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Flow of Rural Labor Force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Terrain Factor in Shaanxi,China
1
作者 Liu Yanxu Li Chunyue Ren Zhiyuan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2年第4期77-83,共7页
The flow of rural labor to urban is a significant phenomenon in China during the last 20 years.In spite of many researches focus on the driving force of economy,terrain is an important index in the rural development.T... The flow of rural labor to urban is a significant phenomenon in China during the last 20 years.In spite of many researches focus on the driving force of economy,terrain is an important index in the rural development.There is a question that whether the flow of rural labor has some relationships with terrain.The study used the relief degree of land surface (RDLS) as terrain index,and the cost distance model and the center of gravity model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rrain and labor flows.The results indicated:(1) In the last 20 years,the rural labor force was not simply flowing to the low terrain region in Shaanxi province.And the RDLS was constantly strengthening the influence on the movement.(2) The RDLS was low in Guanzhong region,and the translation of rural labors relatively was not significant.Since North Shaanxi act as the energy industry base,the number of rural labors there increased faster than in South Shaanxi.(3) The movements of economical centers took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hange of rural labor centers,and terrain factors also showed a high correlation with them.It is found that the lower of the terrain index,the higher of the land intensive degree,the more intensive of nonagriculturaliza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labor force relief degree of land surface center of gravity spatio-temporal pattems
下载PDF
河南省耕地“非农化”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2
作者 余庆年 王虎威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2期50-61,共12页
深入理解和掌握耕地“非农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原因对保护耕地并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中国产粮第二大省河南,以县域为单位,基于河南省1980—2020年土地利用长时序空间数据,采用重心转移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定... 深入理解和掌握耕地“非农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原因对保护耕地并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中国产粮第二大省河南,以县域为单位,基于河南省1980—2020年土地利用长时序空间数据,采用重心转移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定量揭示全省158个县级评价单元1980—2020年来耕地“非农化”的空间分布特征、时空迁移路径和集聚特征,以期为河南省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河南省耕地资源东西分布差异大,集中连片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耕地总面积随时间推移呈波动减少。(2)耕地“非农化”等级时空差异较大,豫西地区耕地“非农化”较为缓和,中部和东部地区呈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的态势。(3)河南省耕地“非农化”空间不均衡性增强,空间格局小幅波动,耕地“非农化”重心以先向东南和西南后向东北的路径迁移。(4)河南省耕地“非农化”空间分布格局在4个时期均呈现出集聚特性,空间集聚程度先增大后减小,高—高和低—低聚类主导格局变化。本研究揭示了1980—2020年河南省耕地“非农化”的时空演变格局,为政府管控耕地“非农化”现象、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农化” 时空演变特征 重心模型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1980—2020年福建省耕地非农化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施琪 王文烂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302,313,共11页
[目的]以县域为单位对1980—2020年福建省耕地非农化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系统研究,揭示福建省耕地非农化的空间分布、迁移规律和集聚特征,以期为福建省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福建省1980,1990,2000,2010,2020年5期... [目的]以县域为单位对1980—2020年福建省耕地非农化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系统研究,揭示福建省耕地非农化的空间分布、迁移规律和集聚特征,以期为福建省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福建省1980,1990,2000,2010,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福建省耕地非农化时空演变特征。[结果]①福建省耕地资源主要呈带状分布于东南沿海,且耕地面积随时间推移逐年减少。②福建省耕地非农化空间分布地域差异性显著,耕地非农化程度不断加剧,由东南沿海地区逐步向全省范围扩散。耕地非农化高等级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地区,以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为主要类型。③福建省耕地非农化重心偏离于几何中心,其分布具有非均衡性。耕地非农化重心主要位于该省几何中心东南方向,沿先西南后东南再西北的路径转移。福建省东南部地区的耕地非农化程度仍高于西北部地区,耕地非农化空间格局的总体趋势由东南部地区向西北部地区迁移。④福建省耕地非农化呈空间正相关性,空间集聚程度加深。“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变化对福建省耕地非农化空间自相关关系的格局演变起主导作用,“高—高”集聚由东南部地区向西北部地区转移,“低—低”集聚数量减少。[结论]福建省耕地非农化程度不断加深,空间聚集度加强及耕地非农化重心逐渐向西北地区移动。为确保粮食安全,兼顾经济发展,应采取合理措施保护耕地,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农化 重心模型 空间自相关 时空演变 福建省
下载PDF
基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和重心模型的重庆市农业生态效率测评
4
作者 冯浩 夏国峰 尤显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77-182,共6页
使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相关性分析模型和重心模型等研究方法,测评2010—2018年重庆市农业生态效率、各年份重庆市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布的相关性和农业生态效率重心时空演化轨迹。结果表明,2010—2018年重庆市各年份农业生态效率呈波... 使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相关性分析模型和重心模型等研究方法,测评2010—2018年重庆市农业生态效率、各年份重庆市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布的相关性和农业生态效率重心时空演化轨迹。结果表明,2010—2018年重庆市各年份农业生态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布由负相关性转变为正相关性,农业生态效率的重心偏移呈螺旋状均散落在重庆市长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效率 非期望产出SBM模型 重心模型 相关性分析 重庆市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农业优势的时空演变研究
5
作者 米一正 骆华松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7-139,共13页
研究某一区域农业及其细分行业的优势,可以激发该区域农业的发展潜力,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合理布局,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该文将重心法、区位商和增长商等方法相结合,对环渤海地区整体和区内各省市的农业及其细分行业的比较优势和增长优... 研究某一区域农业及其细分行业的优势,可以激发该区域农业的发展潜力,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合理布局,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该文将重心法、区位商和增长商等方法相结合,对环渤海地区整体和区内各省市的农业及其细分行业的比较优势和增长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农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除京津两市外,其余三省农业都具有比较优势.山东省的种植业和渔业、河北省的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辽宁省的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比较优势突出.1990年—2020年环渤海地区的种植业增速放缓,林业和畜牧业具有明显的行业增长,有适合区域增长优势,发展潜力巨大,渔业的增长幅度稍缓.从空间格局来看,环渤海地区有约70%的城市农业具有比较优势,大部分城市的林业和渔业产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环渤海地区农业在全国的比较优势较强,但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增长速度较为乏力,林业和渔业增速较快,但在全国比较优势并不占优,应因地制宜,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综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环渤海地区 重心法 比较优势 增长优势
下载PDF
乡镇尺度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性研究
6
作者 赵宇航 殷浩凯 +3 位作者 解文艳 周怀平 杨振兴 刘志平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082,共12页
为探究乡镇尺度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以山西省寿阳县宗艾镇为例,基于1982(第二次土壤普查)、1998、2008、2018年四个时期的样点土壤数据,采用地统计学与克里金插值方法分析耕层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速效钾(AK)和速效磷(AP)的时... 为探究乡镇尺度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以山西省寿阳县宗艾镇为例,基于1982(第二次土壤普查)、1998、2008、2018年四个时期的样点土壤数据,采用地统计学与克里金插值方法分析耕层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速效钾(AK)和速效磷(AP)的时空变异特征,并结合重心模型探究养分的重心迁移方向,揭示宗艾镇1982—2018年土壤养分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2—2018年土壤SOM、TN和AP、AK平均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分别增加了3.30、0.19 g·kg^(-1)和7.75、53.13 mg·kg^(-1)。平均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26.92%、26.39%、131.80%和70.31%。1982—2018年SOM和AP含量呈增加-减少-增加的趋势,而AK和TN含量则不断增加。与1982相比,2018年SOM、TN、AP和AK的块基比均有所提高,表明四个时期的养分受结构因素和非结构因素(随机因素)的共同影响,且受非结构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增强,人为活动干扰对其影响越来越大。2018年研究区SOM含量的空间分布呈现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格局,AK含量的分布呈南部高、北部低的特征,AP和TN含量的空间分布比较均匀。SOM和TN含量在研究区正南方向的空间分布不断增强,AP和AK含量在研究区东南方向的空间分布不断增强;SOM含量的空间分布逐渐趋于集中,AP、AK和TN含量的空间分布趋于分散。研究表明,施肥、秸秆还田是影响宗艾镇养分含量时空分异的主要因素,应结合实地条件开展旱地作物秸秆适水还田并注意“控氮稳磷减钾补微肥”,以确保稳定提升耕地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土壤养分 克里金插值 重心模型 时空演变
下载PDF
哈尔滨市农产品物流园区选址研究
7
作者 王强 宴绘 《物流科技》 2023年第3期46-49,共4页
为了进一步优化哈尔滨市农产品物流园区选址规划,运用精确重心法对哈尔滨市农产品物流园区进行选址,最终确定哈尔滨市农产品物流园区的理想选址位于南岗区三环学府立交桥西北方向,其经纬度坐标为(126.604205,45.677138)。运用模糊综合... 为了进一步优化哈尔滨市农产品物流园区选址规划,运用精确重心法对哈尔滨市农产品物流园区进行选址,最终确定哈尔滨市农产品物流园区的理想选址位于南岗区三环学府立交桥西北方向,其经纬度坐标为(126.604205,45.677138)。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精确重心法选址结果进行合理性评估,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指标,并进行了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评估结果证实了精确重心法进行哈尔滨市农产品物流园区选址的合理性。选址结果可为哈尔滨市综合型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布局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物流园区选址 层次分析法 精确重心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
下载PDF
基于植被供水指数的贵州省农业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莉会 贺中华 +1 位作者 张玉彪 潘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8-166,176,共10页
基于2000-2020年生长季(4-10月)的MODIS-NDVI、LST影像,以植被供水指数(Vegetation Supply Water Index,VSWI)为干旱监测指标,利用小波分析、线性倾向率、重心迁移模型等方法分析贵州省干旱强度和干旱频率特征,并探讨农业干旱与土壤水... 基于2000-2020年生长季(4-10月)的MODIS-NDVI、LST影像,以植被供水指数(Vegetation Supply Water Index,VSWI)为干旱监测指标,利用小波分析、线性倾向率、重心迁移模型等方法分析贵州省干旱强度和干旱频率特征,并探讨农业干旱与土壤水分和降雨量的关系,为贵州省农业干旱监测、抗旱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贵州省2000-2020年生长季(4-10月)VSWI整体上呈缓慢增加趋势,表明干旱有所缓解;干旱频率呈“西高东低”空间分布,干旱等级呈现黔西南州—安顺市—贵阳市—遵义市的干旱带,干旱程度由此轴线向西北和东南方向递减。轻旱面积多且呈减少趋势,中旱面积呈减少-增加-减少趋势,重旱面积少且波动较小。(2)农业干旱有两个主要振荡周期,第一个周期为7~9 a,振荡中心在2005年;第二个周期为15~18 a,基本贯穿整个研究期,振荡中心在2011年。贵州省农业干旱存在8和16 a左右的周期。(3)贵州省21年平均干旱重心位于黔西南州兴义市(104.99°E,25.03°N),月干旱重心和逐年干旱重心集中在贵阳市(106.73°E,26.58°N)、毕节市(105.28°E,27.30°N)和兴义市(104.90°E,25.08°N)。(4)VSWI与土壤水分的空间关系较复杂,但总体呈正相关关系,即土壤水分越低,VSWI越低,干旱越严重;同时降雨量与农业干旱的关系并不是完全为正相关,整体上两者的变化趋势具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供水指数 MORLET小波 重心迁移模型 农业干旱
下载PDF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历史演进、价值旨归和逻辑内蕴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曼 邓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100,共8页
工农城乡关系是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生产关系之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和基础。“十四五”规划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其内在逻辑包含了历史、理论与实践三个维度。在此... 工农城乡关系是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生产关系之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和基础。“十四五”规划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其内在逻辑包含了历史、理论与实践三个维度。在此视域下,扎实推进城乡平衡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推动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迈向共同富裕的核心要求,构建和谐的“劳动-资本”关系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关键问题。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构建要“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指引,共同富裕为实践归宿,实现资本服务劳动、劳动创造价值、价值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促进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历史性前提向更高层次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共同富裕 以人民为中心 “劳动-资本”关系
下载PDF
基于GIS江苏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的空间重心变迁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唐惠燕 包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8-124,共7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重心分析方法对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进行时空的变迁研究。结果显示,1949—2011年间,江苏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空间重心呈现区域性迁移特征,经历以苏南地区为主完全转变成以苏北地区为主的变迁过程。其...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重心分析方法对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进行时空的变迁研究。结果显示,1949—2011年间,江苏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空间重心呈现区域性迁移特征,经历以苏南地区为主完全转变成以苏北地区为主的变迁过程。其中,种植面积空间重心从镇江扬中市三茅镇扬子东路开始,途经江都市十三圩等地进入高邮市,经萧家庄、郑家等地到达宝应县周庄和任庄;总产量迁移轨迹与种植面积总体接近、稍有差异。并从人口、政策、经济和科技四个方面对空间重心变迁的驱动进行了讨论,运用相关系数计量研究了水稻与人口和经济之间的关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水稻 空间重心 变迁 农业史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广东省农业经营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伟莲 张虹鸥 陈凤桂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26-231,共6页
农业经营格局的时空分析有助于把握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差异机制。采用1990—2012年广东省农业产值及其经营结构数据,引入重心模型,对广东省农业经济重心在时空上的动态演变轨迹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主要农产品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而反映农... 农业经营格局的时空分析有助于把握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差异机制。采用1990—2012年广东省农业产值及其经营结构数据,引入重心模型,对广东省农业经济重心在时空上的动态演变轨迹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主要农产品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而反映农业经营格局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广东省农业经济重心呈现向西南移动的趋势,形成"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主要农产品形成规模化的集聚生产格局,粤西地区成为区域农业专业化生产优势区。农业经营格局演变受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驱动。自然资源条件是农业经营格局形成的客观基础,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是农业经营格局改变的重要驱动力量,且其作用逐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心模型 农业经营格局 时空演变 驱动机制
下载PDF
成都市耕地与农业劳动力的时空耦合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晓清 张果 +1 位作者 李丛颖 杨静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4期3790-3795,共6页
利用2000-2013年成都市下辖各县区耕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力资源,以劳耕弹性系数为基础,采用GIS技术分析其耕地面积和劳动力变化的时空耦合特性。研究表明,成都市68%的地区劳耕弹性系数已表现出衰退型迹象,人地关系日益紧张,其耕地重心和农... 利用2000-2013年成都市下辖各县区耕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力资源,以劳耕弹性系数为基础,采用GIS技术分析其耕地面积和劳动力变化的时空耦合特性。研究表明,成都市68%的地区劳耕弹性系数已表现出衰退型迹象,人地关系日益紧张,其耕地重心和农业劳动力重心在移动方向上具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面积变化 农业劳动力变化 劳耕弹性系数(LFEC) 重心模型 成都市
下载PDF
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时空演变及驱动力 被引量:4
13
作者 焦士兴 王安周 +3 位作者 李玉靖 赵荣钦 尹义星 王雅思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9-116,共8页
运用重心模型与ArcGIS10.2软件,探讨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时空变化趋势,采用岭回归模型对其驱动因素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重心轨迹整体由西南向东北移动,且呈阶段性变化特征;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程度... 运用重心模型与ArcGIS10.2软件,探讨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时空变化趋势,采用岭回归模型对其驱动因素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重心轨迹整体由西南向东北移动,且呈阶段性变化特征;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程度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豫中、豫西较高,豫东、豫南、豫北较低;济源等8市“农转非”程度均有所提升,三门峡等7市保持稳定,南阳等3市则有所下降;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驱动因素的时间效应存在差异,依据驱动因素的正负效应以及变化情况可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对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具有驱动、约束、调节和不明显的作用;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驱动因素的空间效应存在差异,不同区域驱动因素作用的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农转非” 时空演变 重心模型 岭回归模型 驱动效应 河南省
下载PDF
基于重心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的山东省农业物流中心选址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涛 《物流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4-225,共2页
根据山东省农业格局分布及相关产业数据,利用重心法,确定农业物流中心的备选点范围,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备选点进行分析,得出最佳设置点。将重心法和层次法结合分析物流中心选址的研究,对于农业物流中心的建设选址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关键词 农业物流 物流中心选址 重心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1978—2015年中国农业经济重心和禀赋结构重心时空轨迹及其耦合趋势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胡晨沛 李辉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99,167,共10页
本文利用重心模型刻画了1978—2015年中国农业经济和农业要素禀赋结构重心的时空演变轨迹,同时通过耦合"经济-禀赋"重心的空间变动过程测度农业经济与禀赋结构的协同程度。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经济重心总体上表现出较为稳定... 本文利用重心模型刻画了1978—2015年中国农业经济和农业要素禀赋结构重心的时空演变轨迹,同时通过耦合"经济-禀赋"重心的空间变动过程测度农业经济与禀赋结构的协同程度。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经济重心总体上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宏观态势,近四十年呈现出先向东后向西北的小幅度移动。(2)在农业要素禀赋结构重心方面,农业劳动力重心呈现出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点;农业资本重心在东西方向上表现为先西后东的移动特点,在南北方向上则有较为明显的北移趋势;农业劳均资本重心总体上呈现出向东北方向的"逆S"型移动。(3)我国农业经济重心在东西方向上的移动更多是由劳动力重心移动所引起,农业资本重心的移动带动了农业经济重心在南北方向上的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禀赋结构 经济重心 时空轨迹 耦合趋势
下载PDF
福建省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蓝朝凤 邱荣祖 +1 位作者 周遵海 胡喜生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1期29-33,共5页
农产品由于其自身的生物特性,导致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买难卖难矛盾突出。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益,减少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不必要损耗,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双赢对配送中心选址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送中心合理的选址能够产生规... 农产品由于其自身的生物特性,导致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买难卖难矛盾突出。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益,减少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不必要损耗,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双赢对配送中心选址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送中心合理的选址能够产生规模效益,从而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效益的最大化。结合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和原则,采用重心法模型对福建省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进行选址研究,求出基于总产量和各种农产品的初步位置,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对选址地址做进一步的分析,最终确定基于总产量和粮食的最优位置分别位于德化县和大田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物流 配送中心选址 重心法模型
下载PDF
中国农业经济重心和农业劳动力重心时空演变及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庆帅 沈山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1年第3期48-53,共6页
利用重心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自1978-2017年的农业经济重心与农业劳动力重心的时空演变及其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论如下,农业经济重心呈现相对稳定的渐进式变化,总体上向西偏南方向移动,东西方向移动距离大于南北方向移动距离;... 利用重心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自1978-2017年的农业经济重心与农业劳动力重心的时空演变及其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论如下,农业经济重心呈现相对稳定的渐进式变化,总体上向西偏南方向移动,东西方向移动距离大于南北方向移动距离;农业劳动力重心的空间移动范围也较为稳定,总体上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主要表现为东西方向移动距离的扩大;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劳动力重心的耦合关系表现为在空间距离上基本围绕180 km左右波动,农业劳动力重心的移动影响着农业经济重心的变化,在时间上有滞后性,推测未来一定时期农业经济重心存在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最后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重心 农业劳动力重心 时空演变 耦合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基于精确重心法的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问题 被引量:3
18
作者 康马尔丁.尼杂木丁 《物流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84-286,共3页
通过分析我国农产品物流中心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了影响选址的各种因素,以农产品物流总成本最低为目标,结合农产品的特点,使用精确重心法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关键词 农产品 物流中心 选址 精确重心法
下载PDF
重心法改进Shapley值的农产品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莉 王倩兰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78-82,共5页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普遍存在利益分配不均衡问题。首先,供应链各主体在信息共享度、风险承受能力、努力程度、供应链参与程度上存在差异性,因此使用云重心改进的Shapley值模型改进了传统的供应链利益分配模式。其次,根据算例结果对比表明...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普遍存在利益分配不均衡问题。首先,供应链各主体在信息共享度、风险承受能力、努力程度、供应链参与程度上存在差异性,因此使用云重心改进的Shapley值模型改进了传统的供应链利益分配模式。其次,根据算例结果对比表明,云重心改进的Shapley值模型有效地保证了供应链利益分配的公平性,促进农产品供应链长久、稳定的发展。最后从政府和农户两个角度提出改进供应链发展和增加收益的针对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供应链 SHAPLEY值 云重心法 利益分配
下载PDF
湖南省县域农业劳动力时空变化研究
20
作者 杨聪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0期81-87,共7页
利用2009—2019年湖南省下辖各县域的农业劳动力资源,采用ArcGIS技术分析其农业劳动力数量分布变化和密度分布变化的时空特性。研究表明:2009—2019年湖南省86%的县域农业劳动力数量呈减少趋势,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速率最快的县域是望城... 利用2009—2019年湖南省下辖各县域的农业劳动力资源,采用ArcGIS技术分析其农业劳动力数量分布变化和密度分布变化的时空特性。研究表明:2009—2019年湖南省86%的县域农业劳动力数量呈减少趋势,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速率最快的县域是望城区、湘潭县;各县域农业劳动力数量变化的趋势与城镇化率变化的趋势基本相反,这可以验证和解释城镇化是农村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湖南省86%的县域农业劳动力密度处于持续降低状态,下降最快的县域为岳麓区;湖南省县域农业劳动力数量和农业劳动力密度基本上都呈“两圈”分布,外圈县域的农业劳动力数量、密度低于内圈,人口基数和地形地貌是湖南省县域农业劳动力数量和密度呈“两圈”分布的主要原因;湖南省的农业劳动力数量分布重心在涟源市,移动轨迹呈现大“T”形,总体来看重心朝东北方向移动;农业劳动力密度分布重心在娄星区、双峰县和湘乡市之间移动,呈现大“M”形轨迹,总体来看重心朝东偏北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重心 时空演变 湖南省 县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