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川藏古道探析
1
作者 公秋旦次 《攀登(藏文版)》 2023年第4期52-61,共10页
川藏古道自古以来是运输茶叶等生活物资的民间商道,在汉藏贸易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8世纪20年代起,清中央政府为维护西南边陲和西藏稳定,派遣清军官兵由川藏古道入藏抵御外敌,凸显了川藏古道的军事作用。中华民族共... 川藏古道自古以来是运输茶叶等生活物资的民间商道,在汉藏贸易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8世纪20年代起,清中央政府为维护西南边陲和西藏稳定,派遣清军官兵由川藏古道入藏抵御外敌,凸显了川藏古道的军事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川藏古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不仅是连接内地与西藏的民间商道、军事要道、官方驿道,同时成为了促进汉藏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古道 民间商道 军事要道 官方驿道
下载PDF
从汉军职缺缩减试析雍正朝行政困境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守朋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65-69,共5页
雍正朝为解决八旗满洲生计,而采取缩减汉军职缺措施。这背离了雍正帝"满洲、汉军、汉人俱视为一体"的政治主张。实行的结果是满官稍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满洲生计问题,却造成汉军、汉人官员仕途壅滞,产生更为严重的吏治恶果... 雍正朝为解决八旗满洲生计,而采取缩减汉军职缺措施。这背离了雍正帝"满洲、汉军、汉人俱视为一体"的政治主张。实行的结果是满官稍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满洲生计问题,却造成汉军、汉人官员仕途壅滞,产生更为严重的吏治恶果。这种行政困境主要是因为清朝固守八旗制度而解决满洲就业问题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军官员 职缺 汉官 满官 雍正朝
下载PDF
从三衙管军地位的下降看宋朝的重文抑武
3
作者 史泠歌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3期58-66,共9页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为防范武将,加强对武将的控制,不断贬抑武将的地位,这种举措也为他以后的皇帝所继承。在宋朝崇文抑武、以文抑武的政策下,宋初“握兵之重”的三衙管军,政治地位不断下降:自宋太祖至真宗时,逐步废除两司、三衙的最高军...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为防范武将,加强对武将的控制,不断贬抑武将的地位,这种举措也为他以后的皇帝所继承。在宋朝崇文抑武、以文抑武的政策下,宋初“握兵之重”的三衙管军,政治地位不断下降:自宋太祖至真宗时,逐步废除两司、三衙的最高军职;殿前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与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等管军或多或少变为虚衔;管军武阶逐步降低,由宋初的节度使降为防御使、刺史,且三衙管军人员频繁更换;低级管军中的管勾(主管)三衙公事,在宋真宗时逐渐成为最高军职,至南宋建炎时便正式成为管军的正常差遣,并成为南宋主流的差遣名目。三衙管军地位下降的定局,都是宋朝官场文尊武卑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三衙管军 地位下降 重文抑武
下载PDF
明代戍守云南的蒙古旗军——明故帖公士弘墓志铭考
4
作者 胡愚 《贵州文史丛刊》 2020年第4期99-105,共7页
入明后,以帖公父马太平为代表的故元遗民,多将其蒙古姓氏帖木儿改为马、帖或以祖先名汉字首音为姓。马公明初归附从军,其子帖公,因天顺年间参与征剿贵州西堡苗民起义而升小旗,帖公子春保应例承继。帖公身为山后人,按律例与汉人通婚,因... 入明后,以帖公父马太平为代表的故元遗民,多将其蒙古姓氏帖木儿改为马、帖或以祖先名汉字首音为姓。马公明初归附从军,其子帖公,因天顺年间参与征剿贵州西堡苗民起义而升小旗,帖公子春保应例承继。帖公身为山后人,按律例与汉人通婚,因其军户的身份,自己与后代皆与军户家庭相嫁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后人 天顺苗民起义 小旗 蒙古旗军
下载PDF
从直隶江南到安徽建省 被引量:7
5
作者 陆发春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8-145,共8页
历史时期的治政形势、地域形胜、职官设置是后人认知政区设置的几个重要要素。清初设江南省,在江南安徽地域的行政是以军政统治为主,便利有效行政。中央政府在新占领区设官治理,军政性质很强,职能性质和管辖区域持续调整,这是理解从顺... 历史时期的治政形势、地域形胜、职官设置是后人认知政区设置的几个重要要素。清初设江南省,在江南安徽地域的行政是以军政统治为主,便利有效行政。中央政府在新占领区设官治理,军政性质很强,职能性质和管辖区域持续调整,这是理解从顺治到康熙,从江南安徽到安徽得以确立省制的重要思考节点。江南省分阃而治,江苏、安徽得以逐渐确立省制。分省的主要原因有政治方略的谋划;顺应清初江南地域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江南地域过大,赋税繁难,行政运行过程中分治的必要性以及战略地位不同特征等几大原因。在没有直接文献史料证明"安徽"一词作为省名称谓是取"安庆府"、"徽州府"联词组成的文献状况下,由历史认知看"安徽"作为省名出现,可靠一点的说法是,在官方行政运行过程中,在公文往来中,为称谓的方便和简洁,对官职称谓"巡抚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地方"的省称或简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省 军政治政 建省原因 职官设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