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rsatility of Reverse Sural Fasciocutaneous Flap for Reconstruction of Distal Lower Limb Soft tissue Defects 被引量:3
1
作者 潘海涛 郑启新 +2 位作者 杨述华 吴斌 刘建湘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4年第3期382-386,共5页
Summary: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our experiences with the reverse sural fasciocutaneous flap to reconstruct the distal lower limb soft tissue defects caused by traumatic injuries. These flap graftings were carried o... Summary: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our experiences with the reverse sural fasciocutaneous flap to reconstruct the distal lower limb soft tissue defects caused by traumatic injuries. These flap graftings were carried out from Oct. 2010 to Dec. 2012 in our department. The series consisted of 36 patients, including 21 men and 15 women with an average age of 46.2 years (14-83 years) and with a medium followp period of 18 months (12-24 months). Of all the cases of acute trauma, there were 10 eases of trauma of distal tibia, 9 cases of trauma of perimalleolus, and 17 cases of trauma of midfoot and forefoot. Related risk factors in the patients were diabetes (2 cases), advanced age (〉65 years, 3 cases) and ciga- rette smoking (6 cases). The reverse flow sural island flap irrigation depended on lower perforators of the peroneal artery. The fasciocutaneous pedicle was 3-4 cm in width and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s consisted of the superficial and deep fascia, the sural nerve, short saphenous vein, superficial sural artery together with an islet of subcutaneous cellular tissue and skin. The most proximal border of the flap was only 1.5 cm away from the popliteal skin crease and the pivot point was 5-7 cm above the tip of the lateral malleolus. All the flaps survived. No arterial crisis occurred in any case. The venous congestion occurred in 2 cases and got better after raising the limbs and bloodletting. Only in an old man, 1.5 cm necrosis of distal margin of his flap occurred and finally healed after continuous dressing change. One-stage skin grafting was performed, and all the donor sites were sutured and successfully heal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reverse sural fasciocutaneous flap is safe and reliable to extend to the proximal third even near the popliteal skin crease. We also concluded this flap can be safely and efficiently used to treat patients with large and far soft-tissue defects from the distal leg to the forefoot with more versatility and it is easier to reach the recipient 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al nerve reverse island flap distal lower limb soft tissue defects
下载PDF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一期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明新 阚世廉 张建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8-730,共3页
目的:报道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月,15例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伴有骨关节、肌腱、神经或血管外露,急诊手术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对患者的踝关... 目的:报道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月,15例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伴有骨关节、肌腱、神经或血管外露,急诊手术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对患者的踝关节及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术后1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患者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随访6~18个月(平均13.6月),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所有骨折愈合。供区愈合良好,足功能恢复良好,行走正常,踝关节功能正常。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良好,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切取面积大,可有效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移植 逆行岛状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修复
下载PDF
应用外固定架及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3
作者 侯占江 刘明辉 +2 位作者 周世峰 樊昌东 夏昊晨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6-348,351,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外固定架及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8年6月~2009年6月,胫、腓骨开放骨折18例,患者均行骨折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清创后创面范围为5 cm×... 目的总结应用外固定架及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8年6月~2009年6月,胫、腓骨开放骨折18例,患者均行骨折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清创后创面范围为5 cm×4 cm~12 cm×9 cm。均采用积极清创后平均16 d VSD治疗,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感染控制后,采用大小为6 cm×5 cm~13 cm×8 cm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创面。结果皮瓣术后1例出现皮瓣远端皮缘坏死,1例术后3 d皮瓣因蒂部缝合过紧压迫出现静脉回流不良,均经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余皮瓣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皮瓣与周围皮肤色泽相似,无臃肿,质地佳。术后皮瓣受力处无破溃,无骨髓炎复发。结论应用外固定架及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治疗三度小腿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碾挫缺损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 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 胫腓骨开放骨折
下载PDF
封闭吸引结合腓肠神经皮瓣治疗小腿中下段开放性骨折 被引量:8
4
作者 何飞 张春强 +3 位作者 殷亮 王兵 赵学凌 黄河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结合腓肠神经逆行皮瓣在小腿中下段GustiloⅢA、B型开放性骨折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1例小腿中下段GustiloⅢA、B型开放性骨折的患者,经清创后采用单次或多次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7~28d(平均10.3d),待创面条件...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结合腓肠神经逆行皮瓣在小腿中下段GustiloⅢA、B型开放性骨折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1例小腿中下段GustiloⅢA、B型开放性骨折的患者,经清创后采用单次或多次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7~28d(平均10.3d),待创面条件改善后二期行腓肠神经逆行皮瓣转移覆盖剩余创面.结果21例清创前细菌培养阳性,经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肉芽组织丰富、新鲜和出血活跃,渗出液细菌培养阴性,二期行腓肠神经逆行皮瓣覆盖创面后,创面均痊愈,无1例发生创面深部感染或创伤性骨髓炎.结论通过封闭负压吸引技术结合腓肠神经逆行皮瓣移植治疗小腿中下段GustiloⅢA、B型骨折,可以简便、有效的提高腓肠神经逆行皮瓣移植的手术效果,缩短患者的病程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骨折 小腿 封闭负压吸引 腓肠神经逆行皮瓣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兴邦 王运涛 +1 位作者 陶圣祥 余国荣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6年第4期395-396,399,共3页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12年1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40例,创面范围:3cm×3cm~4cm×5cm。术中切取皮瓣面积:4cm×4cm~5cm&...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12年1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40例,创面范围:3cm×3cm~4cm×5cm。术中切取皮瓣面积:4cm×4cm~5cm×7cm,结扎蒂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近断端与腓浅神经接合,供区拉拢缝合后植皮。结果40例皮瓣术后完全成活,皮肤缺损得到覆盖,供区均Ⅰ期愈合。随访6~11个月.皮瓣外形、质地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 修复 足跟部 缺损
下载PDF
局部皮瓣修复术治疗足底部恶性黑色素瘤15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梦 齐新生 +2 位作者 茅治湘 钱春晓 高祥彬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2期3315-3316,共2页
目的 探讨足底部恶性黑色素瘤扩大切除后行局部皮瓣修复的手术疗效.方法 本院2009-2012年收治的足底恶性黑色素瘤患者15例,扩大切除后,行逆行性腓肠神经皮瓣修复6例,足底内侧皮瓣修复9例,术后经内科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诊... 目的 探讨足底部恶性黑色素瘤扩大切除后行局部皮瓣修复的手术疗效.方法 本院2009-2012年收治的足底恶性黑色素瘤患者15例,扩大切除后,行逆行性腓肠神经皮瓣修复6例,足底内侧皮瓣修复9例,术后经内科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3年,15例随诊患者无进展生存,病灶均未复发和远处转移.术后皮瓣均成活,皮瓣颜色、质地及足部外形基本正常,两组患者可不负重无痛行走,负重行走伴有不同程度疼痛.结论 手术是治疗足底恶性黑色素瘤的关键方法,尽早切除肿瘤后选择合适皮瓣修复,均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逆行性腓肠神经皮瓣修复术 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术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氮烯咪胺化疗
下载PDF
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徐剑炜 吴坤南 施越冬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2000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探索改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筋膜皮瓣静脉回流、恢复腓肠神经供区皮肤感觉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行小隐静脉-大隐静脉端-端吻合(VA)、腓肠神经-隐神经端-侧吻合(NR)。结果:本组8例患者,其中5例如行VA... 目的:探索改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筋膜皮瓣静脉回流、恢复腓肠神经供区皮肤感觉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行小隐静脉-大隐静脉端-端吻合(VA)、腓肠神经-隐神经端-侧吻合(NR)。结果:本组8例患者,其中5例如行VA、2例加行NR。3例未行VA者术后皮瓣均发生水泡等静脉回流障碍现象;5例加行VA者除1例因手术意外发生皮瓣远端干性坏死外均无静脉回流障碍;2例加行NR者,1例术后2个月皮瓣和足外缘皮肤感觉重现(另1例随访中)。结论:加行VA可解决皮瓣静脉回流问题;加行NR既不影响隐神经供区皮肤感觉,又可恢复腓肠神经供区的皮肤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筋膜皮瓣 腓肠神经 神经端-侧吻合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展望 吴念 +3 位作者 吕国坤 潘云川 王快胜 张燕翔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7-28,共2页
目的 报道一种修复足跟及踝部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在应用解剖学基础上 ,根据腓肠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特点 ,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皮瓣 ,用于修复足跟及踝部组织缺损。结果 临床应用 14例 ,皮瓣最大为 9cm× 1... 目的 报道一种修复足跟及踝部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在应用解剖学基础上 ,根据腓肠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特点 ,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皮瓣 ,用于修复足跟及踝部组织缺损。结果 临床应用 14例 ,皮瓣最大为 9cm× 15cm ,除 1例远端部分坏死外 ,皮瓣均成活。结论 该皮瓣血供丰富 ,厚薄适宜 ,蒂长可达12c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 逆行岛状皮瓣 足部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辉 贾天虹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91-19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处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分别修复小腿下段皮肤缺损23例,修复足踝处软组织缺损12例。切取皮瓣面积10cm×8cm~17cm×10cm。结果术后35例...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处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分别修复小腿下段皮肤缺损23例,修复足踝处软组织缺损12例。切取皮瓣面积10cm×8cm~17cm×10cm。结果术后3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全部成活,28例创面Ⅰ期愈合;7例创面感染,经再次植皮术后均痊愈。所有患者获随访3~18个月,肢体功能及外形均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下段、足踝处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逆行岛状皮瓣 软组织损伤
下载PDF
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急诊一期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光军 王业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4期438-440,共3页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急诊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急诊修复13例,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缺损,皮瓣面积5 cm×4cm~16 cm×12 cm;延期修复28例,经...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急诊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急诊修复13例,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缺损,皮瓣面积5 cm×4cm~16 cm×12 cm;延期修复28例,经抗感染、换药创面清洁、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行皮瓣手术,皮瓣面积6cm×4 cm~18 cm×13 cm。两组病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急诊修复组13例获6~18个月随访,延期修复组获随访7~24个月随访,两组皮瓣均全部成活。急诊修复组术后皮瓣一期愈合率为92.3%,延期修复组术后皮瓣一期愈合率为35.7%,急诊修复组明显高于延期修复组(P<0.05)。结论急诊一期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很好地解决了肌腱、骨关节外露的修复难题,最大限度恢复了肢体的功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该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不损伤主干血管,基本满足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伤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逆行岛状皮瓣 一期修复 足损伤 踝损伤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皮神经营养血管(丛)指背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林涧 余云兰 刘光军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3年第3期155-156,T001,共3页
目的报道应用带皮神经营养血管(丛)的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指端侧方缺损及末节截指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手指损伤的部位、形状、面积设计带皮神经营养血管(丛)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9例手指损伤创面。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 目的报道应用带皮神经营养血管(丛)的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指端侧方缺损及末节截指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手指损伤的部位、形状、面积设计带皮神经营养血管(丛)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9例手指损伤创面。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在术后36小时出现静脉危象,经皮缘拆线,伤口局部滴肝素钠等处理,4天后皮瓣颜色红润,肿胀消退。术后3~12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是修复手指创面的较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神经营养血管 指背逆行岛状皮瓣 临床应用 手指损伤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被引量:5
12
作者 童成国 唐杰兵 +4 位作者 马春玲 方艳丽 谭海燕 易蔓 丁丽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21期1771-177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10月~2013年10月,对20例足踝部皮肤缺损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转移修复,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5~62岁,平均36岁。损伤原因:烧伤10例,机...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10月~2013年10月,对20例足踝部皮肤缺损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转移修复,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5~62岁,平均36岁。损伤原因:烧伤10例,机器伤5例,车祸伤3例,感染2例。其中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次12例,2次6例,3次2例,皮瓣选择:外踝上皮瓣8例8个皮瓣,切取皮瓣范围5cm×4cm^13cm×8cm;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12例12个皮瓣,切取皮瓣范围6cm×4 cm^18cm×9cm;修复部位包括足背、足跟和内、外踝,皮肤缺损范围6cm×4cm^15cm×8cm。结果:术后外踝上皮瓣完全成活6例,完全坏死1例,尖端部分坏死1例。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完全成活10例,其余2例尖端出现表皮坏死,经换药后痊愈。术后经1月~5年随访,皮瓣皮肤质地、厚度与足踝部相接近。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是一种较好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面感染率低,成功率高,不损伤主要血管,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足踝部 逆行腓肠神经皮瓣 外踝上皮瓣 修复
下载PDF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观察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珍生 傅小宽 +5 位作者 庄永青 李小军 刘效民 童静 杜冬 陈振鹤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 探讨和报告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观察 18具成人下肢标本中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的走行及血供 ;临床应用修复足踝部缺损 9例。 结果 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有明确的体表标志... 目的 探讨和报告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观察 18具成人下肢标本中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的走行及血供 ;临床应用修复足踝部缺损 9例。 结果 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有明确的体表标志线 ,在小腿下 1/6~ 1/8有多源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 9例皮瓣均存活 ,随访 1~ 36个月 ,皮瓣供区、受区的外观及功能均满意。 结论 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具有多源的动脉血供和丰富的静脉回流网 ,临床随意性相对较强 ,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岛状皮瓣 隐静脉 腓肠神经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修复
下载PDF
两套血供的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3
14
作者 许亚军 陈政 +4 位作者 姚群 周晓 柯尊山 周建东 陈学明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6-279,355,共5页
目的介绍两套血供的改良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老年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方法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骨肌腱外露、需作皮瓣修复的老年病例,在传统的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及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基础上... 目的介绍两套血供的改良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老年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方法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骨肌腱外露、需作皮瓣修复的老年病例,在传统的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及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基础上,利用小腿外侧皮瓣中下段穿出的骨皮动脉皮支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供血穿支均发自腓动脉的特点,将皮瓣设计于小腿后外侧,用兼顾传统小腿外侧皮瓣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供血范围的重叠区域而形成两套血供的改良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临床共应用11例,所有皮瓣术后均顺利成活,供区植皮愈合良好,经3~9个月随访,6例皮瓣外观满意,踝关节伸屈功能正常,基本恢复行走功能;5例合并伸肌腱缺损者3个月后作肌腱移植重建后恢复行走功能。结论采用两套血供的改良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是修复老年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小腿联合肌皮瓣治疗创伤后慢性跟骨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2
15
作者 沈余明 胡骁骅 +3 位作者 温春泉 宁方刚 于东宁 覃凤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逆行腓骨短肌肌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创伤后慢性跟骨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9例创伤后慢性跟骨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患者。男8例,女1例;年龄18~46岁,平均33岁。左侧4例... 目的探讨应用逆行腓骨短肌肌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创伤后慢性跟骨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9例创伤后慢性跟骨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患者。男8例,女1例;年龄18~46岁,平均33岁。左侧4例,右侧5例。7例为闭合跟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感染;2例为开放性跟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跟骨骨髓炎病程2个月~3年,平均5个月。创面均有脓性分泌物、坏死组织或窦道形成,细菌培养均呈阳性。X线片及CT检查示跟骨骨密度不均、有空洞或死骨形成。术中彻底清创后,骨缺损范围为3 cm×3 cm×3 cm~6 cm×4 cm×3 cm;软组织缺损范围为7 cm×3 cm~12 cm×7 cm。切取大小为11 cm×3 cm~16 cm×4 cm的腓骨短肌肌瓣填充骨缺损,大小为8 cm×4 cm~14 cm×8 cm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覆盖肌瓣并修复软组织缺损。供区直接缝合6例,植皮修复3例。结果术后9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未见皮瓣下腓骨短肌肌瓣坏死、液化现象。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均成活。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5个月。皮瓣质地良好,骨折均愈合伴骨缺损,恢复基本负重行走功能。随访期间骨髓炎无复发,无明显跟骨塌陷发生。结论逆行腓骨短肌肌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便,肌、皮瓣血运良好,是治疗创伤后慢性跟骨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跟骨骨髓炎 腓骨短肌肌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 骨缺损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德林 熊爱兵 +3 位作者 吴国平 廖毅 何小川 郭力 《整形再造外科杂志》 2006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1/3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5例胫前、跟腱、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外伤后跟腱外露皮肤缺损3例,胫前和踝部慢性溃疡各1例。结果5例...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1/3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5例胫前、跟腱、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外伤后跟腱外露皮肤缺损3例,胫前和踝部慢性溃疡各1例。结果5例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质地优良,受区供区形态及功能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对供区外观及功能无不良影响,且蒂长设计转移灵活,是修复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营养血管蒂 逆行岛状皮瓣 皮瓣修复 小腿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主干血管 治疗效果 皮肤缺损 慢性溃疡 踝部 供区 功能 跟腱外露 不良影响 外伤后 转移 应用 血供 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