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脾化瘀解毒法对结肠癌裸鼠模型癌及癌旁组织中AKT、mTOR、p-4EBP1表达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宁康文 简小兰 +5 位作者 曾普华 邝婉婷 杨家翔 周婉双 刘伟 兰东强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研究健脾化瘀解毒法对结肠癌原位种植瘤癌及癌旁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p-4EBP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结肠癌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健脾益气组、化... 目的研究健脾化瘀解毒法对结肠癌原位种植瘤癌及癌旁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p-4EBP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结肠癌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健脾益气组、化瘀解毒组、健脾化瘀解毒组、雷帕霉素组及5-氟尿嘧啶组,每组5只。干预各组4周后,检测各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AKT、mTOR、p-4EBP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AKT1、mTOR、p-4EBP1的表达均上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AKT、mTOR、p-4EBP1的表达水平均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肠黏膜组织。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化瘀解毒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结肠癌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KT、mTOR、p-4EBP1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益气法、化瘀解毒法均能下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AKT、mTOR、p-4EBP1蛋白,但其降低水平不如健脾化瘀解毒法。结论健脾化瘀解毒法能够降低AKT、mTOR、p-4EBP1蛋白的表达,健脾益气法与化瘀解毒法协同增效,以获得最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化瘀解毒法 结直肠癌 AKT MTOR p-4EBP1
下载PDF
中医疏肝益肾健脾凉血化瘀解毒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卫 吴玮 +1 位作者 孙树伦 王明民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7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益肾健脾凉血化瘀解毒中药复方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5月在该院门诊及住院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0例,分层后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基线均衡具可比性。入组患者都是口服恩替卡...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益肾健脾凉血化瘀解毒中药复方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5月在该院门诊及住院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0例,分层后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基线均衡具可比性。入组患者都是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润众)满两年疗程中的患者,治疗组入组后联合口服自拟的具有疏肝益肾健脾凉血化瘀解毒作用的中药复方,1付/d,水煎服,早晚饭后30 min各150 mL,对照组是自愿单独口服润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疗程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对其症状、体征、肝功能、肾功能、HBVDNA、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脏B超和肝脏瞬时弹性测定(Fibroscan)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肝功能、HBVDNA: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白蛋白上升、γ-球蛋白下降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皆无变化(P>0.05)。HBVDNA:两组治疗前后皆低于检测值。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皆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超及肝脏瞬时弹性扫描(Fibroscan):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肝脏门静脉宽度、脾脏厚度、Fibroscan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中医疏肝益肾健脾凉血化瘀解毒法组复方治疗乙肝肝硬化,有肯定的疗效,有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疏肝益肾健脾凉血化瘀解毒法 治疗 乙型肝炎肝硬化
下载PDF
健脾化瘀解毒法治疗胃癌前病变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3
作者 曾晓会 陈世龙 +3 位作者 欧阳亚楠 袁柳萍 覃雪婷 赵自明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24期89-96,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健脾化瘀解毒法的组方中药治疗胃癌前病变(GP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查找健脾化瘀解毒法的组方中药治疗GPL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2篇,样本... 目的:系统评价健脾化瘀解毒法的组方中药治疗胃癌前病变(GP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查找健脾化瘀解毒法的组方中药治疗GPL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2篇,样本量3117例。健脾化瘀解毒法可显著性提高临床疗效、证侯疗效、病理临床疗效、萎缩疗效、肠化疗效、异型增生疗效和胃镜疗效的总有效率,降低Hp感染率(P<0.00001),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西药常规治疗。结论:健脾化瘀解毒法治疗GPL较单纯应用西药或其他阳性药物的临床疗效更好。由于本Meta分析纳入研究较少,证据强度有限,上述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胃癌前病变 健脾化瘀解毒法 随机对照试验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巨噬细胞M2极化探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发生机制及中药预测研究
4
作者 张伟健 李俊怡 +7 位作者 李诗婷 周荻书 洪欣欣 许艺飞 蔡甜甜 潘华峰 李海文 郭绍举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4年第9期2333-2345,共13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M2极化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的影响及治疗靶点,为中医药防治IM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方法从公共数据库下载IM及巨噬细胞M2极化相关数据集;采用免疫浸润分析、基因相关性分析、功能富集分析、蛋白互作网络及免疫荧光等...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M2极化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的影响及治疗靶点,为中医药防治IM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方法从公共数据库下载IM及巨噬细胞M2极化相关数据集;采用免疫浸润分析、基因相关性分析、功能富集分析、蛋白互作网络及免疫荧光等方法进一步阐述IM及巨噬细胞M2极化的相关性;最后将获得的枢纽基因与Coremine Medical平台相互映射,预测中医治疗IM的有效中药和治法。结果免疫浸润及免疫荧光分析显示巨噬细胞M2极化标记物CD68^(+)CD163^(+)(P=0.0394)、CD68^(+)CD206^(+)(P=0.002)在IM组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且M2型巨噬细胞在IM组的的浸润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IM相关标记基因(CDX1、MUC2、TFF3)与巨噬细胞M2极化标志物(CD209、ARG1、MSR1、STAT3、IL32、SELENOP)的表达水平显著正相关(P<0.05);功能富集分析提示IM与巨噬细胞M2极化共表达的差异基因主要与羧酸跨膜转运蛋白活性、有机酸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等分子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最后筛选出IM与巨噬细胞M2极化共表达的枢纽差异基因7个,分别为TRAF1、TNFRSF12A、BIRC3、TNFRSF11A、CTSV、SLC29A1和CDA;中药预测共映射出中医治疗IM的中药36味,按照功效分类可归为21类,其中清热解毒药出现频次最高,其次为补气药和活血止痛药等。结论巨噬细胞M2极化可能通过外泌体途径参与IM病理的发生及发展过程,IM与巨噬细胞M2极化共表达的7个枢纽基因(TRAF1、TNFRSF12A、BIRC3、TNFRSF11A、CTSV、SLC29A1和CDA)和IM特异性分子CDX1、MUC2、TFF3可能存在相互关联作用,共同参与IM进展;“健脾化瘀解毒法”是中医治疗IM的核心治法,从巨噬细胞M2极化出发有望成为临床防治IM的新方向和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上皮化生 巨噬细胞M2极化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信息学 中药预测 健脾化瘀解毒法
下载PDF
健脾益气化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39
5
作者 刘伟 潘华峰 +1 位作者 王奇 代云凯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122-5128,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健脾益气化瘀解毒法(JPHYJD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胃癌前病变(GP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查找JPHYJD法治疗CAG-GLP的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 目的:系统评价健脾益气化瘀解毒法(JPHYJD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胃癌前病变(GP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查找JPHYJD法治疗CAG-GLP的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32篇,共2 66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JPHYJD法治疗CAG-GLP临床疗效方面、胃镜疗效、抗Hp有效率等方面优于单纯应用西药常规治疗,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在改善胃痛、痞满、纳差、恶心、嗳气及安全性方面,JPHYJD法疗效亦优于西药常规治疗。结论:现有相关数据表明,JPHYJD法治疗CAG-GLP较单纯应用西药治疗临床疗效更好,胃镜疗效显著,能更有效抗Hp治疗,由于本Meta分析纳入研究较少,证据强度有限,上述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益气化瘀解毒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癌前病变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男性免疫性不育中医现代研究概况 被引量:3
6
作者 郜都 崔云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90-91,共2页
目前,高效特异的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的方法尚缺乏,西医常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避孕套隔离法、防凝法和人工授精等,其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中医药治疗免疫性不育有一定的疗效,应充分利用现代免疫学诊断技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融宏观... 目前,高效特异的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的方法尚缺乏,西医常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避孕套隔离法、防凝法和人工授精等,其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中医药治疗免疫性不育有一定的疗效,应充分利用现代免疫学诊断技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融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于一体,制定符合中医证治规律的统一诊疗标准,从多学科、多层次来探讨其发病机制和中药治疗的机理、作用的换届,创造出简便、快速、高校的中药制剂,通过对药物的作用途径和靶点的具体研究,以使处方用药更加突出靶位给药的作用,使疗效更趋具体化和客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不育症 抗精子抗体 中医药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专方专药 中成药 自然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