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浒》故事演变与农民起义 被引量:5
1
作者 戴云波 葛传彬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2-137,140,共7页
《水浒》的成书应当有一个内在的源动力 ,那就是对宋江形象改造的成功。只有宋江形象改造的成功并趋于稳定 ,他才能成为一部大书的主角 ,也才能享有“忠义”的声誉。但这个改造并非文人加工的功劳 ,也非繁本对简本增饰的产物 ,而是民间... 《水浒》的成书应当有一个内在的源动力 ,那就是对宋江形象改造的成功。只有宋江形象改造的成功并趋于稳定 ,他才能成为一部大书的主角 ,也才能享有“忠义”的声誉。但这个改造并非文人加工的功劳 ,也非繁本对简本增饰的产物 ,而是民间传说不断积累、铺衍后的一种选择。文人加工在宋江领袖型气质的形成上起了一定作用 ,但这又使“招安”、“征方腊”成为《水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动力 水浒戏 招安 《水浒》故事 故事演变 农民起义 宋江形象 元杂剧
下载PDF
论《水浒传》梁山聚义的起因、性质和结局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忠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0-147,共8页
《水浒传》中梁山英雄们进行的是一次自发的对上层统治集团的暴力反抗活动 ,不是一场有预先准备、精心组织的农民起义。他们被“逼上梁山”,从个体来看 ,大多并不是由于朝廷的压迫 ,而是由于自身的原因或为梁山集团所逼 ;但是从群体的... 《水浒传》中梁山英雄们进行的是一次自发的对上层统治集团的暴力反抗活动 ,不是一场有预先准备、精心组织的农民起义。他们被“逼上梁山”,从个体来看 ,大多并不是由于朝廷的压迫 ,而是由于自身的原因或为梁山集团所逼 ;但是从群体的角度来看 ,这么多人被逼上梁山 ,仍然反映了深刻的社会危机。从这一角度来看 ,《水浒传》仍然表达了“官逼民反”的思想 ,只是这“民”主要是流民阶层。正是由于其流民集团的性质 ,导致其最后走上失败之路。因此 ,梁山招安就具有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梁山好汉 官逼民反 招安
下载PDF
中国第一篇招安小说——《盗跖》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松辉 周晓露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7-20,共4页
学界一般认定唐宋以前还没有招安小说,我们认为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早在先秦的《庄子》中,就有一篇招安小说《盗跖》。《盗跖》不仅具备了小说的所有要素,而且其招安模式与后世招安文学如出一辙。
关键词 招安小说 孔子 盗跖
下载PDF
刘永福接受清政府招抚收编略论
4
作者 刘悦斌 《钦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1-5,共5页
刘永福作为农民起义军领袖,在形势不利时退到越南境内,遇上了法国侵略越南并以越南为跳板侵略中国的扩张活动,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清政府利用刘永福黑旗军,刘永福则顺应历史大势,接受清政府的招抚收编,共同抵御外来侵略,是应该充分... 刘永福作为农民起义军领袖,在形势不利时退到越南境内,遇上了法国侵略越南并以越南为跳板侵略中国的扩张活动,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清政府利用刘永福黑旗军,刘永福则顺应历史大势,接受清政府的招抚收编,共同抵御外来侵略,是应该充分肯定的爱国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永福 清政府 招抚收编
下载PDF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及主要英雄人物形象
5
作者 王文清 巩聿信 《菏泽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71-75,共5页
《水浒传》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展示了封建社会后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揭示了农民起义的必然性和正义性... 《水浒传》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展示了封建社会后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揭示了农民起义的必然性和正义性,塑造和歌颂了反抗封建压迫的一系列英雄人物,写出了梁山起义的悲惨结局,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及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尤其是“乱自上作”、“奸逼民反”的道理,总结了封建社会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谱写了一曲“忠义”的悲歌。《水浒传》堪称为一部悲壮的农民起义的史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农民起义 英雄人物 招安 忠义的悲歌
下载PDF
“忠义水浒”和“聚义水浒”之争议——兼与张国光教授商榷
6
作者 吴溟 《黄山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94-96,共3页
本文对“忠义水浒”和“聚义水浒”的争议,即主张招安与反招安——主“剿”和主“抚”两派争论作出分析:指出金圣叹思想性格的复杂性,他是主“剿”派,其对水浒艺术的赞扬并不能改变其政治主张,从而批评了张国光教授的“烟幕”说。
关键词 忠义水浒 聚义水浒 金圣叹 招安 贯华堂本
下载PDF
论宋朝政府对民变的非军事对抗性策略 被引量:6
7
作者 何忠礼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32,共13页
宋朝统治者在平息以民变为主的"内患"时,虽然也剿、抚并用,但与前代相比,却更多地采取以招安为主的非军事对抗性策略。这种策略在平定王小波、李顺起义,宋江起义,钟相、杨幺起义的过程中都有充分表现。宋朝政府对民变采取这... 宋朝统治者在平息以民变为主的"内患"时,虽然也剿、抚并用,但与前代相比,却更多地采取以招安为主的非军事对抗性策略。这种策略在平定王小波、李顺起义,宋江起义,钟相、杨幺起义的过程中都有充分表现。宋朝政府对民变采取这一较为和平的策略,理由有三:一是军事力量不足,州郡兵力尤为空虚,经常是不得已而为之;二是宋代士大夫深受"仁政"思想影响,对部分民变怀有一定的同情,容易倾向于用和平手段平息;三是用武力镇压民变成本太高,并有严重后遗症。对民变采取非军事对抗性策略,有利于宋朝社会的稳定和减少对社会经济、文化的破坏,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以此策略平息民变并非都能奏效,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业已存在的社会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民变 招安 镇压 非军事对抗性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