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ad Removal from Aqueous Solutions Using Novel Gel Adsorbent Synthesized from Natural Condensed Tannin 被引量:3
1
作者 占新民 赵璇 +1 位作者 AKANE Miyazaki YOSHIO Nakano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26-430,共5页
Lead has caused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ue to its toxicity, accumulation in food chains and persistence in nature. In this paper, removal of lead from aqueous solutions is investigated using a novel gel adsor... Lead has caused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ue to its toxicity, accumulation in food chains and persistence in nature. In this paper, removal of lead from aqueous solutions is investigated using a novel gel adsorbent synthesized from natural condensed tannin. The novel adsorbent performs in aqueous solutions as a weak base with valid basic groups of 1.2mmol·g-1 tannin gel particles and therefore results in the elevation of pH value of aqueous solutions. Even when initial pH is 3.6, final pH at equilibrium can climb up to 6.5 that is above the pH value for Pb(OH)2 precipitation formation and then lead can be removed from wastewater by this so-called surface precipitation. The adsorption isotherm can be expressed by the Langmuir equation and the maximum capacity for adsorption of Pb is up to 92 mg·g-1 (based on dry adsorbent) when initial pH value is 3.6. Hence, the adsorbent does offer favorable properties in lead removal with respect to its high adsorption capacity at low initial pH value, which is advantageous to lead removal from acidic wastewater. A model is put forward to describe the individual adsorption phenomenon of the tannin gel adsorb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densed tannin lead removal surface precipitation tannin gel adsorbent
下载PDF
Cr(Ⅲ) removal from simulated solution using hydrous magnesium oxide coated fly ash: Optimization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被引量:1
2
作者 Min Xia Chunsong Ye +2 位作者 Kewu Pi Defu Liu Andrea R. Gerso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192-1199,共8页
Hydrous magnesium oxide coated fly ash (MFA) has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potential by providing a sub- strate for the adsorption of aqueous Cr(Ⅲ). Aqueous Cr(Ⅲ) adsorption onto MFA was examined as a function... Hydrous magnesium oxide coated fly ash (MFA) has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potential by providing a sub- strate for the adsorption of aqueous Cr(Ⅲ). Aqueous Cr(Ⅲ) adsorption onto MFA was examined as a function of MFA dosage, pH and initial Cr(Ⅲ) concentration with the Box-Behnken approach used for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pH and dosage (dosage and concentration) have significant interactive effects on Cr(Ⅲ) adsorption efficiency.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s that the response surface quadratic model is highly significant and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experimental outcomes. Cr(Ⅲ) removal effi- ciency of 98% was obtained using optimized conditions of MFA dosage, pH and initial Cr(Ⅲ) concentration of 1,5 7 g. L- 1, 4.11 and 126 mg. L- 1, respectively. Cr(Ⅲ) adsorption onto MFA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Or(Ⅲ) and the functional group --OH of the hydrous magnesium oxide, in all probability caused by chemisorpt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conduce to reveal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r(Ⅲ) pollutant and MFA characteristics, posing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cost-effective alternative adsorption techn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heavy metal containing waste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us magnesium oxide Fly ash Cr(Ⅲ) removal OPTIMIZATI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下载PDF
仿生集水纤维研究进展及应用
3
作者 罗鸿 梅益 +3 位作者 韦函 周学湫 覃冰黎 汪希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6-34,共19页
淡水资源短缺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相关研究发现,模仿蜘蛛丝等生物结构从空气中收集水分,是缓解当前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仿生集水领域的研究焦点。本文从基础润湿理论、液滴定向传输机理、定向集水机制、仿生纤维设计特... 淡水资源短缺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相关研究发现,模仿蜘蛛丝等生物结构从空气中收集水分,是缓解当前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仿生集水领域的研究焦点。本文从基础润湿理论、液滴定向传输机理、定向集水机制、仿生纤维设计特点及制备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Young’s方程、Wenzel模型以及Cassie-Baxter模型等基础润湿理论。将纤维集水过程划分为冷凝结露、定向运输和液滴脱附3个阶段,并深入阐述了蜘蛛丝集水过程的内在机制,包括拉普拉斯压力梯度、表面能梯度、滞后效应和液滴悬挂能力。分析了影响集水效率的关键因素,并列举了提升纤维集水效率的常用策略。归纳了仿生纤维结构的主要仿生对象、仿生原理以及所采用的主要制备技术,并对不同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对不同仿生纤维网状集水器的集水特点和集水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仿生纤维集水技术在大气水收集、海水淡化、工业蒸气回收以及油水分离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现有不足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纤维 表面润湿 冷凝结露 定向运输 液滴脱附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垃圾焚烧飞灰制备聚合硫酸铝铁的方法
4
作者 张茜 张婷钰 +5 位作者 李健 董思涵 丁嘉玲 杨雨虹 刘天成 王博涛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以昆明市某垃圾焚烧厂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为原料,通过酸浸法制备了聚合硫酸铝铁絮凝剂(PAFS),并用于高岭土模拟废水的絮凝处理。探讨了材料制备条件的单因素实验,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技术优化实验条件得到了最佳材料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当... 以昆明市某垃圾焚烧厂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为原料,通过酸浸法制备了聚合硫酸铝铁絮凝剂(PAFS),并用于高岭土模拟废水的絮凝处理。探讨了材料制备条件的单因素实验,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技术优化实验条件得到了最佳材料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当聚合时间为64.05 min、聚合搅拌速度为96.89 r/min、聚合温度为39.76℃时,絮凝剂对模拟废水的除浊率预测值为35.9%,实际值为35.95%,两者差距较小,说明该响应面模型可靠性较高,最优参数具有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聚合硫酸铝铁 除浊率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粉煤灰基聚硅酸铝铁絮凝剂合成工艺优化实验 被引量:1
5
作者 高红莉 胡军周 +2 位作者 郭雷 李洪涛 张硌 《河南科学》 2019年第7期1058-1063,共6页
为了提高粉煤灰基聚硅酸铝铁絮凝剂的产品质量,改进生产工艺,采用响应曲面法对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聚硅酸铝铁絮凝剂(PSAF)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研究了二氧化硅浓度、酸灰比、活化时间、活化温度、熟化时间、熟化温度、n(Al+Fe)/n... 为了提高粉煤灰基聚硅酸铝铁絮凝剂的产品质量,改进生产工艺,采用响应曲面法对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聚硅酸铝铁絮凝剂(PSAF)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研究了二氧化硅浓度、酸灰比、活化时间、活化温度、熟化时间、熟化温度、n(Al+Fe)/n(Si)(铝铁硅比)、n(Al)/n(Fe)(铝铁比)等因素对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法建立的2FI模型回归项极显著(P=0.0108),复相关系数R2为0.8625,模型选择合理.二氧化硅浓度为1.5%、酸灰比为1.8、活化时间为60min、活化温度为40℃、熟化时间为138min、熟化温度为83℃、n(Al+Fe)/n(Si)为0.86、n(Al)/n(Fe)为13.5时,所得絮凝剂对絮凝效果最好,对腐殖酸模拟废水COD去除率可以达到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基聚硅酸铝铁絮凝剂 质量控制 响应曲面法 COD去除率 D-最优设计
下载PDF
一种新材料的制备及除磷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占梅 张立 +2 位作者 任筱雨 张中天 徐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25-131,共7页
为探索制备粉煤灰改性硅藻土的优化条件,该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的Box-Behnken设计对硅藻土与粉煤灰的质量比、煅烧时间、煅烧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粉煤灰改性硅藻土制备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SEM、BET、FTIR、XRD表... 为探索制备粉煤灰改性硅藻土的优化条件,该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的Box-Behnken设计对硅藻土与粉煤灰的质量比、煅烧时间、煅烧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粉煤灰改性硅藻土制备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SEM、BET、FTIR、XRD表征分析且对优化条件下制备的粉煤灰改性硅藻土除磷效果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对总磷的去除影响最大,其次是硅藻土与粉煤灰的质量配比和煅烧时间,且硅藻土与粉煤灰的质量配比与煅烧时间对总磷的去除均存在显著交互影响。最佳制备条件为:硅藻土与粉煤灰的质量比为1∶1,煅烧温度800℃下,煅烧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粉煤灰改性硅藻土,对总磷的去除率达到73.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硅藻土 粉煤灰 磷去除率
下载PDF
垃圾焚烧飞灰中主要元素的深度分布及形态 被引量:10
7
作者 侯霞丽 李晓东 +3 位作者 陈彤 陆胜勇 纪莎莎 任咏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30-937,共8页
以正在运行的3个不同垃圾焚烧炉的布袋除尘器飞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炉型飞灰中的主要元素在飞灰颗粒不同深度上的分布状况及浸出特性,并着重对飞灰表面C和Cl的形态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飞灰的基体主要由Si、Al、Fe、Ca、Mg、Ti等高沸点... 以正在运行的3个不同垃圾焚烧炉的布袋除尘器飞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炉型飞灰中的主要元素在飞灰颗粒不同深度上的分布状况及浸出特性,并着重对飞灰表面C和Cl的形态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飞灰的基体主要由Si、Al、Fe、Ca、Mg、Ti等高沸点的元素,通过机械迁移以氧化物的形式形成;而Na、K等低沸点元素,主要通过"蒸发-冷凝"机理以可溶性氯盐和硫酸盐的形式富集在飞灰颗粒表面.在飞灰表面,C元素主要以C=C、C-H/C-C、C-O/C=O/O-C=O等有机态形式出现,Cl元素的有机态和无机态,分别约占40%和60%.流化床飞灰表面Na、K等元素的富集状况没有炉排炉明显,主要是由于流化床炉气氛多呈氧化性并且其中氯含量较低,抑制了金属的挥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飞灰 元素形态 整体分布 表面分布 蒸发-冷凝
下载PDF
酸洗除灰分对活性炭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宜望 左宋林 张文彬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6-71,共6页
采用循环酸洗方式对3种常见的商业椰壳、煤质和木质活性炭进行除灰,测试活性炭的灰分、p H和电导率,分别采用氮气吸附分析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和Boehm滴定法分析活性炭的孔隙结构、粒度分布和酸碱性成分含量,阐明酸洗除灰对活性炭性质的... 采用循环酸洗方式对3种常见的商业椰壳、煤质和木质活性炭进行除灰,测试活性炭的灰分、p H和电导率,分别采用氮气吸附分析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和Boehm滴定法分析活性炭的孔隙结构、粒度分布和酸碱性成分含量,阐明酸洗除灰对活性炭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洗除灰对粒径较大的活性炭颗粒具有轻微破碎作用,提高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与比孔容积;灰分中的金属氧化物和无机盐显著影响活性炭的酸性和碱性成分含量以及表面酸碱性官能团的Boehm分析结果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酸洗 除灰 表面化学性质 孔隙结构
下载PDF
电容器表面清灰系统
9
作者 唐少琴 《电子测试》 2014年第10X期111-112,共2页
电容器表面漆膜附着力是影响电容器良好的喷漆涂装的关键。良好的电容器表面处理方法又是影响电容器表面漆膜附着力的关键。目前,电容器表面抛丸打毛是电容器表面处理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是抛丸打毛后遗留在电容器表面的残灰又是影响电容... 电容器表面漆膜附着力是影响电容器良好的喷漆涂装的关键。良好的电容器表面处理方法又是影响电容器表面漆膜附着力的关键。目前,电容器表面抛丸打毛是电容器表面处理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是抛丸打毛后遗留在电容器表面的残灰又是影响电容器表面附着力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传统的表面清灰方法,耗时耗力,且质量不高。电容器表面清灰系统,它清扫均匀,不留死角,大大提高了电容器表面清灰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容器 表面附着力 抛丸打毛 电容器表面清灰系统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铝污泥基质去除氮磷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志鹏 于涛 +2 位作者 魏东洋 贺涛 陈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55-261,共7页
文章以铝污泥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水玻璃为添加剂制备新型颗粒状铝污泥基质(GASM)。选取原料配比、添加剂比例和煅烧温度3种因素为影响因子对GASM制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制备后利用SEM和XRD对GASM进行表征并测试GASM对氮、磷污染... 文章以铝污泥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水玻璃为添加剂制备新型颗粒状铝污泥基质(GASM)。选取原料配比、添加剂比例和煅烧温度3种因素为影响因子对GASM制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制备后利用SEM和XRD对GASM进行表征并测试GASM对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影响因子对GASM填料性能的影响显著性顺序为煅烧温度、原料配比和添加剂比例,具体的最优制备条件为:煅烧温度约1 010℃,铝污泥与粉煤灰比例73∶27,添加剂比例11%;根据表征结果发现GASM具有发达的空隙结构,铝元素主要以结构稳定的非晶态形式存在;经过多次重复试验,得到基于GASM材料的装置对农村污水中NH3-N的最高去除率为79.56%,对污水中TN和TP的去除率总体变化趋势相似,最高去除率分别为67.76%和79.91%,结果表明GASM材料对氮、磷的去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污泥基质 脱氮除磷 粉煤灰基质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注压成型仿生纳米结构聚丙烯表面的冷凝微水滴动态行为 被引量:2
11
作者 安越 黄汉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88-1895,共8页
选择2种锥形纳米孔结构参数不同的阳极氧化铝(AAO)作为模板,利用注射压缩成型(ICM)技术将AAO模板中的纳米孔结构复制到聚丙烯(PP)表面上,在复制的PP表面上形成了致密且规则排列的锥形纳米柱阵列结构.该结构是一种仿生蝉翼纳米结构.在纳... 选择2种锥形纳米孔结构参数不同的阳极氧化铝(AAO)作为模板,利用注射压缩成型(ICM)技术将AAO模板中的纳米孔结构复制到聚丙烯(PP)表面上,在复制的PP表面上形成了致密且规则排列的锥形纳米柱阵列结构.该结构是一种仿生蝉翼纳米结构.在纳米柱结构的润湿状态能量比和顶部直径与中心间距之比(分别约为0.46和0.26)均明显较小的PP复制物表面,冷凝微水滴呈明亮的球状;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冷凝微水滴可通过频繁地合并、跳跃从该表面上移除,表面不断更新,即该表面具有明显的冷凝微水滴自移除(CMDSR)功能,使表面上覆盖的冷凝微水滴维持明显较低的量,而且冷凝微水滴维持较小的直径(不超过40μm).该CMDSR功能是在未经低表面能修饰的情况下获得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ICM技术可快速、批量制备具有CMDSR功能的超疏水高分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纳米结构表面 冷凝微水滴动态行为 自移除 超疏水 注射压缩成型 聚丙烯
下载PDF
基于矿热炉专用立式余热锅炉的硅铁矿热炉余热发电工程介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书鹏 《铁合金》 2017年第3期34-38,共5页
结合硅铁冶炼电炉烟气余热利用发电系统工程实例,介绍了以矿热炉专用立式余热锅炉技术为核心,生产过热蒸汽用于发电的工艺流程,重点介绍了余热锅炉的钢珠连续清灰技术;并对硅铁矿热炉余热发电系统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硅铁电炉 矿热炉专用立式余热锅炉 钢珠连续清灰系统 纯凝式汽轮机 发电机
下载PDF
超疏水低黏附微孔表面的制备及其冷凝微滴的高效自去除性能
13
作者 刘宏伟 轩森森 +1 位作者 崔泽航 李国强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67-72,92,共7页
冷凝微滴在基底材料表面的高效自去除是防结霜的一种有效手段。以硅片为基底材料,采用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制备了微孔阵列结构,经低表面能修饰后,表面水接触角为165°,滚动角为0.6°,液滴在微孔结构表面可以实现多次弹跳。通过冷... 冷凝微滴在基底材料表面的高效自去除是防结霜的一种有效手段。以硅片为基底材料,采用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制备了微孔阵列结构,经低表面能修饰后,表面水接触角为165°,滚动角为0.6°,液滴在微孔结构表面可以实现多次弹跳。通过冷凝微滴的自去除实验,重点分析了冷凝微滴的成核、生长、合并自去除机制,发现冷凝微滴可以在微孔内部短时间内快速成核,并且微孔表面的超疏水低黏附特性能有效加速合并后液滴的弹跳自去除。通过对自去除过程中的参数分析,讨论了液滴自去除效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制备的微孔表面在防结霜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表面 疏水性 黏附性 冷凝微滴 自去除 防结霜
下载PDF
焦炉尾气粉尘烟羽协同控制研究与应用
14
作者 葛春亮 丁得龙 +2 位作者 刘寒梅 刘文榉 王文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159-162,共4页
以A钢铁公司焦炉尾气粉尘烟羽协同控制改造为例,阐述了烟羽协同控制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通过理论分析计算,采用脱硫吸收塔前烟气降温,吸收塔内浆液喷淋冷却,再组合吸收塔出口尾气加热的冷凝再热工艺。结合焦炉尾气的成分特点,选择... 以A钢铁公司焦炉尾气粉尘烟羽协同控制改造为例,阐述了烟羽协同控制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通过理论分析计算,采用脱硫吸收塔前烟气降温,吸收塔内浆液喷淋冷却,再组合吸收塔出口尾气加热的冷凝再热工艺。结合焦炉尾气的成分特点,选择氟塑料换热器作为烟气降温和加热设备。项目投运后,实现了粉尘烟羽的协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尾气 烟羽治理 冷凝再热 协同除尘
下载PDF
利用在线清灰装置提高锅炉效率
15
作者 何慧军 《冶金动力》 2014年第7期49-50,53,共3页
锅炉燃烧工况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锅炉本身的运行工况和参数变化,而且对整个机组运行的安全、经济均将有着极大的影响.介绍了杭钢动力公司锅炉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技术改造安装在线清灰装置提高锅炉效率,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锅炉 受热面积灰 在线清灰 吹灰器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除尘灰与粉煤灰冷固结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甄杰 王宝祥 +3 位作者 赵凯 陈伟 甄常亮 佟岩 《中国冶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0-136,共7页
为了实现除尘灰与粉煤灰的高附加值协同利用,提出了除尘灰与粉煤灰协同制备陶瓷纤维的方法。传统的矿粉造块工艺参数不适用于除尘灰与粉煤灰的混合料,因此选择落下强度作为评价指标,水分含量、黏结剂配比、成型压力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 为了实现除尘灰与粉煤灰的高附加值协同利用,提出了除尘灰与粉煤灰协同制备陶瓷纤维的方法。传统的矿粉造块工艺参数不适用于除尘灰与粉煤灰的混合料,因此选择落下强度作为评价指标,水分含量、黏结剂配比、成型压力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响应曲面法对除尘灰与粉煤灰冷固结成型的工艺参数重新进行优化设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水分含量和黏结剂配比对落下强度影响显著,而成型压力的影响较小;水分含量和黏结剂配比的交互作用明显。通过分析试验结果建立了此配料情况下的落下强度二项式模型,模型预测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水分含量(质量分数)7.68%、黏结剂配比5.91%、成型压力38.8 MPa,按此参数进行试验,得到的落下强度与模型预测的误差小于2%,可以作为预测模型使用。按此参数进行不同粉煤灰与除尘灰的配比试验,结果符合预期,可为后续高温还原试验提供合格冷固结压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尘灰 粉煤灰 冷固结 响应曲面法 落下强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