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errestrial heat flow in Guizhou Province 被引量:5
1
作者 Shuai-chao Wei Feng Liu +4 位作者 Wei Zhang Gui-ling Wang Ruo-xi Yuan Yu-zhong Liao Xiao-xue Yan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2年第2期166-183,共18页
Terrestrial heat flow is an important physical parameter in the study of heat transfer and thermal structure of the earth and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otential of regio... Terrestrial heat flow is an important physical parameter in the study of heat transfer and thermal structure of the earth and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otential of regional geothermal resources.Although several breakthroughs in geothermal exploration have been made in Guizhou Province.The terrestrial heat flow in this area has not been properly measured,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the province.For this reason,the terrestrial heat flow in Guizhou was measured in this study,during whi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t flow were determined using borehole thermometry,geothermal monitoring and thermal property testing.Moreover,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terrestrial heat flow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rocks ranges from 2.0W/(m·K)to 5.0 W/(m·K),with an average of 3.399 W/(m·K);the heat flow varies from 30.27 mW/m^(2) to 157.55 mW/m^(2),with an average of 65.26±20.93 mW/m^(2),which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average heat flow in entire land area in China.The heat flow in Guizhou generally follows a dumbbell-shaped distribution,with high values present in the east and west and low values occurring in the north and south.The terrestrial heat flow is related to the burial depths of the Moho and Curie surface.The basaltic eruptions in the Emeishan led to a thinner lithosphere,thicker crust and lateral emplacement,which dominated the basic pattern of heat flow distribution in Guizhou.In addition,the dichotomous structure of regional active faults and concealed deep faults jointly control the heat transfer channels and thus influence the terrestrial heat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conductivity terrestrial heat flow MOHO Curie surface Emeishan basaltic
下载PDF
Terrestrial heat flow in Junggar Basin,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2
2
作者 WANG Shejiao HU Shengbiao +2 位作者 LI Tiejun WANG Jiyang ZHAO Wenzh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0年第19期1808-1813,共6页
Based on temperature logs of 117 boreholes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119 rock samples, the first group of 35 heat flow data in the Junggar Basin are presented. The thermal gradients vary between 11.6 and 26.5℃/km ,... Based on temperature logs of 117 boreholes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119 rock samples, the first group of 35 heat flow data in the Junggar Basin are presented. The thermal gradients vary between 11.6 and 26.5℃/km , an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changes from 0.17 to 3.6 W/mK. Heat flow ranges from 23.4 to 53.7 mW/m2 with a mean of (42.3±7.7) mW/m2. The heat flow pattern shows that heat flow is higher in the uplifts and lower in the depression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heat flow and its distribution include basin type, basement structure, sediment thickness, radioactive heat generation, etc. The overall low present-day heat flow in the Junggar Basin reflected its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 characterized by lithospheric thickening, thrust and fault at shallow crust as well as consequently quick subsidence during the Late Cenozo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thermal gradient thermal conductivity terrestrial heat flow JUNGGAR Basin.
原文传递
Distribution feature of terrestrial heat flow densities in the Bohai Basin,East China 被引量:11
3
作者 WANG Liangshu LIU Shaowen +6 位作者 XIAO Weiyong LI Cheng LI Hua GUO Suiping LIU Bo LUO Yuhui CAI Dongsh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2年第10期857-862,共6页
Temperature logging curves at 8 boreholes and well-testing temperature data at 142 boreholes are used to determine geotemperature gradients in the Bohai Basi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f 86 rock samples are measure... Temperature logging curves at 8 boreholes and well-testing temperature data at 142 boreholes are used to determine geotemperature gradients in the Bohai Basi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f 86 rock samples are measured at laboratory and the effects of porosity and temperature are corrected to obtain conductivities in situ. Terrestrial heat flow densities at 76 wells a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se data.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heat flow indicates that the terrestrial heat flow in the Bohai Basin is relatively high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65.8 mW/m2. This characteristic is caused by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basin. During Cenozoic, the litho-sphere stretched intermittently and the crust thinned so that heat conducted from the mantle increased and formed thermal abnormity at depth beneath the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temperature GRADIENT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rock terrestrial heat flow Bohai Basin.
原文传递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errestrial heat flow density in Jiyang depression of Shengli Oilfield, East China 被引量:8
4
作者 GONG Yuling1,2, WANG Liangshu1, LIU Shaowen1, LI Cheng1, HAN Yongbing1, LI Hua1, LIU Bo1 & CAI Jingong3 1.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2. Department of Explor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uzhou 344000, China 3. Earth Science Institution of Shengli Oilfield, Dongying 257015,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4年第9期804-812,共9页
Based on the geo-temperature data of 13 systematically continuous temperature log curves and 700 testing oil boreholes in Jiyang depression, Shengli Oilfield, and the measured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f 47 rock samples... Based on the geo-temperature data of 13 systematically continuous temperature log curves and 700 testing oil boreholes in Jiyang depression, Shengli Oilfield, and the measured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f 47 rock samples, the terrestrial heat flow densities of 114 boreholes of Jiyang depressio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are determined, including 13 of those data derived from systemically continuous temperature logg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Jiyang depression has a relatively high background heat flow with an average value (65.8 5.4) mW/m2. The lateral variation of heat flow in basin has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basement depth. Moreover, heat flow of uplift areas with shallower basement is high, so are those of regions with volcanic rocks, and those of depression areas with deep basement are relatively low. The heat flow densities of different structural units of Jiyang depression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The average heat flow value of Zhanhua sag is (67.4 5.3) mW/m2,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whole basin, that of Dongying sag is (66.0 6.1) mW/m2, and that of Chezhen sag is (65.1 3.7) mW/m2. It is apparent that these latter two values are approximate to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whole Jiyang depression, while the average value of Huimin sag is (63.65.0) mW/m2, lower than that of the whole basin. In fact, the basement depth and the distribution framework of uplift and depression areas are all controlled by the process of lithosphere extension. In addi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volcanic rocks in basin is also relatively close to this extension geodynamic process. In summary,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errestrial heat flow of Jiyang depress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Cenozoic tectono-thermal events of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yang depression terrestrial heat f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原文传递
江西芦溪县南部大地热流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浩然 刘凯 +2 位作者 张垚垚 孙文洁 王书训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7,共13页
江西省芦溪县南部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但地热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大地热流测量工作进行的较少,制约着区域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本文以芦溪县南部的新泉和石溪为研究区,结合钻孔岩心热物性测试和地温测井等分析了研究区岩石热导率、地温场、热... 江西省芦溪县南部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但地热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大地热流测量工作进行的较少,制约着区域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本文以芦溪县南部的新泉和石溪为研究区,结合钻孔岩心热物性测试和地温测井等分析了研究区岩石热导率、地温场、热源机制的特征。研究区岩石热导率平均值为2.063~6.176W/(m·K),热导率最高的为硅质石英岩,可作为良好的导热岩体。大地热流平均值为76.39 mW/m^(2),远高于中国内地地区的平均值62.5 mW/m^(2),该地区具有较高的热背景值。花岗岩放射性生热率平均值为2.16μW/m^(3),不属于高产热型岩体,放射性生热对地表热流贡献较小,热源来源为地壳深部供热。研究区构造活动强烈,深大断裂和次级断裂发育,为地下热水的深部循环提供了良好的导热和导水通道。本研究可为武功山地区的地热资源开发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功山地区 大地热流 放射性生热率 热导率 地热资源
下载PDF
安徽省阜阳盆地及周边大地热流分布特征
6
作者 张克松 王朱亭 +3 位作者 姚波 张帅 姜光政 杨力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5-387,共13页
阜阳盆地位于周口坳陷的东部,地热资源丰富,但基础地热地质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对区内大地热流研究尚属空白。为深入研究本区地热资源,为地热资源潜力评价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本文基于收集的6口钻孔测温资料、实测的4口稳态测温数据以... 阜阳盆地位于周口坳陷的东部,地热资源丰富,但基础地热地质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对区内大地热流研究尚属空白。为深入研究本区地热资源,为地热资源潜力评价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本文基于收集的6口钻孔测温资料、实测的4口稳态测温数据以及61块岩心样品热导率测试数据,计算出了4个大地热流值。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0~2281 m内现今地温梯度为23.4℃/km~35.5℃/km,平均值为27.9℃/km;热导率介于0.968~4.932 W/(m·K)之间,平均值为1.959 W/(m·K);对应的大地热流值介于44.7~63.8 mW/m^(2)之间,平均值为53.4 mW/m^(2),与周口坳陷已发布的各大地热流平均值53.4 mW/m^(2)一致,但却较明显低于中国大陆地区(平均值60.4 mW/m^(2))、中国东部(平均值61.9 mW/m^(2))、研究区东部两淮煤田(平均值58.3 mW/m^(2))以及南部秦岭造山带(平均值61.4 mW/m^(2)),并发现与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等国内主要的克拉通型盆地较接近,同时远远低于汾渭地堑、渤海湾盆地等新生代构造活跃的裂谷型盆地,反映出区域构造处于稳定状态;同时,区内热流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主要是受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基底起伏、沉积盖层、断裂活动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测温 地温梯度 岩石热导率 大地热流 阜阳盆地
下载PDF
库车前陆盆地大地热流分布特征 被引量:37
7
作者 王良书 李成 +5 位作者 刘绍文 李华 徐鸣洁 于大勇 贾承造 魏国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9-83,共5页
采集45块岩心样品进行热导率测试,在分析库车前陆盆地的地热场的基础上,通过温度和孔隙度的校正,获得原地热导率和地层热导率柱。根据热传导定理和热阻法计算热流值,获得了库车前陆盆地的52个大地热流值数据及其分布特征。库车前陆盆地... 采集45块岩心样品进行热导率测试,在分析库车前陆盆地的地热场的基础上,通过温度和孔隙度的校正,获得原地热导率和地层热导率柱。根据热传导定理和热阻法计算热流值,获得了库车前陆盆地的52个大地热流值数据及其分布特征。库车前陆盆地整体属于低热流冷盆,各构造单元的大地热流值为40~50mW/m2,低于我国其他大、中型沉积盆地。山前带的热流值相对较高,如依奇克里克、大宛齐、克拉等构造分区的热流值均在45mW/m2以上,是冷盆中的高热流带,也是天然气高产出带;中央坳陷部位的热流值较低(小于45mW/m2);前缘隆起部位热流值较高,如塔北的提尔根;南部的热流值东高西低,如牙哈等地区的热流值均高于45mW/m2,而西部的羊塔克、英买地区的热流值低于40mW/m2。新生代,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距离效应使塔里木盆地和天山之间发生了强烈的盆山耦合过程,盆地边缘岩石圈挠曲和快速沉降,决定了盆地现今大地热流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热流 热导率 库车前陆盆地 塔里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现今地热特征 被引量:61
8
作者 冯昌格 刘绍文 +1 位作者 王良书 李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752-2762,共11页
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是揭示盆地现今热状态的重要参数,它们对理解盆地的构造-热演化过程及油气资源评价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塔里木盆地约470口井的地层测试温度资料和941块岩石热导率数据,本文计算了塔里木盆地38个新的大地热流数... 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是揭示盆地现今热状态的重要参数,它们对理解盆地的构造-热演化过程及油气资源评价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塔里木盆地约470口井的地层测试温度资料和941块岩石热导率数据,本文计算了塔里木盆地38个新的大地热流数据,进而揭示了该盆地现今地热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现今地温梯度变化范围为17~32℃/km,平均为22.6±3.0℃/km;大地热流变化范围为26.2~65.4 mW/m^2,平均为43.0±8.5 mW/m^2.与我国其他大中型沉积盆地相比,它表现为低地温、低大地热流的冷盆的热状态,但仍具有与世界上典型克拉通盆地相似的地热背景.整体而言,盆地隆起区地温梯度和热流相对较高,坳陷区地温梯度和热流则偏低.此外,我们还发现塔里木盆地现有的油气田区一般位于高地温梯度区域,这可能与下部热流体的向上运移和聚集有关.影响塔里木盆地现今地热特征的因素包括盆地深部结构、构造演化、岩石热物理性质、盆地基底构造形态和烃类聚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梯度 热导率 大地热流 热状态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查干凹陷大地热流 被引量:17
9
作者 左银辉 邱楠生 +3 位作者 邓已寻 饶松 徐深谋 李建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038-3050,共13页
查干凹陷是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最具勘探潜力的凹陷,但是查干凹陷及整个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的大地热流研究仍为空白,严重制约该盆地的油气资源的评价.本文通过测试19口井107块岩芯的岩石热导率和岩石热导率原位校正,利用协和平均公式计... 查干凹陷是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最具勘探潜力的凹陷,但是查干凹陷及整个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的大地热流研究仍为空白,严重制约该盆地的油气资源的评价.本文通过测试19口井107块岩芯的岩石热导率和岩石热导率原位校正,利用协和平均公式计算得到查干凹陷各地层的岩石热导率大小;并利用9口井的温度数据,结合岩石热导率数据对查干凹陷的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查干凹陷具有构造稳定区和构造活动区之间的中温型地温场特征,其平均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分别为33.6℃/km,74.5mW/m2.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查干凹陷及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油气资源评价提供地热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干凹陷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 大地热流 岩石热导率 地温梯度
下载PDF
岩石热导率的温压实验及分析 被引量:34
10
作者 赵永信 杨淑贞 +2 位作者 张文仁 梁宪荣 马丽云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5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岩石热导率是岩石热物性中最主要者,是研究地壳和上地幔热结构、地球深部热状态以及各种工程岩体内空气与围岩之间热交换的重要参数,该参数的测定不但是大地热流测量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矿山采掘、石油开发和地热能利用不可缺少的工... 岩石热导率是岩石热物性中最主要者,是研究地壳和上地幔热结构、地球深部热状态以及各种工程岩体内空气与围岩之间热交换的重要参数,该参数的测定不但是大地热流测量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矿山采掘、石油开发和地热能利用不可缺少的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利用环形热源法在不同温压条件下对岩石热导率的测试和研究。文中不但介绍了测量原理和测量装置结构,并给出了不同岩性岩石在室温至180℃、常压至22MPa状态下的测量结果,最后还就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导率 大地热流 岩石 地热流 温压实验
下载PDF
淮南矿区地热地质特征与地热资源评价 被引量:20
11
作者 吴基文 王广涛 +3 位作者 翟晓荣 张文永 彭涛 毕尧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566-2578,共13页
为了探索淮南矿区地热地质特征和矿井深部热害防治对策,系统收集和分析了淮南矿区钻孔井温测井资料,基于近似稳态测温数据,拟合了测温孔孔底温度校正曲线,对简易井温测井钻孔孔底温度进行了校正;采用浅钻孔测温法,对井下巷道围岩温度进... 为了探索淮南矿区地热地质特征和矿井深部热害防治对策,系统收集和分析了淮南矿区钻孔井温测井资料,基于近似稳态测温数据,拟合了测温孔孔底温度校正曲线,对简易井温测井钻孔孔底温度进行了校正;采用浅钻孔测温法,对井下巷道围岩温度进行了测定;计算了各井田的地温梯度,并结合110块煤系地层煤岩样品的热导率测试结果,计算得出淮南矿区的大地热流值,编制了淮南矿区现今地温场、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分布图,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了该区现今地温场、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展布趋势以及煤系岩石的热物理性质,探讨了地温场分布的构造控制作用,并对矿区地热资源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淮南矿区测温井底温度恢复与静井时间符合指数函数关系,并据此建立了简易井温测井钻孔孔底温度变化的校正公式;②淮南矿区地热参数表现为地温梯度为1.00~4.00 ℃/hm,平均值为2.8 ℃/hm;大地热流值变化在31.87~92.68 mW/m 2 ,平均值为65.50 mW/m 2;-500 m水平平均地温为29.96 ℃,-1 000 m水平为41.84 ℃,-2 000 m水平为69.62 ℃;岩石热导率在0.37~5.22 W/(m·K),平均值为2.93 W/(m·K);③平面上地温梯度、地温场、大地热流总体呈现为西低东高、南低北高的分布趋势;④矿区现今地温场和大地热流分布主要受控于地质构造,表现为褶皱型、逆掩断层阻热型和导水断层传热型3种构造控温模式;⑤基于地热资源评估,该区热储层地热资源量为2.32×10 16 kJ,可采热能储量为2.64×10 15 kJ,矿井水和矿井回风余热资源量为0.97×10 13 ~1.26×10 13 kJ/a,是一个可再生的低温热源,潜在效益显著。研究成果为淮南矿区深部煤炭开发热害防治和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地质依据。加强煤矿区深部地热资源和矿井余热资源的评价、利用研究,应是煤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梯度 现今地温场 热导率 大地热流 地热资源 淮南矿区
下载PDF
青海省贵德盆地大地热流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郎旭娟 刘峰 +3 位作者 刘志明 蔺文静 邢林啸 王贵玲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7-232,共6页
贵德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热资源丰富,勘查发现其西部山区的扎仓寺热田赋存可供发电的干热岩地热能,但是整个盆地内的大地热流研究仍为空白,制约该区域地热资源的研究评价及开发利用。采集扎仓寺热田16块岩心样品进行了热导率测试... 贵德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热资源丰富,勘查发现其西部山区的扎仓寺热田赋存可供发电的干热岩地热能,但是整个盆地内的大地热流研究仍为空白,制约该区域地热资源的研究评价及开发利用。采集扎仓寺热田16块岩心样品进行了热导率测试,通过温度的校正,获得了扎仓寺热田的原地热导率值。利用钻孔(ZR1)的测温资料和热导率数据,根据热传导定理采用2种方法分别计算传导层段及有对流影响层段的热流值,获得厚度加权平均热流值为79.5mW/m2,高于全球大陆地区平均热流值[(65±1.6)mW/m2]和中国大陆地区平均热流值[(61±15.5)mW/m2],为高热流值,反映了该区域新生代构造活动较为强烈。本研究工作为继续探索该热田的形成演化和地球动力学过程及地热资源评价提供了地热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热流 岩石热导率 地温梯度 贵德盆地
下载PDF
川东南焦石坝页岩气区现今地温场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春荣 饶松 +5 位作者 胡圣标 汪集旸 魏志红 黄庆球 胡东风 郭旭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7-627,共11页
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区,关于盆地现今地温场的工作,前人已经做过一些研究.而对于近年来页岩气勘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川东南焦石坝地区,现今地温场的研究工作甚少.本文基于川东南高陡褶皱带焦石坝页岩气区新增的3口钻井的稳态测温... 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区,关于盆地现今地温场的工作,前人已经做过一些研究.而对于近年来页岩气勘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川东南焦石坝地区,现今地温场的研究工作甚少.本文基于川东南高陡褶皱带焦石坝页岩气区新增的3口钻井的稳态测温数据和118块岩石样品热导率数据,计算了研究区的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值.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编制了研究区大地热流等值线图.结果表明,焦石坝页岩气区地温梯度介于24~34℃/km,大地热流值介于60~70mW·m^(-2)之间,与川中古隆起相似,属于地温高异常区.地温高异常缘于隆起区相对高的岩石热导率引起的浅部热流的重新分配.其次,与位于研究区东侧边界的齐岳山大断裂在燕山和喜山期的构造引起的热液活动有关.焦石坝页岩气区地温高异常对页岩气的解吸附速率具有促进作用,对提高采收率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地温测量 岩石热导率 大地热流 焦石坝页岩气区
下载PDF
福建省西部大地热流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熊亮萍 胡圣标 +1 位作者 汪缉安 汪集旸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96-101,共6页
根据福建省西部53个钻孔的实测地温数据和300多块岩石样品的实测热导率数据,计算了29个大地热流值,说明福建西部热流的平均值为74mW/m^2,相当于中新生代活动区的热流值。
关键词 福建省 大地 热流值 岩石 热导率
下载PDF
瞬态径向热流法测定松散煤体变导热系数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越 李增华 +2 位作者 高思源 杨永良 彭飞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1期42-46,共5页
松散煤体的导热系数是指在单位梯度作用下,松散煤体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表征了松散煤体导热性能的强弱,是研究煤自燃的重要参数。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热线法,测试结果易受电阻升温变化影响。针对当前测试方法的不足,本文在二维... 松散煤体的导热系数是指在单位梯度作用下,松散煤体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表征了松散煤体导热性能的强弱,是研究煤自燃的重要参数。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热线法,测试结果易受电阻升温变化影响。针对当前测试方法的不足,本文在二维径向导热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瞬态径向热流法测定松散煤体变导热系数测试装置,并建立了相应的导热系数解算模型。通过测定不同煤样随温度变化的变导热系数。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松散煤体的导热系数不断上升,两者之间基本成线性关系,测试结果符合松散煤体的导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煤体 变导热系数 径向热流法 瞬态 温度
下载PDF
铝基覆铜板导热系数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卜祥伟 师剑军 +1 位作者 张卫 潘志嘉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66,共4页
通过测量传热板两侧的温差间接得到流过铝基覆铜板的热流量,避免了传统测量方法由于热辐射和空气对流热损失所带来的误差。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导热系数测量方面具有准确、操作简单的优点。
关键词 传热板法 导热系数 铝基覆铜板 热流量
下载PDF
一种高导热材料导热系数测试仪的研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欣 周孑民 +2 位作者 王莹 陈晓玲 杨劲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47-251,共5页
对经典周期热流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采用实验测试和数值仿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设计开发了一套简单实用,数据可靠的高导热材料导热系数测试装置。通过编程技术,实现了数据的自动采集及处理。应用有限容积法建立二维模型,借助Visual Basi... 对经典周期热流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采用实验测试和数值仿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设计开发了一套简单实用,数据可靠的高导热材料导热系数测试装置。通过编程技术,实现了数据的自动采集及处理。应用有限容积法建立二维模型,借助Visual Basic语言,开发了该测试系统在线仿真的软件系统。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和文献值对该测试系统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热流法 高导热材料 导热系数
下载PDF
利用周期热流法测定金属材料热物性参数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孑民 王长宏 +2 位作者 薛正华 杨莺 曾文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3-46,共4页
对一种经典的导热系数测试法———周期热流法进行了改进。结合相关文献,对其测试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2种传统的分析解法进行了修正。利用精密的电子仪器及先进的数据采集设备,设计开发了一套金属及合金导热系数测定装置,解决了采... 对一种经典的导热系数测试法———周期热流法进行了改进。结合相关文献,对其测试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2种传统的分析解法进行了修正。利用精密的电子仪器及先进的数据采集设备,设计开发了一套金属及合金导热系数测定装置,解决了采用该法测试时难以得到较为理想的正弦或余弦温度波这一难题,减少了测试误差。通过对几种金属及合金的测定,与经典实验数据比较,发现最大误差不超过4%,测试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热流法 导热系数 导温系数
下载PDF
固体绝缘材料导热系数的热流法实验探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丁树业 邓艳秋 +2 位作者 王海涛 刘富华 周秋松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17-21,共5页
固体绝缘材料的导热系数影响电力设备内部整体的导热能力以及温升分布情况,制约其寿命和容量,所以在电力设备的设计开发阶段,针对准确测量电力设备所用绝缘材料的导热系数问题,在综述绝缘材料导热系数测量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热流法测量原... 固体绝缘材料的导热系数影响电力设备内部整体的导热能力以及温升分布情况,制约其寿命和容量,所以在电力设备的设计开发阶段,针对准确测量电力设备所用绝缘材料的导热系数问题,在综述绝缘材料导热系数测量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热流法测量原理,对几种环氧树脂绝缘材料的导热系数进行测量,得到3种材料的导热系数,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数据处理.据此,针对电机电器内部绝缘材料难取样的特点,提出了结构不规则绝缘材料导热系数的间接测量方法.本研究对绝缘材料导热性能的探索以及电机电器设计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系数 热流法 固体绝缘材料 环氧树脂 结构不规则材料
下载PDF
青藏工程走廊带多年冻土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崔福庆 刘志云 +3 位作者 陈建兵 彭惠 张伟 王伟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7-893,共7页
为分析不同测试方法对青藏工程走廊带内多年冻土导热系数测试结果的影响规律,指导冻土工程的热工设计和为走廊带内冻土导热系数的测试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搭建了稳态对比法、稳态热流计法、瞬态平面热源法和瞬态热线法冻(融)土导热系数试... 为分析不同测试方法对青藏工程走廊带内多年冻土导热系数测试结果的影响规律,指导冻土工程的热工设计和为走廊带内冻土导热系数的测试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搭建了稳态对比法、稳态热流计法、瞬态平面热源法和瞬态热线法冻(融)土导热系数试验测试平台,运用理论模型对稳态对比法测试过程中径向漏热量进行了估算,分别从测试结果准确性、适用土性类别和适用场合等方面对各类测试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稳态对比法试验结果与文献理论值相差较大,测试过程中径向漏热量无法忽略;稳态热流计法和瞬态平面热源法的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80%以上的测量值与理论值相对误差小于±15%;瞬态热线法测试结果整体偏小,冻、融土平均偏小17.75%和15.03%.考虑到瞬态平面热源法测试结果准确,测试时间短,样品需求量小,因而是一种合适的青藏工程走廊带冻(融)土导热系数大规模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导热系数 稳态热流法 瞬态平面热源法 瞬态热线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