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5篇文章
< 1 2 1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CT征象预测血肿增大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马鹏 冯森 +1 位作者 李冬冬 王玉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究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CT征象预测血肿增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到2023年6月收治的91例s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行CT平扫及血管成像检查(CTA),分析不同CT征象预测血肿增大的效能。结果91例sICH患者中,... 目的探究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CT征象预测血肿增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到2023年6月收治的91例s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行CT平扫及血管成像检查(CTA),分析不同CT征象预测血肿增大的效能。结果91例sICH患者中,发生血肿增大43例(47.25%),未发生血肿增大48例(52.75%);CT平扫出现黑洞征41例(45.05%),混合征50例(54.95%);岛征39例(42.86%);渗漏征33例(48.35%);斑点征45例(49.45%)。CT平扫中黑洞征预测血肿增大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1.16%、60.42%;混合征为79.07%、66.67%;岛征为67.44%、79.17%;三者联合为48.84%、89.58%。CTA征象中渗漏征预测血肿增大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74%、77.08%;斑点征为83.72%、81.25%;二者联合为74.42%、91.67%,其特异度最高。结论CT平扫与CTA征象均可有效预测sICH患者血肿增大,其中CTA斑点征与渗漏征联合预测临床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头颅ct 血肿增大 预测价值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参数对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及与术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时建文 杨忠泽 刘森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参数对急性脑梗死(ACI)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及与术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6例ACI患者,以数字血管造影(DSA)作为诊断“金标准”,将其分有侧支循环组(46例)与无侧支循环组(6...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参数对急性脑梗死(ACI)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及与术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6例ACI患者,以数字血管造影(DSA)作为诊断“金标准”,将其分有侧支循环组(46例)与无侧支循环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CTPI检查,对比两组受试者CTPI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PI参数对ACI侧支循环的预测价值;比较CTPI参数评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侧支循环与DSA检查的一致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CI患者的CTPI参数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有侧支循环组CBV、CBF均高于无侧支循环组(P<0.05),MTT、TTP均低于无侧支循环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BV、CBF、MTT、TTP及联合检测对ACI侧支循环均有预测效能(P<0.05),其AUC分别为0.793、0.705、0.841、0.669、0.879,单独检测中MTT效能最高,但仍低于联合检测效能。CTPI参数联合检查对ACI侧支循环的诊断灵敏性为84.78%、特异性为90.00%、准确率为87.74%、阳性预测值为86.67%、阴性预测值为88.52%、Kappa值为0.750。有侧支循环组NIHSS、mRS评分均低于无侧支循环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CBV、CBF与NIHSS、mRS评分呈负相关(P<0.05),MTT、TTP与NIHSS、mR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ACI有侧支循环患者的CBV、CBF均较无侧支循环患者高,MTT、TTP均较无侧支循环患者低,CTPI参数用于评估ACI侧支循环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有侧支循环患者近期预后较好,同时CBV、CBF、MTT、TTP与ACI患者近期预后均存在相关性,可通过检测CBV、CBF、MTT、TTP预测患者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急性脑梗死 侧支循环 评估价值 近期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胸腹部平扫CT值用于机会性筛查骨质疏松的可行性
3
作者 王旭 刘磊 +3 位作者 刘义军 童小雨 范勇 王诗耕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3-398,共6页
目的:基于定量CT(QCT)探讨胸部常规kVp平扫和腹部能谱GSI平扫下椎体CT值用于机会性筛查骨质疏松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接受胸腹部平扫的患者431例,胸部CT扫描采用常规120 kVp,腹部扫描采用能谱(GSI)模式。对胸腹部扫描重叠的T11~L1... 目的:基于定量CT(QCT)探讨胸部常规kVp平扫和腹部能谱GSI平扫下椎体CT值用于机会性筛查骨质疏松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接受胸腹部平扫的患者431例,胸部CT扫描采用常规120 kVp,腹部扫描采用能谱(GSI)模式。对胸腹部扫描重叠的T11~L1椎体进行分析。使用QCT骨密度测量工作站测得胸部常规120 kVp下T11~L1椎体的骨密度(BMD),同时分别测量胸部120 kVp与腹部GSI扫描70 keV单能量下T11~L1椎体的CT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数据测量的一致性,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椎体BMD值与CT值之间的相关性。不同椎体间CT值差异采用Friedman秩和检验。参考QCT诊断标准,将椎体分为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组,采用Kruskal-Wallis比较三组间及组内CT值差异。组内120 kVp-CT值和GSI-CT值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以T11~L1椎体BMD均值行骨质状态判定,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椎体CT值评估骨质状态的诊断效能。结果:椎体BMD与120 kVp-CT值和GSI-CT值均呈正相关(r=0.976、0.963,P<0.001)。120 kVp和GSI下T11~L1椎体CT值依次为T11[144.00(72.00)、158.00(79.00)]、T12[137.00(67.00)、150.00(76.00)]、L1[128.00(67.00)、137.00(74.00)],不同椎体及椎体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31例患者共1293个椎体,骨量正常组椎体496个、骨量减少组椎体415个、骨质疏松组椎体382个。120 kVp和GSI下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组椎体CT值依次为[181.50(43.67)、199.65(48.57)]、[132.20(18.50)、144.00(23.00)]和[87.75(22.20)、93.30(27.20)],不同骨质状态组间椎体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组内椎体GSI-CT值均高于椎体120 kVp-CT值(P<0.05)。120 kVp-CT值与GSI-CT值诊断骨量减少的AUC分别为0.976、0.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7);诊断骨质疏松的AUC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胸部常规120 kVp及腹部GSI平扫CT值均可用于机会性筛查骨质疏松,诊断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定量ct 能谱ct ct
下载PDF
^(99)Tc^(m)-MIBI SPECT/CT显像对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增益价值
4
作者 韩江琴 戴娜 +2 位作者 章斌 董佳佳 刘航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1236-1241,共6页
目的拟探讨^(99)Tc^(m)-MIBI(甲氧基异丁基异腈)SPECT/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效能及其相关因素,以及MIBI断层融合显像的增益价值。方法入组标准:(1)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3年6月间... 目的拟探讨^(99)Tc^(m)-MIBI(甲氧基异丁基异腈)SPECT/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效能及其相关因素,以及MIBI断层融合显像的增益价值。方法入组标准:(1)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3年6月间临床怀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2)在本院行甲状旁腺切除术;(3)在术前2周内行^(99)Tc^(m)-MIBI SPECT/CT甲状旁腺显像。由2位核医学科高年资主治医师共同阅片,观察MIBI平面及断层图像,分析记录病变特点及同机CT显示的骨质改变。结果符合筛选条件并最终入组的患者共100例,共切除165个病灶,包括甲旁亢病灶112枚。MIBI平面显像与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甲旁亢病灶的灵敏度、特异性、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07%、87.03%、53.10%、91.36%和55.29%和85.71%、87.03%、72.74%、93.20%和74.60%。MIBI平面显像阳性组患者的血清PTH(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清ALP(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MIBI断层融合显像显示出96个真阳性病灶中,其中76个病灶在CT表现为密度均匀的类圆形或椭圆形结节,17个病灶伴囊性改变,3个病灶伴钙化。另外,MIBI断层融合显像发现了8枚异位甲状旁腺腺瘤。MIBI平面显像阳性组的甲旁亢病灶的长径、PPD(垂直直径的乘积)均大于显像阴性组;MIBI平面显像阳性组较阴性组更易出现颅骨皮质变薄及颅骨增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LP水平与颅骨CT值、颅骨皮质变薄、颅骨增厚及有无骨质吸收灶之间均存在相关性。结论MIBI显像对甲旁亢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提高了传统平面显像的诊断准确率,同时有助于对甲旁亢病灶提供准确定位。同机CT显示的骨骼特点为甲旁亢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BI显像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 甲旁亢 增益价值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结直肠癌肺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5
作者 尤云峰 程鸿琦 +2 位作者 周一帆 朱露林 朱广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39-41,共3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技术在结直肠癌肺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并对肺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入选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223例为研究对象,比较X线、MSCT对结直肠癌肺转移的诊断效能。根据活检结果...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技术在结直肠癌肺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并对肺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入选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223例为研究对象,比较X线、MSCT对结直肠癌肺转移的诊断效能。根据活检结果将患者分为转移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结直肠癌肺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评价结直肠癌肺转移的诊断效能指标中,MSCT的准确度更高,且灵敏度、特异度以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X线,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8例肺转移患者中11例(28.95%)病灶数目≥3个,MSCT图像中绝大多数病灶为实性结节,68.35%病灶边缘不光整,81.01%的病灶分叶,54.43%的病灶出现短毛刺,82.28%的病灶呈不均匀强化,长毛刺病灶比例较低,为26.5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癌胚抗原表达升高、肿瘤原发于直肠以及Dukes C期为导致结直肠癌肺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SCT对结直肠癌肺转移的诊断价值较高,影像表现多样化,肿瘤原发部位为直肠、癌胚抗原表达升高及Dukes C期是结直肠癌肺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此类患者行MSCT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结直肠癌 肺转移 诊断价值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早期CT对外伤性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分析
6
作者 顾伟光 钱林清 李义昌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64-67,共4页
目的探索早期CT对外伤性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39例头部外伤且昏迷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早期CT及后期诊疗的影像学[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及病历资料,明确患者CT征象上是否存在脑出血、出血部位及出血量,进... 目的探索早期CT对外伤性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39例头部外伤且昏迷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早期CT及后期诊疗的影像学[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及病历资料,明确患者CT征象上是否存在脑出血、出血部位及出血量,进一步调取后续资料明确实际颅脑损伤情况。对比早期CT检查与后期明确出血患者在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上的差异。结果239例头部外伤患者中,后期经影像学检查及手术等方式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188例(78.66%),无脑出血51例(21.34%);早期CT检出准确167例(69.87%),漏诊21例(8.79%),误诊18例(7.53%),早期CT对外伤性颅内出血的诊断灵敏度为88.83%,特异度为64.71%,诊断曲线下面积(AUC)为0.768[95%置信区间=(0.685,0.851),P<0.001];早期CT对基底节[(18.32±3.85)ml]及脑室区[(18.44±4.02)ml]的出血量评估较后期明确的实际出血量[(34.23±5.94)、(27.31±4.92)ml]明显偏低(P<0.05)。结论早期CT对于外伤性颅内出血具有良好的检出价值,但某些部位的脑出血仍需进一步完善头颅MRI或手术探查才能完善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颅内出血 早期ct检查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增强CT对胰腺癌的周围血管侵犯的评估价值分析
7
作者 王大军 徐红伟 +1 位作者 王亮 彭亚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1期106-108,共3页
目的分析增强CT对胰腺癌患者周围血管侵犯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收集所有患者术前增强CT资料,评价增强CT对胰腺癌周围血管侵... 目的分析增强CT对胰腺癌患者周围血管侵犯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收集所有患者术前增强CT资料,评价增强CT对胰腺癌周围血管侵犯的诊断效能。结果57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为可切除性胰腺癌,15例患者为不可切除胰腺癌,并经手术评估共有285条周围血管受侵,57条周围血管未受侵。增强CT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增强CT对胰周血管受侵的诊断准确率为93.27%、灵敏度为93.68%、特异度为91.23%、阳性预测值为98.16%、阴性预测值为74.29%,Kappa值为0.778;增强CT对胰周动管受侵的诊断准确率为95.61%、灵敏度为96.43%、特异度为90.63%、阳性预测值为98.44%、阴性预测值为80.56%,Kappa值为0.827;增强CT对胰周静管受侵的诊断准确率为86.84%、灵敏度为86.52%、特异度为88.00%、阳性预测值为96.25%、阴性预测值为64.71%,Kappa值为0.660。结论增强CT术前对胰腺癌周围血管侵犯情况的评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通过术前评估帮助临床诊断肿瘤的可切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增强ct 周围血管侵犯 评估价值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和血清学指标对前列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李晶 张莺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 研究^(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xyglucose,^(18)F-FDG)PET/CT显像和前列腺血清学指标诊断前列腺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95例疑似前列腺肿瘤患者的... 目的 研究^(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xyglucose,^(18)F-FDG)PET/CT显像和前列腺血清学指标诊断前列腺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95例疑似前列腺肿瘤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与前列腺血清学指标。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组(n=77)和良性组(n=18)。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前列腺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_(max))与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及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ree/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t-PSA)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灶的最佳截断界值。结果 ROC曲线显示,SUV_(max)、tPSA、fPSA和f/t-PSA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灶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47、46.67 ng/mL、11.11 ng/mL和0.10。SUV_(max)、tPSA、fPSA和f/t-PSA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658、0.897、0.842和0.836。^(18)F-FDG PET/CT显像、tPSA、f PSA和f/t-PSA对前列腺肿瘤的诊断敏感度分别是81.8%、97.4%、92.2%和83.1%,特异度分别是61.1%、27.8%、50.0%和50.0%,准确度分别是77.9%、84.2%、84.2%和76.8%。恶性组SUV_(max)、tPSA和fPSA均高于良性组,f/t-PSA低于良性组(均P<0.05)。^(18)F-FDG PET/CT检查显示,72例有远处转移病灶。结论 SUV_(max)、tPSA、fPSA和f/t-PSA均能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灶。^(18)F-FDG PET/CT显像在探测远处病灶方面更具有优势,能够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好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PET/ct 最大标准摄取值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者HRCT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分析
9
作者 明辉 刘辉 赵文献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63-65,共3页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者的高分辨率CT(HRCT)图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31例和同期65例普通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纳入重症组和非重症组,均进行HRCT检查,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病变范围...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者的高分辨率CT(HRCT)图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31例和同期65例普通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纳入重症组和非重症组,均进行HRCT检查,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病变范围和HRCT图像特征,ROC曲线分析HRCT对重症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重症组患者发热、气喘、意识/定向障碍症状发生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C反应蛋白水平,医院获得性感染肺炎率,合并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吸烟史率均高于非重症组(P<0.05);重症组病变肺段15~18个的患者最多,23例(74.19%),其次为13~15个(12.90%),非重症组病变肺段7~12个患者最多,29例(44.62%),其次为13~15个(26.15%),2组病变范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证组患者小叶间隔增厚、索条影、淋巴结增大、淋巴结钙化、实性结节、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心包腔积液、肺气囊、气胸发生率均高于非重证组(P<0.05);索条影、淋巴结增大、淋巴结钙化、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心包腔积液、肺气囊、气胸等HRCT图像特征诊断重症肺炎的AUC分别为0.796、0.736、0.605、0.720、0.687、0.621、0.573、0.565(P<0.05)。结论HRCT图像特征诊断重症肺炎的特异性较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高分辨率ct 影像学特征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的价值及与预后不良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树昌 龚远达 刘景琨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9期34-39,共6页
目的 研究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危险度的价值及与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GIST 120例,根据术后危险度分级分为非高危组68例和高危组52例,比较2组术前增强C... 目的 研究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危险度的价值及与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GIST 120例,根据术后危险度分级分为非高危组68例和高危组52例,比较2组术前增强CT定量参数,分析增强CT定量参数与GIST术后危险度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GIST术后危险度的价值;并比较术后1年不同预后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增强CT定量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IST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危组增强起始时间、达峰时间短于非高危组,增强强度值、强度半降时间高于或长于非高危组(P<0.01)。增强起始时间、达峰时间与GIST术后危险度呈负相关(r=-0.426、-0.470,P<0.01),增强强度值、强度半降时间与GIST术后危险度呈正相关(r=0.518、0.635,P<0.01)。增强起始时间、增强强度值、达峰时间、强度半降时间联合诊断GIST患者术后危险度为高危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独参数诊断(P<0.05)。肿瘤直径、增强起始时间、增强强度值、达峰时间、强度半降时间是GIST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GIST患者增强CT定量参数与术后危险度、预后密切相关,各定量参数诊断GIST患者术后危险度具有一定价值,且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增强ct 增强起始时间 达峰时间 增强强度值 强度半降时间 术后危险度 预后
下载PDF
CTCA定量参数对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预测价值
11
作者 董小波 张仲慧 +1 位作者 郭庆乐 焦鹏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8期24-29,共6页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定量参数对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200例,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心病患者CTCA定量参数(动脉阻力指数、总斑块负荷和斑块最小密度CT值),分析CTCA定量...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定量参数对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200例,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心病患者CTCA定量参数(动脉阻力指数、总斑块负荷和斑块最小密度CT值),分析CTCA定量参数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探讨术后1年冠心病患者病死情况,分析CTCA定量参数与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风险关联性,评价CTCA定量参数对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预测价值。结果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心病患者动脉阻力指数、总斑块负荷逐渐升高,斑块最小密度CT值逐渐降低(P<0.05)。冠心病患者动脉阻力指数、总斑块负荷与疾病类型、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斑块最小密度CT值与疾病类型、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冠心病200例中39例(19.50%)术后1年病死。动脉阻力指数、总斑块负荷和斑块最小密度CT值与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有关(P<0.01)。对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动脉阻力指数、总斑块负荷和斑块最小密度CT值三者联合明显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CTCA定量参数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且联合各参数预测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t冠状动脉造影 定量参数 动脉阻力指数 总斑块负荷 斑块最小密度ct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病死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与MRI对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的诊断价值观察
12
作者 肖辉 陈乐 +1 位作者 郭新明 孙习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0期156-157,173,共3页
目的 分析256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3年11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骨折患者8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术前实施256层螺旋CT与MRI检查。分析256层螺旋CT... 目的 分析256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3年11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骨折患者8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术前实施256层螺旋CT与MRI检查。分析256层螺旋CT与MRI检查对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86例患者中,共79例患者发生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其中以胫骨近端、腓骨近端、髌骨、股骨远端出现隐性创伤骨折为主。256层螺旋CT检查诊断中,诊断准确度为93.02%,敏感度为93.67%,特异度为85.71%,Kappa值为0.630。MRI检查诊断中,诊断准确度为94.19%,敏感度为94.94%,特异度为85.71%,Kappa值为0.675。结论256层螺旋CT检查与MRI检查诊断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的诊断价值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 隐性创伤骨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的MPR及VR重建技术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13
作者 敖平 张玉霖 +4 位作者 朱丽 罗艺 陈聪 俞梅美 修志刚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技术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收治的9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的MSCT图像,根据轴位薄层图像分别结合MPR、VR重建图像进...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技术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收治的9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的MSCT图像,根据轴位薄层图像分别结合MPR、VR重建图像进行诊断,比较两种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90例患者共371处肋骨骨折,其中错位骨折254处,MPR及VR的诊断敏感度率分别为98.03%(249/254)、96.85%(246/254),误诊率分别为0.40%(1/250)、0.40%(1/247),MPR及VR对肋骨错位骨折诊断的敏感度及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R及VR对117处无错位骨折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8.03%(103/117)、74.36%(87/117),误诊率分别为2.83%(3/106)、5.43%(5/92);MPR及VR对总的肋骨骨折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4.88%(352/371)、89.76(333/371),误诊率分别为1.12%(4/356)、1.77%(6/339);MPR对无错位骨折及总的肋骨骨折诊断敏感度高于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误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平均诊断时间(174.59±21.64)s短于MPR平均诊断时间(211.66±27.70)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R诊断用时短,MPR对无错位骨折敏感度更高,合理利用两种重建技术能提高肋骨骨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肋骨骨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胸部CT特征用于慢阻肺合并活动性肺结核临床诊断的价值
14
作者 李晓阳 刘亚飞 王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慢阻肺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胸部CT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65例疑似肺结核的慢阻肺患者影像学资料,以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结果(病原学、病理学)为“金标准”,比较分析慢阻肺合并活... 目的探讨慢阻肺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胸部CT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65例疑似肺结核的慢阻肺患者影像学资料,以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结果(病原学、病理学)为“金标准”,比较分析慢阻肺合并活动性肺结核胸部X线、CT检查影像学表现、病变结果和诊断效能。结果65例慢阻肺患者中确诊活动性肺结核47例。CT检查结果显示肺气肿、气胸、病灶内钙化和支气管透亮影的表现率分别为15.38%、18.46%、20.00%和24.62%,均高于胸部X线的4.62%、6.150%、7.69%和10.77%(P<0.05)。胸部CT检查结果中慢阻肺合并活动性肺结核46例,胸部X线检查慢阻肺合并活动性肺结核39例。胸部CT检查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4%、97.83%和89.47%,与胸部X线检查(分别为94.44%、97.44%和6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的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95.74%、95.38%,均高于胸部X线检查的80.85%、84.62%(χ^(2)=5.045、4.188,P=0.025、0.041),CT检查、胸部X线检查的Kappa值分别为0.887、0.662。结论胸部CT检查对慢阻肺合并活动性肺结核诊断灵敏度、准确率优于胸部X线,且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 活动性肺结核 胸部X线 ct 临床特征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静脉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5
作者 陈春梅 王琪 石岩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75-879,共5页
目的 研究CT静脉造影(CTV)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S)检查在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入大庆龙南医院的81例左侧静脉曲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参考... 目的 研究CT静脉造影(CTV)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S)检查在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入大庆龙南医院的81例左侧静脉曲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参考下肢静脉检查结果有无左IVCS分别作为观察组(n=27)与对照组(n=54)。两组患者均接受CTV或者CDS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CTV左髂静脉前后径、CDS参数(压力梯度、血流速度、前后径),同时比较单一CTV、CDS与CTV联合CDS诊断左IVCS准确性,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TV、CDS单独及联合检测对IVCS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CTV及CDS左髂静脉前后径分别为(6.09±1.38)、(3.02±0.47) m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41±1.72)、(5.11±0.58) mm],压力梯度、血流速度分别为(2.69±0.48) mmHg、(40.47±9.25) cm/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89±0.32) mmHg、(27.53±6.92) 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IVCS诊断中CTV左髂静脉前后径、CDS左髂静脉前后径及联合检查的准确率依次为87.95%、84.34%、91.57%。ROC曲线显示,以10.00 mm为临界值,左IVCS诊断中CTV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5,灵敏性为81.47%,特异性为90.38%;CDS的AUC为0.839,灵敏性为74.09%,特异性为88.46%;CTV联合CDS的AUC为0.935,灵敏性为96.28%,特异性为86.49%。结论 左IVCS诊断中IVCS、CDS均具有良好效果,但两种技术联合诊断的准确性、灵敏性更高,早期阶段可为左IVCS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ct静脉造影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价值
16
作者 张晓莉 韩鹏 赵亮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4年第8期150-153,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滕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50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与MRI的检查,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分析CT、MRI的诊断效能...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滕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50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与MRI的检查,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分析CT、MRI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关节镜检查结果显示,50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中确诊38例。CT显示,阳性40例,阴性10例,误诊8例,漏诊6例。MRI显示,阳性38例,阴性12例,误诊1例,漏诊1例。MRI灵敏度为97.37%(37/38)、特异度为91.67%(11/12)、准确度为96.00%(48/50)、阳性预测值为97.37%(37/38)、阴性预测值为91.67%(11/12),均高于CT的84.21%(32/38)、33.33%(4/12)、72.00%(36/50)、80.00%(32/40)、40.00%(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3、8.711、10.714、5.759、6.711,P均<0.05)。结论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MRI的诊断效能高于CT,更利于医师鉴别诊断,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ct 膝关节损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肠腔充盈超声造影单独及联合检查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李运奇 刘金岭 王力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2期1367-137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肠腔充盈超声造影单独及联合检查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8例结肠癌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肠腔充盈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多层螺旋CT、肠腔充盈超声造影单独及联合检查对结肠癌、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肠腔充盈超声造影单独及联合检查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8例结肠癌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肠腔充盈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多层螺旋CT、肠腔充盈超声造影单独及联合检查对结肠癌、淋巴结转移及对结肠癌T分期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98例结肠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35例。多层螺旋CT、肠腔充盈超声造影联合检查诊断结肠癌的符合率高于二者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肠腔充盈超声造影单独及联合检查诊断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结肠癌T1~2期25例,T3期54例,T4期19例。多层螺旋CT、肠腔充盈超声造影联合检查诊断结肠癌T3、T4期的符合率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查(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联合肠腔充盈超声造影检查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多层螺旋ct 肠腔充盈超声造影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双源双能量CT碘值测定在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价值
18
作者 吴守红 翟红伟 杨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碘值测定在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5月在福建省立医院放射科接受双源双能量CT,后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T分期的138例胃癌患者。患者均采用双源双能量CT检查。比较T_(1)期、T_(2~3)期患者...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碘值测定在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5月在福建省立医院放射科接受双源双能量CT,后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T分期的138例胃癌患者。患者均采用双源双能量CT检查。比较T_(1)期、T_(2~3)期患者动脉期、静脉期正常胃壁、胃壁内层、胃壁外层碘含量,比较40、60、120 keV时影像学图像质量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结果T_(1)期、T_(2~3)期患者动脉期、静脉期胃壁内层与胃壁外层碘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壁内层与正常胃壁碘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壁外层与正常胃壁碘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0.262、0.231、0.022)。60 keV[(3.28±0.38)分]时总体图像质量评分高于40、120 keV[(3.01±0.43)、(3.14±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4);40 keV与60 keV、40 keV与120 keV、60 keV与120 keV病灶显著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29、0.054、0.713)。40keV时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SNR)、对比度噪声比(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CNR)高于60、120keV时,60 keV时CT值、图像噪声、SNR、CNR高于120keV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双源双能量CT碘值测定方式,对于鉴别诊断T_(1)期、T_(2~3)期胃癌具有一定价值,且能够提高图像的质量,对于提高胃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T分期 双源双能量ct 碘值测定 图像质量
下载PDF
CT检查影像特征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19
作者 许禹 尤国庆 +1 位作者 耿云平 马亚丽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1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 探讨CT检查影像特征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6例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作为SCLC组,采用倾向匹配法按1∶2的比例对性别、年龄进行匹配,共选取5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作为NSCL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T影像特征,将差... 目的 探讨CT检查影像特征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6例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作为SCLC组,采用倾向匹配法按1∶2的比例对性别、年龄进行匹配,共选取5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作为NSCL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T影像特征,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CT影像特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SCLC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CT影像特征对SCLC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分型、病灶形态、支气管闭塞和/或肺不张、肺门纵隔淋巴结情况、血管受累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周围型肺癌、有支气管闭塞和/或肺不张均为SCLC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肿瘤形态不规则、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有血管受累均为SCL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病灶形态、血管受累情况对SCLC具有中等诊断价值,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分型、支气管闭塞和/或肺不张情况对SCLC具有较低诊断价值,联合模型诊断SCLC的AUC为0.989(95%CI:0.893~0.997),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CT检查见中央型、病灶形态不规则、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血管受累任意一项可提示为SCLC,上述指标联合检查对SCLC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ct影像特征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引导下定位针技术在肺磨玻璃结节术前定位中的价值
20
作者 陈颖 钱涵泓 +2 位作者 刘为毛 郁骁 李先华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定位针技术在肺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s,GGN)术前定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10例GGN患者的临床资料。于胸腔镜手术前对患者进行CT引导下定位...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定位针技术在肺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s,GGN)术前定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10例GGN患者的临床资料。于胸腔镜手术前对患者进行CT引导下定位针定位操作,观察其定位准确率以及有效性。结果110例患者中,72例病灶位于肺外侧,穿刺成功67例(93.06%),38例病灶位于肺中外侧,穿刺成功33例(86.8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外侧组定位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肺中外侧组(P<0.01)。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引导下定位针技术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20%、75.00%、89.09%。结论术前采用CT引导下定位针技术辅助切除GGN有助于缩短定位操作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定位针 肺磨玻璃结节 定位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