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宗族文化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制——以海南临高“村人”为例
1
作者
李毓
阚康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94,共9页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族是连接国家与地方的文化纽带。通过对海南临高吴氏宗族文化实践及其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制进行阐释,认为吴氏宗族在祖先崇拜中对博学的尊崇,族谱修订仪式中基于学识的宗族地位和身份确立,宗族教育中基...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族是连接国家与地方的文化纽带。通过对海南临高吴氏宗族文化实践及其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制进行阐释,认为吴氏宗族在祖先崇拜中对博学的尊崇,族谱修订仪式中基于学识的宗族地位和身份确立,宗族教育中基于道德伦理、礼俗互动的宗族惩戒和表彰,以及冼夫人信仰文化体系下“地方文化共同体”的建构,突出展现的是重教兴学、崇德、行善、互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在吴氏宗族文化体系中,宗族成员的祭祀仪式和宗族制度体现出对国家的心理认同、情感维系和互助、共治观念,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驱动力;从古代儒学观念嵌入下的民族交往,到冼夫人信仰体系下地方文化共同体建构,再到临高“村人”文化体系的形成,体现了中原文化和地方多元民族文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心理等各个领域的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的外推动力。正是在内外合力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步形成并不断铸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文化
礼仪秩序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海南“村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汉合校中影响学生族群交往意愿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姜玉琴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82-85,共4页
民汉合校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疆基础教育办学的的主要形式之一,其目的在于促进双语教育、加强不同民族学生间的交往与交流。研究发现,民汉合校的学生有很强的族群交往意愿。族群交往的意愿与班级类型、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父母亲早年接...
民汉合校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疆基础教育办学的的主要形式之一,其目的在于促进双语教育、加强不同民族学生间的交往与交流。研究发现,民汉合校的学生有很强的族群交往意愿。族群交往的意愿与班级类型、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父母亲早年接受教育的形式及居住环境有很大关系。同时,文化差异是影响族群交往意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汉合校
族群交往
文化差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交往:“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逻辑起点--兼及武陵地区民俗类国家级非遗交往功能问题
被引量:
4
3
作者
赵心宪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36,97,共9页
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范畴,立足于哲学人类学思维范式的应用,重视日常生活化“接地气”的交往功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的落脚点在“交”,即“相互交汇,有所接触”的“交往”。这样通过“民族群体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日常生活的应...
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范畴,立足于哲学人类学思维范式的应用,重视日常生活化“接地气”的交往功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的落脚点在“交”,即“相互交汇,有所接触”的“交往”。这样通过“民族群体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日常生活的应用理解,阐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概念的核心要义及其逻辑起点。风俗习惯在人们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产生与传承,直接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交往活动。重庆国家级民俗类非遗的秀山花灯,当代以来舞台化精品打造历史经验收获不少,但我们可能更应注意的是其民间交往功能存在的问题,政府主导的秀山花灯春节“跳花灯”习俗活动,成为本地“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间文化交往功能重要载体,有助于美丽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愿景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逻辑起点
民俗类非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宗族文化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制——以海南临高“村人”为例
1
作者
李毓
阚康
机构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
出处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94,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海南‘村人’的村落民族志研究”(19ADD029)。
文摘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族是连接国家与地方的文化纽带。通过对海南临高吴氏宗族文化实践及其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制进行阐释,认为吴氏宗族在祖先崇拜中对博学的尊崇,族谱修订仪式中基于学识的宗族地位和身份确立,宗族教育中基于道德伦理、礼俗互动的宗族惩戒和表彰,以及冼夫人信仰文化体系下“地方文化共同体”的建构,突出展现的是重教兴学、崇德、行善、互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在吴氏宗族文化体系中,宗族成员的祭祀仪式和宗族制度体现出对国家的心理认同、情感维系和互助、共治观念,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驱动力;从古代儒学观念嵌入下的民族交往,到冼夫人信仰体系下地方文化共同体建构,再到临高“村人”文化体系的形成,体现了中原文化和地方多元民族文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心理等各个领域的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的外推动力。正是在内外合力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步形成并不断铸牢。
关键词
宗族文化
礼仪秩序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海南“村人”
Keywords
clan culture
rule by rites
interaction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Hainan"Cun Ren"
分类号
C958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汉合校中影响学生族群交往意愿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姜玉琴
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82-85,共4页
基金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社会学视野下的新疆民汉合校研究"(10YJC880057)
文摘
民汉合校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疆基础教育办学的的主要形式之一,其目的在于促进双语教育、加强不同民族学生间的交往与交流。研究发现,民汉合校的学生有很强的族群交往意愿。族群交往的意愿与班级类型、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父母亲早年接受教育的形式及居住环境有很大关系。同时,文化差异是影响族群交往意愿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民汉合校
族群交往
文化差异
Keywords
the school mixing
,
interaction between ethnic groups
,
cultural differences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交往:“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逻辑起点--兼及武陵地区民俗类国家级非遗交往功能问题
被引量:
4
3
作者
赵心宪
机构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巴渝文化名人研究所、重庆市文史研究馆
出处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36,97,共9页
基金
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2019年度重点项目“社会转型期渝东南非遗分类管理机制研究:以秀山花灯等项目为例”(XNYJZ1902)阶段成果。
文摘
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范畴,立足于哲学人类学思维范式的应用,重视日常生活化“接地气”的交往功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的落脚点在“交”,即“相互交汇,有所接触”的“交往”。这样通过“民族群体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日常生活的应用理解,阐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概念的核心要义及其逻辑起点。风俗习惯在人们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产生与传承,直接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交往活动。重庆国家级民俗类非遗的秀山花灯,当代以来舞台化精品打造历史经验收获不少,但我们可能更应注意的是其民间交往功能存在的问题,政府主导的秀山花灯春节“跳花灯”习俗活动,成为本地“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间文化交往功能重要载体,有助于美丽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愿景的达成。
关键词
交往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逻辑起点
民俗类非遗
Keywords
exchanges and
interaction
s among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logical starting poin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olklore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宗族文化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制——以海南临高“村人”为例
李毓
阚康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民汉合校中影响学生族群交往意愿的因素分析
姜玉琴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交往:“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逻辑起点--兼及武陵地区民俗类国家级非遗交往功能问题
赵心宪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