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and Inspiration of the Them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1
作者 Ren Jio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8-302,共5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influences the expressions and manifestations of literature. Literature can spy on the nature exploration of human society and ideological values in the thinking and 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influences the expressions and manifestations of literature. Literature can spy on the nature exploration of human society and ideological values in the thinking and behavior patterns,expre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Through expressions of literature in China and the West,we draw lessons from W estern literary expressions in the develo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and get inspir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文学 西方 中国 行为模式 人类社会 价值观
下载PDF
The Thought of the Onenes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2
作者 田烨 《科技信息》 2010年第1期162-163,共2页
From the view of the ecological theory,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at Thoreau uses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thought--- the oneness of man and nature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na... From the view of the ecological theory,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at Thoreau uses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thought--- the oneness of man and nature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nature in Wald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登 中国 传统哲学 发展现状
下载PDF
On the Marxist Ecological View and the Modern Ecological Awareness
3
作者 Ni Huaimi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62-268,共7页
Faced with the serious environmental crisis,the Seventeenth Congress of the CPC put forward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nd the Eighteenth Congress of the CPC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 Faced with the serious environmental crisis,the Seventeenth Congress of the CPC put forward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nd the Eighteenth Congress of the CPC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which was equaled to that of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political development,cultural development,social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more and mor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enhance the harmony and unity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and create ide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various courses and tasks,the entire allocation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changed from "four in one"to "five in one",in which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ecomes a new component. Consequently,it is worthwhile to intensively study and grasp the Marxist ecological view and form the self-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carry forward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建设 生态观 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共产党 “四位一体” 环境危机
下载PDF
价值导向与制度重建:中国式现代化之自然资源法治论析
4
作者 吕志祥 张滋才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在新时代法治中国与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的宏阔背景下,自然资源法治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要素之一,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基础与保障。因此,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之自然资源法治,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精神,应从自然资源法治的价值导... 在新时代法治中国与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的宏阔背景下,自然资源法治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要素之一,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基础与保障。因此,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之自然资源法治,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精神,应从自然资源法治的价值导向、规范体系、实施体系三个维度着手。全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保护优先和系统保护的法治理念,实行自上而下的动力机制,以整体系统协调的法治方法论为路径指引,优化自然资源法律规范的整体结构、加强自然资源法律规范的制度衔接,以再体系化方式实现自然资源法治的制度重建,并在执法和司法中加强协作共治的实践走向,真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之自然资源法治建设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法治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党的二十大
下载PDF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度谋划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 被引量:6
5
作者 王雨辰 周宜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1,共9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分别从尊重生态规律的客观性和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对工业文明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反思、对发展问题的反思和中国式现代化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五个维度,强调了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分别从尊重生态规律的客观性和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对工业文明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反思、对发展问题的反思和中国式现代化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五个维度,强调了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就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展开了系统的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和理论基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必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必将创造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 美丽中国
下载PDF
中医“天人合一”蕴含的生态平衡机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周胜男 李洁 申俊龙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8-71,共4页
中医学吸收中华文化的核心观念—“天人合一”思想,获得从“关系”角度思考“天”与“人”的生态平衡机制的思想资源。研究中医“天人合一”生态平衡机制,需要分析天人之间的关联性、互动性和整体性关系,理解“天人”不是相互独立的元素... 中医学吸收中华文化的核心观念—“天人合一”思想,获得从“关系”角度思考“天”与“人”的生态平衡机制的思想资源。研究中医“天人合一”生态平衡机制,需要分析天人之间的关联性、互动性和整体性关系,理解“天人”不是相互独立的元素,而是可以相互作用的,维持这种天人关系必须建立一种动态平衡机制,以达到“天人合一”整体和谐状态。深入剖析中医“天人合一”的生态学本质,从生态学角度挖掘中医“天人合一”中蕴含的生态平衡机制,以提高全社会的生态平衡意识和自我健康认知,更好地保护生态以提升人类健康生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天人合一” 生态关系 平衡机制
下载PDF
《千与千寻》折射的生态问题及启示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文俊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23-128,共6页
2001年上映的动漫《千与千寻》,无论是内容寓意之深,还是播放收视率之高,都堪称一部经典佳作。因此,围绕这部动漫展开的批判性解读、主题性挖掘历来层出不穷和五花八门。如果把动漫《千与千寻》看作一部多元化的主题作品,那么生态问题... 2001年上映的动漫《千与千寻》,无论是内容寓意之深,还是播放收视率之高,都堪称一部经典佳作。因此,围绕这部动漫展开的批判性解读、主题性挖掘历来层出不穷和五花八门。如果把动漫《千与千寻》看作一部多元化的主题作品,那么生态问题便是其中折射的主题之一。为了科学而全面地把握和认识这一主题,拟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思维方法对动漫《千与千寻》进行解读,以期从中获得克服生态问题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与千寻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人与自然关系 失衡 和谐共生
下载PDF
先秦“天人合一”思想形成之路径
8
作者 文丽丽 张劲松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10-23,共14页
距今8000年前后,人们用以地方为模型,以太阳运行为参照的“天地合一”方式给“天地定位”,开启了对天地关系的认识和利用。早期农耕先民形成因为农作种植的天地关联紧密性合一认识,约距今7000年始,为向天地求农作物收成,形成合祭天地鬼... 距今8000年前后,人们用以地方为模型,以太阳运行为参照的“天地合一”方式给“天地定位”,开启了对天地关系的认识和利用。早期农耕先民形成因为农作种植的天地关联紧密性合一认识,约距今7000年始,为向天地求农作物收成,形成合祭天地鬼神与天地或巫为中介交通天地神祇、或祈祷物质性天地气交等的巫术和祭仪。距今约6000年后,分层社会的最高权贵——酋长开始对天神与天加以政治利用。为强化权威统治操弄,出现了将其始祖神与天相比并的配天礼仪。良渚早期国家人王为了威权统治操弄,将其始祖神与天神合一并奉为至上神;殷商传承人王则将其始祖神与天神合一的至上神上升到了“帝”的崇拜;西周初,因为政治理性的进步,出现了所谓德性“天人合一”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人的主体意识觉醒,自然性的“天人合一”思想开始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天-地-人关系 认识利用 “天人合一” 过程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论视域下的人与自然关系及现实启示
9
作者 张婷 杨志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人的实践,特别是生产劳动实践,是勾连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基于马克思的劳动论,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性演变为研究起点,探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路径。马克思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阐释了人与自然关系经历了慑服、征服与共生... 人的实践,特别是生产劳动实践,是勾连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基于马克思的劳动论,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性演变为研究起点,探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路径。马克思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阐释了人与自然关系经历了慑服、征服与共生三个阶段的历史性演变。这一关系的演变,与劳动的中介性作用直接相关。正是劳动形态从最初的自然力劳动,到工具性劳动,再到绿色劳动的转换,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性演变。现实地看,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方式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而很难实践绿色劳动。只有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除异化劳动,才能有效地推动绿色劳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努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劳动论 人与自然关系 演进历程 绿色劳动 和谐共生
下载PDF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及其现实意义--以丽江古城水系为例 被引量:34
10
作者 刘国栋 田昆 +1 位作者 袁兴中 孙晋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2-479,共8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是这些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天人合一就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合一。云南丽江古城水系的设计、管理和保护就是这些传统生态智慧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延续,为当今人们...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是这些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天人合一就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合一。云南丽江古城水系的设计、管理和保护就是这些传统生态智慧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延续,为当今人们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提供了极其宝贵而深刻的启示。古城的选址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方位朝向和水系分布的特点,环山抱水的空间格局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古城的建筑、街巷与水系密切结合,形成了变化丰富的临水模式;依据古城地势和水系的特点,古城人们开创了独特并且延续至今的洗街文化;发达的水系造就了众多的桥梁,同时也产生了独特的桥市文化;以三眼井为代表的用水、护水民俗,蕴含着丰富的水管理智慧。面对当前旅游业迅猛发展所造成的水环境压力,古城管理部门借鉴传统的生态智慧,效仿古人的用水、护水方法,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和保护措施,古城水系的水质、水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例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由2008年的45.20%上升到2012年的86.82%,古城下游的水质也由2010年的劣Ⅴ类上升为2014年的Ⅲ类。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生态智慧 天人合一 丽江古城 水系
下载PDF
试论森林旅游业对和谐社会建设的贡献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文明 王怀採 钟永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8-61,共4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自身和谐、社会组织间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为必要条件的社会形态。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一定的产业支持。森林旅游业的崛起和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够以其特有的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多重功能为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自身和谐、社会组织间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为必要条件的社会形态。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一定的产业支持。森林旅游业的崛起和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够以其特有的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多重功能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一定的产业支持,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旅游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自身和谐 社会组织和谐 人与自然和谐 贡献
下载PDF
论生态文学 被引量:27
12
作者 方军 陈昕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生态文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由文学和生态学交叉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有广义生态文学和狭义生态文学之分。文章主要讨论的是狭义生态文学,归纳了其常见的几种表现模式。作者认为,文学和生态学的理论是生态文学的理论基础,"万物... 生态文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由文学和生态学交叉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有广义生态文学和狭义生态文学之分。文章主要讨论的是狭义生态文学,归纳了其常见的几种表现模式。作者认为,文学和生态学的理论是生态文学的理论基础,"万物是人的尺度"是生态文学的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学 生态意识 天人合工 "万物是人的尺度" "精神态生圈"
下载PDF
《内经》象思维的特点及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孟庆岩 相光鑫 +1 位作者 颜培正 张庆祥 《吉林中医药》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象思维是《黄帝内经》的主要思维方式和说理工具,对传统中医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象思维贯穿于中医学始末。对《内经》象思维特点进行诠释和解读,抽提《内经》象思维的表述方式和认知过程,从科学视角对象思维的特点和具体体现予... 象思维是《黄帝内经》的主要思维方式和说理工具,对传统中医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象思维贯穿于中医学始末。对《内经》象思维特点进行诠释和解读,抽提《内经》象思维的表述方式和认知过程,从科学视角对象思维的特点和具体体现予以分析,《内经》象思维特点具有有象性、关联性、时空性、可知性,四者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分析《内经》中象思维,在理论、诊法、药物、治疗方面"天人合一"均有体现。研究象思维可以阐明中医学形成及发展的过程,探知中医理论的认知方法 ,恢复中医原貌,实现理论对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思维 《黄帝内经》 中医学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和谐社会的基础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卿 陈洪昭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2-24,共3页
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这是由生态规律与生态经济规律所决定的。人类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但可以通过制度创新,约束人类经济行为选择方式,使经济增长的规模与速度同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相适应。通过技术创新,改善生态系统的结... 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这是由生态规律与生态经济规律所决定的。人类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但可以通过制度创新,约束人类经济行为选择方式,使经济增长的规模与速度同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相适应。通过技术创新,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人类合理经济行为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社会 生态经济规律
下载PDF
孟子教育思想及其内在逻辑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跃如 王文胜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86,共6页
孟子作为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其教育思想日益受到教育学者的重视。孟子的教育思想以性善论为基础,以求放心为儒家教育的基本原理,仁义是其教育的总目标,五伦关系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孝悌是教育的基础课目,教育的作用则是个人的幸福与社会... 孟子作为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其教育思想日益受到教育学者的重视。孟子的教育思想以性善论为基础,以求放心为儒家教育的基本原理,仁义是其教育的总目标,五伦关系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孝悌是教育的基础课目,教育的作用则是个人的幸福与社会的和谐。经孟子加以总结的这一儒家教育思想,成为秦汉以后我国教育思想的主流。当前,教育学者对孟子的研究归纳虽然是正确的,但对孟子教育思想的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还很少进行深入的探讨。而对儒家教育思想的深入理解,是儒家教育思想运用于现代教育的前提。因而,对孟子教育思想的内在逻辑进行深入分析与论证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教育思想 性善论 求放心 五伦关系
下载PDF
生态文学: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源泉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晓琴 沈玲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5-77,88,共4页
工业革命之后,生态危机愈益严重,人与自然矛盾日益突出。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是切实解决人类生存危机的必由之路,而拯救人类的灵魂、改变其思想和价值观,正是生态文学出现的意义所在。生态文学关注自然危机以及人的信仰危... 工业革命之后,生态危机愈益严重,人与自然矛盾日益突出。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是切实解决人类生存危机的必由之路,而拯救人类的灵魂、改变其思想和价值观,正是生态文学出现的意义所在。生态文学关注自然危机以及人的信仰危机,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并且力图找出危机产生的根源及解决方式。生态文学伴随着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不断变化而逐渐发展成熟,它已经成为当前建设和谐社会重要的文化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学 生态危机 人与自然关系 和谐社会
下载PDF
论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和谐协调 被引量:6
17
作者 梁吉义 梁枫 《系统科学学报》 2007年第1期22-26,共5页
应用系统整体论的思想,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系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协调的论理、原则与主要内容;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协调的目标与机制。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 协调 系统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论江泽民的和谐观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榛树 顾其银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4期24-26,共3页
江泽民同志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比较系统的、以“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国际力量的和谐”为核心内容的和谐观。
关键词 江泽民 和谐观 社会关系 国际关系 人与自然 国际力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下载PDF
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继光 杨文圣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0-24,共5页
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与人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一国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的关系,使生态、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 和谐 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下载PDF
环境伦理与构建和谐社会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桦 赫丽萍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23-225,共3页
从环境伦理的角度进行思考,阐述了环境伦理的由来与发展,指出要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特别注意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提出要加强环境伦理教育,树立科学的环境伦理观;注重养成符合环境伦理的行为习惯;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推动人与自然的... 从环境伦理的角度进行思考,阐述了环境伦理的由来与发展,指出要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特别注意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提出要加强环境伦理教育,树立科学的环境伦理观;注重养成符合环境伦理的行为习惯;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伦理 人与自然和谐 和谐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