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nalysis on the Female Character of Theresa from the Angle of Feminism
1
作者 赵文娟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5期222-224,共3页
The ethnic consciousness of immigrant Americans was greatly awakened by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in the 1960s, which consequently had immeasurable impact on Asian-American Literature. Gish Jen, author of Typical Amer... The ethnic consciousness of immigrant Americans was greatly awakened by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in the 1960s, which consequently had immeasurable impact on Asian-American Literature. Gish Jen, author of Typical American (1991) shortlisted for the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gives readers a new glimpse of the multicultural American society with her specific writing strategies. In the paper, 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the living dilemma of Theresa from the angle of feminism in three aspects: in the society, in her family and in her internal Chinese feudal male chauvinism. The author also tries to reveal Gish Jen's ideal of building an equal and harmonious society for male and female, freeing women and developing women's self-consciousnesses in this no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H Jen TYPICAL AMERICAN theresa FEMINISM
下载PDF
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人际功能的对比研究——以特雷莎·梅与卡梅伦就职演讲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杨露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77-82,共6页
基于系统功能语法人际功能理论,从人称、情态、语气三个角度,分析新任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与前任首相卡梅伦就职演讲中人际意义的构建。研究发现,特雷莎·梅与卡梅伦在人际意义构建方面既存在共性又存在个性:二者共性体现为,人... 基于系统功能语法人际功能理论,从人称、情态、语气三个角度,分析新任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与前任首相卡梅伦就职演讲中人际意义的构建。研究发现,特雷莎·梅与卡梅伦在人际意义构建方面既存在共性又存在个性:二者共性体现为,人称上善于使用第一人称表达意愿并树立权威,情态上借助中、低量值情态动词缩短人际距离,语气上均充分利用了陈述语气表达自我主张和赢取民众支持;而个性在于,不同就职背景下,两者在高量值情态动词及第二人称动词选择上的差异。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研究不同语篇人际意义构建策略有助于深入解读政治语篇的组织结构及信息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雷莎·梅 卡梅伦 就职演讲 人际功能 对比研究
下载PDF
特蕾莎·梅演讲词话语标记语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傅利 修文心 《外语教育研究》 2019年第2期49-55,共7页
话语标记语广泛应用于人类的各种语言交际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作为一种语言手段,话语标记语不参与命题的表达,但有助于话语的组织,表达说话人的语气、态度和情感,同时影响听话人对话语的理解。话语标记语的研究起源于2... 话语标记语广泛应用于人类的各种语言交际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作为一种语言手段,话语标记语不参与命题的表达,但有助于话语的组织,表达说话人的语气、态度和情感,同时影响听话人对话语的理解。话语标记语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很多学者对话语标记语进行了系统研究。它在会话交流中具有重要的语用功能,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迄今为止,话语标记语三大功能及关联理论已经被众多学者应用于不同的篇章分析之中。本文基于特蕾莎·梅的50篇公开演讲词,探究话语标记语在不同语篇中的语用功能,例如,暗示事情发展顺序、促进语篇连贯、强调特定信息、丰富文本内容、暗示作者观点、推动人际互动。这些讨论与分析揭示出英国前首相特蕾莎·梅的演讲词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说服力、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语 语用功能 特蕾莎·梅演讲词
下载PDF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女性世界——昆德拉笔下两个女性探寻自我存在的人生体验 被引量:7
4
作者 郭毅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77-79,共3页
特蕾莎与萨宾娜构成了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女性世界,她们各自探寻着其存在的可能性。灵与肉的和谐、软弱成为特蕾莎自我存在的实证,而萨宾娜却在背叛媚俗的过程中建构着自己的女性话语世界。两者都倒向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特蕾莎与萨宾娜构成了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女性世界,她们各自探寻着其存在的可能性。灵与肉的和谐、软弱成为特蕾莎自我存在的实证,而萨宾娜却在背叛媚俗的过程中建构着自己的女性话语世界。两者都倒向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成为失落的女性存在,但又不失其确认自我存在的生命意义。特蕾莎的和谐世界更成为当代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真实写照,预示着女性探寻自我存在的可能与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自我存在 特蕾莎 萨宾娜
下载PDF
特蕾莎·梅政府对华政策调整及其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邢瑞利 《学术探索》 2018年第11期50-56,共7页
近期,英国军舰擅闯中国西沙群岛领海,再度引发外界对英国新政府对华政策的关注。特蕾莎·梅于2016年7月上台后调整了对华政策,新政策表现为延续性、两面性以及大国平衡性三大特点。特蕾莎·梅执政时期中英关系有所降温,主要由... 近期,英国军舰擅闯中国西沙群岛领海,再度引发外界对英国新政府对华政策的关注。特蕾莎·梅于2016年7月上台后调整了对华政策,新政策表现为延续性、两面性以及大国平衡性三大特点。特蕾莎·梅执政时期中英关系有所降温,主要由国际政治环境变化及英国脱欧大背景决定,源于英国整体外交战略转型的需要,受到英国新内阁内部对华政策分歧及特蕾莎·梅本人的执政风格等因素驱使。未来,中国应推动中英关系进一步深化,同时对英国对华政策中可能出现的变数做好充分应对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蕾莎·梅政府 对华政策 中英关系 两面性
下载PDF
反恐演讲中的概念隐喻——批评隐喻分析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悦怡 《话语研究论丛》 2017年第2期62-75,共14页
本文运用批评隐喻分析方法,选取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的两篇反恐演讲作为语料,对其中的概念隐喻进行了探究,意在探讨反恐演讲中的话语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两篇语料中出现了大量的旅途隐喻和战争隐喻,此外还有建筑隐喻、... 本文运用批评隐喻分析方法,选取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的两篇反恐演讲作为语料,对其中的概念隐喻进行了探究,意在探讨反恐演讲中的话语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两篇语料中出现了大量的旅途隐喻和战争隐喻,此外还有建筑隐喻、拟人隐喻、家庭隐喻等。在丰富的概念隐喻的塑造下,恐怖分子的非法身份被构建,邪恶、残酷、怯懦的本性一览无余;而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坚定而正义的英国政府以及善良、团结的民众。英国政府用以打击恐怖势力的各种手段包括战争进一步被合法化,演讲者背后利益集团的真正意图了然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隐喻分析 特蕾莎·梅 反恐演讲 概念隐喻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学校改革述评——基于《为了每个人的学校绿皮书》的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段世飞 《郑州师范教育》 2018年第2期38-42,共5页
为了有效应对英国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上任后出台了《为了每个人的学校绿皮书》,以建设优质且面向每个人的学校。《为了每个人的学校绿皮书》主要包括四方面:独立学校应直接协助国家资助部门给予父母更多的学校... 为了有效应对英国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上任后出台了《为了每个人的学校绿皮书》,以建设优质且面向每个人的学校。《为了每个人的学校绿皮书》主要包括四方面:独立学校应直接协助国家资助部门给予父母更多的学校选择权利;大学应在提高学校质量和学生素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政府应扶持文法学校并确保其对各种背景的学生开放;教会学校应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并加强其对包容性的保障。分析《为了每个人的学校绿皮书》对首相特雷莎·梅未来的教育改革有一定实践意义,尽管它能否顺利实施仍然存在较大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法学校 特雷莎·梅 独立学校 教会学校
原文传递
论车学敬在《放逐者》与《时间终点》中的戏谑书写(英文)
8
作者 长畑明利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29,共7页
车学敬的诗集《口授者》常常被认为是书写现当代韩国历史和离散海外的韩国民众经历的宏大史诗,同时也被认为是在美国亚裔文学被视为缺乏形式深度的时期由美国亚裔诗人所创作的极具实验性的力作。显然,车学敬将这上述两个方面成功地混合... 车学敬的诗集《口授者》常常被认为是书写现当代韩国历史和离散海外的韩国民众经历的宏大史诗,同时也被认为是在美国亚裔文学被视为缺乏形式深度的时期由美国亚裔诗人所创作的极具实验性的力作。显然,车学敬将这上述两个方面成功地混合进了《口授者》之中,而两者之间的冲突也不难发现:尽管这部诗集呈现了一系列预设的主题和韩国本土与美国韩裔共有的情感,但是她的诗歌形式上的实验似乎是一种扰乱语言的尝试,这恰恰可能削弱诗歌中的本民族及其流散经历史诗的叙述本体。这种情形往往导致读者关注这部作品的先锋风格与史诗本质的关系,不过,车学敬的创造性写作的另一个方面,即"戏谑性",也值得关注。尽管"戏谑性"在车学敬的作品中常被家国族群主题所遮蔽,却是在探讨其艺术创新时需要不折不扣地倍加关注的重要方面,这一点尤其是在她的《放逐者》、《时间终点》等早期作品中得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学敬 《放逐者》 《口授者》 《时间终点》戏谑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