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ield, Leaf Senescence, and Cry1Ac Expression in Response to Removal of Early Fruiting Branches in Transgenic Bt Cotton 被引量:1
1
作者 DONG He-zhong TANG Wei LI Wei-jiang LI Zhen-huai NIU Yue-hua ZHANG Dong-m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92-702,共11页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Linqing, Yellow River valley of China, to study the plant response to the removal of early fruiting branches in transgenic Bt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otton (Gossypium ...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Linqing, Yellow River valley of China, to study the plant response to the removal of early fruiting branches in transgenic Bt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from 2003 to 2004. Plants were undamaged and treated by removing two basal fruiting branches (FB) at squaring to form the control and the removal treatment, respectively. The plant height, leaf area (LA), dry weight of fruiting forms (DWFF), the number of fruiting nodes (NFN), photosynthetic (Pn) rate, and levels of leaf chlorophyll (Chl), N, P, K, and Cry lAc protein in main- stem leaves were measured at a 10- or 20-d interval after FB removal, and the sink/source ratio as indicated by NFN/LA and DWFF/LA was determined. FB remova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lant height, LA, and plant biomass in both years. Lint yields were increased 7.5 and 5.2% by removal compared with their controls in 2003 and 2004,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boll size (5.7 and 5.1%) were also observed in removal than in control for both years. Either NFN/LA or DWFF/LA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removal before 40 d after removal; however, both NFN/LA and DWFF/LA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FB removal at 80 d after removal compared to the untreated control.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iber quality in the first two harvests between removal and control, but fiber strength and micronarie in the third harvest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FB removal. In terms of leaf Chl, Pn rate, levels of total N, P, and K in late season, leaf senescence was considerably delayed by FB removal. Levels of CrylAc protein in the fully expanded young leaves were considerably higher in FB-excised plants than in control, indicating FB removal enhanced CrylAc expres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yield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with FB removal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increased NFN/LA or DWFF/LA in late season and delayed leaf senescence, respectively. FB removal can be a potential practice incorporated into the intensive cultivation system for enhancing transgenic Bt cotton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nch removal Bt cotton Cry lAc protein leaf senescence photosynthetic rate sink/source ratio
下载PDF
信江多流域土地利用空间负荷的河流氮磷输出响应
2
作者 李梦冰 周丙娟 +3 位作者 孙聪康 陈勇 罗凯 王金亮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5-798,共14页
【目的】近年来流域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总氮和总磷已成为水体污染衡量指标之一,河流氮磷浓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流域土地利用的影响,为保障信江流域水环境安全,开展土地利用空间负荷的氮磷输出响应研究对判定流域养分流失风险级别... 【目的】近年来流域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总氮和总磷已成为水体污染衡量指标之一,河流氮磷浓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流域土地利用的影响,为保障信江流域水环境安全,开展土地利用空间负荷的氮磷输出响应研究对判定流域养分流失风险级别、划定流域优先治理区、促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方法】选取信江流域的16个子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2000年和2020年地表覆盖数据、高程数据、河网数据和2020年河流断面总氮与总磷监测数据,参考“源-汇”理论并利用洛伦兹曲线,构建土地利用空间负荷比指数,最后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探讨流域氮磷输出与土地利用的时空关系。【结果】①相对高程、坡度、相对距离和综合的LWLI指数均值不超过0.3,表明流域当前土地利用的氮磷污染风险较低。②从三类空间要素对污染负荷贡献的角度来看,结果显示由大到小依次为LWLI_(s)、LWLI_(e)和LWLI_(d),表明相对高程和坡度对流域空间污染负荷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流域内位于中高海拔、坡度陡峭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应成为重点关注对象。③从“源-汇”地类结构和土地利用空间负荷的角度分析土地利用与氮磷输出的Pearson关系,发现土地利用空间负荷比指数同氮磷浓度的相关系数要比源汇地类面积结构的更高,存在更显著的相关性,能更有效表征流域的总氮、总磷流失量。【结论】从“源-汇”视角出发,将“源-汇”理论应用于流域土地利用空间负荷时空演变分析,定量分析多流域土地利用空间负荷与河流水质的关系,为水污染的治理和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可进一步为信江流域区划研究提供基础,为信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优化提供借鉴经验,为信江流域改善生态环境和水质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江流域 土地利用格局 “源-汇”理论 土地利用空间负荷 洛伦兹曲线 氮磷
下载PDF
城市绿地碳核算方法及增汇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武艳芳 易扬 +4 位作者 张桂莲 张浪 胡传伟 林奕成 徐自恒 《园林》 2024年第7期74-80,共7页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直接碳汇和间接减排的重要生态空间,但其建设和运维过程也会产生碳排放,核算和评估城市绿地全生命周期的碳固定和碳排放,因地制宜采增汇减排措施,是实现城市绿地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的重要基础。梳理城市绿地碳源/汇核算方...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直接碳汇和间接减排的重要生态空间,但其建设和运维过程也会产生碳排放,核算和评估城市绿地全生命周期的碳固定和碳排放,因地制宜采增汇减排措施,是实现城市绿地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的重要基础。梳理城市绿地碳源/汇核算方法,碳排放核算法主要包括基于温室气体清单核算的足迹法、属性法、填报法等,基于国际标准与指南的计算法以及基于研究的数学模型、现场观测和实验室测定等,其中温室气体清单核算法运用最为广泛;碳汇核算方法主要包括实地测量法、同化量法、微气象法、遥感估测法和信息技术测量法等。绿地增汇方法主要包括优选本地化苗木、选择低碳景观材料、适度改造地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高效管控等。总结核算方法与增汇减排技术,以期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方法与技术的应用提供科学基础;为城市绿地碳汇能力提升、城市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碳源 碳汇 核算方法 增汇减排
下载PDF
小麦开花后源库关系分析 被引量:131
4
作者 郭文善 封超年 +3 位作者 严六零 彭永欣 朱新开 宗爱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34-340,共7页
小麦开花后的源库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库容量的大小影响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生产和分配,较大的库容可以促进叶片光合潜力的发挥和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开花后绿叶面积的大小和光合强度的高低影响籽粒的灌浆速率,粒重受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的... 小麦开花后的源库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库容量的大小影响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生产和分配,较大的库容可以促进叶片光合潜力的发挥和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开花后绿叶面积的大小和光合强度的高低影响籽粒的灌浆速率,粒重受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的制约。说明小麦开花后库对源有反馈调节作用、而源又影响库的充实,源库关系在动态变化中相互协调取得平衡。栽培措施应使源库关系在高水平上取得动态平衡,才能获得高产。粒叶比既反映了库容的相对大小,又代表源的质量水平和库对源的调运能力,可作为群体条件下源库关系是否协调的综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源库关系 粒叶比
下载PDF
川东南高温伏旱区杂交中稻超稀栽培对稻米整精米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26
5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2 位作者 朱永川 谢戎 王贵雄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29-835,共7页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材料,研究了超稀栽培与传统栽培间稻米整精米率的变异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小穗型组合在超稀栽培条件下的整精米率会明显改善,而大穗型组合的整精米率反而降低。其原因在于中小穗型组合在传统栽培条...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材料,研究了超稀栽培与传统栽培间稻米整精米率的变异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小穗型组合在超稀栽培条件下的整精米率会明显改善,而大穗型组合的整精米率反而降低。其原因在于中小穗型组合在传统栽培条件下的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较高,改为超稀栽培后,叶粒比和灌浆速率明显降低,相对提高了籽粒容重,近而提高了整精米率。大穗型组合在传统栽培条件下的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较低,改为超稀栽培后,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进一步明显降低,此时因库源比例失调,源明显不足以致籽粒充实度差,从而相对降低了籽粒容重和整精米率。超稀栽培应选用传统栽培条件下着粒数不超过177粒的组合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超稀栽培 整精米率 库源结构 组合材料 稻米 川东南 籽粒充实度 栽培条件 灌浆速率
下载PDF
鉴定水稻灌浆期叶片光合作用与籽粒灌浆切合程度的新指标 被引量:12
6
作者 曹树青 张荣铣 +1 位作者 唐运来 杨图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6-520,共5页
以 10个水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源库增量比及其与有关植株产量性状和光合生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 ,(1)源库增量比在水稻品种间存在基因型差异 ,说明该指标可作为生理育种指标 ;(2 )源库增量比与籽粒充实度及结实率之间存在多项式的关... 以 10个水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源库增量比及其与有关植株产量性状和光合生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 ,(1)源库增量比在水稻品种间存在基因型差异 ,说明该指标可作为生理育种指标 ;(2 )源库增量比与籽粒充实度及结实率之间存在多项式的关系 (P<0 .0 1) ,表明该指标越接近于 1,其籽粒充实度及结实率越高。 (3)源库增量比与光合功能期及灌浆期的瞬时光合速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 水稻 灌浆期 叶片光合作用 籽粒灌浆切合程度 源库增量比
下载PDF
初花期源库比变化对棉花下部“铃—叶系统”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孙红春 李存东 +2 位作者 王文新 谢志霞 朱继杰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86-290,共5页
对棉花初花期进行去叶和去蕾处理,研究改变棉花源库比对早期"铃—叶"系统生理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源库比改变明显地影响着棉叶和棉铃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但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对源库比变化的反应程... 对棉花初花期进行去叶和去蕾处理,研究改变棉花源库比对早期"铃—叶"系统生理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源库比改变明显地影响着棉叶和棉铃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但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对源库比变化的反应程度不同。减库处理可以提高叶片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促进子棉中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提高单铃重,并促进后期果枝叶中叶绿素的合成,延长叶片功能期,但是不利于棉子中蛋白质的合成;减源处理促进前期果枝叶中叶绿素含量,但是使后期果枝叶中叶绿素含量快速下降,表现出早衰迹象;并且减源处理不利于叶片中蛋白质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铃-叶系统 生理 源库比 叶片 蛋白质 初花期
下载PDF
库-源关系对枣树^(14)C-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平 温陟良 +1 位作者 彭士琪 郭振怀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42,共6页
运用1 4C示踪技术对赞皇大枣果实发育期库 -源比例和相对位置对1 4C -光合产物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果实缓慢生长期间 ,与单果枣吊相比 ,双果枣吊果实的放射比活性下降 ,但是果实获得的1 4C -光合产物量增加了 6 6... 运用1 4C示踪技术对赞皇大枣果实发育期库 -源比例和相对位置对1 4C -光合产物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果实缓慢生长期间 ,与单果枣吊相比 ,双果枣吊果实的放射比活性下降 ,但是果实获得的1 4C -光合产物量增加了 6 6 8% ;枣吊去叶处理 (均匀去掉一半叶片 )后 ,剩余叶片的光合产物输出率增加了 17 0 6 % ,果实获得的标记光合产物增加了 15 2 6 % ;当果实一侧叶片去除时 ,其异侧叶片也能提供一定量的光合产物供果实生长发育所需 ;并且 ,同一枣股不同枣吊之间也存在着光合产物的相互交换。本文从营养学角度对枣树低坐果率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源关系 枣树 ^14C-光合产物 运输分配规律 影响因素 果实 生长发育
下载PDF
源库比改变对白首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张锋 王建华 +2 位作者 余松烈 陈雨海 董庆裕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2-375,共4页
目的:研究人为改变白首乌源库比后对产量、干物质积累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白首乌为材料,在生育期内人工摘除花蕾、果实或摘除主茎分枝,以不进行处理的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和时期的叶面积系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单叶净光合速率... 目的:研究人为改变白首乌源库比后对产量、干物质积累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白首乌为材料,在生育期内人工摘除花蕾、果实或摘除主茎分枝,以不进行处理的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和时期的叶面积系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单叶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等指标。结果:在处理后前期,摘除主茎分枝虽然对叶片减少有补偿效应,单叶光合速率上升,但叶面积系数小,功能叶负荷大,叶绿素降解快,有早衰现象,物质积累低于对照。摘除花蕾和果实处理单叶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虽有降低,但叶绿素含量高,降解速度慢,明显延缓了植株衰老,并且叶面积系数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光合产物供应充足,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对根部的分配显著高于对照和摘除侧枝处理,所以该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摘除白首乌花蕾能增加叶面积系数,减缓叶片叶绿素降解,延长绿叶功能期,从而可以提高干物质积累和运往根部比例,提高产量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首乌 源库比 叶面积系数 叶绿素 光合速率
下载PDF
春小麦源库特性及其关系的研究(Ⅱ)——群体库源比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克礼 翟利剑 +2 位作者 高聚林 张永平 刘景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3-65,共3页
为了给春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试验对两个春小麦品种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群体库源比值(粒叶比)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春小麦的经济系数均随密度和施P量的增加而降低... 为了给春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试验对两个春小麦品种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群体库源比值(粒叶比)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春小麦的经济系数均随密度和施P量的增加而降低;随施N量的增加,永良4号经济系数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但内麦19呈增加趋势。经济系数高,经济产量均相对较高。粒叶比随密度、施N量、施P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在叶面积相近的情况下,粒叶比高的产量高。因此,在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下,实现源、库的协调是小麦获得高产的生理基础。叶片单位面积负荷量(粒数/叶)与叶片单位面积有效生产量(粒重/叶)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适宜的群体叶面积指数范围内,采取优化栽培措施,争取形成较多的结实粒数(库容),并提高粒重(库的充实度),是实现高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源库特性 源库关系 群体 库源比 产量 栽培密度 施肥量
下载PDF
棉花源库比对中、下部果枝叶生理活性及铃重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孙红春 李存东 +1 位作者 张月辰 路文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59-1463,共5页
以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CCRI29)为材料,通过去叶和去蕾处理,研究改变源库比对大田棉花中、下部果枝叶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库处理可以提高中、下部果枝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促进后期果枝叶中叶绿素的合成,延长叶片功能期。... 以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CCRI29)为材料,通过去叶和去蕾处理,研究改变源库比对大田棉花中、下部果枝叶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库处理可以提高中、下部果枝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促进后期果枝叶中叶绿素的合成,延长叶片功能期。减源处理促进中、下部果枝叶生长前期果枝叶中叶绿素含量,表现出暂时性的超补偿效应,但是在果枝叶生长后期,叶绿素含量快速下降;并且减源处理不利于叶片中蛋白质的合成。提高源/库比、降低源/库比均降低了中、下部果枝叶中SOD和POD活性,对MDA含量的影响为:减源>CK>减库。源库比例的改变影响叶片的寿命和功能,改变棉花源库比,打破了源库平衡,其叶片的生理活性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受源器官生理特性变化的影响,不同处理单铃重差异较大,表现为减库>CK>减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源库比 果枝叶 生理活性
下载PDF
源-库比改变对玉米群体光合和其它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5
12
作者 王庆成 牛玉贞 +1 位作者 王忠孝 张秀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6,共6页
在抽丝授粉期,通过不去叶、去穗上所有叶、去穗下所有叶和去整株叶的处理,研究了改变源-库比对玉米群体光合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植株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去叶后群体光合速率下降,粒数减少,粒重降低,成粒率... 在抽丝授粉期,通过不去叶、去穗上所有叶、去穗下所有叶和去整株叶的处理,研究了改变源-库比对玉米群体光合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植株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去叶后群体光合速率下降,粒数减少,粒重降低,成粒率下降,植株体内可溶性糖浓度下降。去叶效应的大小顺序是:去整株叶>去穗上所有叶>去穗下所有叶。单株籽粒产量减产最大的是去整株叶,平均减产87%;其次是去穗上所有叶,平均减产51%;去穗下所有叶减产最低,平均为34%。穗部性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粒重。说明光合物质源在籽粒形成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库”性能的发挥高度依赖于“源”强度,源-库比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同化物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源库比 群体光合 产量
下载PDF
强化栽培对杂交中稻籽粒充实度的影响及其与源库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21
13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2 位作者 朱永川 谢戎 王贵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2-526,共5页
以 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 ,分别进行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两组试验 ,研究了源库结构与强化栽培的籽粒充实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强化栽培的籽粒充实度与组合的着粒数关系密切 ,不同组合强化栽培与传统栽培籽粒充实度的差值 (强化栽... 以 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 ,分别进行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两组试验 ,研究了源库结构与强化栽培的籽粒充实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强化栽培的籽粒充实度与组合的着粒数关系密切 ,不同组合强化栽培与传统栽培籽粒充实度的差值 (强化栽培 -传统栽培 )分别与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下各组合相应的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尽管在强化栽培条件下所有组合穗子变大使其叶粒比均有所下降 ,但中小穗型组合仍有足够的光合源保证籽粒的正常灌浆结实。与此相反 ,大穗型组合在强化栽培条件下因库的增大使源库矛盾进一步加剧 ,致使结实率、充实率和充实指数较传统栽培显著降低。在四川南部中稻区 ,传统栽培条件下的着粒数不超过 173粒的中小穗型组合可作为强化栽培选择品种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栽培 杂交中稻 籽粒充实度 源库结构
下载PDF
超高产玉米与普通玉米源库关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黄智鸿 申林 +3 位作者 曹洋 孙刚 郝满 吴春胜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7-611,615,共6页
以4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超高产玉米和普通玉米源库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群体条件下超高产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均高于普通品种,而且花后光合势与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 以4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超高产玉米和普通玉米源库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群体条件下超高产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均高于普通品种,而且花后光合势与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r=0.988**);粒叶比先玉335>郑单958>长城799>通吉100,超高产品种"先玉335"与普通品种"通吉100"粒叶比差异极显著;茎鞘物质输出率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呈负相关,但与产量的负相关性最明显,其中"先玉335"两者间呈极显著负相关(-0.725 1**)。本试验条件下,超高产玉米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属较典型的源限制型,而普通品种"长城799"和"通吉100"属源库互作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 玉米 产量 源库关系 叶面积指数 光合势 粒叶比
下载PDF
小麦源库比与产量形成期同化物分配及结实性的关系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振林 尹燕枰 +1 位作者 贺明荣 孙学振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2期144-150,共7页
采用14C示踪法研究表明,源库比是影响同化物分配的重要因素。源库比大,向穗部(库)分配比例小;反之,向穗部分配比例大。不同品种源库在调节同化物分配上的作用不同。源库比是影响结实性和粒重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因品种而异。... 采用14C示踪法研究表明,源库比是影响同化物分配的重要因素。源库比大,向穗部(库)分配比例小;反之,向穗部分配比例大。不同品种源库在调节同化物分配上的作用不同。源库比是影响结实性和粒重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因品种而异。相对减少源对鲁215953、鲁麦5号、鲁麦7号、鲁麦14号的穗粒数和粒重影响较小,而使鲁麦15号、辐63穗粒数和粒重明显降低。孕穗期叶面施氮是一项延衰增源措施。它对鲁215953的结实性无明显影响,但使鲁麦15号平均粒重增加,尤其是中上部小穗粒重增加明显。本文对小麦品种的源库类型划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源库比 衰老 物质分配 结实性 产量
下载PDF
改变源库比对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志勇 万勇善 +2 位作者 刘凤珍 李向东 孔德贵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5-78,共4页
以花生新品种丰花1号高产栽培大田为材料,结荚初期人工摘除50%叶片、摘除50%果针,以不进行处理的作对照。结果表明:在处理后前期,摘叶处理虽然单叶光合速率上升,LAI增长速率增大,对叶片减少有补偿效应,但是叶绿素降解加快,含量下降,衰... 以花生新品种丰花1号高产栽培大田为材料,结荚初期人工摘除50%叶片、摘除50%果针,以不进行处理的作对照。结果表明:在处理后前期,摘叶处理虽然单叶光合速率上升,LAI增长速率增大,对叶片减少有补偿效应,但是叶绿素降解加快,含量下降,衰老加快而形成早衰现象,物质积累少,单果重、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低于对照。摘除果针处理单叶光合速率虽有降低,但叶绿素含量高,降解速度慢,明显延缓植株衰老,LAI一直处于高水平,物质积累量大,荚果充实好,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显著高于对照和摘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库比 花生 光合特性 产量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叶果比对甜瓜叶片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胡敏 唐瑞永 +1 位作者 张玉鑫 陈年来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5-300,共6页
露地栽培条件下,人为控制厚皮甜瓜单株留叶数,形成不同的叶果比,分析甜瓜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变化,探讨叶果比对甜瓜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叶果比减小叶片生理活性增强,表明增加库的能力... 露地栽培条件下,人为控制厚皮甜瓜单株留叶数,形成不同的叶果比,分析甜瓜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变化,探讨叶果比对甜瓜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叶果比减小叶片生理活性增强,表明增加库的能力,可以增强叶片的生理活性,但叶果比减小到一定程度后,叶片的生理活性不仅不增强反而会减小,这是因为源的减少促进了叶片的早衰,黄河蜜、银峰、玉金香适宜叶果比分别为66、48、30,说明对一个特定品种来说,都有一个源库协调的问题,过多或不及,均不利于延缓叶片的衰老。相同叶果比下,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下降幅度和丙二醛上升幅度,黄河蜜>银峰>玉金香,说明大果型品种对摘叶处理反应比银峰中果型和小果型更为敏感。生产实践中,通过整枝减小叶果比,对特定的品种形成适宜叶果比来延缓叶片的衰老,大果型品种叶果比>中果型>小果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皮甜瓜 源库比 叶片衰老
下载PDF
杂交中稻开花期高温对结实率影响及其与组合间库源结构和开花习性的关系 被引量:12
18
作者 徐富贤 张林 +4 位作者 熊洪 朱永川 刘茂 蒋鹏 郭晓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6-955,共10页
2011—2013年,以5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大田分期播种与智能人工气候室控温,以使开花期遇高温伤害,研究了杂交组合开花期的耐高温特性与库源性状及开花习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组合间耐高温能力差异显著,鉴定出了开花期常温下结... 2011—2013年,以5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大田分期播种与智能人工气候室控温,以使开花期遇高温伤害,研究了杂交组合开花期的耐高温特性与库源性状及开花习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组合间耐高温能力差异显著,鉴定出了开花期常温下结实率和耐高温指数均较高的组合10个,即绵香优576、蓉稻优415、香绿优727、绵优5240、川谷优202、川优6203、冈优169、内香优5828、川谷优7329、江优126。开花期耐高温能力与开花当时植株光合物质的供给水平有关,有效穗数越少的组合的穗粒数和粒叶比越高,即单位颖花的光合源占有量越少,以致开花期耐高温指数与粒叶比呈显著负相关;9:30—11:00时段开花比例和叶绿素含量分别与耐高温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选用穗数型、花时早而集中的杂交组合和提高开花期叶绿素含量,是增强杂交水稻开花期耐高温能力的重要途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开花期 耐高温指数 库源结构 开花习性
下载PDF
库源关系对杂交水稻根系及叶片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黄升谋 邹应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2-194,共3页
为了探明库源关系对杂交水稻根系及叶片衰老的影响效果 ,在水稻抽穗期 ,剪去穗部部分枝梗和叶片 ,形成不同的库源比 ,研究其与根系和叶片衰老的关系 .结果表明 ,与汕优 6 3相比 ,亚种间杂交水稻 5 46 0 /广抗粳 2号库源矛盾大 ,根系和... 为了探明库源关系对杂交水稻根系及叶片衰老的影响效果 ,在水稻抽穗期 ,剪去穗部部分枝梗和叶片 ,形成不同的库源比 ,研究其与根系和叶片衰老的关系 .结果表明 ,与汕优 6 3相比 ,亚种间杂交水稻 5 46 0 /广抗粳 2号库源矛盾大 ,根系和叶片衰老快 ;降低库源比 ,能明显减缓其根系细胞分裂素含量的降低和3 2 P吸收的下降 ,并能减缓其叶片中蛋白质、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和SOD活性的降低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升高 ,说明杂交水稻叶片和根系衰老与其库源比较大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库源比 衰老
下载PDF
密度和留叶枝对棉株产量的空间分布和熟相的影响 被引量:35
20
作者 董合忠 李振怀 +5 位作者 罗振 卢合全 唐薇 张冬梅 李维江 辛承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2-798,共7页
在山东临清、夏津和惠民的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与整枝处理下棉花产量分布、库源比例和熟相,探讨种植密度和留叶枝对棉株产量空间分布和熟相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在棉株空间分布的总体趋势是,去叶枝棉株的产量全部来自果枝,留叶枝... 在山东临清、夏津和惠民的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与整枝处理下棉花产量分布、库源比例和熟相,探讨种植密度和留叶枝对棉株产量空间分布和熟相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在棉株空间分布的总体趋势是,去叶枝棉株的产量全部来自果枝,留叶枝棉株的产量主要来自果枝(85%),叶枝所占份额较低(15%);无论去叶枝还是留叶枝,产量主要分布在下中层(72%)和内围(74%),上层(28%)和外围(26%)产量分布较少。密度和整枝对棉花产量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但两者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密度主要影响产量在棉株上的内外分布,随密度升高,产量向内围集中;而整枝则主要影响产量在棉株上的垂直分布,留叶枝使产量上下分布更加分散。整枝对棉花熟相影响不大;但密度显著影响熟相和库源比例,低密度下库源比例大、轻度早衰,高密度下库源比例小、轻度晚熟,中等密度(5.25株·m-2)下库源比例适宜,熟相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密度 整枝 叶枝 果枝 果节 产量分布 熟相 库源比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