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lity indicators in respiratory therapy
1
作者 Manjush Karthika Sureshkumar Vanajakshy Kumaran Praveen Beekanahaali Mokshanatha 《World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24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Quality indicators in healthcare refer to measurable and quantifiable parameters used to assess and monitor the performance,effectiveness,and safety of healthcare services.These indicators provide a systematic way to ... Quality indicators in healthcare refer to measurable and quantifiable parameters used to assess and monitor the performance,effectiveness,and safety of healthcare services.These indicators provide a systematic way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care offered,and thereby to identify areas for improvement and to ensure that patient care meets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best practices.Respiratory therapists play a vital role in areas of clinical administration such as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initiatives.Quality indicators serve as essential metrics for respiratory therapy departments to assess and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are.By systematically tracking and analyzing indicators related to infection control,treatment effectiveness,and adherence to protocols,respiratory care practitioners can identify areas to improve and implement evidence-based changes.This article reviewed how to identify,implement,and monitor quality indicators specific to the respiratory therapy departments to set benchmarks and enhance patient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lthcare quality indicators structure process outcome Respiratory therapy DEPARTMENT Respiratory therapists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postnatal care services offered to mothers in Dedza district, Malawi
2
作者 Lydia Kanise Chimtembo Alfred Maluwa +2 位作者 Angela Chimwaza Ellen Chirwa Mercy Pindani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3年第4期343-350,共8页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quality of postnatal care that midwives provide to women seeking postnatal services in health facilities in Dedza district, the central region ofMalawi. The study design was descript...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quality of postnatal care that midwives provide to women seeking postnatal services in health facilities in Dedza district, the central region ofMalawi. The study design was descriptive cross sectional and utilized quantitative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method to determine structural, process and outcome components of postnatal care in two facilities that offer emergency obstetric and neonatal care and five that offer basic emergency obstetric and neonatal care. All 60 midwives who were providing postnatal care during the time of study in the district were interviewed using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In addition, the midwives actual practice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to a standard checklist on postnatal care practice which was developed by the Malawi Ministry of Health.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PSS version 16.0. Results show that structure for providing postnatal counseling services was inappropriate and inadequate. Furthermore, the contents of postnatal services were below reproductive health standards because the clients were neither monitored nor examined physically on discharge. On average, all the seven facilities scored 48% on postnatal services rendered which is far below the recommended 80% according to the Reproductive Health Standards. There is a need to provide basic infrastructure in all the basic emergency obstetric and neonatal care facilities. In addition, refresher training courses for midwives in maternal and neonatal health with emphasis on postnatal care are recommended. There is also a need to restructure the maternal and neonatal health departments in the facilities so that the postnatal care units become stand-alone priority sit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ostnatal care services ren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lity POSTNATAL CARE REPRODUCTIVE HEALTH STandARDS POSTNATAL CARE structure process and outcome Maternal and Neonatal HEALTH POSTNATAL CARE STandARDS
下载PDF
城市医疗集团门诊质量管理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路璐 张丁元 +1 位作者 韩媛媛 吴家锋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2,共4页
目的:构建城市医疗集团门诊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为规范和提高城市医疗集团整体的门诊质量提供循证管理依据。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形成初级指标池,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20位专家开展两轮次函询,根据函... 目的:构建城市医疗集团门诊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为规范和提高城市医疗集团整体的门诊质量提供循证管理依据。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形成初级指标池,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20位专家开展两轮次函询,根据函询结果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结果:两轮次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100.0%,专家权威系数均大于0.75,KendallW协调系数为0.13~0.39,最终构建的城市医疗集团门诊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共包括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城市医疗集团门诊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全面、科学、实用,为城市医疗集团门诊同质化管理、搭建连续性服务、医疗流程优化、质量考核评价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城市医疗集团 门诊质量管理 “结构-过程-结果”模型
下载PDF
公立医院一院多区管理的路径探析
4
作者 张振 丁磊 +2 位作者 于志一 李惠久 蒋光峰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7期88-92,97,共6页
单体多院区办院模式是公立医院探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本研究在系统梳理一院多区的概念、分类、发展脉络等内容后,参考SPO模型从结构、过程、结果三个维度全面剖析一院多区医院管理实践。样本医院通过在结构层面上设计适宜组织架构... 单体多院区办院模式是公立医院探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本研究在系统梳理一院多区的概念、分类、发展脉络等内容后,参考SPO模型从结构、过程、结果三个维度全面剖析一院多区医院管理实践。样本医院通过在结构层面上设计适宜组织架构与统一资源管理,在过程层面上完善运行机制及关键要素管理路径,在结果层面上使一院多区形成了合理布局,破除了院区壁垒,达成医疗同质。同时,从高质量发展的“五个新”出发进行前瞻性分析,发现重点难点问题并给出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院多区 结构-过程-结果 医院管理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构建慢病防治体系的难点与路径
5
作者 姜雨晴 赵允伍 王珩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28,33,共4页
目的:在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探讨构建慢病防治体系的有效路径。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SPO)模型,从宏观上分析在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构建慢病防治体系的重点与难点。结果:当前,构建慢病防治体系的重点包括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建立供方、需方... 目的:在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探讨构建慢病防治体系的有效路径。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SPO)模型,从宏观上分析在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构建慢病防治体系的重点与难点。结果:当前,构建慢病防治体系的重点包括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建立供方、需方、政府“三位一体”责任机制,产出高效优质的健康结果;难点在于医疗资源结构失衡,主体责任意识淡薄,激励和考核体系低效。结论:构建高质量慢病防治体系还需持续发力,继续强化政府主导与政策支持,健全医保、医疗、医药、医防、医养“五医联动”机制,建立“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强化信息技术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防治 高质量发展 结构-过程-结果模型 医防融合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快速康复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构建
6
作者 罗艳霞 叶敏珊 +3 位作者 陈怡藤 王馨笛 李曦 阮伟清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构建宫颈癌患者快速康复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为宫颈癌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型为指导框架,2023年2—4月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12名妇科护理人员与7名宫颈癌患者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 目的构建宫颈癌患者快速康复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为宫颈癌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型为指导框架,2023年2—4月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12名妇科护理人员与7名宫颈癌患者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结合循证方法、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宫颈癌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8%、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4、0.833。2轮专家函询中,各条目得分平均值范围为3.61~4.87分、4.43~4.96分,满分率分别为26.4%~87.0%、52.2%~95.7%,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高;2轮专家函询的Kendall's W分别为0.101(P<0.05)、0.159(P<0.05)。2轮专家函询结束后形成的宫颈癌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包含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42个。一级指标权重:结构占0.335、过程占0.341、结果占0.324;二级指标组合权重:人力资源占0.169、单元设施与制度占0.169、预康复管理占0.084、术前快速康复占0.084、术中快速康复占0.086、术后快速康复占0.087、护理结局占0.163、满意度占0.158。结论研究形成的宫颈癌快速康复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科学、可靠,具有较强的专科性,可用于宫颈癌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估与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快速康复 德尔菲法 结构-过程-结果模型 护理质量指标
下载PDF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智能病历质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7
作者 郝安琪 沈洁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12期71-77,共7页
目的为解决传统病历内涵质控覆盖率不足、准确率偏低的问题,构建智能电子病历质控系统,提升病历质控质量。方法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构建高度结构化的病历数据库,利用病历质控引擎对病历文书进行内涵质控,实现电子病历全覆盖、全自动、全过... 目的为解决传统病历内涵质控覆盖率不足、准确率偏低的问题,构建智能电子病历质控系统,提升病历质控质量。方法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构建高度结构化的病历数据库,利用病历质控引擎对病历文书进行内涵质控,实现电子病历全覆盖、全自动、全过程的质控功能。并比较智能病历质控系统上线前后的住院甲级病历率、病历质控平均分和内涵缺陷项目占比,分析系统对病历质量的影响。结果智能病历质控系统上线后,住院甲级病历率(76.60%)高于上线前(68.70%),病历质控平均分[(567.68±30.11)分]高于上线前[(550.01±46.78)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内涵缺陷项目占比较上线前明显下降(平均降幅3.52%)。结论智能病历质控系统可辅助临床医生和质控员高效、准确地完成医院临床病历质量控制,提高医院病历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病历 病历质控 内涵质控 质量控制 自然语言处理 后结构化 甲级病历
下载PDF
恶性肿瘤结构化病理系统的数据管理与应用实践
8
作者 杨晓宇 宛惠 徐金建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24年第3期425-430,共6页
目的依托相关临床指南,构建适用于肺癌和结直肠癌的结构化病理系统,提高病理诊断报告逻辑性和关键诊断指标报告率。方法本研究提出一种针对肺癌和结直肠癌的前结构化病理诊断报告处理方案,通过搭建结构化病理系统,实现病理诊断报告的全... 目的依托相关临床指南,构建适用于肺癌和结直肠癌的结构化病理系统,提高病理诊断报告逻辑性和关键诊断指标报告率。方法本研究提出一种针对肺癌和结直肠癌的前结构化病理诊断报告处理方案,通过搭建结构化病理系统,实现病理诊断报告的全程规范化填写、智能化录入、结构化存储,并回顾性分析病理诊断报告的逻辑性和关键诊断指标的报告率。结果将病理诊断报告结构化处理过程前移至录入阶段,同时优化病理诊断报告的录入方式,实现两个癌种病理诊断报告逻辑性的明显优化和关键诊断指标报告率的显著提高,其中约90%的关键诊断指标报告率提高至100%。结论本研究提出的结构化病理系统方案,有效提高病理科医生和临床医生工作效率的同时,能大大降低文本二次处理对病理数据价值再利用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诊断 结构化数据 恶性肿瘤 全流程质量控制
下载PDF
脑梗死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
9
作者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脑血管病质控专病组 李子孝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脑梗死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是在2018年版本基础上修订而成,共包括27项质量控制指标。其中23项(85%)为医疗服务过程指标,覆盖了病情评估和急性期检查、急性期脑血管再灌注治疗、规范化治疗与并发症预防、二级预防等方面;4项(15%)... 脑梗死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是在2018年版本基础上修订而成,共包括27项质量控制指标。其中23项(85%)为医疗服务过程指标,覆盖了病情评估和急性期检查、急性期脑血管再灌注治疗、规范化治疗与并发症预防、二级预防等方面;4项(15%)为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结局指标,重点体现死亡率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该指标体系主要用于评估收治脑血管病的医疗机构为脑梗死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质量,以达到促进脑梗死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质量控制指标 过程指标 结局指标
下载PDF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模型的新疆农村养老机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10
作者 高凯歌 徐月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3期34-38,共5页
目的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型为指导,从结构、过程和结果3个维度,构建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2023年8月至11月收集资料,以文献研究和相关政策解释为基础,结合2次专家咨询的意见建立指标体系。通过优序图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目的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型为指导,从结构、过程和结果3个维度,构建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2023年8月至11月收集资料,以文献研究和相关政策解释为基础,结合2次专家咨询的意见建立指标体系。通过优序图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肯德尔协调系数评价专家意见一致性,采用Cronbach’sα系数检验指标体系信度。结果2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3。第1、2轮专家咨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344、0.350(P<0.001)。构建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76个。服务结构质量指标、服务过程质量指标和服务结果质量指标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37、0.829和0.820。结论本研究专家意见一致性较好,构建的指标体系可靠,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医养结合 服务质量评价 结构-过程-结果模型
下载PDF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院外延伸护理对肝功能不全患儿生活质量及家属疾病认知的影响
11
作者 代明明 赵青青 万园园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5期627-629,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院外延伸护理对肝功能不全患儿生活质量及家属疾病认知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肝功能不全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院外延伸护理对肝功能不全患儿生活质量及家属疾病认知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肝功能不全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外延伸护理,试验组实施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院外延伸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家属疾病认知水平(家属疾病认知调查问卷评分)及患儿生活质量[中文版儿童生活质量普通适用核心量表4.0(PedsQL4.0)评分]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患儿家属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案、护理要点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58、6.282、6.475、5.902,P<0.05)。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患儿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9、4.633、5.460、4.463,P<0.05)。结论: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院外延伸护理能够提高肝功能不全患儿家属疾病认知水平,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不全 结构—过程—结果理论 院外延伸护理 家属疾病认知 患儿生活质量
下载PDF
护士结构配置对护理质量结果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李振香 王伟 +3 位作者 张静 张玉曼 芦凤娟 马梦颖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7期882-886,共5页
目的:分析护理结构指标"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对护理结果指标的影响,为中国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5年在山东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的组织下,对山东省121家三级医院(包括10家按三级... 目的:分析护理结构指标"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对护理结果指标的影响,为中国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5年在山东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的组织下,对山东省121家三级医院(包括10家按三级管理医院)为研究对象进行指标数据采集,以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住院患者跌倒伤害率、院内压疮发生率为因变量,以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与3个结果指标之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工作年限≥5年护士占比每增加1%,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住院患者跌倒伤害率、院内压疮发生率3个指标分别下降0.130%、0.396%、0.075%;护师及以上护士配置每增加1%,住院患者跌倒伤害率下降0.369%。结论: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对护理结果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建议各医疗机构可以将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作为日常监测指标,用于指导护士人力结构配置,并开展与患者结局和护理质量关联的研究,为管理者提供一种从优化护士人力结构配置角度出发的改善护理质量的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指标 结构-过程-结果模式 护理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北京地区重症医学科质量控制现状调查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翔 刘大为 +6 位作者 隆云 丁欣 刘晔 汤铂 杜微 赵华 何怀武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12期31-33,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重症医学科质量控制现状,发现薄弱环节,为下一步干预提供科学基础。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北京地区重症医学科分为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重症医学科两层随机抽样,抽取2012年度重症医学医疗质量控制的"结构-过程-结...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重症医学科质量控制现状,发现薄弱环节,为下一步干预提供科学基础。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北京地区重症医学科分为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重症医学科两层随机抽样,抽取2012年度重症医学医疗质量控制的"结构-过程-结果"的评价系统指标数据。结果在结构指标中,除高级职称重症专科医师数量三级医院比二级医院多外,三级医院重症医学科与二级医院在资源配置上多数指标差距并不明显。在过程指标中,三级医院无论从患者标准化转出程序,多学科查房频度、继续教育开展频度及床位使用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二级医院。在结果指标上,北京地区三级医院重症医学科虽然在患者死亡率、标准化死亡比、意外拔管率及48小时内非计划再插管率都体现出高于二级医院的水平,但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都高于二级医院。结论资源配置上北京地区重症医学科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虽然相近,在过程管理、结果指标上三级医院整体优于二级医院,但三级医院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高于二级医院,提示这些方面是下一步重症医学质量控制重点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质量控制 "结构-过程-结果"医疗质量体系
下载PDF
Donabedian质量理论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4
作者 陶珍晖 郭学 +3 位作者 宋妍 冈金剑 周鑫 陈育青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应用Donabedian质量理论,构建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结构-过程-结果指标,并对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探讨该质量理论指导下的三维指标能否提高血管通路管理质量。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进... 目的应用Donabedian质量理论,构建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结构-过程-结果指标,并对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探讨该质量理论指导下的三维指标能否提高血管通路管理质量。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干预前采用常规的注重结果指标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干预措施主要为在Donabedian质量理论指导下,关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指标,观察该方法与常规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血管通路质量的影响有无差异。结果干预前后,患者总数为148例和203例。干预前后,血管通路构成比方面,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比例由73.0%提高到81.8%(χ~2=3.871,P=0.049),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比例由24.3%下降到14.3%(χ2=5.717,P=0.017);血管通路并发症方面,CVC的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由0.94/1000导管日下降到0.40/1000导管日(χ~2=9.786,P=0.002),内瘘狭窄发生率由0.29/1000患者日下降到0.08/1000病人日(χ~2=7.703,P=0.006);在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上,区域法穿刺由94.5%下降到77.7%(χ~2=13.848,P=0.000),而绳梯法穿刺由3.7%提高到13.7%(χ~2=13.162,P=0.000);患者由于血管通路并发症而住院的比例由23.8%降低到10.0%(χ~2=9.037,P=0.003)。结论 Donabedian质量理论指导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质量管理,其提高血管通路质量效果明显,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abedian 结构-过程-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持续质量改进
下载PDF
SPC技术在打叶复烤片烟结构质量控制上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满 许自成 +3 位作者 牛宝权 何结望 闫铁军 谢豪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90-93,共4页
为实现打叶复烤过程片烟结构质量稳定性的控制,利用SPC技术对云南省烟草公司2008年的片烟样品CAAF3进行统计分析,构造了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并对过程进行了稳态判断和过程能力分析,结果表明:第3组和第5组样品的打叶过程出现稳... 为实现打叶复烤过程片烟结构质量稳定性的控制,利用SPC技术对云南省烟草公司2008年的片烟样品CAAF3进行统计分析,构造了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并对过程进行了稳态判断和过程能力分析,结果表明:第3组和第5组样品的打叶过程出现稳定异常;异常因素消除后的过程能力(Cpk=0.36)较低,因此SPC技术可以对打叶复烤过程片烟结构质量进行有效检测和控制,以满足烟草工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过程控制 控制图 片烟结构 质量控制
下载PDF
适宜加热温度保持牦牛瘤胃平滑肌加工品质和组织结构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升升 余群力 靳义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00-305,共6页
为研究不同温度对牦牛平滑肌加工品质和组织结构的影响。将牦牛瘤胃平滑肌分别在50、60、70、80、90、100℃条件下处理60 min后取样,考察不同温度对牦牛平滑肌蒸煮损失、热收缩率、剪切力、胶原蛋白含量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 为研究不同温度对牦牛平滑肌加工品质和组织结构的影响。将牦牛瘤胃平滑肌分别在50、60、70、80、90、100℃条件下处理60 min后取样,考察不同温度对牦牛平滑肌蒸煮损失、热收缩率、剪切力、胶原蛋白含量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牦牛平滑肌的蒸煮损失、热收缩率、初级和次级肌束膜的厚度均显著增加(P<0.05);剪切力、胶原蛋白含量和肌纤维直径均显著降低(P<0.05);总体表现为牦牛平滑肌的加工品质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组织结构随温度升高而收缩。80℃是平滑肌加工品质形成的关键温度,80℃处理60 min牦牛平滑肌的蒸煮损失为31.39%?3.08%、热收缩率为30.80%?2.15%、剪切力值为86.63 N?8.72 N、胶原蛋白质量分数为49.52 mg/g?2.84 mg/g。因此,推荐牦牛瘤胃平滑肌在80~90℃范围内熟制具有较好的加工品质和组织形态。研究结果将为含平滑肌的内脏等副产物的精深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加工 品质控制 组织结构 牦牛 瘤胃平滑肌
下载PDF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模式在腹壁尿路造口患者全程化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瑞 欧密 +3 位作者 李艳 杨瑛 王春晖 吕凤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膀胱全切+腹壁尿路造口患者全程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昆明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膀胱癌尿流改道行腹壁尿路造口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6...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膀胱全切+腹壁尿路造口患者全程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昆明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膀胱癌尿流改道行腹壁尿路造口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住院治疗的3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及出院后电话回访;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住院治疗的32例患者设为干预组,实施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管理方案。结果干预组患者住院满意度和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可以作为膀胱癌腹壁尿路造口患者全程化管理的有效干预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 膀胱癌 膀胱全切 尿流改道 尿路造口
下载PDF
我国日间手术质量与安全管理理论框架的多层次多维度全景重构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志超 马洪升 +2 位作者 杨建超 宋应寒 郭钊侠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44-646,658,共4页
日间手术改变传统择期手术的就医流程,其质量与安全问题日趋凸显然而,我国对于日间手术质量与安全的理论研究尚属空白,为此,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与计量,针对日间手术质量与安全的内涵、日间手术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关键... 日间手术改变传统择期手术的就医流程,其质量与安全问题日趋凸显然而,我国对于日间手术质量与安全的理论研究尚属空白,为此,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与计量,针对日间手术质量与安全的内涵、日间手术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关键要素识别、医疗质量与安全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和日间手术质量与安全的保障体系进行系统的解析,研究旨在构建形成符合我国日间手术质量与安全管理特点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抑制日间手术质量与安全事件的发生,实现日间手术在业内健康有序的发展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结构-过程-结果理论 医疗质量 安全保障体系 根因分析
下载PDF
我院ICU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亚萍 闫春良 +3 位作者 李德强 董文辉 郑莉 邱士鹏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5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医学科质量控制现状,发现、分析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提高我院ICU质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ICU 2012年1月-2013年12月"结构-过程-结果 "评价系统的指标数据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结构指标中,学科建设基本符合国家要...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医学科质量控制现状,发现、分析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提高我院ICU质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ICU 2012年1月-2013年12月"结构-过程-结果 "评价系统的指标数据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结构指标中,学科建设基本符合国家要求,但其中专科医生配置和部分设备配置低于北京市二级医院平均水平;而24h获得的高级职称重症专科医师数量和年不良事件报告例数均低于北京市二级医院平均水平。在过程指标中,已建立患者转出的标准化程序,多学科查房频度、床位使用率接近二级医院水平但明显低于三级医院水平,而继续教育开展频度则低于北京市二级医院平均水平。在结果指标中,标准化死亡比、意外拔管率、48h内非计划再插管率介于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之间,48h再转入ICU发生率2012年偏高,2013年有所下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2012年水平高于或接近北京市三级医院水平,均高于二级医院水平,2013年较前有所下降。结论我院ICU质量控制指标总体介于北京市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之间,但在重症医学专科医生配置、高级职称重症专科医师数量、年不良事件报告例数、继续教育开展频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对于结果指标中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控制仍是下一步质量控制与改进的重要干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质量控制 “结构-过程-结果”医疗质量体系
下载PDF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阮思美 梁爱群 +1 位作者 金雁 黄郁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第8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5月31日于手术室成功完成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将2019年6月1日~12月31日于手术室成功完成手术的100例患者...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5月31日于手术室成功完成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将2019年6月1日~12月31日于手术室成功完成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两组手术室护理人员均相同。比较两组手术室工作效率、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接送患者时间与等待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准备失误、术前意外伤害、术中操作不当、护理文书记录错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管理,可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及患者对手术室整体管理满意度,从而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 护理 不良事件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