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8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1
作者 XIAO Ping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2年第8期459-464,共6页
As a scientific theory, Marxist theory plays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The achievements over the years have proved that only by connecting it with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 can it be understood and used by our peopl... As a scientific theory, Marxist theory plays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The achievements over the years have proved that only by connecting it with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 can it be understood and used by our people and become a weapon to guide people’s actions. Therefore, it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grasp its general law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The report of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pointed out that at present, China is in a new stage, and new opportunities and problems have emerged.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promote China’s development, we must give play to the guiding role of theory in practice, guide education with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 and realize the further upgrading of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xism sinicization LAW
下载PDF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Human Right Cause in the New Era——Summary of the Symposium on “Deeply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Spiri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Adhering to the Chinese Path of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2
作者 杨盈龙 NI Weisi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3年第1期212-226,共15页
On November 8, 2022, the symposium on “Deeply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Spirit of the 20th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Adhering to the Chinese Path of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was held by the China Society for Hum... On November 8, 2022, the symposium on “Deeply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Spirit of the 20th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Adhering to the Chinese Path of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was held by the China Society for Human Rights Studies in Beijing. Focusing on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and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the needs of our times and human rights theori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nd the new form of human rights civilization”, “Chinese human rights solutions and global human rights governance”, “making a better China’s story of advancing human rights and constructing human rights discourse system”, and other topics, the participants reached broad consensus after discussion, and the symposium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20^(th)CPC National Congress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the needs of our times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the new form of human rights civilization
下载PDF
As An“Unfinished Scheme”-- Detective Fiction and the Sinicization of Modernity,1896-1949
3
作者 Yang Y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3-271,共9页
This paper,analyses how the Chinese writers borrowed the literary genre of detective fiction from the West,but also points out the"indigenous"features of the Chinese detective fiction during the late Qing an... This paper,analyses how the Chinese writers borrowed the literary genre of detective fiction from the West,but also points out the"indigenous"features of the Chinese detective fiction during the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 periods.Further,it examines why a few Chinese writers chose to reshape detective fiction-an imported literary genre-with these indigenous features.While earlier studies argue that the"old htterateurs"in modem China represented the conservative forces,I believe that these writers were in fact well aware of the impact of Western ideologies and intellectual trends on the Chinese society.Their preference of the indigenous,therefore,was not a bhnd choice but a conscious act of resistance.Unlike the"New Literature"writers'positive responses to Westem ideas,this group of writers treated Western ideas not as the way-to save the motherland.Rather,they viewed the"hegemony"of the empires with alarm,and resorted to a se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values for ways of precluding such hegemony.Their efforts of reshaping detective fiction by this means,I argue,sheds a new light on the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society-and,more broadly,of the Asian societies-during this time.That is,such transformation figured not simply as the great triumph of the West over the Asian societies,but rather suggested a dynamic process of cultural collisions and re-cre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思潮 文学作品 历史
下载PDF
Contemporary Marxism and the Global Concept of the Universe
4
作者 Vladimir V. Orlov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4年第2期132-135,共4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宇宙 基础科学 唯物主义 现代哲学 社会问题 发展趋势 混凝土
下载PDF
Marx’s Theory of World History Explained: Basic Connotations and Contemporary Context 被引量:1
5
作者 Shuai Qia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2年第4期72-82,共11页
Marx’s theory of world hist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s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i.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arx and Engels summarized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history and the laws behind it based on t... Marx’s theory of world hist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s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i.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arx and Engels summarized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history and the laws behind it based on their observations and analyses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ir material conditions in real life and raised the realistic possibility of “transformation of history into world history” in the future. From the Marxist perspective of world history, we attempt to catch a glimpse of his profound, scientific criticism of capitalism and understand the contemporaneity and supercontemporaneity of Marxism. Also, we try to perceive new issues of our time and develop a new theory grounded in the scientific, rational, and universal insights from Marxism. The study of Marx’s theory of world history and criticism of capitalism can help understand today’s major issues such as globalization and anti-globalization. In short, Marx’s theory of world history is of profound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xism theory of world history criticism of capitalism modernity
下载PDF
Innovation of Chinese Discourse in the Contex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6
作者 Zhang Ming Ge Hongqua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0年第3期18-36,共19页
Through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 has moved from the edge of the world arena to the center and this great historical change in its development has create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innovation of Chinese discourse.The... Through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 has moved from the edge of the world arena to the center and this great historical change in its development has create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innovation of Chinese discourse.Th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ve not only maintained the vitality of Chinese discourse,but also built the inherent foundation for holding confidence in discourse.The key reason why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s facilitated the historic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discourse is that it is a scientific answer to the questions of our times about how to build socialism in a country relatively backward in the level of economy and education.In a new era for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innovations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iscourse have shown new features rarely seen before,among which the most significant is that constructing Chinese discourse is no longer a matter of individual cases but more of a common phenomenon.In the historic journey towards an all-round in-depth reform,broader theoretical space has been created for Chinese discourse.In addition,it is an important signpost in the path of promoting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iscourse in a new era,namely,how to"tell China’s stories well",and establish an appropriate mode for conveying Chinese discourse to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ese discours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the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Chinese path theoretical innovation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性省思——从五四时期“大同”观念的再出场说起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增岽 范嘉祥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7,F0002,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能够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行是前提性方面之一。五四时期,部分西方学说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发生作用,以“大同”观念为代表,表达自身的革命精神和价值追求。广大知识分子面对接纳现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能够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行是前提性方面之一。五四时期,部分西方学说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发生作用,以“大同”观念为代表,表达自身的革命精神和价值追求。广大知识分子面对接纳现代性与省思西方现代性的现实议题,受社会心理转变和推介核心价值观念的隐喻思维影响,纷纷试图采用“大同”观念解决时代问题。但因择取非科学的思想学说,不具备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空间,不仅未能带动传统观念发挥时代价值,而且使其落入倒退或空想的窠臼。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根深叶茂,在于其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让传统文化发挥鼓舞群众实践的效力,使人民群众通过先进阶级语境中的传统观念理解、认同和运用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地应对现实课题及社会心理转变,科学利用隐喻思维推动理论大众化。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第二个结合”实现又一次思想解放、打开创新空间的根本要求。新时代新征程,“第二个结合”继承发展了科学的方法论,进行更多原创性理论探索和创新,回答了重大时代课题,进一步确证了民族标识和政党形象,承担世界责任、凝聚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隐喻思维
下载PDF
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
8
作者 刘先春 李琦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共12页
党的二十大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意蕴深远的重大命题,并强调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新要求、新使命。党建理论是中国... 党的二十大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意蕴深远的重大命题,并强调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新要求、新使命。党建理论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讨和研究阐释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是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环节。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实践拓新与理论积淀,为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围绕这一重大命题,理论界从多个维度展开的学术探讨和研究阐释,为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提供了有效的学理支撑和丰富的理论资源。已有研究文献分析表明,关于这一重大命题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尚在起步与破题阶段,理论研究呈现系统性、整体性不足的突出问题。尝试从价值意蕴、理论基础、主题主线、精髓要义、结构逻辑和构建要求等六个维度,研究和阐释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学理意蕴,并提出整体性的构建思路与体系框架,全面提高这一理论体系构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学理性,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建设 理论体系
下载PDF
毛泽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先驱——基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向度的考察
9
作者 李安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4,共8页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主动探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原本分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时代...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主动探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原本分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使命的文化形态得以有机融合和发展: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阐述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当之无愧的先驱者和光辉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化时代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追寻、现实考量与未来遵循
10
作者 王保彦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和创新是新时代新征程不可推卸的庄严历史责任。从历史追寻维度看,“两个根本两个行”的判断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深刻改变,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有效解决了中国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和创新是新时代新征程不可推卸的庄严历史责任。从历史追寻维度看,“两个根本两个行”的判断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深刻改变,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有效解决了中国的时代问题;从现实考量维度看,“两个结合一个运用”的规律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将中华文明中的优秀基因激活,中国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和独特实践丰富并滋养了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展现其科学性、真理性和世界意义的真实写照;从未来遵循维度看,“六个必须坚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验与智慧的集中体现,是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下载PDF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意义阐释
11
作者 荆世群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共12页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表达,集中表现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历史环节的逻辑关系。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表达,集中表现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历史环节的逻辑关系。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变革历史进程及其发展方向的重要方式,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支点。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旨在把握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本质和主流,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规律,保持历史耐心,增强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特别是增强历史使命意识和历史规律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强化历史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21世纪马克思主义释义
12
作者 吕妍 徐晓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的本质特征之一,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与各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促进其本土化发展,并保持其生命活力。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创新成果、崭新阶段,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模版,体现了守正创新、... 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的本质特征之一,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与各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促进其本土化发展,并保持其生命活力。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创新成果、崭新阶段,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模版,体现了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基本特征;在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秉承根植中国、胸怀天下的原则;面对“两个大局”的时代主题,发挥着解释世界、引领世界的重要作用。充分理解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含义,有助于更好地运用与发展该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开放性 两个大局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文明逻辑
13
作者 韩升 李越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其内蕴着丰富而深厚的文明内涵,贯穿着辩证自洽的文明逻辑,渗透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体自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展现着习近平...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其内蕴着丰富而深厚的文明内涵,贯穿着辩证自洽的文明逻辑,渗透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体自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展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和引领世界历史演进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取向,由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进步成果基因的文明样态所孕育,承载和传播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最新发展成果。21世纪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既有对19、20世纪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有机传承与重大创新,更有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的高度概括和充分展示。21世纪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着眼于当代中国话语体系构建与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接轨与融通,是书写和呈现中国发展与世界进步协调统一关系的关键叙事样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1世纪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要在与时俱进中不断丰富话语体系的具体质料,在现实发展中不断完善话语体系的实践运行,在思想激荡中始终坚守话语体系的构建目的,在主体自觉中不断增强话语体系的发展动力,由此在不断地自我超越与完善中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强大的生命力和引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话语体系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重依据、使命耦合、进路落点
14
作者 杜俊华 李晶晶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2,共11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旗帜引领、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演进积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酝酿而来的新的文化使命。它的出场,紧密关联着“两个结合”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旗帜引领、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演进积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酝酿而来的新的文化使命。它的出场,紧密关联着“两个结合”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蓝图,是势之所趋、使命所向。新的历史起点,要从赓续中华文明“历史文脉”、构筑意识形态“精神家园”、谱写中华民族“文明华章”、承托全球“文明倡议”四大落点,推陈出新地实现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与现代转型,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两个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从古今中西之争到新的文化生命体
15
作者 陈立旭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45,160,共15页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论断。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冲击,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旧文化生命体濒临解体,如何处理中与西、古与今的关系,再造新的文化...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论断。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冲击,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旧文化生命体濒临解体,如何处理中与西、古与今的关系,再造新的文化生命体,构筑文化自信赖以依托的文化主体性,找回并坚定文化意义上的自我,重构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就成为一个摆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面前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基因,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发展出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巩固了文化主体性”。这就为破解“古今中西之争”创造了根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中西之争 新的文化生命体 文化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历史语境与实践逻辑
16
作者 林志友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9,共8页
中国人民通过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获得了追求现代化的政治资格,由此真正迈入现代化的门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提升和跨越现代化的历史层级,从而塑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模式。由于独特的... 中国人民通过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获得了追求现代化的政治资格,由此真正迈入现代化的门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提升和跨越现代化的历史层级,从而塑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模式。由于独特的实践路径,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的现代化叙事形成话语破解,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在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建构、一般规律认知以及现代化发展的中国特色等方面展示出现代化的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逻辑路向——基于“脱嵌”与“祛魅”的理论视域
17
作者 涂小雨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17-222,323,共7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但一系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并没有否定或削弱马克思主义,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导、坚持了实事求是、坚持了文化自信的结果,蕴含着独特的逻辑路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但一系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并没有否定或削弱马克思主义,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导、坚持了实事求是、坚持了文化自信的结果,蕴含着独特的逻辑路向:“脱嵌”与“祛魅”。“脱嵌”即脱教条主义之“嵌”,深化对实事求是原则的实践;“祛魅”即祛固守传统社会主义个别观点、个别论断之“魅”,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其中,在理论逻辑路向上,“脱嵌”与“祛魅”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与活的灵魂;在历史逻辑路向上,“脱嵌”与“祛魅”体现了实事求是原则的时代升华;在实践路向上,“脱嵌”与“祛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回归马克思主义常识的理论自觉、实践自觉与价值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逻辑路向 “脱嵌”与“祛魅”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典范——纪念列宁逝世100周年
18
作者 叶书宗 叶天楠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7-77,共11页
没有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就没有社会主义国家。列宁根据俄国的国情和革命实际需要,摒弃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的建党模式,创建以暴力夺取国家政权为最近目标的建党新模式;根据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趋势突显的新形势,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 没有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就没有社会主义国家。列宁根据俄国的国情和革命实际需要,摒弃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的建党模式,创建以暴力夺取国家政权为最近目标的建党新模式;根据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趋势突显的新形势,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根据俄国基本上是农民国家的实际国情,创造了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经济政策。这样,列宁就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然而列宁逝世后,苏联共产党不能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以致苏联只存在了74年,社会主义建设刚开了个头就结束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说是拓荒式的。社会主义中国之所以能不断创造新辉煌,朝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奋进,正是在于中国共产党能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永不止步地创造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开辟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 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遵循
19
作者 倪明胜 安雅琴 《理论与现代化》 2024年第1期24-32,共9页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贯通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与展开,源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引和实践拓新。“两个结合”开启理论创新、理论创造新空间,既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路径,也科学指明推进...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贯通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与展开,源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引和实践拓新。“两个结合”开启理论创新、理论创造新空间,既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路径,也科学指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遵循。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好、运用好“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科学方法论,以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及时求解时代新课题,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不断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新格局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 两个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推进
20
作者 庄晓东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3,8,共4页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原则,推动了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实践的实时跟进。新时代,中国始终秉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推进各项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原则,推动了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实践的实时跟进。新时代,中国始终秉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推进各项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化丰富,同时,使其更契合中国当前的实际国情,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创新,是引导中国践行“中国梦”的导航灯,其不仅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内涵,也为中国共产党更好地“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明确了方向,为中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总结了规律,为人类今后的良性发展探索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创新、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