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摩腹捏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秦宇航
吴云川
+2 位作者
林法财
杨小存
郝锋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1期217-220,共4页
目的:观察摩腹捏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以枕颌带牵引治疗,治疗组以摩腹捏脊手法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20天。对比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
目的:观察摩腹捏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以枕颌带牵引治疗,治疗组以摩腹捏脊手法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20天。对比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及肠道菌群比例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5.00%,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ESCV评分均较治疗前提升,N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ESCV评分高于对照组,N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双歧杆菌/拟杆菌与乳酸杆菌/拟杆菌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5)。对照组双歧杆菌/拟杆菌及乳酸杆菌/拟杆菌比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摩腹捏脊手法可有效治疗CSA,效果优于颈椎牵引疗法,其作用机理可能通过调整肠道菌群比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
摩腹捏脊手法
颈椎功能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娇
罗光亮
+1 位作者
黄文娴
张俊绮
《中医儿科杂志》
2019年第6期95-98,共4页
目的观察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中医儿科收治的细菌性肠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对症处理、口服补液治疗的基础上予头孢克肟干...
目的观察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中医儿科收治的细菌性肠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对症处理、口服补液治疗的基础上予头孢克肟干混悬剂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2组连续治疗3 d后,统计治疗前后的大便次数,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降钙素原(PCT)水平,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的大便次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明显减少,且治疗组减少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CRP、ESR、PCT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ESR下降更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为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疗效显著,不但缩短了病程及住院时间,而且使用方便,小儿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肠炎
小儿
捏脊
摩腹
敷脐
藿香散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娇
罗光亮
《中医儿科杂志》
2019年第3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8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儿科住院部及门诊确诊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
目的观察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8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儿科住院部及门诊确诊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捏脊、摩腹及藿香散敷脐治疗。2组均治疗3 d后,比较临床疗效和各项临床指标(大便、呕吐、体温、腹痛)恢复正常或消失时间。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临床指标(大便、呕吐、体温和腹痛)恢复正常或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不仅缩短了病程,且操作简单,患儿及其家长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性肠炎
小儿
捏脊
摩腹
敷脐
藿香散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题名
摩腹捏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秦宇航
吴云川
林法财
杨小存
郝锋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出处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1期217-220,共4页
文摘
目的:观察摩腹捏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以枕颌带牵引治疗,治疗组以摩腹捏脊手法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20天。对比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及肠道菌群比例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5.00%,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ESCV评分均较治疗前提升,N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ESCV评分高于对照组,N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双歧杆菌/拟杆菌与乳酸杆菌/拟杆菌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5)。对照组双歧杆菌/拟杆菌及乳酸杆菌/拟杆菌比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摩腹捏脊手法可有效治疗CSA,效果优于颈椎牵引疗法,其作用机理可能通过调整肠道菌群比例实现。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
摩腹捏脊手法
颈椎功能
肠道菌群
Keywords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
therapy of rubbing abdomen and pinching along the spine
Cervical vertebra function
Intestinal flora
分类号
R681.55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娇
罗光亮
黄文娴
张俊绮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中医儿科
出处
《中医儿科杂志》
2019年第6期95-98,共4页
文摘
目的观察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中医儿科收治的细菌性肠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对症处理、口服补液治疗的基础上予头孢克肟干混悬剂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2组连续治疗3 d后,统计治疗前后的大便次数,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降钙素原(PCT)水平,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的大便次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明显减少,且治疗组减少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CRP、ESR、PCT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ESR下降更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为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疗效显著,不但缩短了病程及住院时间,而且使用方便,小儿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细菌性肠炎
小儿
捏脊
摩腹
敷脐
藿香散
临床观察
Keywords
bacterial enteritis
children
spine
pinching
rubbing
abdomen
application on navel
Huoxiang San(藿香散)
clinical observation
分类号
R256.3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娇
罗光亮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儿科
出处
《中医儿科杂志》
2019年第3期68-71,共4页
文摘
目的观察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8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儿科住院部及门诊确诊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捏脊、摩腹及藿香散敷脐治疗。2组均治疗3 d后,比较临床疗效和各项临床指标(大便、呕吐、体温、腹痛)恢复正常或消失时间。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临床指标(大便、呕吐、体温和腹痛)恢复正常或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不仅缩短了病程,且操作简单,患儿及其家长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轮状病毒性肠炎
小儿
捏脊
摩腹
敷脐
藿香散
临床观察
Keywords
rotavirus enteritis
children
spine
pinching
rubbing
abdomen
topical application on umbilicus
Huoxiang San(藿香散)
clinical observation
分类号
R244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摩腹捏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秦宇航
吴云川
林法财
杨小存
郝锋
《新中医》
CAS
2019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50例临床观察
李娇
罗光亮
黄文娴
张俊绮
《中医儿科杂志》
2019
1
原文传递
3
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50例临床观察
李娇
罗光亮
《中医儿科杂志》
2019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