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理共识论: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的实体效力根据
1
作者 韩铁柱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7-24,共8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量刑建议的效力问题具有基础性地位,其争议之根源又在于主体问题。应当借鉴哲学上主体性至主体间性的转向,在个案视角中检讨量刑建议在实体适当上的正当性根据。个案量刑对刑事实体法的适用,只能获取合乎主体性理性...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量刑建议的效力问题具有基础性地位,其争议之根源又在于主体问题。应当借鉴哲学上主体性至主体间性的转向,在个案视角中检讨量刑建议在实体适当上的正当性根据。个案量刑对刑事实体法的适用,只能获取合乎主体性理性的似真性幅度。通过量刑协商在法定刑幅度内取得的共识,具有主体间真理共识意义上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量刑建议在真理共识论意义上的实体适当意涵,可以解决量刑情节之认识、形成机制之完善、抗诉问题之处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刑协商 主体间性 真理共识论 一般不当
下载PDF
电视现场新闻的事件建构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岩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4期14-21,共8页
运用叙事理论对电视现场新闻的叙事特点进行分析,描述画面和声音符号在构筑真实事件时的忠实程度以及再创事件的规则,可寻找出新闻作品中电视现场新闻与事实的关系,揭示新闻报道真实性的真实情形。
关键词 电视现场新闻 叙事理论 故事文本 叙事时间
下载PDF
真理的等级论与交互文本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常健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4-79,共6页
在各种不同学科的真理之间的关系问题上 ,真理的等级论长期以来是占主导地位的理论。亚里士多德为真理等级论做出了经典论证。近代出现了真理等级论的三种不同模式 ,它们在现代被进一步发展 ,并遇到了难以摆脱的困境。由此出现了消解真... 在各种不同学科的真理之间的关系问题上 ,真理的等级论长期以来是占主导地位的理论。亚里士多德为真理等级论做出了经典论证。近代出现了真理等级论的三种不同模式 ,它们在现代被进一步发展 ,并遇到了难以摆脱的困境。由此出现了消解真理等级论的趋势 ,这在后现代主义哲学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消解真理的等级论并不意味着否认不同学科真理间的制约关系 ,并不一定要陷入真理的“原子论”。真理不是一种封闭的属性 ,而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各个学科之间的真理是相互制约的 ,真理是在文本间碰撞过程中显示出它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真理等级论 真理独一论 真理原子论 真理交互文本论
下载PDF
传媒作为诠释的世界——主体间性语境中的传媒文化构建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57-61,共5页
关于传播的本体论研究,应该摒弃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以现代的意义论取代传统的实体论,从根本上变换问题的提问方式,将"传播是什么"的形而上追问,真正转化为"传播的存在方式"的历时探勘。传播是解释中的传播,解释是... 关于传播的本体论研究,应该摒弃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以现代的意义论取代传统的实体论,从根本上变换问题的提问方式,将"传播是什么"的形而上追问,真正转化为"传播的存在方式"的历时探勘。传播是解释中的传播,解释是传播中的解释,文本意义的主体间性建构是二者共同的哲学本体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传播学 文本意义 主体间性
下载PDF
间性理论的原生态——从孟子的“以意逆志”说起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向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1-75,共5页
孟子提出说诗者面对诗作要"以意逆志",也就是解诗者要以意去迎取诗人之志。但孟子却没有明确论定说诗者所用之意,是说诗者之意,还是诗作者之意,这就留下了文本的未定点,引发了千古不绝的争论。本文以诗的文本作为不同主体间... 孟子提出说诗者面对诗作要"以意逆志",也就是解诗者要以意去迎取诗人之志。但孟子却没有明确论定说诗者所用之意,是说诗者之意,还是诗作者之意,这就留下了文本的未定点,引发了千古不绝的争论。本文以诗的文本作为不同主体间的经验世界的对象,认为对文本底蕴的把握,既要以诗人之意去迎取诗人之志,也要以解诗人之意去迎取诗人之志,并在作为对象存在的诗—世—志的多重文本间,达到对于文学文本的体验与认知。此中既有主体间性,又有文本间性。可见,"以意逆志"说中正含有间性理论的原生态的丰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性理论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主体间性 文本间性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根本依托 被引量:3
6
作者 赵雪 曾喜辉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03-107,共5页
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是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四史”虽各有内涵和侧重点,但它们之间在理论与实践上又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变得有“温度”和“深度”,就必须... 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是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四史”虽各有内涵和侧重点,但它们之间在理论与实践上又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变得有“温度”和“深度”,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为依托,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采用史论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纵向上提升思政课的理论深度,在横向上拓宽思政课的广度,真正使青年大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坚定“四个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 四史 实事求是 史论结合
下载PDF
以喜剧方式处理悲剧题材之艺术辩证法分析
7
作者 严天武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68-72,共5页
古希腊悲剧题材大多一悲到底,悲的彻底,很少有喜剧因素植入其中;中国古典早期悲剧大多以大团圆方式结局,悲的不彻底,除结尾外故事中也鲜见喜剧因素。莎士比亚大胆将喜剧因素植入悲剧题材,创造出令人称快的悲剧艺术;中国从封建末期的讽... 古希腊悲剧题材大多一悲到底,悲的彻底,很少有喜剧因素植入其中;中国古典早期悲剧大多以大团圆方式结局,悲的不彻底,除结尾外故事中也鲜见喜剧因素。莎士比亚大胆将喜剧因素植入悲剧题材,创造出令人称快的悲剧艺术;中国从封建末期的讽刺小说开始,也随处可见悲中带喜、悲喜交融的悲剧作品。这些都说明了以喜剧方式处理悲剧题材是符合艺术辩证法的,这可以从作品本身、作家层面、读者角度和审美世界等四个方面来分析其合理性、必要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坎卦 无蔽 “距离”说 艺术真实 主体间性 二律背反 审美境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