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neddle knife at acupoints selected from recent regions along meridians and according to anatomical structures in treating early and middle stage knee osteoarthritis
1
作者 Tian-Song Ding Xiang-Dong Tian +5 位作者 Ye Huang Ye-Tong Tan Guang-Yu Zhu Chang-Xiao Han Han-Dong Chen Wei Zha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1年第22期17-22,共6页
Objective:To stimulate tenderness points around knee joint in two metholds-corresponding acupoints selected from recent regions along meridians and anatomical structures,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neddle knif... Objective:To stimulate tenderness points around knee joint in two metholds-corresponding acupoints selected from recent regions along meridians and anatomical structures,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neddle knife of to cure early and middle stage knee osteoarthritis.Method:70 patients were randomly(Random Number Tables)divided into test group(acupoints selected from recent regions along meridians,n=35)and control group(anatomical structures,n=35),who were diagnosed as knee osteoarthritis.Observe the VAS(visual analogue scale),Lysholm,WOMAC(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 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and ROM(rang of motion)between two groups in first week,first month,third month after treatment.Recording the degree of improvement of knee joint’s pain,dysfunction and symptoms of osteoarthritis and rang of motion.Results:Within groups,the VAS,Lysholm,WOMAC and ROM were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pre-therapy scores in the third,sixth and twelfth week post-therapy(P<0.05).Between group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ere observed in the third week post-therapy about VAS,Lysholm,WOMAC scores(P>0.05).However,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sixth,twelfth weeks post-therapy(P<0.05);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ROM of test group were difference in the third,sixth,twelfth weeks post-therapy(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timulating corresponding acupoints tenderness points selected from recent regions along meridians to treat early and middle stage knee osteoarthritis was superior to anatomical structures,which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pain,dysfunction,symptoms of osteoarthritis of knee joint and rang of 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ee osteoarthritis Knee arthralgia Needle knife acupoints selected from recent regions along meridians Anatomical structures Tenderness points
下载PDF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68 CASES OF ENURESIS TREATED BY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FINGER-MASSAGE METHOD
2
作者 单秋华 吴富东 王金玲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1997年第2期13-17,共5页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finger-massage method was observed in 68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enure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present therapy is effective for enuresis with cure rate o...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finger-massage method was observed in 68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enure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present therapy is effective for enuresis with cure rate of 66.18%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92. 65 %; (2) The curative effects was related with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P <0. 01), e. g. it is effective for deficiency of kidney-Yang and deficiency of Qi in lung and spleen types, but ineffective for the type of downward flow of damp-heat; (3)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also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course of disease. The shorter the course of illness lasted, the more effective the therapy was, indicating that such patients should be treated in the early stage. This method is not only comparable to other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methods in respects of the cur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but is also simple to apply, safe to use, easy to be accepted by children and adverse-effect free. It is deserved to be popularized as a effective therapy for enuresis in children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URESIS selection of the acupoint based on the TCM differentiation MOXIBUSTION by moxa-stick Finger-massage method
下载PDF
OBSERVATION ON TREATMENT OF SCIATICA WITH HOUDING ACUPOINT
3
作者 张地芬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2年第3期32-35,共4页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cupuncture of Houding (GV 19) and other acupoints selected along the meridian for treating sciatica. A total of 92 sciatica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cupuncture of Houding (GV 19) and other acupoints selected along the meridian for treating sciatica. A total of 92 sciatica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Houding group (n=62) and control group (n=30). In Houding group, patients were treated mainly with puncturing Houding (GV 19), combined with Huantiao (GB 30) when necessary. In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Huantiao (GB 30), Yanglingquan (GB 34) or Zhibian (BL 54), Weizhong (BL 40), Chengshan (BL 57), Kunlun (BL 60), etc. which were selected along the route of meridia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ollowing 10 sessions of treatment, in Houing and control groups, of the 62 and 30 cases, 44 and 15 were basically cured, 18 and 10 were improved, 0 and 5 failed in the treatment, 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being 100% and 83,3% respectivel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Houding (GV 19) i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at of acupoints selected along the merid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atica Houding (GV 19) acupoint selection along the meridian
下载PDF
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姬锋养 赵艳 +2 位作者 陈志 石瑛 李爱东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遂宁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顽固性面瘫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一组(60例)和联合组(6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单一组在... 目的探讨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遂宁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顽固性面瘫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一组(60例)和联合组(6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单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神经功能分级(H-B)评分、面瘫Portmann评分、Sunnybrook量表、复发率及临床疗效。结果单一组和联合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且联合组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一组(P<0.05);单一组H-B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2.63±0.54)分比(4.01±0.73)分,联合组(1.67±0.49)分比(4.03±0.71)分(P<0.05),且联合组H-B评分低于单一组(P<0.05),单一组和联合组GDNF(12.16±3.33)mg/L比(8.92±1.35)mg/L、(15.54±3.42)mg/L比(8.89±1.37)mg/L、NGF水平(12.16±3.33)mg/L比(8.92±1.35)mg/L、(15.54±3.42)mg/L比(8.89±1.37)mg/L、面瘫Portmann评分(15.31±1.03)分比(6.69±0.68)分、(17.24±1.16)分比(6.72±0.71)分、Sunnybrook量表评分(69.16±10.67)分比(36.42±10.17)分、(78.64±11.56)分比(36.17±10.13)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GDNF、NGF水平、面瘫Portmann评分、Sunnybrook量表评分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总复发率(3.33%)低于单一组(13.33%)(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单一组(75.00%)(P<0.05)。结论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可改善顽固性面瘫病人临床症状及面神经功能,疗效较好且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针刺穴位 经筋透刺法 穴位注射 神经生长因子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补肾壮骨温经汤配合针刺循经取穴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疗效研究
5
作者 郑喜 阎小萍 +1 位作者 李仁心秀 王丽娜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081-1086,共6页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温经汤配合针刺循经取穴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RG)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2例R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各34例。对照1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温经汤配合针刺循经取穴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RG)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2例R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各34例。对照1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2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联合针刺循经取穴治疗,联合组患者则在对照2组基础上予以补肾壮骨温经汤联合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临床证候评分、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以及血清学指标[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抗环状瓜氨酸抗体(CCP)]水平;同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1组的64.71%和对照2组的70.5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1组与对照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患者的关节冷痛、屈伸不利、肿胀、头晕耳鸣以及肢体沉重各临床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1组与对照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1组与对照2组患者的临床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WOMAC评分为(38.45±11.48)分,明显低于对照1组的(45.58±12.71)分和对照2组的(44.34±12.06)分,且联合组患者的RF、ESR及CCP水平分别为(86.37±14.74)IU/mL、(32.27±3.38)mm/h、(187.34±19.08)IU/mL,明显低于对照1组的(103.22±16.75)IU/mL、(43.16±5.25)mm/h、(219.58±21.77)IU/mL和对照2组的(98.41±15.28)IU/mL、(41.83±5.19)mm/h、(210.66±19.48)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1组与对照2组患者的WOMAC评分、RF、ESR及CC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壮骨温经汤配合针刺循经取穴治疗RG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及血清学指标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壮骨温经汤 针刺循经取穴 类风湿膝关节炎 疗效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子午流注法穴位贴敷联合视力调节训练对儿童青少年低度近视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饶宁 庞云 +4 位作者 陈娟 刘攀 吴小华 刘梦娟 胡淑云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法穴位贴敷联合视力调节训练对儿童青少年低度近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视力调节训练,观察组在此基...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法穴位贴敷联合视力调节训练对儿童青少年低度近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视力调节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子午流注法穴位贴敷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干预前后裸眼远视力、屈光度、不同动脉的血流平均值、眼球生物测量参数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8.00%,统计学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裸眼远视力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统计学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血流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统计学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眼轴低于对照组干预后,中央角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统计学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视力调节训练基础上实施子午流注法穴位贴敷能够提升儿童青少年低度近视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视功能,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近视 视力调节训练 子午流注法穴位贴敷 视功能
下载PDF
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侯林茹 赵文君 +6 位作者 杨元祯 李姗姗 赵素红 徐明杰 徐枝芳 郭义 公一囡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通过对近年来经脉-脏腑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及逻辑学研究,发现脏腑病变时,体表经脉会在其特定穴所居部位出现结节条索以及电阻、经络能量值、温度与血流量等改变。基于“明知其源,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穴位所在,主治所在”“经脉... 通过对近年来经脉-脏腑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及逻辑学研究,发现脏腑病变时,体表经脉会在其特定穴所居部位出现结节条索以及电阻、经络能量值、温度与血流量等改变。基于“明知其源,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穴位所在,主治所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探讨脏腑功能于相应经脉系统的反映以及针刺十四经脉穴位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本研究进一步围绕肺、胃和肠探讨经脉-脏腑的治疗特异性,为指导临床应用提供思路。近年来探讨经脉-脏腑相关从经络诊察法到关注患者异常感觉变化再到基于表征的物理检测手法,研究手段逐步提高,结论更具客观性,但研究仍集中于肺、胃和大肠等脏腑,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研究应注重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扩大研究范围,增加脏腑器官的普适性,为寻找更系统更全面的依据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脉 经脉-脏腑相关 脏腑体表相关 经络诊察法 敏化现象
下载PDF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常小荣基于“经脉-脏腑相关”理论辨治脾胃病特色探骊
8
作者 张汝涵 曹思慧 +8 位作者 罗坚 肖逸 罗容 刘未艾 熊暑霖 刘琼 常小荣 钟欢 刘密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422-1426,共5页
常小荣教授认为“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学说的核心理论,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总结常小荣教授基于“经脉-脏腑相关”理论辨治脾胃病的学术经验,在临床诊治脾胃病过程中注重经脉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治则以调畅中焦、调和五脏气... 常小荣教授认为“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学说的核心理论,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总结常小荣教授基于“经脉-脏腑相关”理论辨治脾胃病的学术经验,在临床诊治脾胃病过程中注重经脉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治则以调畅中焦、调和五脏气机为要,辨证严谨,选穴精准,以四白、梁门、足三里为治疗脾胃病的基础用穴,并注重灸法的运用。常小荣教授提倡学习经典与继承创新,坚持研究与临床相结合,为传承发展“经脉-脏腑相关”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脉-脏腑相关 脾胃病 三段取穴 灸法 名医经验 常小荣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选穴规律分析
9
作者 唐正 李纪新 +2 位作者 李涵 张永臣 李心沁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1-877,共7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8大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的有关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文献;运用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并对腧穴进行频次、属性统计;运用SPSS Modeler 18.0 Apriori算法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穴位频繁项集;运用Cytoscape 3.9.0构建穴位共现复杂网络,并分析核心穴位拓扑属性值,筛选核心处方;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核心穴位组间联系进行系统聚类,绘制谱系图,挖掘穴位间聚类关系。结果:1)共纳入111篇文献,提取113条有效针灸处方,涉及54种腧穴,总频次479次;2)腧穴分布以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阳胆经居多;3)所选取的腧穴多位于下肢;4)经穴频次前3为风市、伏兔、髀关;所选特定穴以五输穴主,其中合穴频次最高;5)腧穴配伍方面,风市-伏兔支持度最高。聚类分析得出核心针灸处方包括“关元、商丘、肾俞、气海俞”等7组,并挖掘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新核心针灸处方“风市、阳陵泉、伏兔、阿是穴、足三里、髀关、梁丘、血海、中渎、阴市”。结论:现代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选穴以局部穴和循经取穴为主,且多应用特定穴,重视多经脉,远近相配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皮神经炎 针灸 数据挖掘 选穴规律 聚类分析 经络 五输穴 核心处方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腓肠肌痉挛理法方穴术
10
作者 李慧 周荣杰 +4 位作者 陆晔庆 高明 徐刚 温军玲 李少雄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8期60-66,共7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针灸治疗腓肠肌痉挛取穴、刺灸方法的规律,探讨针灸治疗腓肠肌痉挛的理法方穴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针灸治疗腓肠肌痉挛的临床研究文献,...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针灸治疗腓肠肌痉挛取穴、刺灸方法的规律,探讨针灸治疗腓肠肌痉挛的理法方穴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针灸治疗腓肠肌痉挛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腓肠肌痉挛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Statistics25.0及SPSS modeler18.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85篇文献,涉及32个腧穴、11种刺灸法。理:外感风寒湿邪气壅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在内则为气血亏虚或久病致虚、筋失濡养。法:舒筋通络、调和气血和平衡阴阳。方、穴:舒筋通络循膀胱经取穴选用承山、承筋和委中辅以胆经阳陵泉;调和气血从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论治取足三里、三阴交;平衡阴阳取肢体上部腧穴;特定穴以下合穴、合穴和八会穴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承山-承筋为支持度最高的穴对。通过对使用频数≥5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可将腧穴分为3类。术:以针刺、穴位注射、温针灸和电针应用最多。结论:对文献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针灸治疗腓肠肌痉挛的理法方穴术,为临床治疗腓肠肌痉挛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肌痉挛 针灸 选穴 刺灸方法 文献计量分析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巨刺法治疗卒中后偏瘫的选穴规律
11
作者 李慧 唐巍 +2 位作者 常慧敏 沈萍 高晨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530-1536,共7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巨刺法治疗卒中后偏瘫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巨刺法治疗卒中后偏瘫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自建库至2023年9月收录的巨刺法治疗卒中后偏瘫的相关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并对腧穴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高频腧穴共现网络图;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腧穴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并绘制树状图。【结果】(1)共纳入104篇文献,提取针灸处方136条,涉及腧穴107个,总频次1267次;(2)腧穴使用频次前10位的分别为合谷、曲池、足三里、肩髃、外关、阳陵泉、三阴交、手三里、太冲、悬钟;(3)所选经脉主要为手、足阳明经及足少阳经;(4)选穴多在上、下肢及头项部;(5)在腧穴配伍方面,合谷-曲池的支持度最高;(6)前25位高频腧穴可分为4个有效聚类群;(7)巨刺常联合头针、康复训练、普通针刺等方法治疗卒中后偏瘫。【结论】现代巨刺法治疗卒中后偏瘫重视阳经的使用,同时亦选用阴经穴位调和阴阳,疏通经络,重视腧穴的近治作用,遵循中医治病整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刺 脑卒中 偏瘫 选穴规律 阳经 调和阴阳 腧穴近治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从“异病同治”角度探讨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选穴规律
12
作者 张译尹 王东岩 +2 位作者 张健 李慎微 刘拥军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7期780-786,共7页
目的基于多软件协同数据挖掘技术,从“异病同治”角度探讨近5年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选穴规律。方法交叉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2018年1月1... 目的基于多软件协同数据挖掘技术,从“异病同治”角度探讨近5年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选穴规律。方法交叉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期刊文献。依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用Zotero 6.0.26管理原始文献,用Microsoft Excel 16.54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并对录入的针灸处方进行数据清洗、统计分析及可视化处理。结果本研究纳入神经性皮炎针灸处方31个、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针灸处方34个。腧穴使用频次均以阿是穴为首,除阿是穴外其他腧穴集中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且五输穴在特定穴中占比最高。神经性皮炎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针灸处方共有的核心腧穴为“阿是穴-血海-三阴交”,共有核心穴对为“血海-阿是穴”。对高频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分别聚为3类,其中阿是穴在2种疾病针灸处方中均单独成类。结论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所选腧穴具有高度一致性,与“异病同治”理论相符,但在腧穴配伍上又存在一定差异,说明2种疾病在病机上各有侧重,临床应结合实际情况辨证治疗,加减选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病同治 神经性皮炎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数据挖掘 选穴规律
下载PDF
冲击波循经取穴联合中药熏蒸功能锻炼治疗足底筋膜炎临床观察
13
作者 费慧 楼宇梁 曾林如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6期1041-1043,共3页
目的观察冲击波循经取穴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熏蒸结合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冲击波循经取穴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ryl... 目的观察冲击波循经取穴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熏蒸结合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冲击波循经取穴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及治愈率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总分优于对照组(P<0.05),且其中疼痛、功能、活动度3项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在中药熏蒸结合功能锻炼基础上,使用冲击波循经取穴治疗足底筋膜炎能更加有效减轻患足疼痛、改善患足功能,其操作简单、安全性好,疗效确切,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筋膜炎 体外冲击波 中药熏蒸 循经取穴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排刺法结合远端选穴对太阳经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及下肢循经温度的影响
14
作者 祁万梅 屈韶 +1 位作者 严兴科 窦婷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40-145,共6页
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排刺法结合远端选穴对太阳经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部及下肢循经温度的影响。方法纳入受试者54例,其中太阳经型LDH患者34例、健康受试者20例。患者采用腰部排刺法及循经远端选穴针刺,留针30min,隔日1次... 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排刺法结合远端选穴对太阳经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部及下肢循经温度的影响。方法纳入受试者54例,其中太阳经型LDH患者34例、健康受试者20例。患者采用腰部排刺法及循经远端选穴针刺,留针30min,隔日1次,每周3次,共4周;健康受试者不予治疗。采集健康受试者、患者治疗前后腰部及下肢循经红外热成像,并选取该条经脉循行经过的4个区域(患侧腰肌区、大腿后侧、腘窝及小腿后侧),进行体表温度测量与记录。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与健康受试者及治疗后循经温度差异;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量表(SF-MPQ)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太阳经型LDH患者腰部及下肢循经温度异常,与健康受试者相比,腰部及下肢循经区域可见异常低温区(P<0.05)。经治疗后该循经区域温度回升,SF-MPQ评分及ODI评分明显降低(P<0.05),总有效率为97.06%(33/34)。结论腰部排刺法结合远端选穴可显著改善太阳经型LDH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对腰部及下肢循经温度改变有显著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经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 排刺法 远端选穴 红外热成像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的选穴规律及针刺方法应用特点
15
作者 武玉 张鑫 +1 位作者 邓赣 袁青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02-2608,共7页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的选穴规律及针刺方法应用特点,为临床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提供选穴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的选穴规律及针刺方法应用特点,为临床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提供选穴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建库至2023年6月20日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85篇,300条处方,219个腧穴,总频次为3229次。高频腧穴为足三里、百会、三阴交、四神聪、合谷等。特定穴以五腧穴为主;腧穴部位主要分布在头部和上下肢;经脉(包含针刺疗法)使用频次最高的为督脉、足阳明胃经、靳三针疗法等。支持度最高的腧穴组合是三阴交-足三里、四神聪-百会、曲池-合谷,均以局部配穴为主。“社团分析”共得到3个核心社团。临床治疗痉挛型脑瘫以毫针针刺最常见;针刺方法以平补平泻法为主,头部腧穴多采用平刺,体针采用直刺。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发现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具有一定的特点,以局部选穴为主,同时配合上下配穴,重视针刺各流派特点,注重针刺方法效应特异性,为临床上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痉挛型脑瘫 数据挖掘 腧穴配伍 复杂网络 选穴规律 针刺方法
下载PDF
火龙罐在气滞血瘀型胸痹心痛伴不寐护理中的应用
16
作者 任蕾元 唐荣欣 +1 位作者 李新诺 李晓静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53-2057,共5页
目的:基于循经取穴探讨火龙罐在气滞血瘀型胸痹心痛伴不寐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4例气滞血瘀型胸痹心痛伴不寐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 目的:基于循经取穴探讨火龙罐在气滞血瘀型胸痹心痛伴不寐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4例气滞血瘀型胸痹心痛伴不寐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火龙罐循经取穴治疗。于干预前1 d和干预结束后第2天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睡眠质量改善疗效评分。结果:干预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PSQI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基于循经取穴理论,火龙罐疗法能明显改善气滞血瘀型胸痹心痛病人的睡眠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取穴 火龙罐 胸痹心痛 气滞血瘀型 不寐 中医护理
下载PDF
基于根结理论从循经取穴论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17
作者 陈瑜 姬锋养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高,疗效差,是带状疱疹最常见、也是最难治的并发症。针刺经络首尾穴作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以中医思维为基础,将经络辨证、循经取穴、根结标本理论相结合,临证时要求临床医生准确分辨受邪经络...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高,疗效差,是带状疱疹最常见、也是最难治的并发症。针刺经络首尾穴作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以中医思维为基础,将经络辨证、循经取穴、根结标本理论相结合,临证时要求临床医生准确分辨受邪经络,合理取穴及配穴,针刺手法精准。与传统针刺相比,针刺经络首尾穴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得气迅捷、针入痛止、取穴精简的优势,临床疗效显著。本文结合临床病案对基于根结标本理论从循经取穴论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首尾循经取穴法 根结标本理论 针灸
下载PDF
宁为民基于疏肝开郁透邪法治疗慢性偏头痛经验
18
作者 梁雪杏 林佳 宁为民(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3040-3044,共5页
总结宁为民教授基于疏肝开郁透邪法治疗慢性偏头痛的经验。慢性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相对较高。目前其治疗以口服药物为主,存在治疗效果不稳定、长期服药副反应大、依从性低、药物依赖、对焦虑抑郁等情志共病兼顾不... 总结宁为民教授基于疏肝开郁透邪法治疗慢性偏头痛的经验。慢性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相对较高。目前其治疗以口服药物为主,存在治疗效果不稳定、长期服药副反应大、依从性低、药物依赖、对焦虑抑郁等情志共病兼顾不足等临床问题。广东省名中医宁为民教授认为,慢性偏头痛部位为肝胆经循行之处,与肝之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肝气郁结,易致痰瘀内停,日久肝郁化热,经风、寒、暑、湿、热等外邪或情志不畅等多种因素诱发,而致肝风内动,痰火伏邪郁结于经络,发为头痛;治疗慢性偏头痛应以疏肝开郁透邪为法,可采用内服开郁透邪方(由川芎、白芷、细辛、柴胡、天麻、郁金、白芍、僵蚕、全蝎、白背叶根、甘草组成)结合针刺治疗。针刺循经取穴主要取风池、率谷、头临泣、完骨、悬厘、阳白、阳陵泉、太冲、行间等肝胆经穴位,辅以外关、合谷、百会、头维等。宁为民教授基于疏肝开郁透邪法采用中药内服结合针刺治疗慢性偏头痛的经验,可为临床治疗慢性偏头痛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偏头痛 疏肝开郁透邪 开郁透邪方 川芎 白芷 细辛 循经取穴 宁为民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基于辨证取穴的利咽针刺法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康复情况的影响
19
作者 曹航 万义芹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317-320,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辨证取穴法的利咽针刺法对改善脑梗死后吞咽功能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本文将以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入组患... 目的观察基于辨证取穴法的利咽针刺法对改善脑梗死后吞咽功能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本文将以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入组患者分别列为常规组和针刺组,各组5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及摄食训练,针刺组实施基于辨证取穴的利咽针刺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联合组的空咽时颏下肌群最大振幅、平均振幅、吞咽时限均低于常规组;舌压峰值、舌压均值、舌压持续时间均高于常规组;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评分、反复唾液吞咽功能(RSST)评分均低于常规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转铁蛋白(TRF)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辨证取穴的利咽针刺法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颏下肌群表面肌电值及舌肌力,对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辨证取穴 利咽针刺法 吞咽功能 营养状态
下载PDF
循经络取穴振动排痰法联合呼吸康复护理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20
作者 朱小英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4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循经络取穴振动排痰法联合呼吸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COPD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呼吸康复护理,观察组给... 目的探讨循经络取穴振动排痰法联合呼吸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COPD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呼吸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循经络取穴振动排痰法联合呼吸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运动耐力[6 min步行试验(6MWT)]、排痰量、生活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咳嗽、喘息、痰多且白黏、口黏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6MWT、排痰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络取穴振动排痰法联合呼吸康复护理可减轻COPD患者临床证候,改善肺功能,促进排痰,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康复护理 循经络取穴振动排痰法 肺功能 运动耐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