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与认同——以西藏打隆镇村居干部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格桑益西 朗杰扎西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3-162,共10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是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重点,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不仅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工具,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文章借助在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打隆镇实地调研的一手资料,重点探讨了打隆...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是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重点,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不仅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工具,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文章借助在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打隆镇实地调研的一手资料,重点探讨了打隆镇村居干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熟练程度和认同情况,得出打隆镇村居干部都有不同程度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听、说、读、写”应用能力,而且普遍认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现实生产生活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经济社会发展
下载PDF
隋唐时期民族共同体思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文光 胡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72,共7页
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学术研究中,必须要有历史维度。隋唐时期是多民族中国发展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时期,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得到了巨大发展,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同样在孕育中得到了发展。因为隋唐两朝开明的民... 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学术研究中,必须要有历史维度。隋唐时期是多民族中国发展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时期,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得到了巨大发展,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同样在孕育中得到了发展。因为隋唐两朝开明的民族共同体思想与民族政策,中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以往的历史时期。隋朝君臣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提出了“混一戎夏”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唐太宗等皇帝在处理民族问题时形成了“天下一家”“华夷一家”的民族共同体思想,这些民族共同体思想就是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时期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蒙古族高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的贡献
3
作者 树林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65-70,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蒙古族高僧大德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中共中央保持一致,秉承爱国爱教的立场,立足于宗教事务,发挥专业特长,积极致力于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为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代表人物包括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蒙古族高僧大德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中共中央保持一致,秉承爱国爱教的立场,立足于宗教事务,发挥专业特长,积极致力于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为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代表人物包括嘉雅葛根·洛桑丹毕尼玛、乌兰葛根·嘎拉僧海日布丹毕尼玛、噶喇藏活佛、香扎尕布藏·确吉坚赞、阿旺·却太尔教授、雍增葛根、贾拉森活佛、丹迥·冉纳班杂活佛、嘉木扬·图布丹大师等。这些蒙古族高僧大德用实际行动爱国爱教,为民族团结、民族发展、民族繁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 蒙古族高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