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bone graft impaction on posterior intervertebral body fusion for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1
作者 唐向盛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2期92-92,共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one graft impaction on posterior intervertebral fusion for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Methods From January 2001 to July 2008,36 patients with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wer...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one graft impaction on posterior intervertebral fusion for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Methods From January 2001 to July 2008,36 patients with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were treated b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JOA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bone graft impaction on posterior intervertebral body fusion for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Clinical Outcomes of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and Tradition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n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被引量:2
2
作者 Sundar Karki Shaodong Zhang +2 位作者 Xiaohu Wang Arjun Sinkemani Ganesh Kumar Sah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9年第3期31-47,共17页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 is a common surgical procedure and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c disorders. Traditionally,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is done by using the tra...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 is a common surgical procedure and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c disorders. Traditionally,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is done by using the traditional pedicle screw (PS) which offers great advantages,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some disadvantages which include the risk of superior facet joint violation and muscle damage. Recently, an alternative method of screw insertion via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CBT) has been invented which has less invasive process and can be placed without the drawbacks associat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edicle screw. However, it has to remain an interest whether CBT will provide similar or greater clinical outcomes compared to PS in PLIF. So the main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and tradition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n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based on the articles published on this topic.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PLIF with CBT has similar clinical outcome based on pain intensity, ODI status and JOA score, as well as similar fusion rate and radiological evaluated complication such as loosening of screw. In addition PLIF with CBT has advantages of less facet joint violation, less blood loss, less intraoperative muscle damage and perioperative pain. On the basis of this study, we can suggest that PLIF with CBT can be considered as a reasonable alternative to PS in PL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Tradition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CORTICAL SCREW PEDICLE SCREW
下载PDF
Can bone mineral density affect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f mini-invasive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被引量:1
3
作者 Yong He Chao Liu Yue Huang 《Laparoscopic, Endoscopic and Robotic Surgery》 2020年第3期66-69,共4页
Objective:Many factors affect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BL)in mini-invasive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procedures,but only few has examined.Specifically,the impact of bone mineral density(BMD)levels on int... Objective:Many factors affect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BL)in mini-invasive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procedures,but only few has examined.Specifically,the impact of bone mineral density(BMD)levels on intraoperative BL.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two factors.Methods:Retrospective review of 120 patients with low back disorders who were scheduled to undergo mini-invasive PLIF from October 2018 to October 2019 was performed.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BMD of the lumbar spine:normal group and abnormal group(osteoporosis and osteopenia).Comparison of age,gender,BMD,BL,BMI,prothrombin time,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haemoglobin concentration,intraoperative mean arterial pressure,platelet count,and operative time(OT)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BMD and BL were conducted.Results:The mean BL of patients in the abnormal group was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group:357.22±152.55 ml and 259.37±125.90 ml respectively(p<0.001).The part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BL and BMD was0.45(p<0.001).The results of un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only BMD,gender,and OT were related to BL(BMD,r=0.427,p<0.001;gender,r=0.211,p=0.024;OT,r=0.318,p=0.001).While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patients with lower BMD and longer OT had a higher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p<0.001).Conclusions:BMD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intraoperative BL in mini-invasive PLIF.It should be assessed routinely as a part of the preoperative examination to improve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and ensure patient saf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mineral density Blood loss Mini-invasive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下载PDF
椎间植骨面积对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明阳 张大鹏 崔志栋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72-778,共7页
目的:研究椎间植骨面积对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52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术后1周椎... 目的:研究椎间植骨面积对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52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术后1周椎间植骨面积进行测量,依据测量结果中椎间植骨面积/平均终板面积进而得到植骨面积占比分为3组:椎间植骨面积不超过一侧椎弓根区域为A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56.0±11.5)岁;椎间植骨面积超过一侧椎弓根但未达到对侧椎弓根为B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52.0±14.0)岁;椎间植骨面积超过对侧椎弓根为C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9.5±12.8)岁。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记录每次随访时椎间融合Brantigan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3组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AS与ODI,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与术前比较,3组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VAS、ODI均显著改善(P<0.05)。与术前比较,3组术后1周椎间隙高度均有所恢复;末次随访时,B、C两组椎间隙高度丢失量较少,两组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3、6个月,C组改良Brantigan评分明显高于A、B组(P<0.05);术后12个月,B、C组改良Brantigan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末次随访时,3组改良Brantig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C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术后6、12个月,B、C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A组(P<0.05);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后路腰椎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手术可显著改善患有腰椎退行性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随着植骨面积的占比增加,患者早期植骨融合率及融合评分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椎间植骨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临床疗效的影响
5
作者 于浩 阚顺利 +1 位作者 胡炜 朱如森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关节突关节不对称(FT)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改善退行性腰椎滑脱脊柱参数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PLIF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76例,以双侧关节突关节角差值超过10°分... 目的探讨关节突关节不对称(FT)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改善退行性腰椎滑脱脊柱参数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PLIF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76例,以双侧关节突关节角差值超过10°分为对照组与FT组各38例;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变化,影像参数评估包括滑脱率、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Cobb角和腰椎活动度,临床症状评估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MacNab分级;分析影像学参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并根据术前FT的不同节段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影像学参数和症状评分变化。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3.63个月,FT组的腰椎活动度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术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两组的影像学参数和症状评分均较术前有所好转,FT组的术后腰椎前凸和腰椎活动度低于对照组(P<0.01);FT组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骨脱率(SP)、椎间隙高度(IH)、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和关节活动度(ROM)的矫正与两组患者的VAS改善和ODI改善均呈显著相关(P<0.05),手术节段FT和多节段FT的腰椎前凸矫正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PLIF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能够恢复患者腰椎生理曲度,获得良好的症状改善,但患者术后出现腰椎活动受限。FT阻碍了腰椎形态的矫正,是PLIF手术疗效欠佳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关节不对称 退行性腰椎滑脱 腰椎融合术 腰椎影像参数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胡波 陈萍 +6 位作者 陆文杰 李思云 李耀华 周湘桂 刘虹 陈华龙 谢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期32-35,共4页
目的:探究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DL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月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DL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 目的:探究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DL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月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DL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UBE下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C反应蛋白(CRP)];随访3个月,比较椎间融合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椎间融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1个月,两组VAS评分逐渐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两组WBC、NE、CRP水平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下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用于DLS患者中,可减少出血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及炎症反应程度,提高椎间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 单侧双通道内镜 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疼痛度
下载PDF
终板体积骨密度在侧方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Cage沉降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王文举 孔凡国 +1 位作者 潘其鹏 张昌盛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终板体积骨密度(endplate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EP-vBMD)对侧方入路腰椎融合(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术后Cage沉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LLIF手术治疗的151例患者进行回... 目的探讨终板体积骨密度(endplate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EP-vBMD)对侧方入路腰椎融合(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术后Cage沉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LLIF手术治疗的15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EP-vBMD、椎体体积骨密度(vertebral body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VB-vBMD)、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医学共病(糖尿病等)、吸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查尔森共病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手术节段、手术椎体和是否使用后路螺钉固定等资料。根据术后1年患者是否发生Cage沉降,将患者分为Cage沉降组和非沉降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将单因素分析P<0.2的变量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观察EP-vBMD对终板沉陷的影响。结果Cage沉降患者的VB-vBMD和EP-vBMD水平均低于非Cage沉降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e沉降组患者年龄高于非Cage沉降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e沉降组和非Cage沉降组患者性别、吸烟、糖尿病、后路螺钉固定等资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P-vBMD和应用后路螺钉固定均是Cage沉降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低EP-vBMD是LLIF术后Cage沉降的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LLIF时,应考虑术前EP-vBMD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侧方入路腰椎融合术 椎间融合器沉降 体积骨密度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与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效果比较
8
作者 马瑞士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0期151-154,共4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式...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53例与对照组57例。研究组采用TLIF治疗,对照组采用PLIF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水平,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下腰痛JOA评分均高于术前,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健侧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侧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与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均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恢复腰椎功能,但其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降低侧神经损伤发生率的效果优于PLIF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老年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 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功能 神经损伤 疼痛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唐骞 陈啟鸰 +4 位作者 贾祎佳 姬林松 杨再松 罗春山 陆廷盛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05-107,共3页
目的 分析经皮内镜下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E-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退行性DLSS患者(100例)设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研究组),50例/组。对照组行后路椎体融合... 目的 分析经皮内镜下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E-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退行性DLSS患者(100例)设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研究组),50例/组。对照组行后路椎体融合术治疗、研究组行PE-PLIF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手术前后脊髓功能评分(JOA)、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当日、术后第一周、术后第二周、术后第四周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术前两组JOA、O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JOA评分高于术前,ODI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JOA、O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2.00%、18.00%。结论 对比后路椎体融合术,DLSS行PE-PLIF可取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手术操作期间所花费时间更短,能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疼痛程度,术式应用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并发症 疼痛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法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的效果对比
10
作者 曾娘华 易伟宏 +2 位作者 王尔天 杨大志 褚千琨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135-137,共3页
目的 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镇痛泵方式进行镇痛,研究组给予镇痛... 目的 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镇痛泵方式进行镇痛,研究组给予镇痛泵联合切口浸润进行镇痛。比较两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结果 术后2、4、12、24 h,研究组疼痛评分分别为(1.25±0.15)、(3.11±0.98)、(2.54±0.52)、(1.64±0.3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6±0.68)、(5.13±1.57)、(4.63±1.65)、(3.79±1.03)分(P<0.05)。结论 对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来说,在其治疗过程中加以镇痛泵联合切口浸润进行干预,止痛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泵 切口浸润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术后疼痛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11
作者 杜壮文 欧阳帆 +1 位作者 王恩梁 曾繁宽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腰椎功能、疼痛程度、骨代谢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评定表(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疼痛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对病人创伤更小,利于恢复,安全性更高,治疗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比较
12
作者 潘展业 王茂澎 杨立进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0期21-23,共3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UBE-P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顺德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UBE-P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顺德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UBE-PLIF治疗,对照组采用MIS-TLI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腰部疼痛程度、椎间隙高度(IDH)。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I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低于术前,IDH高于术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I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PLIF与MIS-TLIF均可促进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IDH恢复,但UBE-PLIF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少,术后疼痛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椎间隙高度
下载PDF
聚醚醚酮棒与钛棒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中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杰 曹帅 +4 位作者 郭栋 张琼弛 贺西京 李浩鹏 卢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445-3450,共6页
背景:聚醚醚酮棒是一种新型的半刚性固定材料,但是其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生物力学性能仍不清楚。目的:对比聚醚醚酮棒与钛棒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过程中的生物力学性能,尝试回答聚醚醚酮棒是否有潜力成为钛棒的替代品,尤其在前柱支... 背景:聚醚醚酮棒是一种新型的半刚性固定材料,但是其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生物力学性能仍不清楚。目的:对比聚醚醚酮棒与钛棒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过程中的生物力学性能,尝试回答聚醚醚酮棒是否有潜力成为钛棒的替代品,尤其在前柱支撑不充分的情况下。方法:利用有限元方法构建完整的人腰椎(L)模型,并进一步构建4个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模型:①聚醚醚酮棒+cage;②钛棒+cage;③聚醚醚酮棒+纯植骨;④钛棒+纯植骨。比较不同模型中节段活动度、相关结构应力以及应变。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手术模型在限制L节段活动度方面无明显差异;②与钛棒相比,聚醚醚酮棒增加了椎间植骨的平均应变、增加了终板以及cage的峰值应力,同时降低了螺钉以及骨-螺钉界面的峰值应力;聚醚醚酮棒的峰值应力与屈服应力之比为6%-26%,高于钛棒的3%-12%;③在L节段上,聚醚醚酮棒仅轻微地降低了节段活动度与椎间盘峰值应力;④因此与钛棒相比,聚醚醚酮棒可能降低假关节、螺钉断裂与松动的风险,但是也可能导致终板塌陷、cage损坏以及棒断裂的风险更高;聚醚醚酮棒在延缓邻近节段退变中可能较钛棒有微弱的优势;在不使用cage而仅采用骨移植物进行椎间融合时,聚醚醚酮棒也许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棒 钛棒 后路腰椎间融合 有限元分析 应力遮挡 纯植骨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3D打印导向模板在骨质疏松腰椎后路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惠国 邵荣学 +3 位作者 阮立奇 乐军 胡劲涛 周辉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 探讨3D打印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CBT)导向模板在腰椎CBT内固定术中的有效性、安全性与术中注意事项。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市中医院收治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4例,男43例,女31例;年龄6... 目的 探讨3D打印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CBT)导向模板在腰椎CBT内固定术中的有效性、安全性与术中注意事项。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市中医院收治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4例,男43例,女31例;年龄68~74岁,平均(69.82±5.73)岁。其中导向模板组(导板组)39例,男17例,女22例;年龄68~73岁,平均(70.24±3.83)岁。徒手螺钉组(徒手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68~74岁,平均(69.51±3.52)岁。收集两组患者疾病诊断、性别和年龄以及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长、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螺钉位置影像学评估。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等评价功能恢复情况。分析并比较两组术后伤口感染、置入螺钉失败或破壁等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0.92±8.57)个月。导板组手术时长(98±17)min,徒手组(223±1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0,P=0.03);导板组出血量(80.00±12.65)mL,显著低于徒手组(230.00±38.70)mL(t=-36.62,P=0.03);导板组术中放射次数(3次)比徒手组(12次)明显减少(t=-5.65,P<0.01)。术后导板组与徒手组伤口感染、内固定失败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4、P=1.00)。末次随访两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0.79,P=0.28、P=0.36)。结论 导向模板CBT置入技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长、减少出血量、降低患者与医护人员辐射伤害等优点,是更经济、快捷、有效的CBT置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导向模板 徒手 皮质骨轨迹螺钉 骨质疏松 腰椎后路融合术
下载PDF
快速康复理念结合五点式腰背肌长期锻炼干预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患者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玥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75-76,91,共3页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理念结合五点式腰背肌长期锻炼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笔者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76例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行快速康复护理结合五点式腰背肌长期...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理念结合五点式腰背肌长期锻炼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笔者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76例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行快速康复护理结合五点式腰背肌长期锻炼,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记录两组围术期指标(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为观察时间点,记录腰椎影像指标(腰椎生理前凸角、椎间隙高度)、多裂肌面积变化,以ODI、VAS评分评估疼痛;观察血液流变直白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术后3个月、6个月时两组腰椎生理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改善(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多裂肌面积更大,ODI、VAS分值更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更低,P<0.05;观察组腰椎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2.11%)和护理满意率(94.74%)更高,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护理合五点式腰背肌长期锻炼干预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患者,能促进术后短期与长期恢复,缓解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肌腱和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 五点式腰背肌锻炼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 疼痛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中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辅助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16
作者 王平 王华勇 +1 位作者 王浩 雷大军 《脊柱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391-395,共5页
目的评价腰椎融合术中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辅助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腰椎融合术治疗的LDD患者136例,其中57例术中采用rhBMP-2辅助治疗(试验组),79例术中... 目的评价腰椎融合术中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辅助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腰椎融合术治疗的LDD患者136例,其中57例术中采用rhBMP-2辅助治疗(试验组),79例术中未使用rhBMP-2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融合结果评估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进一步统计并发症发生率与rhBMP-2剂量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4.68±1.70)年。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2组VAS评分和ODI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ODI较术后1个月进一步改善,对照组VAS评分较术后1个月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2组VAS评分和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3%,对照组为13.9%,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BMP-2剂量增加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183个椎间隙术后Lenke分级,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融合术中应用rhBMP-2辅助治疗LDD可改善融合情况,使用时须充分评估适应证、谨慎选择剂量以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椎间盘移位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7
作者 祁文龙 陈学明 +6 位作者 刘亮 崔利宾 王彦辉 袁鑫 唐本强 赵鹏 许崧杰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96-100,共5页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LD)与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2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TLIF组(n=144)和PELD组(n=78)。两组均随访...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LD)与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2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TLIF组(n=144)和PELD组(n=78)。两组均随访至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治疗前后腰腿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Oswes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及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PELD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TLIF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LIF组(P<0.05),切口长度短于TLIF组(P<0.05)。术后,两组下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随着时间推移而减轻,且各时间点PELD组下腰痛VAS评分均低于TLIF组(P<0.05);出院时,PELD组腿痛VAS评分低于TLIF组(P<0.05)。相较于TLIF组,PELD组术后6个月ODI及Cobb角更低(P<0.05),腰椎前屈及腰椎后伸更高(P<0.05)。PELD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LIF组(P<0.05)。结论:相比TLIF,PELD治疗LDH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有利于腰腿疼痛缓解和腰椎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 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 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戴婷 陆虹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1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21年10月—2022年3月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21年10月—2022年3月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1);术后3个月,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改善其负性情绪及腰椎脊髓神经功能,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腰椎脊髓神经功能
下载PDF
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睿 吴思滨 张金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观察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9月于乐平市中医医院治疗的88例老年性多节段L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半椎板切除... 目的:观察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9月于乐平市中医医院治疗的88例老年性多节段L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LIF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指标、腰椎功能、椎间孔高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3.63±25.76)min,长于对照组的(95.52±21.0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术前,椎间孔高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ODI评分为(19.52±3.08)分,低于对照组的(21.35±3.64)分,椎间孔高度为(20.90±2.06)mm,高于对照组的(19.71±2.1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多节段LSS患者采用PLIF治疗虽会延长手术时间,但更利于恢复椎间孔高度,改善腰椎功能,且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半椎板切除减压术 腰椎功能
下载PDF
改良后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明领 马子健 +2 位作者 董辉 杨斌 王永祥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8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358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骨... 目的探讨改良后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358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骨密度及手术相关指标(围术期输血、手术节段、手术时间),计算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改良后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62.40±59.27)min,围术期输血178例(49.7%),血红蛋白(Hb)损失量(37.07±11.56)g/L,红细胞比容(HCT)下降比(10.37±3.29)%,总失血量(1201.50±441.30)mL,隐性失血量(560.99±383.94)mL,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45.00±27.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骨密度、围术期输血、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患者的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和手术节段是改良后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隐性失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改良后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手术隐性失血量较多,骨密度和手术节段是改良后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手术隐性失血的独立影响因素,上述影响因素导致隐性失血量增加的具体原因和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 隐性失血量 骨密度 手术节段 血红蛋白 红细胞比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