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阶层犯罪论本土化改造的缺憾与要阶论的提倡
1
作者 雍自元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07-115,共9页
阶层犯罪论中要件功能失衡、逻辑关系错乱、故意和过失的体系定位不明、出罪链条长、核心概念内涵艰涩。虽然国内阶层论者对该理论进行了改造,但都是在阶层论体系之内进行的修补与调整,无法解决阶层论固有的问题。吸收阶层论和要件论优... 阶层犯罪论中要件功能失衡、逻辑关系错乱、故意和过失的体系定位不明、出罪链条长、核心概念内涵艰涩。虽然国内阶层论者对该理论进行了改造,但都是在阶层论体系之内进行的修补与调整,无法解决阶层论固有的问题。吸收阶层论和要件论优长并克服二者缺陷的要阶论将违法、主体与责任作为犯罪构成的要件,各要件入罪联合,出罪独立,要件内部成罪要素和出罪要素两两观照。要阶论契合先客观后主观的认识规律,符合本国话语体系与思维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 阶层论 要阶论 本土化
下载PDF
结果无价值初论 被引量:10
2
作者 钊作俊 李勇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7-54,共8页
立足于规范评价的行为无价值与奠基于法益判断的结果无价值的对立及其争执,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不仅关系着违法性的评判,而且对犯罪论体系的建构亦具基础性价值,甚至已然超越了违法性领域,嵌入到整个刑法体系、刑法规范及刑法理念之中... 立足于规范评价的行为无价值与奠基于法益判断的结果无价值的对立及其争执,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不仅关系着违法性的评判,而且对犯罪论体系的建构亦具基础性价值,甚至已然超越了违法性领域,嵌入到整个刑法体系、刑法规范及刑法理念之中。中国学界急需在引介评鉴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研究。在全球化趋势及当今中国法治化征程中,结果无价值的提倡对于力避刑法中的泛道德主义倾向、有效平衡人权保障和社会保护机能,以及重构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都具有相当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无价值 结果无价值 犯罪构成 犯罪论体系 价值 社会保护机能 犯罪构成理论 刑法理论 全球化趋势 泛道德主义
下载PDF
犯罪客观处罚条件刍议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士心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7-73,共7页
客观处罚条件 ,是指犯罪成立之后 ,国家对犯罪进行刑罚处罚必须具备的某种客观事实条件 ,其实质是以某种客观条件的具备与否来限制国家刑罚权的发动。我国刑法应当引入客观处罚条件的概念 ,以完善犯罪构成 ,消除目前理论中的混乱。我国... 客观处罚条件 ,是指犯罪成立之后 ,国家对犯罪进行刑罚处罚必须具备的某种客观事实条件 ,其实质是以某种客观条件的具备与否来限制国家刑罚权的发动。我国刑法应当引入客观处罚条件的概念 ,以完善犯罪构成 ,消除目前理论中的混乱。我国刑法引入客观处罚条件的概念应当解决四个理论问题 :1 .客观处罚条件与犯罪社会危害性的关系 ;2 .客观处罚条件与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关系 ;3.客观处罚条件与过失犯罪中危害结果的关系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 客观处罚条件 犯罪构成 理论完善
下载PDF
网络诽谤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段启俊 郑洋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9-145,共7页
网络诽谤犯罪作为传统诽谤罪在网络空间内一种异化的表现,对其应当以新的眼光进行审视。在对网络诽谤行为进行认定时,应注意正确区分事实和意见,注意准确理解诽谤行为的主观目的,对于未捏造而仅散布诽谤信息的行为不宜认定为诽谤行为。... 网络诽谤犯罪作为传统诽谤罪在网络空间内一种异化的表现,对其应当以新的眼光进行审视。在对网络诽谤行为进行认定时,应注意正确区分事实和意见,注意准确理解诽谤行为的主观目的,对于未捏造而仅散布诽谤信息的行为不宜认定为诽谤行为。诽谤罪中情节严重的判断关系到罪与非罪的界限,以相关统计数字为依据对其进行认定时,应结合形式层面和实质层面进行双重判断并排除适用传播性理论的情形。将造成被害人的近亲属的相关伤害情形认定为情节严重时应从严把握。此外,本解释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不应包括网络空间秩序。对于网络诽谤自诉案件自诉人收集有罪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诽谤犯罪 诽谤行为 情节严重 传播性理论 公共秩序
下载PDF
一种采用分数阶导数的新流变模型理论 被引量:44
5
作者 张为民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0-36,共7页
提出了一种采用分数阶导数的新流变模型理论 ,它将分数微积分理论和经典模型理论的方法统一起来 ,使得模型的物理概念更明确 .使已有分散的分数阶导数模型工作系统化 ,使问题的解法系统化 .它克服了经典模型理论与实验结果吻合不好的严... 提出了一种采用分数阶导数的新流变模型理论 ,它将分数微积分理论和经典模型理论的方法统一起来 ,使得模型的物理概念更明确 .使已有分散的分数阶导数模型工作系统化 ,使问题的解法系统化 .它克服了经典模型理论与实验结果吻合不好的严重缺点 ,仅采用很少几个元件组合就可获得很好的效果 .利用这种模型理论 ,可望构造出各种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的新固体和流体模型 .这种新模型理论可以满意地描述物体的瞬时弹性、延迟弹性、粘性流、塑性等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阶导数 流变模型理论 本构方程 松驰模量 蠕变模量 分数微积分理论 Abel模型
下载PDF
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改造研究的现场叙事——兼对一种改良论主张的若干评论 被引量:8
6
作者 付立庆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3-68,共6页
对于现行的犯罪构成理论,我国刑法学界存在维持论(维持现状)、改良论(修修补补)和重构论(推倒重来)三种倾向。"维持论"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可能存在着"两头轻"问题,此种观点首先需要摒弃。改良论尽管较之维持论具有一... 对于现行的犯罪构成理论,我国刑法学界存在维持论(维持现状)、改良论(修修补补)和重构论(推倒重来)三种倾向。"维持论"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可能存在着"两头轻"问题,此种观点首先需要摒弃。改良论尽管较之维持论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在立场上是不彻底的。事实上,改良论者的两点改良建议已经分别从外观和内容上具有了重构现有犯罪构成理论的朦胧韵味,应该将改良论的主张再向前推进一步,直接导入德日的阶层式体系作为我国重构犯罪论体系的目标。也就是说,应当坚持激进的重构论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 改良 重构 阶层
下载PDF
二层次四要件犯罪构成论——兼议正当化行为的体系地位 被引量:16
7
作者 许发民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0-131,共12页
以解决正当化行为在犯罪论体系中地位不定,及其与犯罪构成关系不明为突破口;以反映定罪过程、权力与权利的平衡以及对抗制的诉讼程序特点为价值立场;兼顾中国已有的理论与实务情况,主张在我国犯罪构成论的应有结构为两层次四要件犯罪构... 以解决正当化行为在犯罪论体系中地位不定,及其与犯罪构成关系不明为突破口;以反映定罪过程、权力与权利的平衡以及对抗制的诉讼程序特点为价值立场;兼顾中国已有的理论与实务情况,主张在我国犯罪构成论的应有结构为两层次四要件犯罪构成结构。此即:第一层次,三个要件,依次为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要件和犯罪主观要件;第二层次为犯罪客体一个要件,其中,正当化行为等作为排除犯罪客体的事由在此纳入犯罪构成要件之中。无此事由,犯罪即告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论 二层次 四要件 正当化行为 关系分析
下载PDF
我国犯罪构成体系完善探略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建清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3-80,共8页
 定罪乃判定某一危害行为构成犯罪与否的认识活动,应当合乎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在这一认识活动中,危害行为是认识的客体,犯罪构成是认识的中介。传统犯罪构成理论将危害行为视为犯罪构成客观要件之一,混淆了认识客体和认识中介之间的界...  定罪乃判定某一危害行为构成犯罪与否的认识活动,应当合乎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在这一认识活动中,危害行为是认识的客体,犯罪构成是认识的中介。传统犯罪构成理论将危害行为视为犯罪构成客观要件之一,混淆了认识客体和认识中介之间的界限。期待可能性成为犯罪构成主观要件之一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根据;犯罪目的是希望意志的核心,不是独立的主观要件;犯罪动机是独立于罪过心理而存在的选择性主观要件。犯罪主体要件、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形成了犯罪构成系统的基本构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体系 中国 犯罪行为 犯罪特点 犯罪目的 犯罪主体 客观要件
下载PDF
德、美两国宪法私法效力之比较 被引量:11
9
作者 钱福臣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宪法只约束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公法关系,不干涉公民与公民之间的私法关系,是西方法律的一个深远的历史传统。但二十世纪后期,随着社会和法律的发展,在西方社会的司法实践中又产生了一个有悖上述传统的相同趋势,即宪法权利规范对公民与公... 宪法只约束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公法关系,不干涉公民与公民之间的私法关系,是西方法律的一个深远的历史传统。但二十世纪后期,随着社会和法律的发展,在西方社会的司法实践中又产生了一个有悖上述传统的相同趋势,即宪法权利规范对公民与公民之间的私人关系或私法关系的渗透和影响。德国与美国是产生这一趋势的两个典型国家,分别生成了使这种趋势正当化的两个典型理论,即"价值辐射"理论和"国家行为"理论。由这两个不同理论所指导的司法实践能够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法宪法化 客观价值秩序 国家行为理论 宪法的水平效力 宪法的第三人效力
下载PDF
论附民赔偿影响量刑之正当性——和谐司法视角下的被害人谅解制度 被引量:6
10
作者 葛治华 潘才敏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98-203,共6页
被害人谅解制度在实体和程序理论上有其依托。承认被害人的法益是其谅解得以影响量刑的根本。被害人谅解制度也呼应了恢复性司法的浪潮,有助于修复和维持和谐的社会关系,弥补犯罪行为给各方带来的损害;并由于其行使的自由性、主动性和... 被害人谅解制度在实体和程序理论上有其依托。承认被害人的法益是其谅解得以影响量刑的根本。被害人谅解制度也呼应了恢复性司法的浪潮,有助于修复和维持和谐的社会关系,弥补犯罪行为给各方带来的损害;并由于其行使的自由性、主动性和作用的有限性,利于被害人得到足额的物质赔偿或补偿,削弱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及其重返社会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性司法 犯罪构成 法益说 被害人谅解
下载PDF
论我国犯罪构成要件排列顺序之争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吕宝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74-77,83,共5页
由于将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以及无刑事责任能力之人实施的危害行为排除在犯罪构成研究之外,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只反映着定罪的结论,而不反映定罪的过程。为此,在通说的理论前提之下,探讨犯罪构成要件的排列顺序并没有多大的实质意义。&... 由于将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以及无刑事责任能力之人实施的危害行为排除在犯罪构成研究之外,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只反映着定罪的结论,而不反映定罪的过程。为此,在通说的理论前提之下,探讨犯罪构成要件的排列顺序并没有多大的实质意义。"修正的四要件理论"实质上改变了犯罪构成要件的性质并参与到犯罪构成要件排列顺序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 排列顺序 定罪 违法
下载PDF
非线性粘弹性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淳源 张为民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32,44,共6页
评述了近年来关于非线性粘弹性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分数指数模型的松弛模量和蠕变柔量、非 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求解非线性粘弹性问题的弹性回复对应原理、弹性回复对应原理在断裂力学中的应用、非匀质粘 弹性材料的连续... 评述了近年来关于非线性粘弹性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分数指数模型的松弛模量和蠕变柔量、非 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求解非线性粘弹性问题的弹性回复对应原理、弹性回复对应原理在断裂力学中的应用、非匀质粘 弹性材料的连续介质微观力学等的研究概况,展望了该研究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粘弹性理论 弹性回复对应原理 HRR奇异场 裂纹尖端高阶渐近场 裂纹扩展速度 宏细观非线性粘 弹性本构关系 非匀质粘弹性材料的连续介质微观力学 有效性能 均匀化理论
下载PDF
危害性原理的解释困境及自然秩序化建构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梁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40,共9页
不论从大陆法系国家的法益侵害说、规范违反说以及折中说,还是英美法系国家的损害原则,抑或我国的社会危害性说来看,传统的危害性原理是以社会秩序为本位建立起来的。这种危害性原理不但难以解释环境犯罪的法益,而且对环境犯罪罪刑阶梯... 不论从大陆法系国家的法益侵害说、规范违反说以及折中说,还是英美法系国家的损害原则,抑或我国的社会危害性说来看,传统的危害性原理是以社会秩序为本位建立起来的。这种危害性原理不但难以解释环境犯罪的法益,而且对环境犯罪罪刑阶梯的设置带来了阻碍,同时不利于环境犯罪制裁措施的拓展。为此,应当实现危害性原理的自然秩序化,即把保护自然秩序作为危害性原理的重要立场,进而以对自然秩序造成侵害或者有造成侵害的危险作为建构和解释环境犯罪的事实根据。危害性原理的自然秩序化,要求在环境犯罪的建构上将对环境要素的侵害和对环境要素有造成侵害的危险,分别作为设立环境犯罪的侵害犯和危险犯的基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犯罪 危害性原理 社会秩序本位 自然秩序化
下载PDF
故意在大陆法系犯罪构成论体系中的地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亚平 郑永川 《天津法学》 2014年第1期25-30,共6页
在大陆法系犯罪构成论中,麦耶的三阶层(又称三要件)犯罪构成论体系影响最为深远,是一个较为科学和完善的理论体系。故以麦耶体系为框架,探讨故意的地位,实则是探讨故意在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和有责性要件中的地位。然而,故意的地位... 在大陆法系犯罪构成论中,麦耶的三阶层(又称三要件)犯罪构成论体系影响最为深远,是一个较为科学和完善的理论体系。故以麦耶体系为框架,探讨故意的地位,实则是探讨故意在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和有责性要件中的地位。然而,故意的地位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学者们的观点也莫衷一是,所以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梳理。以三要件之间的特殊关系为视角,可以得出故意不仅属于责任要素,也属于构成要件要素和主观违法性要素的结论。但是,故意在三要件中的内涵存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意 犯罪构成论 构成要件 违法性责任
下载PDF
比较与反思:犯罪构成理论和犯罪构成体系的机制分析再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辉 王志勇 《宜宾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7-30,共4页
犯罪构成理论和犯罪构成体系是近年来刑法学犯罪论部分研究的基准与核心 ,被视为罪刑法定主义客观、具体的再现。本文从犯罪构成理论出发 ,从构成要件和要素 ,对刑罚权的制约等方面对犯罪构成体系学说和犯罪构成理论作了一些比较和考察 ... 犯罪构成理论和犯罪构成体系是近年来刑法学犯罪论部分研究的基准与核心 ,被视为罪刑法定主义客观、具体的再现。本文从犯罪构成理论出发 ,从构成要件和要素 ,对刑罚权的制约等方面对犯罪构成体系学说和犯罪构成理论作了一些比较和考察 ,反思了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存在的一些问题。借鉴大陆法系犯罪体系学说的合理精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体系 犯罪构成理论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从刑事责任根据到刑事归责体系的知识迁移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道萃 《时代法学》 2016年第6期57-66,共10页
我国确立了"犯罪构成是刑事责任的唯一(法律)根据"论断,并形成了刑事责任根据中心论的研究范式,但却"静态有余而动态不足"。面临罪责关系的虚无化、刑事责任动态研究薄弱、体系性认识混乱等现实困局,研究刑事责任... 我国确立了"犯罪构成是刑事责任的唯一(法律)根据"论断,并形成了刑事责任根据中心论的研究范式,但却"静态有余而动态不足"。面临罪责关系的虚无化、刑事责任动态研究薄弱、体系性认识混乱等现实困局,研究刑事责任动态归责成为必然。从刑事责任根据论到动态刑事责任归责体系的理论突围是刑事责任范畴实现知识转型的必由之路,应以罪责关系为理论原点,遵循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并重,导入刑事一体化理念及方法,整合协调正当化事由的体系定位与刑事责任归责体系的理论建构,突出正当化事由的归责意义与功能,建立由犯罪构成与正当化事由构成的刑事责任归责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根据 犯罪构成 正当化事由 刑事责任归责
下载PDF
未成年人犯罪惩罚与矫正的系统理论考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涛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与社会系统的演进结合在一起。现代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与实践是基于不同社会系统所产生的二阶观察。不同社会子系统通过不同的二元符码区分来观察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从而也不可避免地产生系统理性的冲突。需要通... 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与社会系统的演进结合在一起。现代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与实践是基于不同社会系统所产生的二阶观察。不同社会子系统通过不同的二元符码区分来观察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从而也不可避免地产生系统理性的冲突。需要通过系统间的结构耦合来弥合系统理性间的差异。结构耦合不易形成,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福利主义政策失败便是例证。基于社会科学与政治福利政策环境因素的介入,使得法律的条件程式判断与未来发生的事实便存在冲突的风险。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判断不能舍弃,也无法通过道德话语的构建弥合。引入具有未来事项判断的反思法模式和关系性程式是缓解法律事实判断与未成年人发展之间冲突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系统理论 二阶观察 结构耦合 关系性程式
下载PDF
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犯罪构成之改革 被引量:2
18
作者 行江 陈士浩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8期790-794,共5页
拒执罪以立法形式出台以来,虽对"执行难"的情况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由于在犯罪对象、犯罪行为、犯罪主体等构成要件方面存在重大立法缺陷,致使执行实务中适用此罪的情形尚不多;在"诚信守约"的社会风尚遭到严重... 拒执罪以立法形式出台以来,虽对"执行难"的情况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由于在犯罪对象、犯罪行为、犯罪主体等构成要件方面存在重大立法缺陷,致使执行实务中适用此罪的情形尚不多;在"诚信守约"的社会风尚遭到严重破坏的新时代背景下,除保护其法益之外,拒执罪的任务还应包括保护"社会信用";拒执罪应以保护"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正常执行活动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权威性"和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为改革方向,以与其他相关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制度形成动态衔接为改革方法,从犯罪对象、犯罪行为和犯罪主体三个方面对犯罪构成进行改革,从而改善本罪的适用状况、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犯罪构成 改革措施
下载PDF
犯罪构成理论若干问题梳理——兼论刑法知识的“地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卢建平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6期80-84,共5页
犯罪是法律对于此类复杂社会现象的高度抽象,而刑法学、犯罪学和刑事司法又试图尽力将其还原成复杂的社会现实。在此高度抽象和复杂具象之间,产生了无数的理论和概念。无论是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还是从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和国际刑法的横向... 犯罪是法律对于此类复杂社会现象的高度抽象,而刑法学、犯罪学和刑事司法又试图尽力将其还原成复杂的社会现实。在此高度抽象和复杂具象之间,产生了无数的理论和概念。无论是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还是从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和国际刑法的横向比较,关于犯罪的概念、犯罪构成或犯罪成立的理论从来就没有统一过,而是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这也再次印证了法律连同其理论,都只是一种"地方性"和"限时性"的知识。任何理论总是对应着一定的问题,而问题的产生又跳不出具体的物质、文化、法律和制度条件的制约,跳不出特定的时空。制约不同,制度不同,时空不同,问题也不同,解决之道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 构成理论 梳理
下载PDF
如何学好刑法——法教义学视角下的刑法规范的逻辑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春然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90-98,共9页
学好刑法学首先要掌握刑法法规内在的逻辑结构,这种结构既是规范的,也是实证的,其是法条本身演绎的结果,所反应的是实证法自身的思维。这种思维建构的基础就是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的分裂、违法与责任的分裂、法与禁止的分裂、正当化事由... 学好刑法学首先要掌握刑法法规内在的逻辑结构,这种结构既是规范的,也是实证的,其是法条本身演绎的结果,所反应的是实证法自身的思维。这种思维建构的基础就是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的分裂、违法与责任的分裂、法与禁止的分裂、正当化事由与免责事由的分裂,尽管这种分裂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对绝大多数刑罚法规而言,这种分裂是没有问题的。概念是刑法规范的外衣,表达着刑法规范的内涵与外延,这样刑法就会与民法发生联系,处理这种联系的路径直接关系到刑法的适用结果。因此,熟记概念永远是学习好刑法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规范逻辑 三阶层犯罪论体系 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