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
1
作者 方敏 干克娜 +2 位作者 刘卉 曾宏亮 罗征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36-39,43,共5页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和...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和C组(n=30),三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24 h留置胃管,比较三组并发症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mRS)评分。结果A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短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入院第7天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个月A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入院3个月mR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时,于手术前开展鼻饲,能够降低肺部感染相关发生率,有助于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状态,整体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饲时机 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 脑梗死 卒中相关肺炎
下载PDF
老年鼻饲患者每次鼻饲量及间隔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谭英葵 张燕燕 黄美香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鼻饲患者每次鼻饲量及间隔时间。以确立科学的、适合老年人生理的鼻饲量值。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长期鼻饲老年患者180例,按年龄段,61~70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1、实验2和对照组1;71~80岁患者分为实验组3和实验组4和对照组2。... 目的探讨老年鼻饲患者每次鼻饲量及间隔时间。以确立科学的、适合老年人生理的鼻饲量值。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长期鼻饲老年患者180例,按年龄段,61~70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1、实验2和对照组1;71~80岁患者分为实验组3和实验组4和对照组2。每组30例。在鼻饲置管方法、鼻饲体位、鼻饲液成份、符合营养热卡的前提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鼻饲;实验组按照实验方法鼻饲,6组均观察餐后返流、胃潴留、腹胀、腹泻、便秘、末次饲食后6h微量血糖值、血清白蛋白、总蛋白、体重情况。结果6组老年鼻饲患者在不同鼻饲量及间隔时间下其鼻饲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营养状况:白蛋白及总蛋白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实验组鼻饲法的每次鼻饲量和间隔时间是安全的、符合老年人生理的鼻饲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鼻饲 鼻饲量 鼻饲间隔时间
下载PDF
老年卒中患者不同鼻饲方式及间隔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方萍 岳明 +1 位作者 霍佳佳 徐维霞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158-2159,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患者最佳鼻饲泵注方式与间隔时间。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6月入住我院且需鼻饲肠内营养的患者,单号入院者为实验组,间歇泵入;双号入院者为对照组,持续泵入。比较不同鼻饲方式对老年卒中患者在胃潴留、呕吐、腹泻...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患者最佳鼻饲泵注方式与间隔时间。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6月入住我院且需鼻饲肠内营养的患者,单号入院者为实验组,间歇泵入;双号入院者为对照组,持续泵入。比较不同鼻饲方式对老年卒中患者在胃潴留、呕吐、腹泻、便秘等胃肠道方面的影响。结果间歇泵入组在胃潴留、呕吐方面优于持续泵入组(P<0.05),在腹泻、便秘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肠内营养间歇泵入4h、休息2h法是老年卒中者的最佳鼻饲方式,由此可以减少胃潴留和呕吐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脑卒中 鼻饲方式 间隔时间 护理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和杂交鲟幼鱼昼夜摄食节律和胃肠排空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董桂芳 杨严鸥 +4 位作者 陈路 李辉 阎博 罗平远 苏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6-884,890,共9页
采用一次饱食投喂(将一昼夜分为8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作为一个处理组,每天每个处理组饱食投喂一次)和分段式连续投喂(将一昼夜分为8个时间段,每天每个实验缸连续投喂8次)两种方法研究斑点叉尾和杂交鲟幼鱼的昼夜摄食节律,同时研究它们... 采用一次饱食投喂(将一昼夜分为8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作为一个处理组,每天每个处理组饱食投喂一次)和分段式连续投喂(将一昼夜分为8个时间段,每天每个实验缸连续投喂8次)两种方法研究斑点叉尾和杂交鲟幼鱼的昼夜摄食节律,同时研究它们在摄食后24h内胃和全肠的排空时间。结果显示,在两种投喂方式下,斑点叉尾均表现出24h一周期的摄食节律,两个日摄食率高峰值均出现在06:00和18:00(P<0.05)。杂交鲟在一次饱食投喂下表现出24h一周期的摄食节律,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17:00和05:00,在分段式连续投喂时表现出48h一周期的摄食节律,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17:00和36:00。在摄食后1—9h内,斑点叉尾的胃内含物比率急剧降低(P<0.05),并在24h时出现极低值(P<0.05),而1—9h内全肠内含物比率迅速升高(P<0.05),在9h时达到最大(P<0.05),在24h出现极低值(P<0.05)。在摄食后1—7h内,杂交鲟的胃内含物比率迅速下降(P<0.05),在24h时出现极低值(P<0.05),1—7h内肠内含物比率迅速升高(P<0.05),24h时呈现极低值(P<0.05)。结果表明,两种实验鱼表现出不同的昼夜摄食节律,该节律受各自胃肠排空时间的影响,也受投喂时间的影响。研究建议,在斑点叉尾和杂交鲟幼鱼的养殖中宜在光线较弱的清晨(05:00-06:00)和黄昏(17:00-18:00)进行投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摄食节律 胃肠排空时间 一次饱食投喂 分段式连续投喂 斑点叉尾 杂交鲟
下载PDF
高龄卧床患者鼻饲自制匀浆膳食鼻饲量和间隔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秋涵 徐永能 +1 位作者 罗春艳 黄巧 《护理学报》 2013年第20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适合高龄卧床患者自制匀浆膳食的每次鼻饲量和鼻饲间隔时间。方法选择住院长期鼻饲自制匀浆膳食的高龄卧床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鼻饲置管方法、鼻饲液组成、日鼻饲液总量相同的前提下,对照组按照常规鼻... 目的探讨适合高龄卧床患者自制匀浆膳食的每次鼻饲量和鼻饲间隔时间。方法选择住院长期鼻饲自制匀浆膳食的高龄卧床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鼻饲置管方法、鼻饲液组成、日鼻饲液总量相同的前提下,对照组按照常规鼻饲方法进行鼻饲,观察组减少鼻饲次数,增加单次鼻饲量。观察患者胃潴留、胃食道反流、误吸、腹胀、腹泻、便秘、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次晨空腹微量血糖值、体质量情况。结果两组高龄卧床鼻饲患者并发症比较,观察组胃潴留和胃食道反流明显减少(P〈O.05);鼻饲60d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和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次晨空腹微量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Et需鼻饲时间、胃排空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高龄卧床患者每次400~500mL的鼻饲量和鼻饲间隔4~5h有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和提高营养状况,并节省护士工作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卧床 鼻饲 匀浆膳食 鼻饲量 间隔时间
下载PDF
长期鼻饲匀浆膳食的老年患者单次鼻饲量和鼻饲间隔时间的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周策 王梓凌 +1 位作者 赵雪平 陆素妍 《中国康复》 2007年第3期210-211,共2页
目的:探讨长期鼻饲匀浆膳食的老年患者单次合适的鼻饲量和鼻饲间隔时间。方法住院长期鼻饲自制匀浆饮食的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2组各25例,在鼻饲置管方法、鼻饲体位、鼻饲液组成、日鼻饲液总量相同的前提下,A组按照护理文献中提到... 目的:探讨长期鼻饲匀浆膳食的老年患者单次合适的鼻饲量和鼻饲间隔时间。方法住院长期鼻饲自制匀浆饮食的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2组各25例,在鼻饲置管方法、鼻饲体位、鼻饲液组成、日鼻饲液总量相同的前提下,A组按照护理文献中提到的鼻饲方法(常规方法)进行鼻饲;B组按照改进方法鼻饲,2组均观察30d。结果:2种方法鼻饲后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鼻饲并发症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与常规方法比较,改进鼻饲方法的鼻饲日工作量明显减少,患者消化系统的休息时间明显延长(P<0.001、0.05)。结论:改进鼻饲法的单次鼻饲量和鼻饲间隔时间对长期鼻饲患者更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鼻饲 匀浆膳食 单次鼻饲量 鼻饲间隔时间
下载PDF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胃肠喂养间隔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素珍 袁阿珍 +2 位作者 薛梅 徐凤玲 朱兰兰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4期308-310,共3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胃肠喂养最佳间隔时间,提高喂养的耐受性。方法将7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3组,以1 m l为起始剂量,A组23例间隔6 h、B组23例间隔4 h、C组24例间隔2 h喂养1次,逐渐增加奶量至150~1601 ml/(kg...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胃肠喂养最佳间隔时间,提高喂养的耐受性。方法将7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3组,以1 m l为起始剂量,A组23例间隔6 h、B组23例间隔4 h、C组24例间隔2 h喂养1次,逐渐增加奶量至150~1601 ml/(kg·d ),达到全胃肠喂养。结果 A、B、C 三组婴儿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的次数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5),尤其是A组与C组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肠外营养天数、住院天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以1 ml、间隔6 h启动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内营养,能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降低并发症,是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较理想的喂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早期微量 胃肠喂养 间隔时间
下载PDF
聚氨酯鼻胃管在高龄长期管饲患者中的留置时间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吕月 丁瑜 +2 位作者 罗敏 葛杰 王丽媛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721-724,共4页
目的通过延长老年患者聚氨酯鼻胃管的留置时间,观察鼻胃管的理化性质及患者鼻咽部黏膜的损伤程度,判定鼻胃管的最佳留置时间。方法选取2018年1月5日至2021年10月26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二、三医学中心进行老年鼻饲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通过延长老年患者聚氨酯鼻胃管的留置时间,观察鼻胃管的理化性质及患者鼻咽部黏膜的损伤程度,判定鼻胃管的最佳留置时间。方法选取2018年1月5日至2021年10月26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二、三医学中心进行老年鼻饲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留置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00例,鼻胃管留置时间为30 d)和试验A、B组(各50例,留置时间分别为30~60 d、60~90 d)。观察鼻胃管拔除后鼻胃管前端的硬度、颜色、反折回弹角度及带管过程中患者鼻咽部黏膜颜色,同时评估患者鼻咽部黏膜损伤情况。结果鼻胃管拔除后,3组鼻胃管前端硬度在不同硬度范围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05);3组鼻胃管前端颜色增深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P>0.05);3组鼻胃管反折回弹角度在不同回弹角度范围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P>0.05);3组鼻咽部黏膜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05)。结论聚氨酯鼻胃管最佳留置时间<90 d,可减轻因频繁更换鼻胃管对患者造成的机械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鼻胃管 延长留置时间 老年患者 长期鼻饲
下载PDF
鼻饲硅胶胃管更换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28
9
作者 朱玉芹 王英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12期712-713,共2页
为探讨长期鼻饲病人硅胶胃管的更换时间 ,选择鼻饲时间 >4周的神经科住院病人 10 4例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6例。甲组每周更换胃管 1次、乙组每 2周更换 1次、丙组每 3周更换 1次、丁组每 4周更换 1次。观察不同留置时间内胃管对... 为探讨长期鼻饲病人硅胶胃管的更换时间 ,选择鼻饲时间 >4周的神经科住院病人 10 4例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6例。甲组每周更换胃管 1次、乙组每 2周更换 1次、丙组每 3周更换 1次、丁组每 4周更换 1次。观察不同留置时间内胃管对鼻腔及咽部粘膜的影响及其对胃管质量的影响。结果 4组病人的胃管对鼻腔及咽部粘膜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 ;胃管颜色变黑与留置时间成正相关 ,与胃内环境关系密切。提出由于更换胃管给病人造成一定痛苦并增加费用 ,因此 ,长期鼻饲病人每 4周更换 1次硅胶胃管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饲 更换时间 硅胶胃管
下载PDF
基于时变深度前馈神经网络的风电功率概率密度预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曙蓉 彭家宜 +3 位作者 杨云皓 张恒 李彬 王冠南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93,共10页
针对传统循环神经网络(RNN)和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对风电功率进行较长时间尺度的短期预测时出现的时不变性问题,应用时变深度前馈神经网络(ForecastNet)模型进行短期风电功率不确定性预测。该模型的网络结构随时间变化以提高多步提前... 针对传统循环神经网络(RNN)和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对风电功率进行较长时间尺度的短期预测时出现的时不变性问题,应用时变深度前馈神经网络(ForecastNet)模型进行短期风电功率不确定性预测。该模型的网络结构随时间变化以提高多步提前预测能力,模型交错输出以缓解梯度消失问题,使用混合密度网络得到各个时刻的概率密度分布。在避免传统深度学习模型中,该模型能避免递归多步预测累积误差的同时可以充分考虑相邻时刻风电功率的相关性;在模型隐藏层中,使用美国PJM网上的风电功率实际数据,分别应用全连接网络、卷积网络以及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网络3种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每次预测未来12 h的风电功率,滚动预测得到未来500 h的风电功率区间和概率密度,实验仿真结果能够证明所提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风电概率预测 时变深度前馈神经网络 概率密度 风电功率区间预测
下载PDF
半胱胺饲料添加剂对高寒山区幼马鹿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应竹 王桂华 +2 位作者 公丕艳 李海军 赫俊峰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92-95,共4页
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鹿常规精饲料和粗饲料的化验分析,综合配置了适合该地区的微量元素维生素添加剂,并在其中添加半胱胺对幼马鹿进行了饲喂试验.选择日龄在20 d左右的健康幼马鹿100头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头,分不同时间间隔和不同剂量添... 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鹿常规精饲料和粗饲料的化验分析,综合配置了适合该地区的微量元素维生素添加剂,并在其中添加半胱胺对幼马鹿进行了饲喂试验.选择日龄在20 d左右的健康幼马鹿100头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头,分不同时间间隔和不同剂量添加剂半胱胺,经过2007和2008两个生物学周期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幼马鹿饲料中添加半胱胺,最佳的添加剂量为100 mg/kg体重,最佳时间间隔为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胺 饲料添加剂 幼马鹿 时间间隔
下载PDF
鼻饲时机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病人早期护理干预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琳 蔡春雨 酒晓盈 《全科护理》 2020年第12期1482-1484,共3页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病人早期护理干预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延迟肠内营养的常规方案,试验组伤后12 h内逐步实施肠内营养。比较两组胃液pH值、...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病人早期护理干预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延迟肠内营养的常规方案,试验组伤后12 h内逐步实施肠内营养。比较两组胃液pH值、大便隐血阳性率、溃疡发生率、胃液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水平、外周血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皮质醇水平。[结果]入院第4天、第7天观察组胃液pH值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4天及第7天观察组胃液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较对照组高(P<0.05);入院第7天观察组FT3、FT4以及TSH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入院第7天皮质醇含量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隐血阳性率、溃疡发生率、溃疡指数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12 h,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施肠内营养,可显著缓解病人应激反应程度,降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饲时机 重型颅脑损伤 应激性溃疡 早期护理干预
下载PDF
脑血管病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鼻饲间隔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晓久 姜艳霞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20期161-161,163,共2页
目的:对脑血管病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鼻饲间隔时间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治脑血管病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具有相同的日鼻饲总量、鼻饲体位以及鼻饲置管方法,对照组间隔时间3小时进行鼻饲,观察组... 目的:对脑血管病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鼻饲间隔时间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治脑血管病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具有相同的日鼻饲总量、鼻饲体位以及鼻饲置管方法,对照组间隔时间3小时进行鼻饲,观察组间隔4小时进行鼻饲。结果:在淋巴细胞总数、总蛋白以及血清白蛋白数量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误吸以及反流方面,相对于观察组而言,对照组明显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间隔时间3小时鼻饲而言,间隔时间4小时的鼻饲可以有效减少反流的发生几率,实现吸入性肺炎再发率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合并吸入性肺炎 鼻饲间隔时间
下载PDF
严重烧伤患者鼻饲管插入时机的护理研究
14
作者 赵艳霞 王莉 +2 位作者 王莹 王艳春 郝清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12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鼻饲管插入的最佳时机。方法120例严重烧伤患者于入院早期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气管切开(或插管)、清创、导尿等抢救措施同时,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烧伤后40min内、40min-3h内、3h后留置鼻饲管,行胃液监测和鼻饲流质...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鼻饲管插入的最佳时机。方法120例严重烧伤患者于入院早期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气管切开(或插管)、清创、导尿等抢救措施同时,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烧伤后40min内、40min-3h内、3h后留置鼻饲管,行胃液监测和鼻饲流质饮食,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鼻饲插管时间及成功率、伤后不同时期体重、并发症等结果3组患者插管时间及插管成功率、并发症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应选择在烧伤后40min内留置鼻饲管,可提高插管成功率,维持修复创面所需的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鼻饲管 时机
下载PDF
川东北空气泡沫钻井液技术及现场调控措施
15
作者 张鹏 蓝强 +2 位作者 郑成胜 徐运波 张敬辉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1,97,共4页
根据川东北地层特点,室内研究了适合该地层的泡沫钻井液配方,该配方具有半衰期长、抑制性强、性能稳定等优点,但在现场使用过程中,发现泡沫有段塞、泥岩水化严重等问题,对处理剂加量和加料频率对泡沫钻井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优化了泡沫... 根据川东北地层特点,室内研究了适合该地层的泡沫钻井液配方,该配方具有半衰期长、抑制性强、性能稳定等优点,但在现场使用过程中,发现泡沫有段塞、泥岩水化严重等问题,对处理剂加量和加料频率对泡沫钻井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优化了泡沫体系整体性能,页岩的水化膨胀和分散抑制能力明显提高,泡沫质量明显改善,半衰期明显提高,携岩能力显著增强,在泥岩段钻进时的机械钻速提高了31.8%,整个井段钻进过程中无任何复杂事故。同时还给出了快速判断泡沫性能优劣的依据,为川东北地区后续空气泡沫钻井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泡沫钻井液 材料加量 加料频率 携岩效果 水化泥岩层
下载PDF
长白猪泌乳性能与仔猪生长发育的测定
16
作者 刘龙芳 舒邓群 +3 位作者 林全田 李桢爱 王松钧 娄小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1期52-59,共8页
英瑞系长白猪在育仔12.6头,日获消化能93 850.97千焦,可消化粗蛋白934.03克的饲养条件下,平均每天放乳18.97次,平均日泌乳量10.73千克,60天泌乳643.94千克,泌乳高峰在5~40天,丹麦系长白猪育仔10.88头,日获消化能87 007.12千焦,可消化... 英瑞系长白猪在育仔12.6头,日获消化能93 850.97千焦,可消化粗蛋白934.03克的饲养条件下,平均每天放乳18.97次,平均日泌乳量10.73千克,60天泌乳643.94千克,泌乳高峰在5~40天,丹麦系长白猪育仔10.88头,日获消化能87 007.12千焦,可消化粗蛋白865.92克的饲养条件下,平均每天放乳19.31次,平均日泌乳量10.71千克,60天泌乳量642.82千克,泌乳高峰期在10~45天。英瑞系哺乳仔猪60天,每头平均日获乳0.852千克,混合精料0.304千克,青料0.04千克,折合消化能9 534.75千焦,平均日增重352.5克,断奶个体重22.365千克,哺乳期每增重1千克需乳2.42千克、混合精料0.815千克、青料0.11千克(含消化能26 453.86千焦),初生至30日龄增重所需消化能96.96%来自母乳,31~60日龄68.46%来自饲料,丹麦系哺乳仔猪60天,每头平均日获乳量0.992千克,混合精料0.221千克,青料0.016千克,折合消化能9 325.30千焦,平均日增重334.5克,断奶个体重21.591千克,哺乳期每增重1千克需乳2.97千克、混合精料0.613千克,青料0.05千克(含消化能27 923.68千焦),初生至30日龄增重所需消化能94.38%来自母乳,31~60日龄54.28%来自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泌乳次数 泌乳量 放乳时间 泌乳间隔时间 消化能 料乳转化率
下载PDF
离散时滞区间广义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H_∞控制器设计
17
作者 李赞华 赵金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70-74,共5页
在确定系统中某些系数矩阵均存在不确定性情况下,利用区间矩阵研究了一类离散时滞广义不确定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鲁棒H∞控制器设计问题。通过运用系统参数不等式方法给出离散时滞区间广义系统的等价描述,利用等价描述系统得到了该系统... 在确定系统中某些系数矩阵均存在不确定性情况下,利用区间矩阵研究了一类离散时滞广义不确定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鲁棒H∞控制器设计问题。通过运用系统参数不等式方法给出离散时滞区间广义系统的等价描述,利用等价描述系统得到了该系统的输出反馈控制器。所设计的控制器不仅使得闭环系统是正则的、稳定的,而且使得传递函数的范数界在给定的范围内。算例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矩阵 离散时滞广义线性系统 输出反馈控制器 H∞控制
下载PDF
康复科鼻饲患者单次鼻饲量及间隔时间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世兰 张翀旎 +2 位作者 邵秀芹 熊欢 邓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5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适合康复科患者的单次鼻饲量及间隔时间。方法:选取2015年9~12月康复科60例鼻饲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鼻饲,每次200ml,间隔2h1次,共9次;试验组采用改进的鼻饲方法,首次6:30给予200m... 目的:探讨适合康复科患者的单次鼻饲量及间隔时间。方法:选取2015年9~12月康复科60例鼻饲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鼻饲,每次200ml,间隔2h1次,共9次;试验组采用改进的鼻饲方法,首次6:30给予200ml的鼻饲液,9:30第2次鼻饲给予400ml,之后每次间隔4h,每次400ml鼻饲量进行鼻饲,共5次。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营养状况、护理工作量及家属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营养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日鼻饲护理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改进后的鼻饲方法更适合康复科鼻饲患者,既能满足患者营养需求,又不会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能减少护士和家属的工作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对创建优质护理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科 鼻饲量 间隔时间
下载PDF
三单元间歇鼻饲不同间隔时间在ICU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袁梅 王清芬 +2 位作者 李婉菁 张莎莎 井坤娟 《全科护理》 2021年第4期475-478,共4页
目的:探讨三单元间歇鼻饲泵注不同间隔时间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90例ICU机械通气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持续6 h间隔2 h)、B组(持续5 h间隔3 h)和C组(持续4 h间隔4 h),每... 目的:探讨三单元间歇鼻饲泵注不同间隔时间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90例ICU机械通气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持续6 h间隔2 h)、B组(持续5 h间隔3 h)和C组(持续4 h间隔4 h),每组30例。观察3组病人胃潴留、胃液pH值以及营养状况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B组、C组胃潴留发生率分别为10.0%、6.7%、33.3%;胃液pH值分别为2.67±1.01、2.25±0.94、4.31±1.73。C组胃潴留发生率和胃液pH值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在入院第1天和第8天白蛋白、前白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天相比于第1天均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持续6 h间隔2 h间歇基础上可以将鼻饲泵注暂停时间延长至3 h,能够降低胃潴留发生率以及维持正常胃液pH值。因而持续5 h间隔3 h间歇三单元鼻饲泵注方式可有效地预防ICU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并且能够很好地维持病人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饲泵注 间隔时间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下载PDF
正常人和无睡眠呼吸异常慢病患者睡眠期间的呼吸源性心率变异初步报告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继楠 孙兴国 +12 位作者 谢友红 宋雅 台文琦 周晴晴 张艳芳 石超 徐凡 刘方 张也 郝璐 葛万刚 李浩 徐丹丹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5-134,共10页
目的: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新理论-呼吸循环代谢等系统一体化调控提出了呼吸为循环指标变异性起源的假说,我们对人睡眠期间的呼吸和心率变异分别分析,探索心率变异的起源。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以来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多导... 目的: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新理论-呼吸循环代谢等系统一体化调控提出了呼吸为循环指标变异性起源的假说,我们对人睡眠期间的呼吸和心率变异分别分析,探索心率变异的起源。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以来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多导睡眠图(PSG)鼻气流和心电图监测的8例无疾病诊断的正常人和10例无睡眠呼吸异常的慢性疾病患者,分析夜晚睡眠期间鼻气流的呼吸周期与心电图R-R间期心率变异周期的关系。一个完整的呼吸周期包括吸气过程和紧接着的呼气过程,分析计算呼吸周期数、平均呼吸周期时间等指标。心率由心电图的R-R间期计算获得,连续一次心率由最低点上升至最高点,再由最高点下降至最低点,为一个心率变异周期,计算心率变异周期数、平均心率变异时间、心率变异平均幅度等指标。比较同一人呼吸和心率变异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两组人群之间的异同。结果:正常人峰值摄氧量、无氧阈等CPET核心指标均显著优于无睡眠呼吸异常的慢性疾病患者(P<0.05)。正常人AHI((1.7±1.3)次/小时)和无睡眠呼吸异常慢性疾病患者AHI((2.9±1.2)次/小时)无差异(P>0.05)。正常人呼吸周期数与心率变异周期数((6581.63±1411.90)次、(6638.38±1459.46)次)、平均呼吸周期时间与平均心率变异周期时间((4.19±0.57)s、(4.16±0.62)s)均高度一致,无差异(P>0.05)。无睡眠呼吸异常的慢性疾病患者上述指标比较((7354.50±1443.50)次与(7291.20±1399.31)次、(4.20±0.69)s与(4.23±0.68)s)也是高度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人呼吸周期数/心率变异周期数(0.993±0.027)与无睡眠呼吸异常的慢性疾病患者呼吸周期数/心率变异周期数(1.008±0.024)比值均接近1。正常人心率变化平均幅度((5.74±3.21)bpm)略高于无睡眠呼吸异常的慢性疾病患者((2.88±1.44)bpm,P<0.05)。结论:正常人和无睡眠呼吸异常的慢性疾病患者无论功能状态如何,心率变异与呼吸存在极其相似的一致性,其心率变异的始发因素均为呼吸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 心肺运动试验 多导睡眠图 鼻气流 心电图R-R间期 心率变异 心率变异时间 心率变异幅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