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东部典型内源和外源性静态水体N_(2)O排放与生态系统呼吸的关系初探
1
作者 李春旺 王华 +4 位作者 淦冲 赵学梅 张声权 颜晓元 夏永秋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1-409,共9页
内陆水体是大气中N_(2)O的重要排放源,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为了探讨水生生态系统中水体N_(2)O排放通量与生态系统呼吸的响应关系,本研究以我国东部典型外源性和内源性静态水体为研究对象,在2022年4月29日-5月4日对10个表层水体N_(2)O排... 内陆水体是大气中N_(2)O的重要排放源,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为了探讨水生生态系统中水体N_(2)O排放通量与生态系统呼吸的响应关系,本研究以我国东部典型外源性和内源性静态水体为研究对象,在2022年4月29日-5月4日对10个表层水体N_(2)O排放通量和生态系统呼吸指标进行测定,结合贝叶斯方法初步探讨了水体N_(2)O排放通量和生态系统呼吸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外源性水体N_(2)O排放通量和生态系统呼吸均显著高于内源性水体(P<0.05),水体N_(2)O排放通量与CO_(2)排放通量和BOD5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通过贝叶斯方法构建了水体N_(2)O排放通量与生态系统呼吸(CO_(2)和BOD_(5))之间的数学模型,可解释水体N_(2)O排放通量变异性的61%~71%,并且明确了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此外,本研究进一步区分了内源性水体与外源性水体N_(2)O排放通量和生态系统呼吸的关系,在内源性水体中,N_(2)O的产生受碳源限制的影响大于氮源限制,而在外源性水体中N_(2)O排放通量与CO_(2)排放通量的耦合关系大于内源性水体。研究表明,生态系统呼吸与水体N_(2)O排放通量间有很强的响应关系,本研究为区域水体N_(2)O排放通量估算方法和生态系统呼吸耦合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方法 n_(2)o排放通量 生态系统呼吸 内源性水体 外源性水体
下载PDF
基于GF-1卫星遥感反演排水河沟水体溶存N_(2)O浓度模型对比研究
2
作者 嵇晶晶 白立影 +3 位作者 佘冬立 管伟 阿力木·阿布来提 潘永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7-264,共8页
[目的]探究利用GF-1卫星数据反演水体溶存氧化亚氮(N_(2)O)浓度的可行性,为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水质实时监测提供有效途径。[方法]以宁夏青铜峡灌区第1和第5排水河沟为研究对象,选取与排水河沟水体溶存N_(2)O浓度相关性高的GF-1卫星影... [目的]探究利用GF-1卫星数据反演水体溶存氧化亚氮(N_(2)O)浓度的可行性,为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水质实时监测提供有效途径。[方法]以宁夏青铜峡灌区第1和第5排水河沟为研究对象,选取与排水河沟水体溶存N_(2)O浓度相关性高的GF-1卫星影像波段反射率和水质参数作为自变量,通过最优子集筛选法确定最优自变量组合,分别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对水体溶存N_(2)O浓度进行预测对比。[结果]水温(T)、溶解性有机碳(DOC)等是影响水体溶存N_(2)O浓度的主要因素,同时近红外(NIR)等卫星波段与水体溶存N_(2)O浓度变化趋势显著相关。当自变量包括T,NIR等7个因素时,模型预测效果最佳。在3种模型中,BP神经网络模型验证结果R^(2)为0.64,具有最高预测精度。[结论]GF-1卫星数据以及水质参数与水体溶存N_(2)O浓度存在复杂的相关性关系,且BP神经网络能够实现利用GF-1卫星数据较高精度地反演水体溶存N_(2)O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_(2)o浓度 GF-1卫星 反演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基于CEEMDAN-LSTM模型的污水处理厂N_(2)O排放预测研究
3
作者 陈宏伟 邢雯雯 +4 位作者 赵传靓 曹本川 刘家华 赵晓红 杨利伟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2,共7页
在我国实行“双碳”战略的背景下,污水处理厂N_(2)O排放预测对于污水处理厂的碳中和有积极意义。现有的污水处理厂N_(2)O排放预测研究通常直接采用基于包含噪声的N_(2)O排放量数据进行建模预测,导致模型预测精度不高。采用自适应噪声完... 在我国实行“双碳”战略的背景下,污水处理厂N_(2)O排放预测对于污水处理厂的碳中和有积极意义。现有的污水处理厂N_(2)O排放预测研究通常直接采用基于包含噪声的N_(2)O排放量数据进行建模预测,导致模型预测精度不高。采用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长短期记忆网络(CEEMDAN-LSTM)模型,通过引入CEEMDAN方法缓解数据中噪声对模型的影响以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对污水处理厂N_(2)O排放进行预测并在预测验证集上验证模型。与LSTM、门控循环单元(GRU)、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相比,CEEMDAN-LSTM预测精度最高,均方误差(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5 497.11、56.55和1.22%,能够更高精度地预测N_(2)O排放量,为污水处理厂采取合适的碳中和策略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n_(2)o排放预测 碳排放因子法 CEEMDAn LSTM
下载PDF
碳热还原氮化硅藻土制备Si_(2)N_(2)O/SiC复合粉体
4
作者 万赣 匡猛 +3 位作者 黄思源 张琎珺 王平 张声洲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80-2684,共5页
氧氮化硅(Si_(2)N_(2)O)是性能优良的耐火材料和高温结构材料,具有优异的抗蠕变性、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等优点。本工作利用硅藻土作为硅源,乙炔炭黑作为还原剂,通过碳热还原氮化法在硅藻土表面原位合成Si_(2)N_(2)O/SiC复合粉体。采用X... 氧氮化硅(Si_(2)N_(2)O)是性能优良的耐火材料和高温结构材料,具有优异的抗蠕变性、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等优点。本工作利用硅藻土作为硅源,乙炔炭黑作为还原剂,通过碳热还原氮化法在硅藻土表面原位合成Si_(2)N_(2)O/SiC复合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N_(2)吸附/脱附等温线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原料配比m(硅藻土)∶m(乙炔炭黑)=1∶1条件下,1 450℃煅烧4 h后,SiO_(2)完全转变成Si_(2)N_(2)O和β-SiC物相,样品整体呈球状形貌,大颗粒周围分布大量片层状小颗粒,并存在介孔结构。Si_(2)N_(2)O/SiC复合粉体作为性能优良的高温结构材料,有望在结构复合材料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_(2)n_(2)o/SiC 硅藻土 碳热还原氮化法 多孔结构 高温结构材料 复合粉体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杜梦寅 袁建钰 +3 位作者 李广 闫丽娟 郭疆 姚武扬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6-194,共9页
为探明不同施肥方式对旱作麦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以不施肥(CK)为对照,设置单施有机肥(M)、单施无机肥(N)、有机-无机肥配施(MN)3种施肥方式,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春小麦地土壤N_(2)O排放通量进行测定,并对其影响因子(NO^(-)_(3)-... 为探明不同施肥方式对旱作麦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以不施肥(CK)为对照,设置单施有机肥(M)、单施无机肥(N)、有机-无机肥配施(MN)3种施肥方式,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春小麦地土壤N_(2)O排放通量进行测定,并对其影响因子(NO^(-)_(3)-N、NH^(+)_(4)-N、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春小麦产量进行同期测定。结果表明:春小麦地在整个生育期内表现为N_(2)O排放源,各处理均在施肥后出现N_(2)O排放峰。不同处理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表现为N>MN>M>CK,N_(2)O净损失量(以氮计算)为1.1758~1.428 kg·hm-2,占当季施氮量的1.12%~1.36%,有机-无机肥配施降低了氮肥中氮素以气态形式的损失量。MN、N、M处理春小麦产量分别较CK处理增加了45.1%、31.0%、18.8%,各处理土壤NO^(-)_(3)-N、NH^(+)_(4)-N因施肥和追肥的影响而显著升高,并随春小麦生育期推进呈平稳下降趋势,不同处理间土壤NO^(-)_(3)-N、NH^(+)_(4)-N含量均以N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CK处理土壤温度、水分和NH^(+)_(4)-N是影响N_(2)O排放的最显著因素;而在施肥后,土壤NO^(-)_(3)-N和NH^(+)_(4)-N是影响土壤N_(2)O排放的主导因子,且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施肥对旱作麦田土壤N_(2)O排放影响较大,施肥后土壤N_(2)O排放通量对温度及水分的响应降低;另一方面,MN处理相较N和M处理在不显著增加土壤N_(2)O排放量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了作物产量。因此,综合考虑N_(2)O排放量和作物产量,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以MN处理为最优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n_(2)o排放 施肥方式 有机/无机肥
下载PDF
果园N_(2)O排放与NH_(3)挥发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边源 王琛 +4 位作者 倪玉雪 李记园 郭艳杰 吉艳芝 张丽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46,共7页
为准确估算果园N_(2)O排放与NH_(3)挥发量,合理选用监测方法,试验以河北苹果园、葡萄园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土壤N_(2)O排放和NH_(3)挥发监测方法的探索,并分析采样方式、吸收液种类对监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区与非施肥区N_(2)O排... 为准确估算果园N_(2)O排放与NH_(3)挥发量,合理选用监测方法,试验以河北苹果园、葡萄园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土壤N_(2)O排放和NH_(3)挥发监测方法的探索,并分析采样方式、吸收液种类对监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区与非施肥区N_(2)O排放累积量具有显著性差异;滴灌管下不同位置N_(2)O排放差异很小。土壤N_(2)O排放速率在上午9:00前后测定的结果与日均排放速率差异最小。尺寸较大的方形静态箱对N_(2)O排放速率测定结果更准确,且变异系数更低;土壤N_(2)O排放速率与采样间隔时间呈负相关。间歇式通气法与磷酸甘油—双海绵通气法进行NH_(3)挥发监测结果均较为准确;间歇式通气法使用H3BO3作为吸收液对NH_(3)挥发量较大的监测结果良好,但对挥发量较低的情况误差较大;采用H_(2)SO_(4)吸收液时与磷酸甘油—双海绵通气法一致性较好,在NH_(3)挥发速率较低时灵敏度较高。磷酸甘油—双海绵通气法在使用2.00 cm厚度海绵时变异系数最低,能较好反应真实NH_(3)挥发速率。此结果为提高果园土壤N_(2)O排放与NH_(3)挥发采样监测精确度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n_(2)o排放 nH_(3)挥发 静态箱—气相色谱法 间歇式通气法 磷酸甘油—双海绵通气法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施氮处理对稻田N_(2)O通量和田面水中无机氮的影响
7
作者 吴庆峰 郑佳舜 +1 位作者 肖未 李伏生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32,共8页
【目的】探索不同耕作施氮处理对稻田氧化亚氮(N_(2)O)通量和田面水中无机氮质量浓度的影响。【方法】设置4种耕作方式(免耕T、微耕C、旋耕R和粉垄S)以及2个施氮量(常规施氮225 kg/hm^(2)(N1)和减量施氮150 kg/hm^(2)(N2)的双季水稻田... 【目的】探索不同耕作施氮处理对稻田氧化亚氮(N_(2)O)通量和田面水中无机氮质量浓度的影响。【方法】设置4种耕作方式(免耕T、微耕C、旋耕R和粉垄S)以及2个施氮量(常规施氮225 kg/hm^(2)(N1)和减量施氮150 kg/hm^(2)(N2)的双季水稻田间试验,测定不同时期施用氮肥后稻田N_(2)O通量以及田面水中无机氮质量浓度,分析不同时期施用氮肥后1、3、5 d稻田N_(2)O通量与田面水中无机氮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①不同时期施用氮肥后田面水中的铵态氮(NH_(4)^(+)-N)质量浓度较高,施用氮肥后1 d田面水中的NH_(4)^(+)-N快速上升到峰值后迅速下降。分蘖期和孕穗期施用氮肥后,TN1(免耕常规施氮)处理田面水中的NH_(4)^(+)-N较其他处理提高4.7%~532.6%。氮肥作基肥以及在分蘖期和孕穗期施用后,所有处理田面水中的硝态氮(NO_(3)^(-)-N)和亚硝态氮(NO_(2)^(-)-N)质量浓度较低,NO_(3)^(-)-N质量浓度在0.08~0.20μg/mL之间,NO_(2)^(-)-N质量浓度低于0.12μg/mL。②氮肥作基肥以及在分蘖期和孕穗期施用后,TN_(2)处理稻田N_(2)O通量较其他处理低。③稻田N_(2)O通量与不同时期施用氮肥后1~5 d田面水中NH_(4)^(+)-N质量浓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09~-0.300。【结论】施用氮肥后NH_(4)^(+)-N是田面水中无机氮的主要形态,施用氮肥后1~5 d田面水中的NH_(4)^(+)-N质量浓度显著影响稻田N_(2)O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施氮量 无机氮 n_(2)o排放 稻田
下载PDF
KLi(HC_(3)N_(3)O_(3))·2H_(2)O晶体的电光效应和生长研究
8
作者 颜涛 范雨杰 +2 位作者 徐峰 陈昱 罗敏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02-1307,共6页
本文采用电光系数的粉末测试方法,探索发现了新型电光晶体KLi(HC_(3)N_(3)O_(3))·2H_(2)O。根据粉末样品的红外反射光谱和拉曼光谱,计算获得晶格振动对电光系数的贡献值,再加上粉末倍频效应推算的有效非线性光学系数,最终计算出KLi... 本文采用电光系数的粉末测试方法,探索发现了新型电光晶体KLi(HC_(3)N_(3)O_(3))·2H_(2)O。根据粉末样品的红外反射光谱和拉曼光谱,计算获得晶格振动对电光系数的贡献值,再加上粉末倍频效应推算的有效非线性光学系数,最终计算出KLi(HC_(3)N_(3)O_(3))·2H_(2)O的电光系数为2.37 pm/V,与商用电光晶体β-BBO相当。采用水溶液法进行晶体生长,测试不同原料生长晶体时的过热和过冷曲线,优化生长工艺,获得35 mm×25 mm×10 mm透明晶体。采用X射线定向技术辅以压电系数测量,确定了晶体形貌与各向异性生长速率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i(HC_(3)n_(3)o_(3))·2H_(2)o 电光晶体 电光系数 水溶液法 红外反射光谱 拉曼光谱 晶体生长
下载PDF
Fe_(2)O_(3)@TiO_(2)催化剂制备及其还原空气中N_(2)O研究
9
作者 薛儒煜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38-41,46,I0004,I0005,共7页
以HF作为形貌控制剂,硝酸铁作为铁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Fe_(2)O_(3)@TiO_(2)材料,以空气中N_(2)O作为降解对象,考察了不同硝酸铁加量、煅烧温度、N_(2)O初始含量对去除N_(2)O的影响,并通过XRD和TEM分析了Fe_(2)O_(3)@TiO_(2)材料的... 以HF作为形貌控制剂,硝酸铁作为铁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Fe_(2)O_(3)@TiO_(2)材料,以空气中N_(2)O作为降解对象,考察了不同硝酸铁加量、煅烧温度、N_(2)O初始含量对去除N_(2)O的影响,并通过XRD和TEM分析了Fe_(2)O_(3)@TiO_(2)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当硝酸铁加量为质量分数3%、煅烧温度450℃、初始N_(2)O的质量浓度低于1.5μg/L时,Fe_(2)O_(3)@TiO_(2)材料对N_(2)O的去除率可达95%。合成的Fe_(2)O_(3)@TiO_(2)材料形貌规整,Fe_(2)O_(3)均匀分布于TiO_(2)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n_(2)o 溶胶凝胶法 三氧化二铁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利用FY-3(D)卫星电离层光度计数据反演电离层O/N_(2)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大鑫 付利平 +3 位作者 江芳 贾楠 王天放 窦双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4-1010,共7页
磁暴等空间天气事件会引起热层中性成分O和N_(2)浓度的显著变化,故常将氧原子和氮分子的柱密度之比O/N_(2)作为电离层热层受扰动的标志。研究表明,O和N_(2)柱密度之比O/N_(2)与远紫外气辉OⅠ135.6 nm和N_(2)Lyman-Birge-Hopfield(LBH)... 磁暴等空间天气事件会引起热层中性成分O和N_(2)浓度的显著变化,故常将氧原子和氮分子的柱密度之比O/N_(2)作为电离层热层受扰动的标志。研究表明,O和N_(2)柱密度之比O/N_(2)与远紫外气辉OⅠ135.6 nm和N_(2)Lyman-Birge-Hopfield(LBH)的柱辐射强度之比135.6/LBH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远紫外光学遥感探测对于监测磁暴等空间天气事件显得尤为重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就开展了远紫外气辉电离层探测的研究工作,并相继发射了多颗相关卫星,尤其是美国、日本以及瑞典等国家。而我国在轨运行的星载光学遥感探测仪器中,只有一些工作在微波波段、可见光波段的载荷,还没有在远紫外波段工作的遥感探测仪器,直到2017年11月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的成功发射,卫星上搭载的电离层光度计是我国首台星载远紫外气辉遥感探测载荷,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远紫外探测数据,为开展电离层O/N_(2)特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首先阐述了利用柱辐射强度之比135.6/LBH来反演热层中性成分柱密度之比O/N_(2)的理论依据。其次,基于MSISE-00大气模型,利用AURIC来仿真计算135.6/LBH与O/N_(2)之间的比例系数,然后利用电离层光度计实时观测的远紫外气辉数据来反演电离层O/N_(2),进一步验证磁暴期间电离层中性成分受扰动的情况。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了切比雪夫滤波器滤波方式针对数据中的带外杂散光进行了处理,进一步抑制了杂散光信号对远紫外光谱信号的影响。最后,将电离层光度计O/N_(2)的反演结果与国外光学遥感载荷全球紫外成像仪GUVI(Global Ultraviolet Imager)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二者对磁暴的响应一致,O/N_(2)的产品误差RMS约为0.3196,文中对造成两者差异的可能原因做出了初步分析,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此次研究,首次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紫外气辉遥感探测载荷进行数据反演和分析,这对我国电离层远紫外遥感探测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光度计 远紫外遥感探测 o/n_(2)反演
下载PDF
基于激光外差探测的大气N_(2)O吸收光谱测量与廓线反演 被引量:6
11
作者 薛正跃 李竣 +3 位作者 刘笑海 王晶晶 高晓明 谈图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90-298,共9页
激光外差光谱探测由于其光谱分辨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可用于大气温室气体垂直廓线测量和碳卫星地面定标等.本文报道了利用3.939μm带间级联激光器作为本振光源的测量大气N_(2)O的激光外差系统,自制高精... 激光外差光谱探测由于其光谱分辨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可用于大气温室气体垂直廓线测量和碳卫星地面定标等.本文报道了利用3.939μm带间级联激光器作为本振光源的测量大气N_(2)O的激光外差系统,自制高精度太阳跟踪仪收集太阳光作为激光外差的信号光源,其跟踪精度达到7 arcsec,激光外差系统的光谱分辨率达到0.004 cm^(–1),测量了合肥地区(31.902°N,117.167°E)大气N_(2)O吸收光谱,得到2838.336和2539.344 cm^(–1)两个强吸收峰,并对吸收信号进行波长标定,得到了N_(2)O分子的整层大气透过率谱,信噪比为93.将高分辨率光谱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和频率校正,利用参考正向模型和最优估计算法得到N_(2)O大气整层浓度廓线,标准偏差体积分数为0.000031×10^(–6)—0.0026×10^(–6),对应相对误差范围为0.009%—0.83%.研究结果表明,所搭建的激光外差系统能够实现对大气中N_(2)O的吸收光谱测量以及对N2O的廓线反演,为长期观测大气N_(2)O浓度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外差 透过率光谱 氧化亚氮(n_(2)o) 反演计算
下载PDF
具有特殊晶面立方体Cu_(2)O/C_(3)N_(4)中空管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12
作者 郑芒 付芸绮 蒋保江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672-678,共7页
通过湿化学法将具有特殊晶面的立方体Cu_(2)O原位生长在C_(3)N_(4)管上,得到了Cu_(2)O/C_(3)N_(4)异质结。利用立方体Cu_(2)O的高稳定面(100)晶面改善Cu_(2)O的稳定性,再利用C_(3)N_(4)的光催化作用共同促进光催化活性。具有特殊晶面的C... 通过湿化学法将具有特殊晶面的立方体Cu_(2)O原位生长在C_(3)N_(4)管上,得到了Cu_(2)O/C_(3)N_(4)异质结。利用立方体Cu_(2)O的高稳定面(100)晶面改善Cu_(2)O的稳定性,再利用C_(3)N_(4)的光催化作用共同促进光催化活性。具有特殊晶面的Cu_(2)O纳米颗粒尺寸较小(约300 nm),并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同时也增大了Cu_(2)O/C_(3)N_(4)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275 m^(2)·g^(-1)),提供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Cu_(2)O与C_(3)N_(4)相比带隙较小,有助于调整Cu_(2)O/C_(3)N_(4)复合结构的吸光范围以及价带位置。因此,具有特殊晶面的Cu_(2)O和C_(3)N_(4)构建的异质结能有效地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与迁移,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Cu_(2)O/C_(3)N_(4)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降解四环素反应中降解率高达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2)o C_(3)n_(4) 湿化学法 降解四环素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Nano-MnFe2O4 and Its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Ammonium Perchlorate 被引量:6
13
作者 韩爱军 廖娟娟 +2 位作者 叶明泉 李燕 彭新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047-1051,共5页
Nano-MnFe2O4 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by co-precipitation phase inversion method and low-temperature combustion method respectively, using MnCl2, FeCl3, Mn(NO3)2, Fe(NO3)3, NaOH and C6H8O7. X-ray diffraction (... Nano-MnFe2O4 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by co-precipitation phase inversion method and low-temperature combustion method respectively, using MnCl2, FeCl3, Mn(NO3)2, Fe(NO3)3, NaOH and C6H8O7. X-ray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hermogravim-etry-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TG-DTA)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 morphology, thermal stability of MnFe2O4 and its catalytic performance to ammonium perchlorate. Results showed that single-phased and uniform spinel MnFe2O4 was obtained.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was about 30 and 20 nm. The infrared absorption peaks appeared at about 420 and 574 cm-1, and the particles were stable below 524 ℃. Using the two prepared catalysts, the higher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of ammonium perchlorate was decreased by 77.3 and 84.9 ℃ respectively, while the apparent decomposition heat was increased by 482.5 and 574.3 J?g?1. The catalytic mechanism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favorable electron transfer space provided by outer d orbit of transition metal ions and the high specific surface absorption effect of MnFe2O4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Fe2o4 co-precipitation phase inversion method low-temperature combustion method ammoniumperchlorate CATALYSIS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陕北沙区马铃薯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远超 刘梦圆 +1 位作者 赵殿峰 王雯 《榆林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32-37,共6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马铃薯农田为研究对象,观测漫灌(CK)、露地滴灌(DG)、膜下滴灌(MG)、沟灌(GA)、交替隔沟灌(JG)五种灌溉模式下马铃薯农田土壤N_(2)O排放通量的变化特征,以及土壤含水量(WFPS)、... 不同灌溉方式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马铃薯农田为研究对象,观测漫灌(CK)、露地滴灌(DG)、膜下滴灌(MG)、沟灌(GA)、交替隔沟灌(JG)五种灌溉模式下马铃薯农田土壤N_(2)O排放通量的变化特征,以及土壤含水量(WFPS)、土壤温度(Ts)、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及产量的变化规律,旨在筛选出最优的固碳减排灌溉方式。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处理下,土壤N_(2)O日排放量表现为生育前期低,中期高,后期逐步降低的趋势;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表现为GA>CK>DG>MG>JG,JG、MG处理较其他处理的N_(2)O累积排放量低10.89%~47.24%;土壤N_(2)O总排放量与累积排放量表现一致,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JG、MG处理的N_(2)O总排放量较其他处理低10.94%~47.20%;与其他处理相比,MG处理的土壤水分、温度分别较其他处理高0.38%-39.19%和1.46℃~5.38℃、净光合速率和产量分别较其他处理高9.25%~63.71%和3.37%~44.67%。综上,膜下滴灌处理下土壤N_(2)O排放量最低,且马铃薯产量最高,是有助于实现陕北沙区马铃薯农田固碳减排的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_(2)o排放 灌溉 农田 陕北沙区
下载PDF
Progress on Monitoring Methods of Atmospheric Greenhouse Gases 被引量:1
15
作者 Liyuan ZHAO Yuming DU +2 位作者 Wei WANG Chunlin SHANG Qiqige NARE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22年第5期14-18,24,共6页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methods for monitoring atmospheric greenhouse gases,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ethods have introduced many uncertainties for the accurate monitoring of atmospheric greenhouse gases.In thi...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methods for monitoring atmospheric greenhouse gases,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ethods have introduced many uncertainties for the accurate monitoring of atmospheric greenhouse gases.In this paper,the monitoring methods of 7 long-lived greenhouse gases(LLGHG),including carbon dioxide(CO_(2)),methane(CH_(4)),nitrous oxide(N_(2)O),hydrofluorocarbons(HFCs),perfluorocarbons(PFCs),sulfur hexafluoride(SF_(6))and nitrogen trifluoride(NF_(3)),which are regulated and controlled in the Kyoto Protocol and the Doha Amendment,were summarized,and the principle,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progress of each method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Besides,their application scope was analyzed,and the domestication research of relevant instruments was analyzed and prospected.At present,the monitoring methods of atmospheric greenhouse gases are developing towards automation and multi-component simultaneous rapid detection,and are accelerating its integration with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big data and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top-down and bottom-up methods are used to provide strong data support for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 management decisions in various coun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house gases Co_(2) CH_(4) n_(2)o Monitoring methods
下载PDF
乙炔抑制法对农田土壤反硝化潜势不确定性的量化
16
作者 曹文超 王娅静 +6 位作者 李艳青 潘好芹 赵飞 肖万里 王翠翠 王敬国 宋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733-5742,共10页
通过利用Robot培养系统进行厌氧泥浆培养试验,旨在明确乙炔抑制法在定量设施菜田与粮田土壤实际的反硝化潜势时是否均存在低估现象.以寿光地区设施菜田土壤与相邻粮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了添加10%乙炔和未添加10%乙炔处理.结果表明... 通过利用Robot培养系统进行厌氧泥浆培养试验,旨在明确乙炔抑制法在定量设施菜田与粮田土壤实际的反硝化潜势时是否均存在低估现象.以寿光地区设施菜田土壤与相邻粮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了添加10%乙炔和未添加10%乙炔处理.结果表明,厌氧泥浆培养3h后,设施菜田与粮田土壤在10%乙炔处理中的N_(2)O累积浓度均显著高于未添加乙炔处理,而N_(2)累积浓度呈现相反趋势;在10%乙炔下,设施菜田和粮田土壤在厌氧培养63h内分别有7.92%和34.2%的N_(2)O被还原为N_(2);添加10%乙炔设施菜田与粮田土壤实际的反硝化潜势均显著增加,但并未显著影响土壤的呼吸作用;由乙炔抑制法对土壤实际的反硝化潜势计算的偏差(AIT-bias)来看,乙炔抑制法高估设施菜田土壤实际的反硝化潜势比例为22.0%,而对粮田土壤低估了11.4%.综合来看,在设施菜田与粮田土壤中,乙炔抑制法均未完全抑制N_(2)O还原为N_(2);乙炔抑制法对土壤实际反硝化潜势的不确定性受种植系统的深刻影响,这可能与不同种植系统下土壤养分、土壤类型等因素存在差异有关,需要进一步评估该方法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抑制法 反硝化潜势 氮气(n_(2)) 氧化亚氮(n_(2)o) n_(2)/(n_(2)o+n_(2)) 自动采样与分析系统
下载PDF
光谱学技术在温室气体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周烽 李晓斌 +4 位作者 张力 王建峰 李虹杰 吴欣怡 周婷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11期105-113,共9页
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开展的背景下,简要介绍了温室气体的定义、类型及危害。介绍了基于光谱学原理对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的监测方法,如非分散红外吸收光谱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可调谐半导体吸收光谱... 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开展的背景下,简要介绍了温室气体的定义、类型及危害。介绍了基于光谱学原理对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的监测方法,如非分散红外吸收光谱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可调谐半导体吸收光谱法、光腔衰荡法、离轴积分腔法,并系统阐述了不同技术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研究情况。最后对相关国产仪器的研究情况、目前监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光谱学 监测方法 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亚氮
下载PDF
优化次溴酸盐-叠氮化钠化学法测定海水中铵态氮同位素
18
作者 杨海丽 《同位素》 CAS 2024年第3期218-226,共9页
利用次溴酸盐将海水样品中的NH_(4)^(+)氧化为NO_(2)^(−)并与叠氮化钠反应转化为N_(2)O,测试其氮同位素组成,探讨转化过程中试剂添加量、NH_(4)^(+)浓度、溶解有机氮(DON)含量及高浓度样品稀释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实验条件,同时... 利用次溴酸盐将海水样品中的NH_(4)^(+)氧化为NO_(2)^(−)并与叠氮化钠反应转化为N_(2)O,测试其氮同位素组成,探讨转化过程中试剂添加量、NH_(4)^(+)浓度、溶解有机氮(DON)含量及高浓度样品稀释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实验条件,同时绘制不同丰度铵态氮同位素标样校准曲线。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NH_(4)^(+)浓度范围在5~50μmol/L之间,其NH_(4)^(+)-N_(2)O转化率均在92%以上,且水样中DON含量对NH_(4)^(+)-N_(2)O转化率和δ^(15)Nair值准确度无显著影响。4种丰度铵态氮同位素标样校准曲线斜率为0.465,相关系数R^(2)为0.999,相关性良好。铵态氮同位素标样δ^(15)Nair值标准偏差为0.35‰(n=5),测量值与参考值的差值为0.26‰,精密度与准确度符合环境样品测试要求。5个海水样品铵态氮δ^(15)Nair值范围为11.46‰~22.31‰,标准偏差在0.20‰~0.62‰(n=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法 次溴酸盐 氮同位素 铵态氮 氧化亚氮
下载PDF
PreCon-IRMS测定土壤游离氨基酸态氮稳定同位素丰度
19
作者 贺珍 袁红朝 +5 位作者 张丽萍 耿梅梅 许丽卫 陈闻 彭灿 王久荣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0-227,I0005,共9页
土壤氮大部分为有机氮,大分子类有机氮-蛋白质转化成可溶性氨基酸态氮是土壤氮循环的关键过程和土壤氮素有效性的主要限制因子,其中氨基酸态氮消耗速率在研究土壤肥力、生物机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蒸馏结合化... 土壤氮大部分为有机氮,大分子类有机氮-蛋白质转化成可溶性氨基酸态氮是土壤氮循环的关键过程和土壤氮素有效性的主要限制因子,其中氨基酸态氮消耗速率在研究土壤肥力、生物机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蒸馏结合化学转化N_(2)O产生法的氨基酸态氮稳定同位素丰度测定前处理方法,并结合气体预浓缩装置与稳定同位素质谱仪(PreCon-IRMS)联用系统,分析了不同浓度和^(15)N丰度的氨基酸标准溶液和土壤游离氨基酸的氮稳定同位素丰度。结果表明,使用该分析系统测定各类型氨基酸标准溶液,在保证0.5μmol氨基酸含量的条件下,均能获得0.2%~0.8%的精度,且不产生同位素分馏效应,对土壤游离氨基酸中氮稳定同位素丰度的测定可获得较好的重现性(CV<1%),并可实现nmol级氨基酸浓度土壤样品的批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游离氨基酸 稳定同位素质谱 氮同位素 蒸馏 化学转化n_(2)o
下载PDF
土壤铵态氮中氮稳定同位素比值测定前处理方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红朝 贺珍 +6 位作者 张丽萍 耿梅梅 许丽卫 陈闻 彭灿 李春勇 王久荣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5,共7页
土壤氮素在土壤养分供给和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氮稳定同位素自然丰度或富集标记技术,开展土壤氮循环转化、化肥利用效率和生物有效性等方面的研究,对NH_(4)^(+)-N同位素比值测定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前人基础上,开发了一种... 土壤氮素在土壤养分供给和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氮稳定同位素自然丰度或富集标记技术,开展土壤氮循环转化、化肥利用效率和生物有效性等方面的研究,对NH_(4)^(+)-N同位素比值测定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前人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快速高通量的铵态氮蒸馏分离方法,并使用次氯酸盐替代了次溴酸盐,优化了铵态氮化学转化条件,将转化效率由原方法的25%左右,提高至60%以上。利用新建立的前处理方法结合气体预浓缩装置与稳定同位素质谱仪(PreCon-IRMS)联用系统,分析了不同浓度条件下自然丰度、15 N富集和标记的NH_(4)^(+)-N标准溶液中的氮稳定同位素比值。结果表明,新的反应体系下,当铵态氮浓度为0.5μmol/mL及以上时,所有NH_(4)^(+)-N标准样品均能获得较理想的分析精度,其中自然丰度和15 N富集标准溶液的NH_(4)^(+)-N的δ15 N的精度可控制在0.5‰以内,而15 N标记的标准溶液的15 N atom%测试精度为0.001 atom%~0.006 atom%(CV在0.1%~0.3%)。所有NH_(4)^(+)-N标准样品的15 N测定值与参考值一致,无分馏现象发生。将方法应用于两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旱地和稻田土壤浸提液中NH_(4)^(+)-N稳定同位素丰度的测定,也可获得较好的重现性(CV<0.5%),与原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且精度更优。优化后的前处理方法操作简单,耗时短,重复性好,适用于土壤溶液铵态氮15 N丰度测定的快速、批量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态氮 氮同位素 稳定同位素质谱仪 蒸馏 化学转化n_(2)o 次氯酸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