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曲剧目发微 被引量:6
1
作者 吴新雷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4-97,共4页
有些昆曲剧目因为原本湮没 ,来历不明 ,艺人口传心授时又常加改动 ,误标戏名。这里对《铁冠图》、《五代兴隆传》和《西川图》等 15个剧目进行探考 ,阐明原委。
关键词 近代昆班 演出剧目 戏码 北方昆弋班
下载PDF
“社会剧场化”之考辨 被引量:3
2
作者 濮波 《文化艺术研究》 2015年第4期54-60,共7页
"社会剧场化(theatricalization)"是德国戏剧理论家汉斯·蒂斯·雷曼在其代表作《后戏剧剧场》中提出的,指当代社会空间与资本扭结在一起而导致的社会现象。作为一个概念,"社会剧场化"在演进的过程中,具有... "社会剧场化(theatricalization)"是德国戏剧理论家汉斯·蒂斯·雷曼在其代表作《后戏剧剧场》中提出的,指当代社会空间与资本扭结在一起而导致的社会现象。作为一个概念,"社会剧场化"在演进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向度产生,如社会戏剧性、社会在场性、社会奇观化等,其产生的美学、话语和伦理问题颇为复杂。本文着重探讨其不同的延伸向度带来的多维性语境和伦理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剧场化 社会戏剧 空间表演 异质同构
下载PDF
戏单、戏像画和剧场:20世纪上半叶日本学人视角下的中国剧
3
作者 李莉薇 叶明佳 《艺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5期107-119,共13页
戏单与戏像画是近年来备受学界关注的新的梨园文献资料。滨文库所藏日本学者滨一卫于20世纪30年代收集的戏单,以及早稻田大学坪内博士纪念演剧博物馆藏1910—1920年日本画家福地信世旅华期间所绘戏像画,正是来自国外的新的梨园文献。这... 戏单与戏像画是近年来备受学界关注的新的梨园文献资料。滨文库所藏日本学者滨一卫于20世纪30年代收集的戏单,以及早稻田大学坪内博士纪念演剧博物馆藏1910—1920年日本画家福地信世旅华期间所绘戏像画,正是来自国外的新的梨园文献。这些新见文献很好地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日本文人学者对中国剧场与戏剧文化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单 戏像画 剧场 日本学人 中国剧
下载PDF
论剧场性 被引量:3
4
作者 石可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9-151,共13页
剧场性概念是戏剧学和文艺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对此概念中外戏剧学界有长期的探讨和争论。本文在汪余礼等人研究的基础上简要、全面地梳理西方语境下此概念的流变,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比较评述了较为重要,但在中文学界较少介绍的费哈... 剧场性概念是戏剧学和文艺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对此概念中外戏剧学界有长期的探讨和争论。本文在汪余礼等人研究的基础上简要、全面地梳理西方语境下此概念的流变,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比较评述了较为重要,但在中文学界较少介绍的费哈尔、特隆斯塔德、韦伯等人对剧场性不同方向的定义。同时,也兼顾梳理了中文语境中的一些意义流变。厘清剧场性概念中最核心的问题:即符号学方法和自律美学的辩证统一。其次,本文从由小到大,由“内”到“外”四个方面对剧场性概念中的关键美学问题作出辨析:作为剧场艺术形式本身的性质、被划归为剧场的审美特征、被其他艺术门类“借用”的性质、相关人文学科中使用和借用的剧场性、人生和社会中普遍的性质。最后,用上述梳理和辨析的结果,讨论剧场性-文学性争论背后反映的实践问题,并得出解释性结论:本文认为,用文学性来规定剧场性是不恰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场性 戏剧符号学 表演性 文学性
下载PDF
“Theatricality”的历史维度和当代用法 被引量:1
5
作者 +1 位作者 吴冠达(译) 王慧敏(译)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8,共18页
尽管“名不正言不顺”,但是我们拒绝为“剧场性”(theatricality)下定义,因为“剧场性”的辽阔疆域不为任何单一的定义、时代或实践所限。对“剧场性”进行阐释会伴随哪些问题?一方面,必须探究“剧场性”这一当代观念如何与之前的概念... 尽管“名不正言不顺”,但是我们拒绝为“剧场性”(theatricality)下定义,因为“剧场性”的辽阔疆域不为任何单一的定义、时代或实践所限。对“剧场性”进行阐释会伴随哪些问题?一方面,必须探究“剧场性”这一当代观念如何与之前的概念一脉相承。另一方面,既要探究“剧场”(theatre)一词的本义及其隐喻的涵义,也要分析最近两个世纪的观念和实践如何影响我们对“剧场性”的理解。我们反对在今天的批评话语中,不尊重历史和事实随意使用“剧场性”这一概念,同时也希冀以相互联系、系统的阐释代替对“剧场性”东拼西凑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场性 剧场主义 元剧场 剧场符号学 操演性
原文传递
舞蹈剧场空间中的“物”表演 被引量:1
6
作者 岳路鹏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06,共8页
在剧场空间的演出形式中,无外乎存在着两种表演的实体:一种是以人为主体,而另一种是区别于人的非人的物。在一场演出活动中,表演的主体应为活生生的演员——人,常处于主要的、中心的、支配性的位置,尤其是舞蹈这门以人的身体为本体的艺... 在剧场空间的演出形式中,无外乎存在着两种表演的实体:一种是以人为主体,而另一种是区别于人的非人的物。在一场演出活动中,表演的主体应为活生生的演员——人,常处于主要的、中心的、支配性的位置,尤其是舞蹈这门以人的身体为本体的艺术形式,更加突出人的主体性,相较于人的存在的那些非人的“物”则时常处于配角地位,被认为是次要的、边缘性的、从属性的。但随着剧场演出形式的不断革新,表演主体也会随着剧场演出形式的变化不断延异,表演者的属性(人性和物性)也时刻浮动,甚至也会出现人、物难辨的奇特景观。在剧场空间中“物性”也是重要的表演环节之一,作为演出主体,是不可被忽视的,甚至连接着观者与演出主体间的情感共鸣。文章由舞蹈剧场中“物”的存在形式来讨论舞蹈剧场中的“物”如何被感知,从而强调当“物”成为舞蹈剧场表演空间中的主体时的意义,不再将剧场之物作为表演艺术观念中的“道具”——为演出的次要工具,将其由“具”还原为“物”,重新开启舞蹈剧场空间中“物”表演的新思考和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剧场 表演空间 剧场化
原文传递
“动荡”中的传承与坚守——2022年俄罗斯戏剧演出述评
7
作者 王仁果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65,共17页
一个国家的艺术环境甚至社会的整体状态和该国所处的时代环境与社会氛围息息相关。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下旬全面爆发以来,俄罗斯国内受到了强烈且广泛的冲击,其一直傲居全球的戏剧艺术亦未能幸免。俄罗斯的戏剧艺术在2022年呈现出了“... 一个国家的艺术环境甚至社会的整体状态和该国所处的时代环境与社会氛围息息相关。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下旬全面爆发以来,俄罗斯国内受到了强烈且广泛的冲击,其一直傲居全球的戏剧艺术亦未能幸免。俄罗斯的戏剧艺术在2022年呈现出了“动荡”的整体表现。受此“动荡”影响,2022年度的俄罗斯戏剧舞台演出可以用“更替”“出走”“乏力”“坚守与传承”“力量和信心”等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总结。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俄罗斯戏剧艺术绝不会就此沉沦。经此“动荡”,却似一番洗牌调整,于坚守和传承中留下的是真正强大的俄罗斯戏剧艺术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戏剧艺术 动荡 传承与坚守 戏剧演出评述 2022年度戏剧演出
原文传递
元宇宙表演性考察:后人类表演及剧场化生存 被引量:3
8
作者 杨鹏鑫 贾斌武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61,共14页
后人类即人与生物技术、数字技术、AI技术等结合、连接而产生的多态化的“人”。元宇宙的主要实践者即各种后人类。虚拟数字人表演、AR表演、VR表演、虚拟化身表演等后人类表演,扩展了表演的内涵与外延,使传统的自然人肉身表演模式遭遇... 后人类即人与生物技术、数字技术、AI技术等结合、连接而产生的多态化的“人”。元宇宙的主要实践者即各种后人类。虚拟数字人表演、AR表演、VR表演、虚拟化身表演等后人类表演,扩展了表演的内涵与外延,使传统的自然人肉身表演模式遭遇挑战与危机。随着扩展现实技术、数字技术等的渗透,戏剧或将进入“后戏剧”阶段。后人类表演与元宇宙实践可能会对戏剧影视等视听艺术产生巨大影响,重构行业业态、表演范式,使其迈向数字时代的共同体美学—数字影像美学。而后人类表演的一些负面影响也值得警惕。元宇宙的数字化生存也是一种剧场化生存,人类借助化身、分身、影像栖息其中。虚实混合共融的生活,将人类带入数字化生存、剧场化生存的后人类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后人类 后人类表演 后戏剧 剧场化生存
原文传递
雅克·勒考克形体戏剧之我见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乙嫱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93,共7页
雅克·勒考克的形体戏剧是一种观照万物,以挖掘物质世界中"人类共通情感"的创作方法。他顺应万物的自然运动规律,聚焦于人与万物之间的微妙关系,用运动场上捕捉到的动作节奏与韵律,在"抽象"事物中展开的艺术想... 雅克·勒考克的形体戏剧是一种观照万物,以挖掘物质世界中"人类共通情感"的创作方法。他顺应万物的自然运动规律,聚焦于人与万物之间的微妙关系,用运动场上捕捉到的动作节奏与韵律,在"抽象"事物中展开的艺术想象以及通过演员在"中性"状态下的自由创造,写下了物质世界与有情生命交相辉映的诗篇。他创造的诗意表演语汇对当代戏剧表演艺术创作具有启示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动作 抽象 想象力 中性表演 形体戏剧
原文传递
公共及私人生活的剧场化
10
作者 卡罗尔·马丁 黄亦平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96,共15页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伴随着西方社会从现代主义迈向后现代主义,公共及私人生活逐渐剧场化。在此背景下所产生的新的现实主义认识论,使剧场创作者们开始重新反思剧场中"真实"这一概念,并探索展演现实的新方式。本文选取了《巨...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伴随着西方社会从现代主义迈向后现代主义,公共及私人生活逐渐剧场化。在此背景下所产生的新的现实主义认识论,使剧场创作者们开始重新反思剧场中"真实"这一概念,并探索展演现实的新方式。本文选取了《巨蟒》等具有代表性的剧场作品对该时期剧场创作的转向进行论述。本文认为,这种真实剧场的创作能够从某种程度上揭露个人与公共生活的真相,重新审视历史并唤起一种新的社会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剧场 剧场化 展演 《巨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