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伽蓝遗痕——克孜尔石窟出土木制品与佛教仪式关系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魏正中 赵蓉(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43,共12页
本文详细检校了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品,即德国吐鲁番考察队在克孜尔第76窟前室发掘出土部分木制品的有关信息。结合克孜尔石窟寺中现存的考古学痕迹,阐述和解读它们的特征、使用痕迹。以此为参照,客观地研究和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详细检校了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品,即德国吐鲁番考察队在克孜尔第76窟前室发掘出土部分木制品的有关信息。结合克孜尔石窟寺中现存的考古学痕迹,阐述和解读它们的特征、使用痕迹。以此为参照,客观地研究和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推测和还原不同木制品在克孜尔中心柱窟举行仪式时的功用,借此阐明与出土木制品有关的佛教仪式如何在克孜尔石窟中开展的一些初步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 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德国吐鲁番考察队 木制品 仪式 考古
下载PDF
1929年柏林中国艺术展考略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成清 蔡国威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99,共7页
1929年1月12日至4月2日,东亚艺术协会与普鲁士艺术学院在德国柏林联合举办了中国艺术展,征集了自周至清的1272件艺术作品,规模宏大,影响深远。本文结合历史材料与展览图册,对此次展览的筹备成员、作品来源、展厅陈列、展品内容以及展览... 1929年1月12日至4月2日,东亚艺术协会与普鲁士艺术学院在德国柏林联合举办了中国艺术展,征集了自周至清的1272件艺术作品,规模宏大,影响深远。本文结合历史材料与展览图册,对此次展览的筹备成员、作品来源、展厅陈列、展品内容以及展览影响加以分析,探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古代艺术在德国的传播以及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艺术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9年柏林中国艺术展 东亚艺术协会 普鲁士艺术学院 艺术传播
原文传递
从柏林东亚艺术馆藏中国古代铜镜成分看《考工记》的流传 被引量:1
3
作者 孙飞鹏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39,共4页
本文列举了对《考工记》中"金六齐"的不同认识,提出了"六齐"说中金锡比为合金体积比的观点;依此观点对柏林东亚艺术馆藏中国铜镜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自公元前1世纪起,铜镜成分普遍符合"六齐"配... 本文列举了对《考工记》中"金六齐"的不同认识,提出了"六齐"说中金锡比为合金体积比的观点;依此观点对柏林东亚艺术馆藏中国铜镜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自公元前1世纪起,铜镜成分普遍符合"六齐"配方,反映了自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考工记》作为《周礼》的一部分而得以广泛流传,其所涉及的技术规章也因之得到广泛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林东亚艺术馆 铜镜 合金成分 六齐 考工记
原文传递
费舍尔:一个人的东亚艺术博物馆
4
作者 王维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9-92,共14页
一个生于维也纳大工业家家庭的奥地利人,却毕生致力于在德国收藏东亚艺术品和创建一座独立的东亚艺术博物馆,由此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先驱和传奇人物。与维也纳分离派的密切交往,影响到他对日、中艺术的理解及创建博物馆的实践,也形塑了他... 一个生于维也纳大工业家家庭的奥地利人,却毕生致力于在德国收藏东亚艺术品和创建一座独立的东亚艺术博物馆,由此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先驱和传奇人物。与维也纳分离派的密切交往,影响到他对日、中艺术的理解及创建博物馆的实践,也形塑了他的收藏路径和研究方法,并与德国国家博物馆和大学的权威学者形成差异、遭到排斥。作为外交官在华居住的三年,他勤奋学习中文,编织人脉网络,开拓收藏渠道。虽然所购中国文物并非顶级,但最终凭借一己之力,在德国建成第一座东亚艺术博物馆,影响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舍尔 维也纳分离派 中国艺术品 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