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and Comment on“ Freedom”——Based on Liang Qichao's On Freedom
1
作者 Jin Ziwei Si Mingyu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5-243,共9页
Liang Qichao 's analysis of "freedom "in On Freedom is mainly focused on revealing the evolution and variation of the term "freedom "in modern Chinese society. In his view,freedom is not only a... Liang Qichao 's analysis of "freedom "in On Freedom is mainly focused on revealing the evolution and variation of the term "freedom "in modern Chinese society. In his view,freedom is not only an indispensable element of an individual's life,but also fully applicable to the course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 ent. Liang Qichao 's liberalism originates directly from the West,but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discourse system and the overwhelming reality context of saving the nation in modern tim es.What is different from Western liberalism is that the dim ensions of Liang Qichao 's freedom are developed at two levels,one is the individual level,the other is the national level. The form er has the significance of enlightenm ent,while the latter has the significance of saving lives. Enlightenm ent and salvation are not only the"double variations"of modern C hina,but also the dual responsibility of modern Chinese enlightenm ent thinkers,which is dem-onstrated in Liang Qichao 's thought of freed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ang Qichao On freedom LIBERALISM SPIRITUAL freedom GROUP Free-dom
下载PDF
Wifehood and Silent Separatist Policy in Alan Paton' s Cry, The Beloved Country
2
作者 Nonyelum Chibuzo Mb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1期53-63,共11页
The paper presents abandonment, loneliness, and desolation, which defaced wifehood institution in South African polity. The disruption of family life and lack of opportunity for personal development turned women desol... The paper presents abandonment, loneliness, and desolation, which defaced wifehood institution in South African polity. The disruption of family life and lack of opportunity for personal development turned women desolate and children delinquent. The problem is the non-liberal practices in South Africa in spite of the struggle of people like Alan Pat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South African society as presented by Alan Paton in line with his Liberalist Theory in order to make freedom and development achievable. The main factual points are that racism still exists; most black homes are separated; most black women are not empowered; colour segregation hinder development. The methodology adopted is the interpretation discourse of Alan Paton's Cry My Beloved Country in line with South African society. The Silent Separatist Policy, Survival and Family; Societal Plague and Women; Apartheid: Implication for Development; and Way Forward are discussed. The outcome revealed the difficulty of transforming South Africa into a complete liberal society due to racism and the need to empower women. The conclusions are: Education should be made accessible to all; Women empowered and total freedom rest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BERALISM separation RACISM wifehood EMPOWERMENT freedom
下载PDF
为了儿童的解放和自由——麦克莱伦(Peter McLaren)《反抗教育学》(Pedagogy of insurrection)的价值意蕴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聪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46,共11页
《反抗教育学》沿袭着麦克莱伦批判教育学的研究传统,是麦克莱伦对自身思想的一次自我提升和阶段性总结,其核心价值为儿童的解放和自由。在这本书中,麦克莱伦深刻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主导儿童的教育制度(政策)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偏狭,市... 《反抗教育学》沿袭着麦克莱伦批判教育学的研究传统,是麦克莱伦对自身思想的一次自我提升和阶段性总结,其核心价值为儿童的解放和自由。在这本书中,麦克莱伦深刻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主导儿童的教育制度(政策)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偏狭,市场经济条件下因利益撕扯而影响了儿童的生存,而现存的教育学解释框架又难以有效探寻儿童不自由的内在根源。为此,麦克莱伦在"回归马克思"、力主"社会正义"、澄清"价值观与文化资本"的基础上构建了反抗教育学,以期从理论上促进儿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抗 教育学 儿童 解放 自由
下载PDF
罗马法复兴与近代欧洲的自由主义传统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勤华 祝檀吉 《南海法学》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自由主义是一个近现代的概念,但也有古代渊源。古代罗马的法律观、人性观、政治观中都具有近代自由主义的元素,这些古老的思想通过罗马法的复兴运动重新回到了中世纪,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16—18世纪罗马法复兴的新浪潮更是直接促... 自由主义是一个近现代的概念,但也有古代渊源。古代罗马的法律观、人性观、政治观中都具有近代自由主义的元素,这些古老的思想通过罗马法的复兴运动重新回到了中世纪,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16—18世纪罗马法复兴的新浪潮更是直接促进了古典自由主义的诞生。17世纪以来,古典自由主义学者基于前述研究成果论述了自由主义的人性观、财产观与法治观,构建了西方的自由主义传统。回顾自由主义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罗马法的复兴既是自由主义连续发展的关键,也给予了自由主义新风格。它不仅是学术上的复古运动,同时也对西方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法 复兴运动 古典自由主义 自由 平等
下载PDF
“自由的解放”:论马克思主义对主体实践“元信念”的重估
5
作者 王勇 张轩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0-129,159,160,共12页
主体实践的“元信念”具有作为主体实践的起点和动力的“元原因”和作为主体实践的终极标准的“元尺度”两重意蕴。然而无论是功利主义还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义务论对这两重意蕴的解释都因其理论体系的封闭性和自足性而无法与主体实践进行... 主体实践的“元信念”具有作为主体实践的起点和动力的“元原因”和作为主体实践的终极标准的“元尺度”两重意蕴。然而无论是功利主义还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义务论对这两重意蕴的解释都因其理论体系的封闭性和自足性而无法与主体实践进行彻底的结合。马克思通过将社会历史的视角重新引入对主体实践“元信念”的解释中,通过对“自由”和“实践”的同一化理解,指出主体实践的“元信念”正是能动的实践在具体社会历史中不断展开的倾向。因其受到了阶级社会的深重阻碍,故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与阶级社会彻底决裂,在“全部可能性展开”的共产主义社会中通过对实践活动作为“第一需要”的认识才能实现主体实践“元信念”两重意蕴的真正统一以及其自身的彻底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解放 实践 元信念
下载PDF
马克思自然观中的承认问题探赜
6
作者 陈良斌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1-18,共8页
在现代性背景下,“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人类与自然的和解”在本质上揭示了工业文明以来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相互承认的问题。马克思的自然观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双向承认的丰富内涵:一方面,作为“人化自然”的自然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承认... 在现代性背景下,“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人类与自然的和解”在本质上揭示了工业文明以来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相互承认的问题。马克思的自然观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双向承认的丰富内涵:一方面,作为“人化自然”的自然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承认与确证;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必须承认自然作为人类生存环境及其内在规律的先在规定性。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奉行掠夺性的积累逻辑,完全无视人与自然相互承认的前提,导致物质变换的断裂和自然的贫困,最终将人与自然的相互对立推向历史的极致。因此,只有站在马克思自然观的基础上,借助科技的充分发展,回归人与自然的相互承认,彻底超越资本逻辑,才能真正实现“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认 自然 贫困 物质变换 解放
下载PDF
国际航权自由化的困境及其纾解
7
作者 马得懿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22-32,共11页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试点开放第七航权,但如何实施开放第七航权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航空自由的变迁规律决定了国际航权开放具有自由化特质、主要以航空运输双边协定的模式展开以及若干航空运输大国主导的特点。国际航权开...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试点开放第七航权,但如何实施开放第七航权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航空自由的变迁规律决定了国际航权开放具有自由化特质、主要以航空运输双边协定的模式展开以及若干航空运输大国主导的特点。国际航权开放主要包括美国的积极推动和主导、欧盟的谨慎融入以及亚太区域的积极跟进。然而,国际航权自由化面临着国际航权开放融入多边体制步履维艰和全面惠及各国的国际航权自由化的多边体制尚未形成的困境。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背景下,中国应该通过凝练成熟的谈判范本以确立中国主导国际航权开放双边体制的主导地位,以试点开放第七航权为基础和原点推动国际航权开放的区域性多边体制,以及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法律基础细化国际航权开放的制度设计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航权 自由化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解放自然”思想的三重维度与时代启示
8
作者 王辉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34-42,110,共10页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解放回复大自然的应有地位并重置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是对劳动阶级的解放和社会制度的革新。马克思恩格斯“解放自然”思想的第一重维度是打破“变异自然论”,解放人在自然世界中主导的历史地位;第二重维度是打破“形...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解放回复大自然的应有地位并重置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是对劳动阶级的解放和社会制度的革新。马克思恩格斯“解放自然”思想的第一重维度是打破“变异自然论”,解放人在自然世界中主导的历史地位;第二重维度是打破“形而上学自然论”,解放人面对自然世界的应有认识;第三重维度是打破“有限自然论”,解放人类世界历史发展的时空界限并开拓自然空间和适度利用自然资源。马克思恩格斯“解放自然”思想对新时代具有一定的启示,即要坚持树立劳动者在自然世界中的主体地位;重新认识自然世界与人类存在的一切关系,以科技创新回复自然世界的客观规律;主张世界历史的全球化,为人类与自然世界共同发展创造历史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解放自然 人与自然:三重维度 时代启示
下载PDF
高质量家政教育助推角色自由与女性解放
9
作者 李懿哲 刘克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6,共7页
当前,中国需要完成从法律上的男女平等到事实上的男女平等的转变。职场潜规则、就业面狭窄、工作、家庭难以两全等依旧阻碍着女性解放的步伐。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解放,就需要破除这些不平等待遇。这些不平等待遇主要源于女性在家庭... 当前,中国需要完成从法律上的男女平等到事实上的男女平等的转变。职场潜规则、就业面狭窄、工作、家庭难以两全等依旧阻碍着女性解放的步伐。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解放,就需要破除这些不平等待遇。这些不平等待遇主要源于女性在家庭、社会角色上的摩擦以及这些摩擦带来的家庭、工作冲突。因此,探寻缓解摩擦的手段和办法是现阶段中国女性解放的关键。家政教育作为沟通家庭与社会的桥梁,是化解家庭-工作冲突的润滑剂,是实现女性角色自由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家政教育,实施家政观念、家政教育的革命性变革,是助力现阶段中国女性解放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政教育 女性解放 角色自由 两性和谐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逻辑叙事、时代方位、价值旨归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国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共10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内在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孕育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智慧,是对已有现代化模式“反生态”实践的反思,更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有力响应。在特征鲜...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内在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孕育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智慧,是对已有现代化模式“反生态”实践的反思,更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有力响应。在特征鲜明的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命题中,人口规模巨大是其现实前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其使命指向,“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其时代保障,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其世界昭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人类与自然的和解、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价值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对人类自由解放的意义
11
作者 季驰然 包国光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36,共7页
人类自由解放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他们所发现的社会发展规律,描绘展望的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理想目标,马克思从替代工人体力劳动的机器和自动机器体系的应用中,看到了人类自由解放的可能性,预设了“人工智能”这类特殊的“自动机器”替代... 人类自由解放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他们所发现的社会发展规律,描绘展望的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理想目标,马克思从替代工人体力劳动的机器和自动机器体系的应用中,看到了人类自由解放的可能性,预设了“人工智能”这类特殊的“自动机器”替代工人“智力”劳动的出现。人工智能是社会科技创新、人类智能发展和智能外化的必然结果,亦是资本追逐剩余价值利用智能化机器系统替代“白领工人”劳动的必然结果。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增加了人类的自由时间,为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创造了条件。然而,人工智能系统成为劳动手段和劳动条件为资本所利用,无偿占有了一些社会成员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引发了“分配公平”和“劳动正义”等问题,因而也提出了深刻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类自由解放 自由时间 劳动正义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契合
12
作者 杜立 王晓翔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19,共9页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当代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有效利用和驾驭资本逻辑的新道路。自提出以来,中国式现代化从理论基础、实践方式和时代价值三个方面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超越,改变...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当代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有效利用和驾驭资本逻辑的新道路。自提出以来,中国式现代化从理论基础、实践方式和时代价值三个方面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超越,改变了以往资本位和官本位占据主导地位的现代性特征,真正实现了人本位的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马克思主义美学坚持人的自由解放实现了内在契合。马克思关心的根本问题是人的现实生存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美学始终围绕以人类劳动实践发展为基础的“人的本质对象化”来展开。马克思主义美学实质上是一种具有实践特质的生存论美学,这与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主题实现了高度融合,从而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协调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美学 实践 自由 解放
下载PDF
何谓高等教育——罗纳德·巴尼特高等教育理念探析
13
作者 姜倩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罗纳德·巴尼特是当前国际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核心人物,他立足教育、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批判性地探索和分析高等教育。巴尼特从概念考古学视角探讨古希腊、欧洲中世纪等各个历史阶段,以及同时代著名教育家的高等教育理念,认为高... 罗纳德·巴尼特是当前国际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核心人物,他立足教育、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批判性地探索和分析高等教育。巴尼特从概念考古学视角探讨古希腊、欧洲中世纪等各个历史阶段,以及同时代著名教育家的高等教育理念,认为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的自我反思,促进学生个体的心智发展,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面对高等教育在认识论和社会学公理基础上的双重削弱,基于对高等教育文化、理性、研究和学术自由4个关键概念的探讨,巴尼特提出重建自由高等教育的策略,明确高等教育过程需要满足的标准;面对世界的“超复杂性”“不确定性”,提出“生态大学”理念。巴尼特关于高等教育的阐述奠定了当代高等教育哲学的理论根基,对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以及高等教育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纳德·巴尼特 高等教育哲学 自由高等教育 自由与解放 批判性 生态大学
下载PDF
毛泽东自由精神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14
作者 曹文楷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毛泽东自由精神是在借鉴中华民族的自我超越精神,扬弃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自由思想,汲取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逐步形成的。毛泽东自由精神的内涵体现为三个维度:在实践路径上实现国家独立和民... 毛泽东自由精神是在借鉴中华民族的自我超越精神,扬弃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自由思想,汲取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逐步形成的。毛泽东自由精神的内涵体现为三个维度:在实践路径上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在社会发展上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和科技文化进步,在价值目标上崇尚人格自由和个性解放。立足新征程,毛泽东自由精神彰显出独立自主、人民至上和实事求是的现实启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自由精神 人的解放 理论内涵 当代价值
下载PDF
论张载的“徇物”观
15
作者 任雷雷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6-81,共6页
对于张载的“徇物”观,学界至今未予以重视。然而事实上,张载的“徇物”观是深入了解张载天人合一思想不可忽视的内容。这其中也关涉着对人真正自由的思考,是进一步了解张载哲学思想丰富意蕴的重要理论。“徇物”即是受物所迷,被物所左... 对于张载的“徇物”观,学界至今未予以重视。然而事实上,张载的“徇物”观是深入了解张载天人合一思想不可忽视的内容。这其中也关涉着对人真正自由的思考,是进一步了解张载哲学思想丰富意蕴的重要理论。“徇物”即是受物所迷,被物所左右、奴役。在张载看来,人徇于物便是丧失天性和本真,与天道天理相违。其也可以说是人主体或人性的异化。这不仅将给自己招致凶祸,还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危害。因此张载主张人应与天合一,摆脱“徇物”。总的来说,张载的“徇物”观既有着成己的远大理想,又有着成人的崇高情怀,是成己和成人的统一。在物欲横流、个人主义盛行的当下,研究张载的“徇物”观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徇物”观 自由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论列斐伏尔“总体的人”——囿于乌托邦式的文化救赎
16
作者 陈永杰 罗茹 《甘肃理论学刊》 2024年第4期65-72,F0002,共9页
法国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已然完成,他开始关注内嵌于劳动者日常生活之中的异化现象,设定了“总体的人”作为克服异化的目标和未来社会主体的理想形态,以此来超越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和拜物教批判理论... 法国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已然完成,他开始关注内嵌于劳动者日常生活之中的异化现象,设定了“总体的人”作为克服异化的目标和未来社会主体的理想形态,以此来超越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和拜物教批判理论。应当说,“总体的人”拓宽了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新思路,有助于我们理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性,扬弃异化的曲折性。然而,列斐伏尔尤其看重文化革命的力量,主张以个体取代无产阶级成为革命主体,企图以日常生活艺术瞬间式的回归为实现“总体的人”提供契机,其结果是脱离了马克思所主张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使得“总体的人”成为思辨抽象的概念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总体的人 日常生活解放 异化
下载PDF
人类解放视域下人工智能发展的风险及应对
17
作者 陈欣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7-35,共9页
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智能的技术成果,对推动人类解放具有较强的驱动作用。为了早日实现人类解放,需要正视人工智能给人类自然解放、社会解放和自我解放带来的发展契机与风险,其中,人工智能通过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丰富人类社会关... 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智能的技术成果,对推动人类解放具有较强的驱动作用。为了早日实现人类解放,需要正视人工智能给人类自然解放、社会解放和自我解放带来的发展契机与风险,其中,人工智能通过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丰富人类社会关系及充盈人类精神生活,提升了人类能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能力。然而,当人工智能技术在自然界与社会环境中使用时,也会给人类解放带来风险,如破坏生态环境、疏离人的社会关系、引发人的精神危机。这就需要人类从自然层面,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工智能发展理念、加强人工智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提升人工智能在生态治理中的效能;社会层面,明确人工智能设计原则、加强社会对人工智能的监管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自我层面,坚持人是实践主体原则、强化人的道德主体地位及提升人的文化素养,以找出应对策略,从而不断为人类解放提供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类解放 发展契机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本质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城市空间理论的政治哲学意蕴及其现实启示
18
作者 李少霞 匡颖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4-53,共10页
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性考量,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城市空间纳入唯物主义的整体性视野,认为资本逻辑与城市空间具有紧密的关系,资本逻辑所秉持的普遍物化关系与其固有的剥削属性不断形塑着城市空间的面貌,使城市空间呈现资本化和等级化... 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性考量,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城市空间纳入唯物主义的整体性视野,认为资本逻辑与城市空间具有紧密的关系,资本逻辑所秉持的普遍物化关系与其固有的剥削属性不断形塑着城市空间的面貌,使城市空间呈现资本化和等级化,城市中空间拜物教盛行。资本逻辑对城市空间的形塑潜在意涵着资本对劳动的统摄,以及劳资空间占有的不均衡,体现着最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最隐蔽的剥削关系。从对现实城市空间问题的深入批判到对未来理想空间形式和制度形态的科学构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旨在建构一种回应空间压迫的空间政治哲学话语叙事,即充分激发工人变革现存空间的革命意识,以工人被规训的身体空间为空间革命的基本单元,通过自由人联合的空间实现空间正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今天,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市空间理论仍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是推进城市空间变革、构建美好城市空间的科学理论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资本逻辑 空间正义 空间解放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The Priority of “Liberty” or “Ping An ”: Two Different Cultural Value Priorities and Their Impacts
19
作者 XU Keqian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5年第4期579-600,共22页
“Liberty” is a core, prior value of modern Western culture, and particularly of Anglo-America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iscourse.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the US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have been doing their utmo... “Liberty” is a core, prior value of modern Western culture, and particularly of Anglo-America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iscourse.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the US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have been doing their utmost to promote the value of liberty around the world. However, different nations and cultures have different value priorities. Considering “liberty” as the essential, unassailable prior value is an Anglo-American cultural particularity without universal applicability. In China, “liberty” as a high value is a new idea imported from the Wes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odern era which never enjoyed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ancient China. Generally speaking, in Chinese culture, the value of “ping an,” with its connotations of peace, safety, equality, health, harmony, and tranquility, is obviously a prior value. Different value priorities have different impacts on culture. This paper tries to compare the American value priority of “liberty” with the Chinese value priority of “ping an,” while discussing their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s and cultural impacts. It argues that values and value priorities are neither absolute nor universal, but that they are rather historical, situational, and dynamic. Value priority in a society should be based on that society’s particular social reality and on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the life requirements of its people, rather than on an outside imperativ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different and even sometimes contradictory human values may actually mutually complement and counterbalance one ano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lue priority LIBERTY freedom LIBERALISM ping an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目的”及其理论旨趣
20
作者 邹静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38-47,110,共11页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目的”是其历史哲学中的重要命题。马克思通过对康德“世界历史目的”进行改造、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目的”予以颠倒,完成了对康德与黑格尔的批判式继承。以“现实的个人”为基础、以生产方式为中轴、以无产阶级联合...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目的”是其历史哲学中的重要命题。马克思通过对康德“世界历史目的”进行改造、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目的”予以颠倒,完成了对康德与黑格尔的批判式继承。以“现实的个人”为基础、以生产方式为中轴、以无产阶级联合为实现方式,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目的”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构建方案。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需要穿越掩盖“世界历史目的”的屏障,依据当今世界新变化,明晰马克思“世界历史目的”的理论旨趣与实践指向,进一步发掘其揭示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指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目的 自由和解放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