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综合干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湿质患者临床研究
1
作者 陈嫚嫚 张静 张群 《河北中医》 2024年第4期587-590,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综合干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CB)痰湿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2例CB痰湿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西医常规干预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观察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综合干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CB)痰湿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2例CB痰湿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西医常规干预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综合干预治疗。2组均连续干预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痰湿质体质量表评分、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及FEV_(1)/FVC]及炎症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痰湿质体质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痰湿质体质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VC、FEV_(1)及FEV_(1)/FVC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FVC、FEV_(1)及FEV_(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炎症因子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综合干预CB痰湿质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痰湿质状况,提高肺功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积极控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治未病论 痰湿质 中医疗法
下载PDF
基于“阴病治阳”治则浅析“重阳思想”在抑郁症诊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邵帅 王永强 +1 位作者 石悦 王珑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74-78,共5页
从阴阳观来看,抑郁症主症、发病机制、患病人群性别差异、患病季节及时空差异具有阴之属性,在宏观疾病观上抑郁症属阴病范畴,因此将抑郁症的病机归为阳虚阴盛;基于《黄帝内经》“阴病治阳”的治则,浅析以扶阳为主的“重阳思想”在抑郁... 从阴阳观来看,抑郁症主症、发病机制、患病人群性别差异、患病季节及时空差异具有阴之属性,在宏观疾病观上抑郁症属阴病范畴,因此将抑郁症的病机归为阳虚阴盛;基于《黄帝内经》“阴病治阳”的治则,浅析以扶阳为主的“重阳思想”在抑郁症诊疗过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黄帝内经》 阴病治阳 中医理论 中医药疗法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知信行模式联合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秀芬 张玲玲 +3 位作者 徐丽丽 姜文 陈培培 方荣荣 《循证护理》 2023年第2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联合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筛查门诊筛查的200例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为期1年的知信行模式联合中医治...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联合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筛查门诊筛查的200例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为期1年的知信行模式联合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干预管理,比较干预前后老年人认知水平及认知能力。结果:20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干预后知-信-行调查问卷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知信行模式联合中医治未病理论干预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可有效提高老年人认知水平,改善认知功能,阻止或延缓认知障碍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信行模式 中医治未病理论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人 社区 护理
下载PDF
基于“菌-肠-脑”轴探讨帕金森病“土虚木揺”的病机
4
作者 张蕾蕾 刘志军 金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2-396,共5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显著特征是脑内多巴胺的缺乏或减少,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彻底明确。中医学对帕金森病的认识详于肝肾而略于脾胃,现从“脾阴”出发,提出“土虚木揺”是帕金森病的病机特征,并从“菌-肠-脑”轴进...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显著特征是脑内多巴胺的缺乏或减少,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彻底明确。中医学对帕金森病的认识详于肝肾而略于脾胃,现从“脾阴”出发,提出“土虚木揺”是帕金森病的病机特征,并从“菌-肠-脑”轴进行了分析,指出帕金森病治疗中需要“肝脾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菌-肠-脑”轴 土虚木揺 肝脾同治
下载PDF
基于调气解毒学说论治玄府络脉并病之肺结节
5
作者 李娟 刘瑞 花宝金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8期2631-2634,共4页
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增加,但目前仍缺乏对于恶性结节的早期干预措施,中医药将其纳入“治未病”理念中“既病防变”范畴,多从痰瘀互结于肺认识其发生发展,但对于其发于细微,单发多发不定等方面仍缺乏论述。现从气机升降失调导致的玄府络... 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增加,但目前仍缺乏对于恶性结节的早期干预措施,中医药将其纳入“治未病”理念中“既病防变”范畴,多从痰瘀互结于肺认识其发生发展,但对于其发于细微,单发多发不定等方面仍缺乏论述。现从气机升降失调导致的玄府络脉并病入手,探讨肺结节的主要病机,并基于花宝金教授的调气解毒学说提出调气扶正、开玄通络、逐痰祛瘀以解细微之邪的论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调气解毒 玄府 络脉 气机升降 痰瘀互结 学术思想 治未病
下载PDF
《引经证医》学术思想初探
6
作者 王玲 王鹏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85-88,共4页
清代新安医家程樑的代表著作《引经证医》是一部汇集医理和病案的综合性医书,其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理论上坚持溯本穷源,引经证医;诊病时强调审证周详,重视脉诊;临证主张责之脾胃,治以健运中州;治法别出心裁,常采用“内疾外治... 清代新安医家程樑的代表著作《引经证医》是一部汇集医理和病案的综合性医书,其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理论上坚持溯本穷源,引经证医;诊病时强调审证周详,重视脉诊;临证主张责之脾胃,治以健运中州;治法别出心裁,常采用“内疾外治”之法;遣方用药精简轻灵,而效专力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樑 新安医家 《引经证医》 健运中州 内疾外治
下载PDF
从肺论治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仲海红 邓君启 +1 位作者 金玉弟 顾明昌 《山西中医》 2023年第7期1-3,共3页
帕金森病属中医颤病范畴,从肝脾肾论治者较多。基于《黄帝内经》“肺者,气之本也”及颤病相关文献,从中医学整体观辨证出发,分析肺的生理功能与帕金森非运动症状的病因病机,认为肺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密切相关。从肺论治可以拓宽帕金... 帕金森病属中医颤病范畴,从肝脾肾论治者较多。基于《黄帝内经》“肺者,气之本也”及颤病相关文献,从中医学整体观辨证出发,分析肺的生理功能与帕金森非运动症状的病因病机,认为肺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密切相关。从肺论治可以拓宽帕金森病的中医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病因病机 从肺论治
下载PDF
基于血浊理论探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辨证论治
8
作者 秦发展 牛昱光 +1 位作者 韩萍 王新陆 《天津中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297-300,共4页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是处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其过程具有可逆性,早期治疗有助于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文章基于血浊理论对MCI的治疗进行了探讨,阐述了肾精亏虚、血浊扰神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病机关键,血浊生痰化瘀...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是处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其过程具有可逆性,早期治疗有助于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文章基于血浊理论对MCI的治疗进行了探讨,阐述了肾精亏虚、血浊扰神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病机关键,血浊生痰化瘀成毒是其基本病理变化,提出运用补肾化浊、化痰逐瘀解毒的方法来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浊理论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治未病 补肾化浊
下载PDF
基于异病同治理论探讨滋阴解毒法辨证治疗靶向药物所致皮肤黏膜不良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凯 刘洁 +2 位作者 高娅雪 茶秀艳 蔡政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0期2096-2101,共6页
从异病同治的理论出发,通过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所致皮肤及黏膜相关不良反应的西医发生机制及中医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认为滋阴解毒法为肺癌的中医主要治法,... 从异病同治的理论出发,通过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所致皮肤及黏膜相关不良反应的西医发生机制及中医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认为滋阴解毒法为肺癌的中医主要治法,与靶向治疗后所致的皮疹、腹泻及口腔溃疡的病机特点高度一致,三者虽然临床表现不一,但证候相同,皆为阴虚毒热所致,为中医异病同治方法提供了物质与理论基础。滋阴解毒治疗大法应贯穿肺癌的发生发展及靶向治疗的全过程,这可能为中医“减毒增效”,延缓耐药甚至减少复发提供治疗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治疗 阴虚毒热 滋阴解毒 异病同治 皮肤及黏膜不良反应
下载PDF
穴位埋线疗法在冬病夏治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旭 李佃东 +1 位作者 严巍 张静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0期1942-1945,共4页
目的 观察三伏天穴位埋线对阳虚体质者阳虚质转化分数变化率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改变程度,探讨三伏天开展穴位埋线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60例阳虚体质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三伏天穴位埋线疗法,对照1... 目的 观察三伏天穴位埋线对阳虚体质者阳虚质转化分数变化率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改变程度,探讨三伏天开展穴位埋线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60例阳虚体质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三伏天穴位埋线疗法,对照1组采用三伏贴疗法,对照2组采用常规穴位埋线法,在除三伏天外任意时间段进行治疗。10 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其阳虚质转化分数及VAS分数,对比观察治疗后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能更有效率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治疗组、对照1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2组。结论 穴位埋线疗法在三伏天治疗可明显改善阳虚质患者临床症状,远期疗效亦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疗法 冬病夏治 阳虚体质 体质学说 治未病
下载PDF
论心脑异病从络同治 被引量:11
11
作者 许晓敏 仲爱芹 +3 位作者 徐士欣 熊鑫 朱亚萍 张军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36-1238,共3页
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分别归属于中医学的"中风病""胸痹心痛"等范畴,两者病位虽然不同,但联系却相当紧密。心脑血管病的病位在心脑之络脉,络、脉是心脑沟通的渠道,其病理基础络脉损伤,络脉失养、络脉瘀阻及毒损络脉... 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分别归属于中医学的"中风病""胸痹心痛"等范畴,两者病位虽然不同,但联系却相当紧密。心脑血管病的病位在心脑之络脉,络、脉是心脑沟通的渠道,其病理基础络脉损伤,络脉失养、络脉瘀阻及毒损络脉的病理改变是一致的。因此从络病理论探讨心脑同治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心脑同治明确了研究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同治 心脑血管疾病 异病同治 络病理论
下载PDF
从肝论治风湿三病临床观察及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袁征 王向红 +4 位作者 吴娅妮 周珺 陈晓云 陈湘君 顾军花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109-113,共5页
目的:在既往从肝论治干燥综合征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医异病同治理念,观察舒肝法对三种最具代表性的风湿病——以腺体病变为主的干燥综合征(SS)、以皮肤和小血管病变为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以关节和滑膜病变为主的类风湿性关... 目的:在既往从肝论治干燥综合征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医异病同治理念,观察舒肝法对三种最具代表性的风湿病——以腺体病变为主的干燥综合征(SS)、以皮肤和小血管病变为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以关节和滑膜病变为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其差别,同时探索运用更符合中医临床习惯的临床阳性症状数目减少的疗效评判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2年4月龙华医院门诊诊断符合肝郁气滞证型的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共37例,采用自拟经验方舒肝方加减治疗4-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阳性数目、临床症候积分等变化,以评价舒肝方法治疗三种风湿病的临床效果,及该方法在治疗此三病的疗效差别。结果:(1)通过舒肝法治疗后三种风湿病患者临床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三种疾病的症候积分总改善率达81.1%,其中SS为80.0%,SLE为86.7%,RA为74.1%,且治疗后的临床阳性症状数目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2)三种风湿病患者三组之间临床症候积分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及治疗前后临床阳性症状数目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从肝论治理论指导下,用舒肝为主的方法治疗风湿病,可明显减少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临床症候积分,并且疗效相似,符合中医异病同治理论,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肝论治 风湿病 异病同治
下载PDF
李德新教授“调脾胃安五脏”学术思想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海英 王翰 李德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87-1290,共4页
李德新教授多年来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尤其擅长脾脏象学说,在继承了传统的脾胃学说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对脾胃学说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阐发,在时代背景不断变化的现今社会,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其多年的教学及临床经验,结合实... 李德新教授多年来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尤其擅长脾脏象学说,在继承了传统的脾胃学说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对脾胃学说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阐发,在时代背景不断变化的现今社会,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其多年的教学及临床经验,结合实验研究的方法,逐渐形成了"调脾胃安五脏"的学术思想,将脾胃学说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延伸。通过跟师出诊、研读导师学术著作、对导师进行深度访谈等学习方法,总结导师学术思想,凝炼导师学术特色,从学术思想的内涵、发展的渊源、立论依据以及学术特色等4个方面对导师"调脾胃安五脏"学术思想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德新 调脾胃安五脏 脾胃学说 补土派 五脏病
下载PDF
浅论“火郁发之”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杨琳 张丽萍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727-729,共3页
[目的]探究"火郁发之"的基本内涵,剖析历代医家关于火热病的论述,以期拓宽"火郁发之"在临床诊疗中的运用。[方法]运用概念思维的方法,对"火郁"的病因病机、"火郁发之"治则的具体内涵进行逐一... [目的]探究"火郁发之"的基本内涵,剖析历代医家关于火热病的论述,以期拓宽"火郁发之"在临床诊疗中的运用。[方法]运用概念思维的方法,对"火郁"的病因病机、"火郁发之"治则的具体内涵进行逐一阐述。搜集整理历代医家对"火郁发之"的论述,并列举相关方剂以深化思考。[结果]火郁之症的产生不外乎外感、内伤两端,其机理是人体中的火气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升降出入之机失去常度,郁遏停滞在某一部位,火性不得泄越所致。《内经》中首载"火郁发之",即对火郁之病,因势利导,通过宣发郁热,疏散郁结,使气之开合、升降、出入协调,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张仲景在《伤寒论》较完备地论述了"火郁发之"的含义及机理。金元以降,历代医家对此多有发挥,或从外感,或从内伤,自成体系创立名方,使该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结论]自《内经》提出"火郁发之"理论以来,后世医家对火郁之证的认识逐步深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近年来,"火郁发之"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其学术价值值得总结、继承、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郁发之 火郁证 火热病 治则 辨证论治 中医基础理论 各家学说
下载PDF
论中医“治未病”的学术特色 被引量:13
15
作者 马烈光 《中医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1035-1037,共3页
目的:从理论层面阐述中医"治未病"的学术特色,以利于"治未病"学术思想的传播,把握"治未病"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方法:以基本观念、目标、干预客体、策略等为研究对象,比较中西医之间的异同,阐明中医&qu... 目的:从理论层面阐述中医"治未病"的学术特色,以利于"治未病"学术思想的传播,把握"治未病"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方法:以基本观念、目标、干预客体、策略等为研究对象,比较中西医之间的异同,阐明中医"治未病"的学术特色。结果:中医"治未病"学术的基本观念是整体动态,其根本目标是和谐适度,其干预客体着重在于人体自身,其根本策略在于通过综合调理以提高机体自身的素质和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结论:中医"治未病"在学术特征上有着现代医学尚不具备的特色,这些特色从理论上看较之更具有广泛适应性和方便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预防医学 中医理论
下载PDF
异病同治理论在中医研究中应用的思考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东伟 牛建昭 +1 位作者 陈家旭 王冠一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3年第6期16-21,共6页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当出现同样的病理状态(病机)时,可采用同样的方药进行治疗。中医证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若干相关的宏观和微观指标组成。根据“异病同治”理论,发展多脏器(肝、肾、肺、心等)等脏器纤维化...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当出现同样的病理状态(病机)时,可采用同样的方药进行治疗。中医证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若干相关的宏观和微观指标组成。根据“异病同治”理论,发展多脏器(肝、肾、肺、心等)等脏器纤维化,有内有的共同发病规律,可以采用相同的治则及方药进行治疗。通过研究中药复方抗多脏器纤维化的作用,揭示其基本作用原理和多脏器纤维化病理机制,研究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寻求中药及其复方活性评价方法和剂型优化的方法,从而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的理论。要把中医药理论的特色和优势同现代中医药研究密切结合起来,发展中医理论,最终实现中医理论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研究 异病同治理论 辩证论治 多脏器纤维化 中医理论 病因
下载PDF
“治未病”理论在肺与大肠易发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连建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628-629,共2页
从肺、大肠脏象学说,肺、大肠易发疾病的病因病机,"治未病"理念及健康保障服务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治未病"理论在肺与大肠易发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关键词 治未病 大肠 脏象学说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方案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及其免疫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香玉 陈莉丽 周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温润辛金培脾”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实... 目的探讨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温润辛金培脾”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实验组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采用“温润辛金培脾”法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连续喷嚏个数、鼻痒、鼻堵及每日擤鼻次数评分均明显降低,喘息、呼吸困难、活动受限、急救药物使用频次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实验组患儿CD^+3、CD^+4比例及CD^+4/CD^+8均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CD^+8比例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IgA、IgG、IgM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IgE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温润辛金培脾”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可明显改善患儿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理论 变应性鼻炎 哮喘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阴阳、五行理论与传统保健体育之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笑蓉 徐敏娜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497-497,500,共2页
中医与传统保健都是宝贵文化遗产,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证明两者的理论及实践都对人类的健康起到巨大的作用,两者的理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 中医阴阳 五行理论 传统保健理论 治未病
下载PDF
苏州新“吴门医派”以络从“湿”治痹探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尤君怡 梁国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0-173,共4页
痹症又称"痹证""痹病""风湿病"等。依止叶天士"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络病理论为基,从吴地多"湿"邪的特点为源,据《临证指南医案》探讨苏州新"吴门医派"治疗痹证的"... 痹症又称"痹证""痹病""风湿病"等。依止叶天士"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络病理论为基,从吴地多"湿"邪的特点为源,据《临证指南医案》探讨苏州新"吴门医派"治疗痹证的"湿邪致病学说"。初识辨证痹病之虚实,治法之中,风易驱,寒可散,热能清,唯湿难除,唯虚难补。深深体悟到叶天士通络治痹之法,于学术多有建树,于传承者启发良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门医派 叶天士 络病理论 从络治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