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索尔伦语用学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6
1
作者 李玉英 彭志洪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7-170,共4页
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论从语言使用即语言选择的观点出发,阐明语言使用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随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而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维索尔伦的语用学理论对翻译理论和实践有以下几点启示:首先,语境关系顺应为词义选择和语篇衔接... 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论从语言使用即语言选择的观点出发,阐明语言使用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随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而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维索尔伦的语用学理论对翻译理论和实践有以下几点启示:首先,语境关系顺应为词义选择和语篇衔接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动态顺应揭示语言与语境之间的动态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翻译模式,避免了翻译策略选择的争论;最后,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为翻译学的构建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应论 翻译研究 启示
下载PDF
浅谈接受理论对古籍英译的启示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军历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2-124,128,共4页
古籍翻译跨越时空,不仅涉及语言理解问题,亦涉及文化传承问题,由于语言、文化、思维等的差异,最易造成译者的表层理解从而引起误译。文章基于前人研究,结合古籍英译的特殊性,借接受理论探讨古籍英译的文本选择、意义实现和读者的接受性... 古籍翻译跨越时空,不仅涉及语言理解问题,亦涉及文化传承问题,由于语言、文化、思维等的差异,最易造成译者的表层理解从而引起误译。文章基于前人研究,结合古籍英译的特殊性,借接受理论探讨古籍英译的文本选择、意义实现和读者的接受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理论 古籍英译 启示
下载PDF
解构主义翻译观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8
3
作者 向敏瑜 《韶关学院学报》 2009年第8期145-147,共3页
通过剖析解构主义翻译观的进步性和影响性,对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和概念做了介绍和分析,从中找到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解构主义 结构主义 翻译观 翻译教学 启示
下载PDF
浅议语境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冬梅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3-56,共4页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而交际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情景和语境,特定的语境对于正确理解原文并得体的表达译文都会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因此语境理论在翻译教学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语境的不同层次以实例分析语境理论在翻译过...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而交际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情景和语境,特定的语境对于正确理解原文并得体的表达译文都会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因此语境理论在翻译教学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语境的不同层次以实例分析语境理论在翻译过程中影响与作用并由此得出语境理论对翻译教学的一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理论 翻译教学 启示
下载PDF
语性理论对中国文学翻译的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秦建华 《运城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86-89,共4页
高健的语性理论是一种Target-language-centered的理论 ,一个侧重在表达的理论 ,一个以最后的表达效果为其唯一评判尺度的理论 ,一个以落实的程度为最高检验标准的理论 ,一个以译入语语性的完美发挥为最终奋斗目标的理论 ,一个旨在产生... 高健的语性理论是一种Target-language-centered的理论 ,一个侧重在表达的理论 ,一个以最后的表达效果为其唯一评判尺度的理论 ,一个以落实的程度为最高检验标准的理论 ,一个以译入语语性的完美发挥为最终奋斗目标的理论 ,一个旨在产生完美与理想译文的 (可行的 )理论 ,一个在理论上与实践上公开承认和允许差异 ,但又同时力求缩小与超越差异 ,但在总的精神上却既对译语十分负责又对原语高度忠实的最新型的理论。故之 ,它对中国文学翻译的启示意义不可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性 语性理论 文学翻译 启示意义
下载PDF
图式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被引量:3
6
作者 袁琼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96-99,共4页
本文通过阐释因式理论这一认知科学的热门话题,探讨了它对翻译研究的一些启示:译者的思维是概念思维;建构翻译模式图:建立丰富的图式网络。
关键词 图式理论 翻译 启示
下载PDF
顺应理论对法律文本翻译研究的启示
7
作者 黄朝立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86-89,共4页
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论从语言使用即语言选择的观点出发,阐明语言使用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随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而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法律文本翻译过程是动态顺应的过程,语境关系顺应及动态顺应为法律文本翻译中的词义选择提供了理... 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论从语言使用即语言选择的观点出发,阐明语言使用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随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而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法律文本翻译过程是动态顺应的过程,语境关系顺应及动态顺应为法律文本翻译中的词义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应论 法律文本 翻译研究 启示
下载PDF
国内翻译界应用国外译学理论综观及其启示
8
作者 张永中 《海外英语》 2012年第4X期175-176,共2页
文章探讨了我国翻学界对西方翻译理论不再满足于介绍,而是结合翻译实践对西方翻译理论的具体运用做了验证和思考,文章指出这极大地推动了国内译学研究走出文艺学和语言学研究的藩篱,进入广阔的文化语境之中,同时也促使人们重新审视翻译... 文章探讨了我国翻学界对西方翻译理论不再满足于介绍,而是结合翻译实践对西方翻译理论的具体运用做了验证和思考,文章指出这极大地推动了国内译学研究走出文艺学和语言学研究的藩篱,进入广阔的文化语境之中,同时也促使人们重新审视翻译中顺应和变通策略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翻译界 国外译学理论 应用 启示
下载PDF
中国画论典籍在西方的译介研究——以清代《石涛画语录》为代表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明薇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24-30,共7页
在二十世纪中叶中国典籍外译的进程中,以清代《石涛画语录》(Huayulu)为代表的画论典籍为欧美和日本学者所推崇,曾掀起西方研究中国画论的热潮。近代出现了多部《石涛画语录》的译本,但画论典籍现有译本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比不上文学戏... 在二十世纪中叶中国典籍外译的进程中,以清代《石涛画语录》(Huayulu)为代表的画论典籍为欧美和日本学者所推崇,曾掀起西方研究中国画论的热潮。近代出现了多部《石涛画语录》的译本,但画论典籍现有译本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比不上文学戏剧典籍的译介成果。因此,借助Worldcat(联机联合目录数据库),对《石涛画语录》的不同译本和中、美、日三国学者所著研究中国画论的代表性书籍在全世界各国图书馆的馆藏情况做的数据检索,并结合时代背景,详细梳理了《石涛画语录》各译本之间的优缺点和翻译策略,分析了造成其译本数量稀缺的原因,得出了以《石涛画语录》为代表的中国画论典籍的译介现状和研究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论典籍 WORLDCAT 翻译策略 译者局限性
下载PDF
西方古代翻译理论及其对现代藏族翻译学建设的启示
10
作者 冷格日加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1年第4期66-73,共8页
从现代藏族翻译现状来看,翻译工作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相较于其他民族翻译理论特别是比起西方古代翻译理论,发现藏族翻译学建设目前还存在诸多短板。西方世界先后涌现出许多翻译从业者,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从中探寻出优秀... 从现代藏族翻译现状来看,翻译工作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相较于其他民族翻译理论特别是比起西方古代翻译理论,发现藏族翻译学建设目前还存在诸多短板。西方世界先后涌现出许多翻译从业者,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从中探寻出优秀的翻译策略,提出许多新的观念,形成了独特的翻译理论,这些理论促成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翻译理论的形成。藏族的翻译实践始于一千多年前,并对当时的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翻译史学比较法的视角对两者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藏族翻译理论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就现代藏族翻译界来说,用翻译史学比较法的视角进行比较者尚为少数。鉴于此,文章对西方翻译理论和藏族翻译理论进行详细比对,以此阐释西方翻译理论和藏族翻译理论之间的差异,从而详细地阐述了现代藏族翻译界要参照西方古代翻译理论,从事科技经济等内容的翻译;探寻各种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翻译工作者要形成自己的译风;创建起各种译场等观点。这种比较对完善我国翻译理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学理论体系有着较为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古代 翻译理论 翻译学 启示
下载PDF
《周易·复》对构建翻译学中国学派的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海英 陈东成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4,共7页
《周易·复》之卦象下震上坤,犹如描绘出一幅一阳来复、万机生发的春天图景;全卦意旨主于生命的复兴,此乃“天地之心”。玩味《复》之卦象及其卦爻辞,可以得到其对构建翻译学中国学派的重要启示:归根返本、知几通变、亲仁善邻、重... 《周易·复》之卦象下震上坤,犹如描绘出一幅一阳来复、万机生发的春天图景;全卦意旨主于生命的复兴,此乃“天地之心”。玩味《复》之卦象及其卦爻辞,可以得到其对构建翻译学中国学派的重要启示:归根返本、知几通变、亲仁善邻、重始慎终。构建翻译学中国学派的大好时机已来临,如果珍视这些启示,并致力于理论构建,翻译学中国学派将成物成人,生生不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复》卦 翻译学中国学派 启示 翻译理论
原文传递
18世纪法国翻译理念框架下元杂剧《赵氏孤儿》法译本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果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19年第3期54-61,92,93,共10页
法国来华传教士马若瑟于1735年翻译了第一部传进欧洲的中国悲剧《赵氏孤儿》,开启了中国戏剧海外传播的序幕。现有针对《赵氏孤儿》法译本的研究多采用历史学视域,探讨《赵氏孤儿》在18世纪"中国热"的语境下在欧洲传播的过程... 法国来华传教士马若瑟于1735年翻译了第一部传进欧洲的中国悲剧《赵氏孤儿》,开启了中国戏剧海外传播的序幕。现有针对《赵氏孤儿》法译本的研究多采用历史学视域,探讨《赵氏孤儿》在18世纪"中国热"的语境下在欧洲传播的过程,很少有人从启蒙时代法国翻译理论的视角透视马若瑟译介中国戏剧的策略。然而,翻译是在特定社会语境中发生的社会互动行为。马若瑟有意选取具有浓郁"悲剧精神"的元杂剧《赵氏孤儿》为译介文本,通过改译、增删等翻译策略,率先把戏剧译介活动作为传播中国儒家思想的手段。本文通过梳理18世纪法国翻译理念,重点考证马若瑟对源语言文体风格的改动,源文化内涵的保留,还原翻译所处的时代语境以及历史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若瑟 《赵氏孤儿》 18世纪法国 启蒙时代翻译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