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绪年间的银钱比价与行窃计赃律例——以金七十儿盗窃案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春峰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23-29,共7页
光绪三年,18岁的直隶大兴县民金七十儿因盗窃计赃120两白银以上拟绞监候。之后两次朝审情实,免勾。光绪五年因行窃计赃例价与市价悬殊,奏定章程照市价计赃。按照“律新例轻”的规定,金七十儿盗窃钱票计赃60两白银以上,最终杖七十徒一年... 光绪三年,18岁的直隶大兴县民金七十儿因盗窃计赃120两白银以上拟绞监候。之后两次朝审情实,免勾。光绪五年因行窃计赃例价与市价悬殊,奏定章程照市价计赃。按照“律新例轻”的规定,金七十儿盗窃钱票计赃60两白银以上,最终杖七十徒一年半,刺字发配顺天府新乐县。档案所记载的金七十儿盗窃案中,光绪年间的银钱比价、行窃计赃律例和小人物金七十儿的命运之间,表面看似毫无关联却彼此环环相扣且终成因果。金七十儿盗窃案的走向揭示了一个极简单的道理:大历史的进程影响小人物的命运,小人物的命运折射大历史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钱比价 行窃计赃 金七十儿盗窃案 光绪年间 京钱
下载PDF
窃品问题的经济学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2
作者 罗卫东 陈春良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6期71-79,共9页
现代经济学有关偷窃和窃品交易的论述始于贝克尔的“犯罪的经济学分析”一文。此后,这个领域内出现了丰富的文献,主要有偷窃活动的社会福利成本分析,偷窃规制及其效率的讨论,窃品交易及交易价格如何形成等。理论演进也大体经历了从宏观... 现代经济学有关偷窃和窃品交易的论述始于贝克尔的“犯罪的经济学分析”一文。此后,这个领域内出现了丰富的文献,主要有偷窃活动的社会福利成本分析,偷窃规制及其效率的讨论,窃品交易及交易价格如何形成等。理论演进也大体经历了从宏观福利效应、经济效率分析到微观偷窃市场结构和价格形成机制的讨论。窃品定价价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是深化偷窃、窃品问题研究的主要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偷窃 偷窃规制 窃品交易
下载PDF
对盗窃数额在认定方面的一点思考
3
作者 郑洪广 银晓丹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30-31,共2页
盗窃罪在我国属于常见多发的财产型犯罪。盗窃数额对盗窃罪的定罪与量刑具有关键的作用,立法上规定了“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特别严重情节”及“有下列情形之一”几种情形作为... 盗窃罪在我国属于常见多发的财产型犯罪。盗窃数额对盗窃罪的定罪与量刑具有关键的作用,立法上规定了“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特别严重情节”及“有下列情形之一”几种情形作为定罪及量刑情节。因此正确的认定盗窃数额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一个小的方面来谈一下对盗窃数额的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窃罪 盗窃数额 销赃行为 销赃罪 销赃数额 诈骗罪 诈骗 数额
下载PDF
司法实践中认定盗窃数额问题的探讨
4
作者 郑洪广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4-55,共2页
盗窃数额问题对盗窃罪的认定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判断依据。《刑法》及其相关的最高人民法院解释对盗窃数额、销赃数额以及民事返还不当得利等的阐述在执行中容易产生分歧,为此对这些行为作出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关键词 盗窃数额 盗窃行为 销赃
下载PDF
被盗智能手机的追赃对策研究——基于智能手机防盗技术视角
5
作者 白涛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49-51,82,共4页
伴随着互联网和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被盗的案件屡见不鲜。手机一旦被盗,不仅会给人们带来经济损失,而且会使大量的个人隐私泄露,从而诱发各种犯罪问题。以智能手机防盗技术为视角,研究智能手机被盗案件的追赃对策,可以为人民防... 伴随着互联网和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被盗的案件屡见不鲜。手机一旦被盗,不仅会给人们带来经济损失,而且会使大量的个人隐私泄露,从而诱发各种犯罪问题。以智能手机防盗技术为视角,研究智能手机被盗案件的追赃对策,可以为人民防控和公安机关打击智能手机被盗案件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 防盗技术 侦查对策 追赃
下载PDF
唐以前盗罪之变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朱腾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5-152,共18页
尽管名称不一,但盗罪无疑是古今刑事法律均极为关注的罪名,今人也习惯于以财产性犯罪来理解传统中国的盗罪。然而,在中国文字初创之时,“盗”其实是泛指“不正”“不当”之义的词汇;至战国时代,才被相对明确地用来指称侵犯财产的行为,... 尽管名称不一,但盗罪无疑是古今刑事法律均极为关注的罪名,今人也习惯于以财产性犯罪来理解传统中国的盗罪。然而,在中国文字初创之时,“盗”其实是泛指“不正”“不当”之义的词汇;至战国时代,才被相对明确地用来指称侵犯财产的行为,但其“不正”“不当”之义也并未完全消失。此种日常语义的多层次性也影响到战国秦至汉代的法律对盗罪的设计,使盗罪一方面以非法取财为主旨,另一方面又保留着超越财产性犯罪之概念限定的可能,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含义复杂性。至魏晋南北朝,立法者们虽试图对盗罪予以分化或净化,但由于“盗”字的日常语义依然具有多层次性,作为法律术语之盗罪的含义复杂性也无法彻底改变并最终遗留在唐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罪 计赃定罪 与盗同法 群盗 取非其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