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古典美学的“醉”境理想与精神 被引量:1
1
作者 谭玉龙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7-86,共10页
"醉"孕育于先秦、发展于秦汉,秦汉以后逐步成为一种兼具工夫与本体的审美理想与精神境界。同时,它指向人生美学与艺术美学两个维度。人生美学之"醉"不仅是一种助人超越功名利禄、欲望追求的工夫,它还让人打破人与... "醉"孕育于先秦、发展于秦汉,秦汉以后逐步成为一种兼具工夫与本体的审美理想与精神境界。同时,它指向人生美学与艺术美学两个维度。人生美学之"醉"不仅是一种助人超越功名利禄、欲望追求的工夫,它还让人打破人与人、人与物的界限,从而达到齐生死、等万物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集真善美为一体的本体之境、存在之域。艺术美学之"醉"首先让人澄明心胸、超越功利,以一颗自然之心进行艺术创作与审美鉴赏,它还让艺术家冲破技法的束缚,将技法内化于无意识之中,获得"无法之法",最终在艺术创作中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醉"不仅是中国古典美学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理论遗产,它还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与艺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文化 “醉” 工夫即本体 天人合一 中华美学与艺术精神
下载PDF
马一浮的本体功夫论 被引量:1
2
作者 许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22-26,共5页
本文认为马一浮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不仅视心性为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标举作为心性本具之理的六艺,囊括古今文化,由六艺之道,行六艺之教,证六艺之人,从而形成了围绕心性义理而展开的本体功夫思想,具体阐发了本体、功夫、... 本文认为马一浮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不仅视心性为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标举作为心性本具之理的六艺,囊括古今文化,由六艺之道,行六艺之教,证六艺之人,从而形成了围绕心性义理而展开的本体功夫思想,具体阐发了本体、功夫、效验的关系,并就博约、集义、克己、日新等诸功夫作了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本体功夫论 儒家思想 心性主义 效验 博约功夫 集义功夫 克己功夫
下载PDF
叶适的本体功夫思想及其影响
3
作者 屠承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28,共7页
叶适具有独特的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本体功夫思想 ,这些思想对与他同时代的吕祖谦的本体功夫论 ,对尔后黄宗羲的本体功夫论乃至明清之际的“经世致用”之学 。
关键词 宇宙本体论 人学本体论 吕祖谦 黄宗羲 唯物主义功夫论 叶适 本体功夫思想 思想影响 唯物主义
下载PDF
论李二曲对儒家人道观的发展
4
作者 朱康有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80-82,共3页
本文从人道的等级层序、人道的核心层面、人道的实证方法、人道的系统结构四个方面,分析了明末清初思想家李二曲对我国传统人道观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 人道观 心性本体 心性工夫
下载PDF
宋明理学的心性修养特征
5
作者 朱康有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3-67,共5页
 本文以二曲之学为切入点,从横向角度概括了宋明理学有关心性修养的几个特征:次第性反映了理学家的"为学"深度;密成性是修养工夫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累积要求;自然性反映了在本体自控下工夫修养的自觉状态;一贯性反映了贯通各...  本文以二曲之学为切入点,从横向角度概括了宋明理学有关心性修养的几个特征:次第性反映了理学家的"为学"深度;密成性是修养工夫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累积要求;自然性反映了在本体自控下工夫修养的自觉状态;一贯性反映了贯通各个方面的修养境界。[摘要] 心性本体;工夫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心性本体 工夫修养 为学次第
下载PDF
“道”的认知模式下的中国茶道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巍 《云梦学刊》 2021年第5期43-50,共8页
中国茶道研究长期以来深陷如何定义的困境。应将中国茶道置于中国传统文化对"道"的认知模式下去理解,中国茶道再现了中国人对"道"的体、行、修、证活动,所谓中国茶道贯穿于人与茶的整个知行互动过程。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茶道研究长期以来深陷如何定义的困境。应将中国茶道置于中国传统文化对"道"的认知模式下去理解,中国茶道再现了中国人对"道"的体、行、修、证活动,所谓中国茶道贯穿于人与茶的整个知行互动过程。中国传统文化对"道"的追求是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中国茶文化生长的土壤,更是当代茶道创新的源头活水。中国茶道的定义不应满足于僵化固定的仪式或纲领性提炼,任何试图将中国茶道固化下来的尝试实质上都背离了中国茶道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道 日本茶道 功夫认识论 知行合一
下载PDF
简论理学美学三大流派的独特贡献 被引量:1
7
作者 章辉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2年第1期275-287,373,共14页
宋明理学美学三大流派各有其特色与独到贡献。程朱一派首次构建美的超验本体,使“理”“理趣”成为美学范畴,推重“居敬”“穷理”的工夫,善于发挥六艺教化的美育功能,以“大公”“圆”“敬畏”为境界,其形上旨趣对现当代美学话语仍具... 宋明理学美学三大流派各有其特色与独到贡献。程朱一派首次构建美的超验本体,使“理”“理趣”成为美学范畴,推重“居敬”“穷理”的工夫,善于发挥六艺教化的美育功能,以“大公”“圆”“敬畏”为境界,其形上旨趣对现当代美学话语仍具影响。气学一派以“气”为美学本体,以“气化”为审美生成过程,重“氤氲”形态,倡导内外/主客并重的工夫(“大心”与“变化气质”),追求“太和”“民胞物与”之境界,开生命美学、生态美学之先河。心学一派以“心”“身”为本,将“良知”“性灵”纳入美学范畴,其心上工夫强调缘机体认与直觉领悟,呈现“洒落”“乐”“狂者胸次”之境界,由此促成了中国美学话语在关系论、价值论、情感论、个性论等多方面的理论突破,并为现代美育转向提供了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美学 美学流派 本体-工夫-境界
原文传递
王阳明在“四句教”公案中的思想立场研究——以《〈大学〉问》为中心
8
作者 陈焱 《哲学门》 CSSCI 2018年第1期263-277,共15页
在由钱德洪与王畿的争论所引出的阳明“四句教”公案中,阳明本人的思想态度一直是模糊的。而“四句教”的实质内容源自儒家经典《大学》中的工夫次第。因此,用王阳明《〈大学〉问》一文为对照,研究“四句教”公案中的阳明本人的真正思... 在由钱德洪与王畿的争论所引出的阳明“四句教”公案中,阳明本人的思想态度一直是模糊的。而“四句教”的实质内容源自儒家经典《大学》中的工夫次第。因此,用王阳明《〈大学〉问》一文为对照,研究“四句教”公案中的阳明本人的真正思想立场是合适的。从《〈大学〉问》的角度来看,阳明的基本立场偏向王畿“四无说”,对于钱德洪的批判出于其心学自身的基本立场。而他对“四句教”公案表面上的模糊态度,显然有顾虑正统程朱理学的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句教”公案 本体工夫合一 《〈大学〉问》 王阳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