西断陷带北部大同火山区附近,在20 s以上周期为显著低速异常,不同周期段各向异性存在明显差异,我们推测该区不同深度的各向异性差异与鄂尔多斯块体东北部岩石圈不同深度的几何形态以及青藏高原远程挤压效应有关.山西断陷带中南部区域,在20~60 s周期显示高速和近EW向快波方向,与鄂尔多斯块体中东部高速区具有较好的连续性,认为该区岩石圈仍保留部分原有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的属性.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不同周期相速度表现为明显的低速异常,快波方向呈现较为一致的NWW-SEE向分布特征,揭示了在高原下方壳幔介质变形连续一致,符合岩石圈垂直连贯变形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块体 山西断陷带 青藏高原东北缘 程函方程面波成像 相速度 快波方向
下载PDF
基于“一维系统+三维CFD”耦合方法的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自然循环特性的数值模拟
9
作者 陆道纲 宋海洁 +3 位作者 郭劲松 赵海琦 张钰浩 隋丹婷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33-1843,共11页
池式快堆采用了新型非能动堆内直接余热排出(DRACS)方式,提升了快堆的安全性。目前针对池式快堆自然循环开展的数值模拟研究中,系统程序难以准确预测池内复杂自然循环路径,难以准确模拟池内三维热工水力现象,如果采用三维CFD计算建模及... 池式快堆采用了新型非能动堆内直接余热排出(DRACS)方式,提升了快堆的安全性。目前针对池式快堆自然循环开展的数值模拟研究中,系统程序难以准确预测池内复杂自然循环路径,难以准确模拟池内三维热工水力现象,如果采用三维CFD计算建模及网格划分难度较高,且所需计算资源较大。为此本文开发了“一维系统+三维CFD”耦合方法,用于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自然循环特性计算分析。利用日本大型钠回路实验台架(PLANDTL)DRACS自然循环模式对该耦合方法进行验证,稳态工况关键位置参数相对误差小于3%,瞬态工况关键位置参数与实验值变化趋势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小于10%,验证了该耦合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利用该耦合方法,开展了中国实验快堆(CEFR)自然循环及余热排出特性计算分析,识别了池内自然循环流动路径,揭示了池内温度分层以及盒间流现象。本文方法可为大型钠冷快堆自然循环三维瞬态特性分析提供重要数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系统+三维CFD”耦合方法 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 自然循环 堆内直接余热排出系统
下载PDF
基于变风量控制的受控环境压差控制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本明 姚治 +1 位作者 杨九祥 王非 《暖通空调》 2024年第5期144-149,84,共7页
压差控制是受控环境气流控制的核心部分,能为实现定向气流的控制目标和提升实验室整体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基于围护结构气密性特征、压力梯度控制需求、快速扰动源等因素,以普通实验室、普通洁净室和气密性生物安全实验室为例,对变风... 压差控制是受控环境气流控制的核心部分,能为实现定向气流的控制目标和提升实验室整体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基于围护结构气密性特征、压力梯度控制需求、快速扰动源等因素,以普通实验室、普通洁净室和气密性生物安全实验室为例,对变风量下的余风量控制、直接压差控制、串级控制3种压差控制方式的适用性、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并对空气渗透特性方程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普通实验室和普通洁净室的围护结构孔口和缝隙处空气流动接近于湍流状态,流动指数n可取0.5;气密性实验室的围护结构缝隙长度和水力直径的比值较大,层流占主导地位,流动指数n取值趋近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风量控制 定向气流 气密性 快速扰动源 余风量控制 直接压差控制 串级控制
下载PDF
压缩率对杨木重组木表面硬度的影响
11
作者 贺颖奇 王鲁飞 +2 位作者 张亚梅 余养伦 于文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1-149,共9页
【目的】以速生人工林杨木为试验材料,利用定向重组技术制备高硬度重组木,揭示压缩率对杨木重组木表面硬度的影响规律,为杨木表面改性及其重组木制备工艺优化提供可靠的方法和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定向重组技术制备压缩率50%、55%和59... 【目的】以速生人工林杨木为试验材料,利用定向重组技术制备高硬度重组木,揭示压缩率对杨木重组木表面硬度的影响规律,为杨木表面改性及其重组木制备工艺优化提供可靠的方法和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定向重组技术制备压缩率50%、55%和59%共3种杨木重组木,选取杨木、红榉和俄罗斯柞木为对照样,采用万能力学试验机测定3种木材和3种不同压缩率杨木重组木样品表面的金氏硬度;应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UDTM)、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观察样品表面的宏观和微观形貌以及样品金氏硬度测试过程中破坏面的宏观和微观形貌;运用压汞法(MIP)测试样品孔隙率;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酚醛树脂在重组木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杨木重组木的金氏硬度随压缩率增大而增大,与杨木相比,压缩率59%杨木重组木的金氏硬度增加12.63倍,其硬度高于俄罗斯柞木和红榉。金氏硬度测试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显示,压缩率越大,重组木的比例极限应力越大。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和超景深三维显微镜(UDTM)观察可知,杨木原木的破坏面呈韧性断裂,制备的重组木随压缩率增大其破坏模式逐渐变为脆性断裂。压汞法(MIP)测试样品孔隙率可知,定向重组可显著降低杨木的孔隙率,压缩率越大,重组木的孔隙率越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可知,随压缩率增大,酚醛树脂沿胶层带分布的宽度和深度逐渐增加,且渗透到导管、木射线和纤维细胞的细胞腔中。通过纳米压痕测试重组木细胞壁力学性能,当重组木压缩率为55%、施胶量为15%时,其细胞壁硬度和弹性模量相较原木分别提高54.65%和20.14%。重组木表面硬度增大主要是因为杨木经定向重组后,其导管和木纤维细胞被压缩密实,孔隙率降低,单位体积内的细胞实质密度增加,细胞之间的结合面积增大,连接更紧密;同时,引入的酚醛树脂不仅将压缩的细胞结构固定,而且通过形成的胶钉可提高细胞之间的连接强度,浸入细胞壁的酚醛树脂还能够增强其硬度和弹性模量,从而赋予重组木表面较高的硬度。【结论】定向重组技术可有效解决速生人工林杨木木材材质软、表面硬度低的问题,且可通过控制压缩率调控重组木硬度,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材料硬度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杨木 定向重组 压缩率 硬度 重组木
下载PDF
联合应用MUSIC与FastICA算法实现多个时空混叠源信号的波形重建 被引量:5
12
作者 焦卫东 杨世锡 +2 位作者 钱苏翔 胡红生 严拱标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70,共8页
联合应用多信号分类与快速独立分量分析算法,分离多个时空混叠源信号,并重建其波形。利用多信号分类的方法,基于二阶统计量辨识观测信号的噪声子空间,并搜索与噪声子空间和方向矢量同时正交的多源位置参数,实现源信号波达方向的估计。... 联合应用多信号分类与快速独立分量分析算法,分离多个时空混叠源信号,并重建其波形。利用多信号分类的方法,基于二阶统计量辨识观测信号的噪声子空间,并搜索与噪声子空间和方向矢量同时正交的多源位置参数,实现源信号波达方向的估计。利用基于固定点迭代的快速独立分量分析方法,通过最小化互信息这一高阶统计量测度来估计传感器阵列的增益模式,进而估计未知的源信号混叠矩阵。实现多个时空混叠源信号的分离与波形的重建。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多信号分类与快速独立分量分析联合的新方法,能有效辨识复值时空混叠矩阵,正确分离并重建来自不同方向的混叠源信号,从而为后续的进一步应用(如弱信号检测、故障诊断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向矢量 波达方向 多信号分类 快速独立分量分析
下载PDF
基于FastICA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建文 刘跃 +1 位作者 杜辉 路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5636-5641,共6页
提出了采用快速独立分量分析(FastICA)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HVDC)单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利用FastICA算法对故障后的直流输电线路电流信号进行处理,分离出电流行波特征信号,检测初始行波波头与第二个行波波头到达测量点的时间,并判断这... 提出了采用快速独立分量分析(FastICA)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HVDC)单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利用FastICA算法对故障后的直流输电线路电流信号进行处理,分离出电流行波特征信号,检测初始行波波头与第二个行波波头到达测量点的时间,并判断这两个波头的极性关系,实现了故障测距。应用Matlab软件,建立了HVDC系统模型,对多种故障类型进行了故障测距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区分中点内外故障,正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线路故障 单端测距 行波 快速独立分量分析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上地壳剪切波分裂特征
14
作者 李抒予 高原 +1 位作者 金红林 刘同振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6-933,共18页
由羌塘、巴颜喀拉、柴达木和祁连等几个二级块体组成的青藏高原东北部与华南块体及华北块体接触,产生强烈的构造变形。文中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2010年1月—2021年9月的小地震波形事件,使用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计算得到快波偏振方向与慢波... 由羌塘、巴颜喀拉、柴达木和祁连等几个二级块体组成的青藏高原东北部与华南块体及华北块体接触,产生强烈的构造变形。文中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2010年1月—2021年9月的小地震波形事件,使用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计算得到快波偏振方向与慢波时间延迟2个各向异性参数,并对参数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快波偏振方向以NEE为主导,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大致平行,祁连块体北部和东南部、羌塘块体北部存在NNW、NWW或近EW等多个相对较弱的第2快波偏振方向,与区域内广泛分布的NW走向断裂近平行。柴达木块体东北缘的快波偏振方向较离散,受到应力、断裂、岩石性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祁连块体北部逆冲断裂系东部的时间延迟大于西部,体现了两者应力环境的差异。祁连块体东南部及柴达木块体东北缘大致相当的时间延迟分布可能与其具有类似的岩石类别物性及构造环境相关。柴达木盆地北缘存在NWW向快波优势偏振方向和相对一致的时间延迟,可能是断裂在深部高压变质作用的响应。羌塘块体北部的时间延迟小于拉脊山断裂周缘(祁连块体东南部与柴达木块体东北缘),可能与岩石类别物性与构造环境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部 剪切波分裂 各向异性 上地壳 快波偏振 慢波时间延迟 变形
下载PDF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
15
作者 马毓敏 赵南南 +3 位作者 刘金颂 白天羽 杨旭 崔小伟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4年第3期86-94,共9页
为提高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抗扰能力和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扰动观测器与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相结合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利用扰动观测器得到风力发电机的转矩变化,对控制器进行前馈补偿;采用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面提高控制器... 为提高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抗扰能力和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扰动观测器与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相结合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利用扰动观测器得到风力发电机的转矩变化,对控制器进行前馈补偿;采用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面提高控制器的动态性能,实现系统快速收敛,减少因扰动引起的抖振。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在随机风速的情况下可以准确估计转矩变化,提高最大功率跟踪过程中的转速跟踪精度和风能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 最大功率跟踪 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 扰动观测器
下载PDF
基于圆周相关扩频信号的快速捕获改进方法
16
作者 刘洁 张朝杰 +1 位作者 金小军 金仲和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7,共9页
针对大多普勒频偏、低信噪比条件下长周期伪码的扩频信号捕获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圆周相关扩频信号的快速捕获改进方法。该算法对圆周相关后的结果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进行频率估计,扩大了传统圆周相关法的扫频步进,使扫频步进不再... 针对大多普勒频偏、低信噪比条件下长周期伪码的扩频信号捕获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圆周相关扩频信号的快速捕获改进方法。该算法对圆周相关后的结果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进行频率估计,扩大了传统圆周相关法的扫频步进,使扫频步进不再受跟踪环路带宽的限制。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34 dB、多普勒频率为500 kHz条件下算法可以正确地估计出伪码相位和多普勒频偏。在达到相同的灵敏度条件下,所提算法的平均捕获时间与传统的圆周相关法相比缩短了约47%,与基于FFT的并行频率搜索法相比缩短了约88%。另外,用于频率估计的FFT点数仅占圆周相关点数的1%,故额外增加的硬件资源很少。算法逻辑控制简单,尤其适用于大多普勒频偏、低信噪比及长周期伪码的卫星通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通信系统 直接序列扩频 信号捕获 圆周相关 快速傅里叶变换
下载PDF
基于FPGA的相关干涉仪测向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17
作者 林泽龙 曲英杰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5期318-324,共7页
为了适应日渐复杂的电磁对抗环境,有别于传统的处理器采用串行架构使用IQ数据进行测向算法运算,为了能更快速、更稳定的计算出相位差,提出一种优化后的相关干涉仪测向算法架构并在FPGA上实现设计。详细给出FPGA测向系统架构和运算流程,... 为了适应日渐复杂的电磁对抗环境,有别于传统的处理器采用串行架构使用IQ数据进行测向算法运算,为了能更快速、更稳定的计算出相位差,提出一种优化后的相关干涉仪测向算法架构并在FPGA上实现设计。详细给出FPGA测向系统架构和运算流程,并结合实际采取一个稳定的、经济实惠的系统架构;为了满足后续实际应用需求,在Xilinx的xc7vx690tffg1927-2为逻辑控制单元的载板进行板级测试中,验证了FPGA进行相关干涉仪测向识别结果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经过验证发现,相较于传统的FPGA相关干涉仪测向架构,经实验测试后实现了所提出的架构在LUT资源占用率上降低了39.5%,测向速度提高17%,可处理信号带宽80 MHz,跳速高达1200跳/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干涉仪测向算法 FPGA 资源优化 快速运算 宽带测向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方向可控FastMarching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时东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316-319,共4页
由于Fast Marching方法所规划出来的路径比传统的搜索方法所得路径更加光滑,并且不会像其它势场方法一样陷入局部最小,从而在路径规划中获得广泛应用.这种全局最优的路径规划方法严格受规划空间中障碍代价分布影响,路径产生采用对时间... 由于Fast Marching方法所规划出来的路径比传统的搜索方法所得路径更加光滑,并且不会像其它势场方法一样陷入局部最小,从而在路径规划中获得广泛应用.这种全局最优的路径规划方法严格受规划空间中障碍代价分布影响,路径产生采用对时间距离图的最陡下降法反向跟踪,路径缺乏可控性.通过加入人工力场的方法,对Eikonal方程的代价项进行分解,提出一种改进的代价模型,并利用Gudunov一阶逆风近似实现了一种改进的FMM,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改善路径的可控性,对于要求路径局部具有特定方向的应用情景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tmarching METHOD Eikonal方程 路径规划 方向可控FMM
下载PDF
优化开行全程快速直达中欧班列的探讨
19
作者 张东亮 秦胜 《铁道货运》 2024年第2期34-38,共5页
近年来中欧班列规模及开行质量稳步提升,品牌效益不断彰显,但是随着运量大幅增长,各口岸及通道能力趋于饱和,班列口岸停留时间增加、全程运输时效增长,运输时间不稳定,市场竞争力面临严峻的挑战。通过剖析中欧班列发展现状、中欧班列运... 近年来中欧班列规模及开行质量稳步提升,品牌效益不断彰显,但是随着运量大幅增长,各口岸及通道能力趋于饱和,班列口岸停留时间增加、全程运输时效增长,运输时间不稳定,市场竞争力面临严峻的挑战。通过剖析中欧班列发展现状、中欧班列运营面临的问题,研讨中欧班列谱系化产品设计策略,提出中欧班列全程快速直达化运输组织建议。结合实践案例分析表明,优化开行全程快速直达中欧班列,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运输时效稳定性,丰富中欧班列运输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班列 全程快速直达 运输组织 运行时间 物流
下载PDF
王坡煤矿碎软煤层气动定向高效成孔工艺研究
20
作者 赵会波 李雨成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4,共7页
针对王坡煤矿碎软煤层区域瓦斯治理的需求,对现有气动定向钻进工艺及装备进行优化升级。通过对气动螺杆钻具升级改造,将额定扭矩提升至450 N·m以上;研制的89 mm低风阻螺旋通缆钻杆配套有线通缆测量系统,施工孔深提升至300 m以上;... 针对王坡煤矿碎软煤层区域瓦斯治理的需求,对现有气动定向钻进工艺及装备进行优化升级。通过对气动螺杆钻具升级改造,将额定扭矩提升至450 N·m以上;研制的89 mm低风阻螺旋通缆钻杆配套有线通缆测量系统,施工孔深提升至300 m以上;基于“波浪式”精准探测煤层顶底板钻孔轨迹工艺,从侧钻开分支原理出发,改进钻具造斜强度实现快速开分支;系统性分析气动定向工艺在不同地层钻进时轨迹变化特点,形成精准轨迹控制技术,大幅提升施工效率。现场试验期间,共计完成34个主孔,49个分支孔,总进尺17 287 m,平均成孔深度350 m,平均日进尺103 m/d,最高154 m/d,钻孔平均瓦斯抽采体积分数60%以上,百米钻孔抽采纯量是邻近区域普通钻孔2.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定向钻进工艺 气动螺杆钻具 低风阻螺旋通缆钻杆 精准轨迹控制 快速开分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