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le of atmospheric heat source/sink over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in quasi-4-year oscillation of atmosphere-land-ocean interaction 被引量:7
1
作者 ZHAO Ping & CHEN LongxunDepartment of Geophysic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1年第3期241-245,共5页
Using 1961-1995 monthly atmospheric apparent heat source/sink 【Q1】 over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QXP)and reanalysis data of NCEP/NCAR, and 1961 ?1994 monthly SST of UK/GISST2, the statistical study is undertaken ... Using 1961-1995 monthly atmospheric apparent heat source/sink 【Q1】 over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QXP)and reanalysis data of NCEP/NCAR, and 1961 ?1994 monthly SST of UK/GISST2, the statistical study is undertaken on the QXP heat source/sink in relation to both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Asia and El Nino/La Nina events.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re exists noticeable interaction in aquasi-4-year period among the 【Q1】 of the QXP, low-levelmeridional winds east of the QXP, low-level zonal winds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SST in the equatorial eastern Pacific, and the circulation at mid and high latitudes north of the QXP. They have difference in phase. The cold source intensity of the QXP in winter favours a low-level meridional wind anomaly to prevail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and its coast east of the QXP and to last until the subsequent autumn. The wind anomaly can induce a low-level zonal wind anomaly of the tropic Pacific that finally affects an El Nino/La Nina event in the autumn and subsequent wi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xizang plateau thermal effect INTERANNUAL variation atmosphere-land-ocean interaction.
原文传递
高原热力作用对高原夏季风爆发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白彬人 胡泽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9-336,共8页
利用1979-2011年ECMWF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逐月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距平指数(B-H)以及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逐日24 h降水量,研究了高原热力作用与高原夏季风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B-H与传统高原季风指数(TPMI)之间存在较好的同时相... 利用1979-2011年ECMWF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逐月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距平指数(B-H)以及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逐日24 h降水量,研究了高原热力作用与高原夏季风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B-H与传统高原季风指数(TPMI)之间存在较好的同时相关关系,B-H与动态高原季风指数(DPMI)之间存在较好的超前1~3个月的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在干季尤为明显。前期2月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偏强将会导致高原夏季风爆发偏早,爆发初期强度偏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热力作用 高原夏季风
下载PDF
青藏高原隆升对西北干旱气候形成影响的模拟(Ⅱ):水汽收支及高原动力、热力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范广洲 程国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10期58-66,共9页
青藏高原隆升对西北干旱区形成的研究,对于理解西北干旱气候环境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初步探讨了高原隆升前和隆升至临界高度时,我国干旱区大气水分循环及青藏高原动力、热力作用与现在的差异。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隆升... 青藏高原隆升对西北干旱区形成的研究,对于理解西北干旱气候环境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初步探讨了高原隆升前和隆升至临界高度时,我国干旱区大气水分循环及青藏高原动力、热力作用与现在的差异。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隆升前和隆升至临界高度时,干旱区边界内获得的净水汽通量均明显比现在偏多;我国干旱区700hPa涡度比现在大;夏季高原地区的上升运动比现在弱,干旱区下沉运动偏弱,这些都更有利于降水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隆升 西北干旱气候成因 大气水分收支 高原动力作用 高原热力作用
下载PDF
青藏高原季风活动与大气热源/汇的关系 被引量:17
4
作者 曾钰婵 范广洲 +2 位作者 赖欣 华维 张永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48-1156,共9页
利用1948-2013年NCEP/NCAR逐日和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大气冷热源转换日期与高原季风爆发日期及二者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近66年来高原<Q1>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热汇最强在1月,热源最强在7月;高原由热汇转变为... 利用1948-2013年NCEP/NCAR逐日和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大气冷热源转换日期与高原季风爆发日期及二者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近66年来高原<Q1>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热汇最强在1月,热源最强在7月;高原由热汇转变为热源的日期大致在15候,而热源转变为热汇则大致在58候;高原热力作用与高原夏季风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即当大气热源强(弱)时,高原夏季风强(弱);热源强(弱)年高原主体气流辐合较强(弱),而高原四周辐散较强(弱);高原主体与四周大气热力差异也呈明显的季节转变,7月高原主体与其四周大气的热力差和高原季风呈正相关,即当高原主体热源较四周大气强(弱)时,高原夏季风就越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热力作用 高原季风 热力差 季节转变
下载PDF
青藏高原和热带印度洋5月热力异常与新疆夏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天竺 赵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4,共14页
基于1979-2017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提供的海表温度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提供的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以及青藏高原地区149个站点观测资料计算的地表感热通量和新疆气象信息中心提供... 基于1979-2017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提供的海表温度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提供的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以及青藏高原地区149个站点观测资料计算的地表感热通量和新疆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全疆81站逐月降水资料等,研究了5月青藏高原和热带印度洋加热对新疆夏季降水的单独影响和共同影响。结果表明:5月高原感热和印度洋海表温度的异常呈较好的持续性,异常可持续至夏季。奇异值分解(SVD)分析发现5月高原东部(90°E为界)感热与新疆北部及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夏季降水呈显著负相关,热带印度洋海温与塔里木盆地西部夏季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当仅考虑高原感热影响时,高原东部感热偏强(弱)时,对应北疆夏季降水将偏少(多);当仅考虑热带印度洋海温影响时,海温偏暖(冷)时,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偏多(少)。当高原感热和热带印度洋海温均偏强(弱)时,北疆夏季降水将偏少(多),南疆夏季降水将偏多(少)。当高原感热偏强(弱),热带印度洋海温偏弱(强)时,中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偏北(偏南),中亚和贝加尔湖地区上空分别为异常反气旋(异常气旋)和异常气旋(异常反气旋)控制,新疆上空盛行偏北(南)风,同时热带印度洋水汽不能(能)输送至新疆上空导致新疆夏季降水偏少(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异常 协同影响 青藏高原 热带印度洋 新疆夏季降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