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mps of New China:The Unity of Ethnic Groups- Marking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Republic of China (1949-1999)
1
《China Today》 2000年第1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Marking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Republic of China Stamps of New China:the unity of ethnic groups
下载PDF
Upholding Equality and Unity Among Ethnic Groups, and Freedom of Religious Belief
2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09年第5期20-25,共6页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ensure equality and unity among ethnic groups and achieve their common development, has formulated a series of ethnic and religious pol...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ensure equality and unity among ethnic groups and achieve their common development, has formulated a series of ethnic and religious policies on the basis of the actual situations of the various ethnic groups and religions, and these policies have been continuously enriched and improved in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 Freedom of Religious Belief Upholding Equality and unity Among ethnic groups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与中华民族大团结
3
作者 王延中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5,共9页
中国共产党及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大团结和中华儿女大团结,在不同历史时期皆将其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尤其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促进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基本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 中国共产党及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大团结和中华儿女大团结,在不同历史时期皆将其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尤其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促进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基本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始终强调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断创新和发展、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地位、确立以中华民族大团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族政策 民族大团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大一统”学说的构建与中华民族形成进程中的观念认同 被引量:3
4
作者 晁福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9,共11页
国家统一、民族交流与融汇是历代人们赞颂的社会局面。这种局面与“大一统”理念有密切关系。汉儒所提出的“大一统”学说适应时代的需求,泽后世于久远。“大一统”之说源起于《春秋公羊传》,是汉代公羊学家的释经之语。其本义只是指出... 国家统一、民族交流与融汇是历代人们赞颂的社会局面。这种局面与“大一统”理念有密切关系。汉儒所提出的“大一统”学说适应时代的需求,泽后世于久远。“大一统”之说源起于《春秋公羊传》,是汉代公羊学家的释经之语。其本义只是指出《春秋》所言“春王正月”,即王所颁行的历法的春季之正月。董仲舒将传统的“天命观”予以新的诠释。“大一统”被董仲舒说成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的根本大法。认为“大一统”是天地间最习常的规律,是古往今来皆通用的矩矱。这个学说的构建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固发展都有巨大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大一统” 董仲舒 民族交融
下载PDF
民族团结誓词碑研究回顾与展望
5
作者 兰良平 刘宏升 余颖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2-38,共7页
民族团结誓词碑是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物证之一,对新时代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主题”为“民族团结誓词碑”的相关论文为对象,发现从20世纪90年代开展... 民族团结誓词碑是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物证之一,对新时代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主题”为“民族团结誓词碑”的相关论文为对象,发现从20世纪90年代开展建碑纪念活动以来,该研究成果快速增长。其中,高校教师和民族工作者是研究的主力军,民族学是主要学科;民族团结誓词碑、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民族团结誓词、少数民族、建碑历史、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等是高频关键词;现有成果呈现“三多三少”的特点。我国学界主要聚焦于理论研究、实践研究、路径研究、启示研究等领域。深化相关研究,应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有序在史料搜集与整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研究方法、协同创新等方面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誓词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回顾与展望
下载PDF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被引量:6
6
作者 冯雪红 聂君 黎岩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8,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这为新征程上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中心任务和重要使命的确定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党的民族工作的核心内容,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这为新征程上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中心任务和重要使命的确定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党的民族工作的核心内容,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依法保障和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实现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大联合,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形成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何雄浪 尹凤茗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7-85,共9页
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形成发展于“五帝”到清末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华儿女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客观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同源共祖”于黄帝,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史上,有过战争与割据... 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形成发展于“五帝”到清末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华儿女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客观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同源共祖”于黄帝,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史上,有过战争与割据,有过和平与统一,各民族之间或因战争而导致的大迁徙加速各族交往交流与融合,或因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而逐渐自然交融。在“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都以统一中国为目标,形成了各民族间的强大凝聚力,从而强化了文化认同,情感纽带,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正是在这样的民族融合中形成与发展,并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大基石。我们通过把握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的形成发展史,得到以下启示: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整体向好;中华儿女追求国家统一是历史趋势;顺应历史大势,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将在谋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道路上开创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共祖 自在民族实体 统一多民族国家 多元一体 大一统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的价值呈现、维度把握与传承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唐先滨 叶鸿 孙越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5,共5页
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是我国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晶,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必须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的重要价值,把握故事的多重维度,从多方面探索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传承的路径。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传承路径
下载PDF
深刻认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 被引量:1
9
作者 邢广程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3年第4期47-63,124,共18页
中国历史长期的大一统传统使得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特征。这种统一性特征,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分别来看,在中华文明思想中,对待国土始终坚持“当以死守,不可以... 中国历史长期的大一统传统使得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特征。这种统一性特征,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分别来看,在中华文明思想中,对待国土始终坚持“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的领土完整观,这也决定了中国将不允许台湾地区与内地始终处于未统一状态;在历史进程中,厚重的家国情怀、向内凝聚的历史纹路、“动”“静”交错中的互动交融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特征和历史根基,也为“国家不可乱”提供了历史支撑;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将“民族不可散”的信念落到实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动力。新时代要继承、发展和繁荣中华文明,既需要对“蒙了尘”的中华文明“除尘”,同时要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统一性与中华文明其他特性之间的关系来看,统一性是连续性的前提和结果,创新性和包容性为统一性提供力量保障和精神支持,和平性为统一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统一性 国土不可分 国家不可乱 民族不可散 文明不可断
下载PDF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的统一
10
作者 杨圣敏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20-25,41,共7页
在世界的文明古国中,中华民族是唯一将自己的传统文化、基本疆域延续数千年不断的大国。如何认识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历史上分裂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定位历史上统一国家与地方政权的关系;统一过程与各民族的贡献;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关系;... 在世界的文明古国中,中华民族是唯一将自己的传统文化、基本疆域延续数千年不断的大国。如何认识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历史上分裂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定位历史上统一国家与地方政权的关系;统一过程与各民族的贡献;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关系;民族战争与民族英雄等六个方面的问题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 分裂 地方政权 各民族贡献 民族融合 民族英雄
下载PDF
新时期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发展趋势——基于长三角地区抽样调查数据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远 袁年兴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6-135,共10页
课题组依据在长三角地区的抽样调查数据,从代价比较的视角分析了新时期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时期各民族人口仍以经济型流动为主,性别结构趋均衡化发展,劳动和就业正朝着高质量发展,各民族人口的... 课题组依据在长三角地区的抽样调查数据,从代价比较的视角分析了新时期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时期各民族人口仍以经济型流动为主,性别结构趋均衡化发展,劳动和就业正朝着高质量发展,各民族人口的大融居具有代际传递性。分析结果表明,性别结构、职业技术、社会资本对各民族流动人口经济交融的影响显著,教育程度、文化资本对文化交融的影响具有明显代际差异,居住时间、保障政策和社会资本对心理交融具有显著影响。顺应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趋势,既要加强个体资本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中的基础性作用,还要发挥社会资本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中的纽带功能,同时还要加强政策资本的支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民族人口 大流动 大融居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忠孝仁义:论古代中华政教之精义
12
作者 狄芮 孙振玉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36-41,共6页
忠孝仁义为古代中华道德要目,其约总之义,不仅在于其以基本之义,代表了道德细目的多样为言,更在于其自身就包含纲常名教的“精粹微妙之义”。四目之中,齐家治国在孝与忠、立人之道在仁与义、以及所包含的政教之精义在互爱互敬。四目之中... 忠孝仁义为古代中华道德要目,其约总之义,不仅在于其以基本之义,代表了道德细目的多样为言,更在于其自身就包含纲常名教的“精粹微妙之义”。四目之中,齐家治国在孝与忠、立人之道在仁与义、以及所包含的政教之精义在互爱互敬。四目之中,以孝为最大,平移至国即为忠,故“以孝治天下”,被先王首选为治国方略。又有孝以“爱”同仁相媲美、以“敬”与礼相连通。四目凝结着古代中华政教的核心价值,而“义”的存在更为特别,即,它独自承诺了古代中华价值之实践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孝仁义 中华政教 精义
下载PDF
“五族共和”与民国初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两条进路及其演变
13
作者 王江成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87,共9页
“五族共和”思想蕴含着“中华及其‘各族’”的观念,呈现出“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二重面相”。由五族共和的二重面相引发了民国初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两条进路,即合国内诸族为一人的“民族融合进路”与国内各族当一视同... “五族共和”思想蕴含着“中华及其‘各族’”的观念,呈现出“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二重面相”。由五族共和的二重面相引发了民国初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两条进路,即合国内诸族为一人的“民族融合进路”与国内各族当一视同仁的“各族平等结合进路”。同时,“两条构建进路”在民国初创阶段相互交织、相互依存。之后,国共两党的路线分殊及其民族观念、国家观念的分歧在客观上导致了相互依存的两条构建进路的分离。而五族共和开启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两条进路的互动依存,以及两条进路分野之后的结果及影响,对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启示:一是要辩证的看待国族整合与民族平等的关系,意即整合中实现着平等,平等中孕育着整合;二是应在“各族平等结合进路”延续下来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路径(民族团结政策机制等)之外,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国家民族机制、国民化机制等;三是要从国家现代化的高度来认识中国崛起阶段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从国家认同的视角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族共和”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 各民族 民族团结
下载PDF
民族团结的制度保障: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演进、价值和优化
14
作者 周虎 《昭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6-25,共10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维护民族团结的有效制度安排,也是人类民主政治和制度文明的崭新样态。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演进历程深刻展现了各民族大团结的丰富意蕴。作为民族团结的制度保障,民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维护民族团结的有效制度安排,也是人类民主政治和制度文明的崭新样态。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演进历程深刻展现了各民族大团结的丰富意蕴。作为民族团结的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促使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高度的现实性和可行性。长期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遵循团结统一的根本价值,贯彻人民至上的基本价值,展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价值。扎实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仍须进一步优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治理效能。要在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中规范管理民族事务,在坚定制度自信中推动制度建设更加完善,在实践、理论、制度的良性互动中实现善治。新时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仍须不断增进民族团结,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从政治路径、法治路径、经济路径、文化路径、社会路径入手,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继续沿着正确发展道路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爱国统一战线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大团结
下载PDF
楚雄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经验表达(1950-1960)——对《楚雄彝族自治州概况(内部稿)》的延伸解读
15
作者 李金莲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36-144,共9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楚雄各族人民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彻底实现了楚雄各族人民渴望翻身与渴求政治上平等的正当权利。1950-1960年间,楚雄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凝聚共同体意识,持续开展了贯彻落实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不断巩固提... 中国共产党领导楚雄各族人民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彻底实现了楚雄各族人民渴望翻身与渴求政治上平等的正当权利。1950-1960年间,楚雄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凝聚共同体意识,持续开展了贯彻落实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不断巩固提升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辉煌成就,增强了各族人民继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感。站在归纳十年历史经验的高度上,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办公室编撰了《楚雄彝族自治州概况(内部稿)》,该书很快被携往北京等地宣传。因考虑到这小册概括了历史经验的《内部稿》已濒临绝迹(特别是在楚雄境内),故有推介的价值,使之能继续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雄彝族自治州 各族人民 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历史经验
下载PDF
民族互嵌型社区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80
16
作者 郝亚明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20,2,共7页
从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两个层面来推动各民族相互嵌入,其目标在于从根本上形成一个民族互嵌型社会。民族互嵌型社会是一种与西方平行社会相对立的多民族社会形态,它具有构建有机民族团结的基本功能。在新形势下巩固民族团结的大局,既要... 从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两个层面来推动各民族相互嵌入,其目标在于从根本上形成一个民族互嵌型社会。民族互嵌型社会是一种与西方平行社会相对立的多民族社会形态,它具有构建有机民族团结的基本功能。在新形势下巩固民族团结的大局,既要注重在宏观层面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型社会结构,也要注重在微观层面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型社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互嵌型社区 民族团结 民族关系 社会结构 社区环境
下载PDF
论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的发展进程、形式、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吉昌 朱书敏 金炳镐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60,共8页
1950年国庆节前,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以新中国建立为契机,邀请边疆少数民族代表到祖国首都北京观礼。自此以后,由少数民族组成的参观团(观礼团)定期到首都北京参加国庆活动,到祖国各地参观考察、学习交流、共谋进步并形成制度。少数... 1950年国庆节前,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以新中国建立为契机,邀请边疆少数民族代表到祖国首都北京观礼。自此以后,由少数民族组成的参观团(观礼团)定期到首都北京参加国庆活动,到祖国各地参观考察、学习交流、共谋进步并形成制度。少数民族参观团活动以特有方式开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参观团经过70余年的发展,成为了党和国家与各族人民联系、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关心边疆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有效途径,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优良传统。少数民族参观团对于增强各民族"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关系健康发展、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 中华民族 民族团结
下载PDF
解析民族团结教育难题 被引量:15
18
作者 余梓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共4页
民族团结既是民族工作的目标,也是民族工作的要求,还是族际关系的状态,更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民族团结教育既是民族工作的重点,也是民族工作的难点,还是民族工作的热点,是带有基础性、战略性、根本性、全局性的工作。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 民族团结既是民族工作的目标,也是民族工作的要求,还是族际关系的状态,更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民族团结教育既是民族工作的重点,也是民族工作的难点,还是民族工作的热点,是带有基础性、战略性、根本性、全局性的工作。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路是:一个核心,一个突破点,三个重点,三个创新,五个转变,即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争取人心为突破点,以全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社会成员全覆盖为重点,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思路、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在内容上,争取人心,强调义务,精细教育,抵御极端,利益共同;在方法上,方法多样,长短结合,层次分明,感人至深,真正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针对性、创新性、全面性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教育 难题 解析
下载PDF
民族团结心理的构建及其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戴宁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87-91,共5页
"民族团结心理"的构建是多元文化和谐的心理基础。民族团结认知、民族团结态度与民族团结的行为倾向与交往策略是民族团结心理的基本构成要素。民族团结心理构建过程中,我们应关注民族意识、民族认知结构差异、宗教心理等民... "民族团结心理"的构建是多元文化和谐的心理基础。民族团结认知、民族团结态度与民族团结的行为倾向与交往策略是民族团结心理的基本构成要素。民族团结心理构建过程中,我们应关注民族意识、民族认知结构差异、宗教心理等民族心理因素。深化民族交往的广度与深度,完善国民民族教育体系,顺应民族发展意识与发展需要,是民族团结心理构建的必由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心理 民族关系
下载PDF
论统一多民族的法理内涵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利明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9,共8页
统一多民族是宪法的庄严宣示和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核心法治特征。具体来说,统一多民族以多民族为物质载体,以统一为固有特征,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散发民族特色思维,保持多民族的共存、共生和共进状态,促进多民族的多维发展,提供... 统一多民族是宪法的庄严宣示和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核心法治特征。具体来说,统一多民族以多民族为物质载体,以统一为固有特征,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散发民族特色思维,保持多民族的共存、共生和共进状态,促进多民族的多维发展,提供多民族的统一基础,追求多民族的整体国家价值。其中,基础内涵提供前提要素,主体内涵确立基本资质,国家内涵保障基本定位,哲学内涵提供科学支持,功能内涵发挥特色效用,法治内涵体现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多民族 多民族国家 民族统一 国家整体 民族国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