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Wetting and Drying Method for Moving Boundary in Shallow Water Flow Models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健 陶建华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2010年第1期79-92,共14页
To deal with the moving boundary hydrodynamic problems of the tidal flats in shallow water flow models, a new wetting and drying (WD) method is proposed. In the new method, a "predicted water depth" is evaluated e... To deal with the moving boundary hydrodynamic problems of the tidal flats in shallow water flow models, a new wetting and drying (WD) method is proposed. In the new method, a "predicted water depth" is evaluated explicitly based on the simplified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and used to determine the status (wet or dry) together with the direction of flow. Compared with previous WD method, besides the water elevation, more factors, such as the flow velocity and the surface shear stres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new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moving boundary. In addition, a formula is deduced to determine the threshold, as critical water depth, which needs to be preset before simulations. The new WD method is tested with five cases including three 1D ones and two 2D on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WD method can simulate the wetting and drying process, in beth typical and practical cases, with smooth manner and achieves effective estimation of the retention volume at shallow water bo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ving boundary wetting anddrying tidal flat numerical simulation shallow water flow
下载PDF
Distribution of Polychaete Assemblage in Relation to Natural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and Anthropogenic Stress 被引量:1
2
作者 ZAN Xiaoxiao ZHANG Chongliang +2 位作者 XU Binduo XUE Ying REN Yipi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5年第4期749-758,共10页
Polychaete are diverse species of the soft-bottom community, and are often used as indicators in environment monitoring programs. However, the effects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on... Polychaete are diverse species of the soft-bottom community, and are often used as indicators in environment monitoring programs. However, the effects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on polychaete assemblage are rarely addressed. The goals of this study are to identify the effects of natural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and anthropogenic stress on poly- chaete assemblage,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ychaete assemblage structure and anthropogenic stress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surveys conducted in the tidal fiat of Jiaozhou Ba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ychaete assemblage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as determined 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 tical methods including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MDS) an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lychaete assemblage was dominated by two species, Amphictenejaponica and Heteromastusfiliformis, and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subgroups characterized by high and low species abundance. CCA illustrated that the natural environ- mental variables including water temperature and the distance from coast had primary effects on the polychaete assemblage structure; while stress of contaminants, such as As and Hg, had the secondary influences; and stress from the aquacultured species, mainly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had a limited effect. Colinearity betwee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nd anthropogenic stress variables caused a critical divergence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CA results, which highlighted the risk of a lack of information in en- vironment assessment. Glycinde gurjanovae, Sternaspis scutata and Eulalia bilineata may serve as the 'contamination indicators', which need to be confirmed in future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CHAETE tidal flat anthropogenic stress CONTAMinANT aquaculture multivariate analysis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analysis (CCA)
下载PDF
滦河口退养还滩工程引起的径潮相互作用变化分析
3
作者 徐海珏 粟雅磬 +3 位作者 黄哲 白玉川 王刚 姚海元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177,共13页
围垦养殖对河口海岸的水动力和水环境带来了潜在危害,因此,在围垦区逐渐开始实施退养还滩工程以修复河口的水动力环境。但是,目前对于退养还滩工程引起的水动力变化还缺少完善的评价和研究。以滦河口退养还滩工程为研究对象,构建二维水... 围垦养殖对河口海岸的水动力和水环境带来了潜在危害,因此,在围垦区逐渐开始实施退养还滩工程以修复河口的水动力环境。但是,目前对于退养还滩工程引起的水动力变化还缺少完善的评价和研究。以滦河口退养还滩工程为研究对象,构建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从水动力场、纳潮能力和行洪能力三个方面研究还滩工程对滦河口径潮作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滦河口退养还滩工程区域面积约300 hm^(2),河口断面扩宽造成了河口内水动力条件的变化。径流动力明显减弱,洪季河道内下泄流速最大降幅约为61.82%;潮流动力显著增强,枯季时潮流上溯流速增加0.25 m/s;径潮作用平衡位置向上游移动。河口纳潮能力显著增强,枯季大潮期间涨潮历时延长了12.5%,涨潮周期纳潮通量增长了219.8%。河口行洪能力明显提高,河道内洪季最大水面降幅达45.8%,水力坡度逐渐减缓,主动力轴线流速明显降低。退养还滩工程有利于河口的防洪御潮及生态环境改善,建议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河口 退养还滩 水动力场 纳潮量 行洪能力
下载PDF
崇明东滩沉积物再悬浮对沉积物-水界面氮、磷交换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2
4
作者 钱嫦萍 陈振楼 +1 位作者 胡玲珍 邓焕广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4-119,共6页
20 0 2年 7月采集崇明东滩低潮滩沉积物样和水样 ,运用模拟实验研究沉积物再悬浮作用对沉积物 水界面三态氮和可溶磷交换行为的影响 .实验发现 ,在沉积物不断发生再悬浮的过程中 ,水体中三态氮的含量明显增加 ,其中NO- 3 N变化最为显... 20 0 2年 7月采集崇明东滩低潮滩沉积物样和水样 ,运用模拟实验研究沉积物再悬浮作用对沉积物 水界面三态氮和可溶磷交换行为的影响 .实验发现 ,在沉积物不断发生再悬浮的过程中 ,水体中三态氮的含量明显增加 ,其中NO- 3 N变化最为显著 ,升高浓度值达 1 1 86 9μmol·L- 1,NH+4 N增长 2 1 71 3μmol·L- 1,NO- 2 N的释放约为0 2 μmol·L- 1,可溶磷的含量也有少量的增加 .同时 ,再悬浮作用对沉积物 水界面三态氮和可溶磷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 ,与静置状态相比 ,NH+4 N和NO- 3 N表现出与静置状态截然相反的变化规律 ,NO- 2 N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变化比较复杂 ,初期与静置状态相反而后表现一致 .再悬浮颗粒物浓度也是制约沉积物 水界面三态氮和可溶磷变化的主要因子之一 .实验结果显示 ,NH+4 N在前 7h以内的变化和悬浮颗粒物浓度表现出较好的相关关系 ,后 5h呈负相关关系 ;NO- 2 N和可溶磷在整个过程中与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变化都有着很好的相关性 ,只有NO- 3 N的变化与其关系比较薄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悬浮 沉积物 沉积物-水界面 崇明东滩
下载PDF
长江口潮滩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通量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振楼 王东启 +2 位作者 许世远 张兴正 刘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8-336,共9页
对长江口滨岸潮滩7个典型断面三态氮的界面交换通量进行了三年多的季节性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无机氮的界面交换行为存在复杂的空间分异和季节变化。NO_3-N和NH_4-N的界面交换通量正负变化范围较大,分别介于-32.82~24.13mmol.m^(-2).d^(-1... 对长江口滨岸潮滩7个典型断面三态氮的界面交换通量进行了三年多的季节性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无机氮的界面交换行为存在复杂的空间分异和季节变化。NO_3-N和NH_4-N的界面交换通量正负变化范围较大,分别介于-32.82~24.13mmol.m^(-2).d^(-1)和-18.45~10.65mmol.m^(-2).d^(-1)之间;而NO_2-N的界面交换通量很小,仅为-1.15~2.82mmol.m^(-2).d^(-1)。NO_3-N的界面交换具有明显的上下游季节性时空分异特征,而NH_4-N的界面交换则表现为南北岸季节性时空分异现象。盐度是控制长江口滨岸潮滩NH_4-N界面交换行为的主要因素,而沉积物粒度、水体NO_3-N浓度、沉积物有机质含量、水温和溶解氧含量则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共同制约着NO_3-N在潮滩界面交换的时空分异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通量 沉积物-水界面 无机氮 长江口潮滩 NH4^+-N 时空分异特征 界面交换 沉积物粒度 有机质含量 溶解氧含量 季节性 连续观测 季节变化 空间分异 组合方式 滨岸 换行 水体
下载PDF
大型底栖动物对长江口潮滩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32
6
作者 陈振楼 刘杰 +2 位作者 许世远 王东启 郑祥民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50,共8页
基于实验模拟,通过对比分析潮滩无机氮长短期通量交换、循环规律及沉积物中无机氮的剖面特征在有/无底栖动物活动背景下的差异,探讨了双壳类底栖动物河蚬对长江口潮滩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潮滩无机氮界面交... 基于实验模拟,通过对比分析潮滩无机氮长短期通量交换、循环规律及沉积物中无机氮的剖面特征在有/无底栖动物活动背景下的差异,探讨了双壳类底栖动物河蚬对长江口潮滩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潮滩无机氮界面交换中,河蚬的钻穴活动能增加向上覆水方向氨氮和硝氮的通量值;河蚬长期栖息对界面的生物扰动和代谢物排放能促进氨氮向上覆水的释放并逐渐加强沉积物氧化层中的硝化活动;界面附近河蚬的扰动和喷灌活动改变了沉积物中无机氮的垂直剖面特征,加速了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矿化分解和两相界面间氨氮的离子交换,促进沉积物氮库向滨岸水体的释放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潮滩 沉积物-水界面 无机氮 底栖动物 影响
下载PDF
胶东半岛南部典型海湾地貌过程对滩涂养殖的响应 被引量:9
7
作者 战超 王庆 +3 位作者 夏艳玲 王燕飞 刘亚龙 张明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291,共9页
应用3S技术和海湾涨/落潮不对称原理,研究了最近40年来胶东半岛南部四个典型潮汐汊道海湾的动力地貌演变,分析了大面积修建养殖池对海湾地貌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最近30年来4个海湾的海岸地貌类型面积、空间分布格局、地貌类型转换、... 应用3S技术和海湾涨/落潮不对称原理,研究了最近40年来胶东半岛南部四个典型潮汐汊道海湾的动力地貌演变,分析了大面积修建养殖池对海湾地貌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最近30年来4个海湾的海岸地貌类型面积、空间分布格局、地貌类型转换、地貌结构和地貌冲淤状态发生了显著改变。在大面积养殖池被围建以前的1960s年代末到1980s年代初,丁字湾处于涨潮不对称状态但不对称程度增高,乳山湾、五垒岛湾和靖海湾也处于涨潮不对称状态但不对称程度在降低。最近30年来的大面积滩涂养殖池修建,使丁字湾由不断增强的涨潮不对称向落潮不对称状态逆转,使五垒岛湾、靖海湾由涨潮不对称向落潮不对称状态的转化提前,使乳山湾由涨潮不对称向落潮不对称状态的转化延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涨/落潮不对称 潮汐不对称比率 潮汐汊道海湾 滩涂养殖 胶东半岛
下载PDF
苏北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及其对环境动力的响应 被引量:20
8
作者 程珺 高抒 +1 位作者 汪亚平 闵凤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2,共6页
对2007年9—11月在南黄海辐射沙脊区和江苏北部潮滩采集的表层底质样品进行粒度分析,获得了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峰态等粒度参数,并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 m以浅和20 m以深的样品可归为两种类型的沉积物,而水深9~20 m... 对2007年9—11月在南黄海辐射沙脊区和江苏北部潮滩采集的表层底质样品进行粒度分析,获得了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峰态等粒度参数,并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 m以浅和20 m以深的样品可归为两种类型的沉积物,而水深9~20 m之间的沉积物两种类型都有,多样性较大。由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模型获得的沉积物净输运趋势显示,除外毛竹砂处沉积物有向外海输运的趋势之外,其他外围的断面均显示泥砂向辐射沙洲中心输运,这与历史资料中记录的结果相一致,表明粒径趋势分析适用于大型辐射沙洲海域。根据Stern-berg图分析,粒度参数的空间分布是由差异性输运造成,沉积物从射阳河口岸外向大丰潮间带上部输运的过程中,众数粒径几乎全部以悬移质的形式输运,而小庙洪向东灶潮滩上部输运的众数粒径以悬移方式输运的概率只有60%,从而使射阳河口岸外与大丰潮间带上部的沉积物粒度参数相同,而小庙洪与东灶潮间带上部的沉积物粒度参数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洲 潮滩 粒度 水深 南黄海
下载PDF
鸭绿江口潮滩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 被引量:31
9
作者 叶曦雯 刘素美 张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2-96,共5页
通过对鸭绿江口潮滩区 2个采样点采集的柱状样分析、培养实验 ,测定了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和沉积物中的S2 - .结果表明 ,鸭绿江口潮滩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的NO- 3含量平均值为 3 0 μmol/L ,垂直分布变化不大 .PO3- 4和SiO2 - 3的含量... 通过对鸭绿江口潮滩区 2个采样点采集的柱状样分析、培养实验 ,测定了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和沉积物中的S2 - .结果表明 ,鸭绿江口潮滩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的NO- 3含量平均值为 3 0 μmol/L ,垂直分布变化不大 .PO3- 4和SiO2 - 3的含量范围分别为 0 8~ 70 4μmol/L ,1 1 1 6~ 1 0 5 4 3 μmol/L ,且两者垂直变化类似 ,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 .沉积物中硫化物的分布是随深度增加 ,含量升高 .鸭绿江口潮滩区沉积物Eh、pH的测定结果显示 ,在 1 3cm以下 ,Eh降为负值 ,沉积物还原性逐渐增强 .而 pH自上而下变化不大 .由分子扩散公式计算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口 潮滩区 沉积物 间隙水
下载PDF
微咸水灌溉滩涂稻田盐分动态及其水稻产量表现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蛟 翟彩娇 崔士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99-803,共5页
选用洗盐后连续种植4年、洗盐后第1年种植水稻的滩涂地块为研究对象,以邻近滩涂荒地为对照,开展全生育期稻田土壤耕层(0~20 cm)、浅层水、以及灌溉水源中盐分的动态观测,并进行不同种植年限(1年和4年)的水稻产量比较。结果表明,种植1年... 选用洗盐后连续种植4年、洗盐后第1年种植水稻的滩涂地块为研究对象,以邻近滩涂荒地为对照,开展全生育期稻田土壤耕层(0~20 cm)、浅层水、以及灌溉水源中盐分的动态观测,并进行不同种植年限(1年和4年)的水稻产量比较。结果表明,种植1年、4年的稻田耕层土壤盐分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高点均出现在抽穗期,耕层含盐量分别为1.83 g/kg和1.38 g/kg,全生育期平均值分别为1.07 g/kg和1.01 g/kg;浅水层盐分含量表现为前期(分蘖期)较低,中后期(拔节孕穗期后)较高,这与水稻生长期间雨水分布、灌溉水含盐量有密切关系。连续种植4年的水稻较种植1年的增产46.3%,主要原因在于生物量、收获指数和单位面积穗数的显著增加。水稻收获后1 m深土层土壤盐分测定结果表明,滩涂种稻利用微咸水灌溉不存在盐渍化加重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滩涂 水稻 盐分动态
下载PDF
江苏大丰海岸碱蓬滩潮沟及滩面的沉积动力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占海 高抒 +1 位作者 柯贤坤 汪亚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82,共8页
根据2002年7月在江苏大丰碱蓬滩潮沟观测的水文、悬沙、底质等资料,分析了潮沟的输水、输沙特征及悬沙和底质在粒径组成上的关系,结果表明,潮沟在流速、悬沙浓度、输水、悬沙输运、底质活动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涨落潮不对称.滩面归槽水... 根据2002年7月在江苏大丰碱蓬滩潮沟观测的水文、悬沙、底质等资料,分析了潮沟的输水、输沙特征及悬沙和底质在粒径组成上的关系,结果表明,潮沟在流速、悬沙浓度、输水、悬沙输运、底质活动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涨落潮不对称.滩面归槽水占潮沟落潮输水量的33%,由此造成的悬沙输运量占潮沟落潮悬沙输运量的20%,这是导致潮沟涨落潮输水输沙不对称的主要因素.在一个潮周期中潮沟的净输水、净悬沙输运方向与滩面相反,指向落潮方向.悬沙和底质组成以粉砂和黏土为主,潮沟和滩面的悬沙粒径组成差别很小.悬沙是滩面底质的主要物质来源,两者在粒径组成上存在着必然联系,沉积物粒径与该粒级在底质中的含量与在悬沙中的含量之比具有明显的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蓬滩 潮沟 涨落潮不对称 滩面归槽水
下载PDF
长江口滨岸潮滩柱样沉积物与孔隙水中氮的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巧梅 刘敏 +2 位作者 许世远 侯立军 欧冬妮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3-19,共7页
对长江口滨岸潮滩柱样沉积物及孔隙水中NH+ 4-N、NO- 3-N和NO- 2-N的剖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沉积物和孔隙水中NH+ 4 -N、NO- 3-N和NO- 2-N剖面分布基本一致 ,基中NH+ 4-N含量最高 ,这说明有机质的降解反应主要是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中... 对长江口滨岸潮滩柱样沉积物及孔隙水中NH+ 4-N、NO- 3-N和NO- 2-N的剖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沉积物和孔隙水中NH+ 4 -N、NO- 3-N和NO- 2-N剖面分布基本一致 ,基中NH+ 4-N含量最高 ,这说明有机质的降解反应主要是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中进行的 ;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与NH+ 4-N含量线性相关 ;NO- 3-N和NO- 2-N在剖面中以 -~20cm变化剧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样沉积物 孔隙水 无机态氮 潮滩 长江口
下载PDF
基于潮沟定点观测的潮间带水、沙、盐交换研究——以长江口九段沙一潮沟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鹏 杨世伦 秦渭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6-133,共8页
为研究潮间带和潮下带的水、沙、盐交换,于夏、秋两季在长江口九段沙一典型潮沟的固定点利用OBS-3A和ADP-XR进行了水深、浊度、盐度、流速流向剖面和回声强度观测。结果表明:(1)夏季大潮、冬季中-大潮、冬季小潮的潮周期垂向平均流速分... 为研究潮间带和潮下带的水、沙、盐交换,于夏、秋两季在长江口九段沙一典型潮沟的固定点利用OBS-3A和ADP-XR进行了水深、浊度、盐度、流速流向剖面和回声强度观测。结果表明:(1)夏季大潮、冬季中-大潮、冬季小潮的潮周期垂向平均流速分别为26.5、15.9和8.4cm/s,夏、冬季观测到的最大流速分别为84cm/s和35cm/s。(2)夏季盐度变化范围为0.65—4.91,平均盐度2.14;冬季盐度变化范围为3.5—10.3,中-大潮和小潮平均盐度分别为6.26和7.98。(3)高悬沙浓度出现在涨潮初期和部分落潮末期的低水位阶段;涨潮阶段的平均悬沙浓度是落潮阶段的1.11—7.0倍。(4)涨、落潮阶段的水体和盐输运量大体上趋于平衡;(5)无论是冬夏季或大小潮,潮沟在潮周期内的净输沙方向均指向陆,即落潮输沙量小于涨潮输沙量(平均小40%);平均每个潮周期内净输沙量为6102kg,结合潮盆面积推算的潮周期沉积速率为0.0112mm/tide,或8.2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九段沙 潮沟 滩地发育 物质交换
下载PDF
潮坪相白云岩储层核磁共振扩散耦合效应——以四川盆地龙门山山前带中三叠统雷四上亚段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迪 程洪亮 +2 位作者 丁蔚楠 李定军 刘昊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4-55,共12页
受扩散耦合效应影响,采用核磁共振资料评价白云岩储层物性及含气性面临以下难点:①目前尚无白云岩储层扩散耦合效应影响机理的研究;②对于扩散耦合效应的研究主要是针对T_(2),极少有对T_(1)的研究;③目前缺乏考虑钻井液滤液侵入条件下... 受扩散耦合效应影响,采用核磁共振资料评价白云岩储层物性及含气性面临以下难点:①目前尚无白云岩储层扩散耦合效应影响机理的研究;②对于扩散耦合效应的研究主要是针对T_(2),极少有对T_(1)的研究;③目前缺乏考虑钻井液滤液侵入条件下残余气对扩散耦合影响的先例。鉴于上述问题,选取四川盆地龙门山山前带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以下简称雷四上亚段)白云岩岩心,通过实验观测雷四上亚段潮坪相白云岩储层扩散耦合效应对物性的敏感程度,并在不同离心力条件下进行T_(2)和T_(1)实验,比较T_(1)扩散耦合效应与T_(2)的差异;最后通过观测气信号及水信号的二维谱响应特征,分析位于中等孔隙中的残余气对扩散耦合效应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扩散耦合效应在白云岩中普遍存在,扩散耦合效应强度与岩性、物性等因素有关;②不同物性的岩心扩散耦合效应程度存在差异,T_(1)的扩散耦合效应略强于T_(2);③冲洗带残余气对氢核在大、小孔隙之间的扩散起阻碍作用。结论认为,扩散耦合效应导致潮坪相白云岩核磁共振弛豫谱偏离其储层孔隙结构分布,其形态特征与偏离程度受物性因素控制,且冲洗带残余气的存在进一步增大了两相流体的核磁共振弛豫谱的复杂程度;由于弛豫谱对大、小孔隙的分辨能力模糊化,使得T_(2)截止值在计算白云岩束缚水饱和度时不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扩散耦合 潮坪相 白云岩 孔隙结构 束缚水饱和度
下载PDF
沿海滩涂大规模围垦及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概述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军冰 王乘 +1 位作者 郑垂勇 赵敏 《水利经济》 2012年第3期1-5,81,共5页
围绕江苏沿海围垦布局、围垦工程建设、水资源保障、环境保护等问题,对围垦工程与近岸海域水动力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对港口资源的影响、辐射沙脊群泥沙分布及输运、潮滩及近岸沙洲稳定性、辐射沙脊群围垦布局及监测关键技术,围垦堤防设防... 围绕江苏沿海围垦布局、围垦工程建设、水资源保障、环境保护等问题,对围垦工程与近岸海域水动力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对港口资源的影响、辐射沙脊群泥沙分布及输运、潮滩及近岸沙洲稳定性、辐射沙脊群围垦布局及监测关键技术,围垦堤防设防标准与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围垦筑堤新材料与新工艺、蓄淡与引排工程、围垦堤防施工安全监控、质量检测及风险评估,垦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蓄淡工程优化布局、优化配置与联合调度、一体化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围垦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生态效应、生态型围垦评价方法、围垦区生态重构技术、垦区生态环境监控管理模式进行研究;进行江苏沿海滩涂大规模围垦及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的集成和工程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滩涂 围垦工程 水资源保障 生态环境保护
下载PDF
水动力作用对潮滩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时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毕春娟 陈振楼 许世远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0-333,共4页
选取上海滨岸潮滩具有代表性的4个采样断面,分析了重金属在潮滩表层沉积物中的季节性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水动力作用较弱的地貌部位,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明显趋于富集。在崇明东旺沙、白龙港排污口附近和奉新边滩表层沉积物中,Cu... 选取上海滨岸潮滩具有代表性的4个采样断面,分析了重金属在潮滩表层沉积物中的季节性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水动力作用较弱的地貌部位,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明显趋于富集。在崇明东旺沙、白龙港排污口附近和奉新边滩表层沉积物中,Cu、Pb、Fe、Mn、Zn的最低值出现于夏季,而在东海农场表层沉积物中,这几种重金属元素的最低值出现于秋季,夏季值反而较高,Cd与此不同。这说明在长江冲淡水作用下,重金属污染物能沿岸发生迁移与扩散,Cd受长江冲淡水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潮滩 水动力作用 长江冲淡水 表层沉积物 上海 水污染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长江河口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沈焕庭 李九发 肖成猷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7年第1期49-55,共7页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类活动对长江河口过程的影响愈益显著。本文对围海造地、排污工程、取水工程、航道增深工程、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等几项规模较大的已建和拟建工程及其对长江河口过程的影响做了初步论述,建议继续重视和加强这方面...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类活动对长江河口过程的影响愈益显著。本文对围海造地、排污工程、取水工程、航道增深工程、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等几项规模较大的已建和拟建工程及其对长江河口过程的影响做了初步论述,建议继续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开发要适度,人工控制要遵循自然演变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围海造地 排污工程 南水北调 三峡工程 航道增深工程
下载PDF
沿海滩涂软弱地基上轻质硬壳堤坝的构筑 被引量:2
18
作者 陶松垒 李未材 陶钧甫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104-112,共9页
为了能在各种不同地质的滩涂上快速、经济、高效地建造堤坝,实施水产养殖业,提出了轻质硬壳堤坝在滩涂软弱地基上的应用结构体系,阐述了硬壳轻质堤坝的构造和选材、设计思路及施工方法。与软弱地基上传统堤坝相比,轻质硬壳堤坝具有施工... 为了能在各种不同地质的滩涂上快速、经济、高效地建造堤坝,实施水产养殖业,提出了轻质硬壳堤坝在滩涂软弱地基上的应用结构体系,阐述了硬壳轻质堤坝的构造和选材、设计思路及施工方法。与软弱地基上传统堤坝相比,轻质硬壳堤坝具有施工快、稳定性好、防冲蚀、防渗性好等特点。以竹胶合板为硬壳材料,以稻草等作轻质垫层,以螺栓等作连接的竹胶合板轻质硬壳堤坝的应用,提高了在软弱地基和砂土地基滩涂上的水产养殖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养殖 轻质硬壳堤坝 竹胶合板 构筑方法
下载PDF
长江河口崇明东滩周期性淹水区域水流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贺宝根 王初 +1 位作者 周乃晟 许世远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6-283,共8页
潮间带周期性淹水区域水深、流速的变化过程是潮滩水动力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潮流与泥沙相互作用的基础。通过2002年4月至2003年1月4个季节的野外实测,获得了平静天气条件下,崇明东滩滩面潮流水深、流速与流向的变化过程数据。结果... 潮间带周期性淹水区域水深、流速的变化过程是潮滩水动力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潮流与泥沙相互作用的基础。通过2002年4月至2003年1月4个季节的野外实测,获得了平静天气条件下,崇明东滩滩面潮流水深、流速与流向的变化过程数据。结果表明,崇明东滩盐沼和邻近光滩处涨潮历时均小于落潮历时,水深过程变化呈现出"陡涨缓落"的特点。光滩与盐沼交界处光滩一侧流速过程呈"双峰型"特征,涨落潮均出现流速峰值;盐沼(植物生长期)流速过程具有"单峰型"特点,仅在涨潮初出现峰值。研究区潮流不对称性明显,主要表现为涨潮优势,且由光滩向盐沼上部不断增强,潮沼植物和地形变化是加强盐沼区涨潮优势的主要原因。流速变化过程的差异和潮流不对称性使盐沼区域发生稳定的泥沙淤积,盐沼前缘光滩则会出现较频繁的冲淤变化,平静天气条件下,它们是控制崇明东滩泥沙输移和潮滩动力地貌过程的动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 水深 流速 崇明东滩
下载PDF
滩涂机载LiDAR点云数据滤波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忠磊 滕惠忠 +1 位作者 申家双 李海滨 《海洋测绘》 CSCD 2019年第4期49-52,共4页
机载LiDAR点云数据滤波是制作高精度数字地形产品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常用滤波算法基本原理、滩涂机载LiDAR点云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潮汐水位高程约束,移动窗口滤波与三角网渐进加密滤波组合的滤波方法。试验表明:该滤波方法获... 机载LiDAR点云数据滤波是制作高精度数字地形产品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常用滤波算法基本原理、滩涂机载LiDAR点云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潮汐水位高程约束,移动窗口滤波与三角网渐进加密滤波组合的滤波方法。试验表明:该滤波方法获取的滩涂地形有效点云数据质量与人工滤波结果相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滩涂区域机载LiDAR点云数据滤波的效率,为快速获取滩涂区域数字高程模型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LiDAR点云数据 数据滤波 滩涂 潮汐水位 精度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