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
1
作者 刘向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7期148-154,共7页
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作为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文章从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历久弥丰”的生机活力、“革故鼎新、辉光日新”... 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作为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文章从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历久弥丰”的生机活力、“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精神品格、“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民族格局、“交融汇聚、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协和万邦、和合共生”的处世思想5个角度对其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解读。认为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与社会活动、校园文化、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多方位形成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转化与发展的合力,激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新时代着力赓续中华文脉、继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宣传转化 文化使命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李伯谦先生中华文明“‘探源’学术”简单追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学参与决策人学术述评之一 被引量:5
2
作者 胡义成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9年第3期106-112,共7页
李伯谦先生是前些年实施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学术主力之一,在"探源'工程'"实施中确有重大理论贡献。从考古学层面,他归纳总结出了中国史前文明起源的"两种模式论"。一种是以辽西... 李伯谦先生是前些年实施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学术主力之一,在"探源'工程'"实施中确有重大理论贡献。从考古学层面,他归纳总结出了中国史前文明起源的"两种模式论"。一种是以辽西红山等史前大遗址为代表的"原始宗教信仰至上模式",其特征是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此类原始共同体为其原始宗教信仰,投入了极其巨大的人力物力,而其民生产业却较为落后。另一种是以庙底沟文化诸遗址为代表的"世俗权力模式",其特征是宗教氛围不像前者那么浓厚,但其民生产业(主要是定居农业)却相对发达,世俗权力和军事权力较强。从历史进程看,"世俗权力模式"通过宗教改革而注重民生,在敬神的同时,越来越服膺"民以食为天"的信条,利用黄土肥力和环境建设,倾力于民生生产,并注重军事实力整体提升,从而为后来的夏、商、周"三代文明"乃至整个中华文明,奠定了"轻宗教而重民生"的制度和经济基础。"原始宗教信仰至上模式"虽一时显赫,但最终淡出中国文明史。"两种模式论"是按照中国史前文明诞生时的考古发掘实际和对比研究成果而归纳出来的有中国特色的史前文明诞生理论。作为豫籍学者,李先生又似深陷于"'黄帝专属河南'情结"之中,不仅导致其关于黄帝文化的某些基本考古判断游移屡变,对"探源'工程'"形成了某些负面影响,而且也直接引致了近年陕豫两省围绕"'国家公祭'黄帝"地点的争论,包括硬以三门峡庙底沟遗址为代表,把杨址作为庙底沟文化代表者完全排除于黄帝遗址之外,即使在考古学上,也缺乏科学严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伯谦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两种模式论" "'黄帝专属河南'情结"
下载PDF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中原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方燕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8-93,共6页
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等相关项目中的考古研究课题相继在中原地区开展。中原地区相关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已指明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基础、目标、收获和研究的走... 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等相关项目中的考古研究课题相继在中原地区开展。中原地区相关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已指明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基础、目标、收获和研究的走向。在深入探讨中原地区的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结构与精神文化的基础上,进而将研究范围扩大到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辽河流域等参与中国文明化进程的其他地区,探讨其社会结构演变所表现出的文明化过程及其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与变化,梳理出各地区文明进程中社会结构与精神文化的多元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考古发现与研究
下载PDF
地下人防工程地面勘测定位的三种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清林 黄邦武 李清林 《河南地质》 1996年第3期219-224,共6页
重力勘探、空腔谐振法和主动源电磁信号寻踪法三种地下人防工程地面勘测定位方法。对主动源电磁信号寻踪法做了较详细的介绍。用上述方法对城市地下人防工程进行地面勘测定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并用实例展示了该方法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重力勘探 地下人防工程 地面勘测 定位
下载PDF
“文明钥匙论”视域下庄子哲学与中医理论互动考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立安 孟月 +5 位作者 焦云洞 刘怡桐 李蔓荻 王育林 孙永章 周立群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4-478,共5页
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考察五运六气的“司天”“在泉”维度,继而以“泉”从本义上紧密联络于“冥”为桥梁,结合象思维分析《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意象观,挖掘与之相应的“坐忘”与“坐井”方法论。进一步在... 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考察五运六气的“司天”“在泉”维度,继而以“泉”从本义上紧密联络于“冥”为桥梁,结合象思维分析《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意象观,挖掘与之相应的“坐忘”与“坐井”方法论。进一步在天人互动“着象”前提下,呈现“天泉鲲鹏”比类思想理论体系雏形。而后,举例式探究此体系对中医理论解码的反哺,具体探例涉及哲学坐标系转换下的中医六经,五体理论的立体解构视角,从诸症归心至针刺治神实践的“归真”链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探源工程 钥匙 庄子哲学 中医经典理论 解码 司天 在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