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2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romatoprobe as a sample-sparing technique for residual solvent analysis of drug discovery candidates by gas chromatography 被引量:3
1
作者 Christopher J.Poronsky Jingfang Qian Cutron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65-269,共5页
In drug discovery research, residual solvent measurement is an integral part of purity analysis for synthesis of a drug candidate before it is used for toxicity testing. This is usually carried out using gas chromatog... In drug discovery research, residual solvent measurement is an integral part of purity analysis for synthesis of a drug candidate before it is used for toxicity testing. This is usually carried out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GC)with direct injection sample introduction. This method requires testing compounds to be soluble at high concentrations( > 50 mg/mL, usually in DMSO) to achieve acceptable sensitivity, a hurdle which is not always achievable for some samples such as cyclic peptides and oligonucleotides.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direct injection approach, a new method using the Chromatoprobe thermal extraction device was developed for quantifying residual solvents of drug discovery compounds. This method not only consumes significantly less material(less than 1 mg), but also shows higher sensitivity than the direct injection approach.In addition, because no diluent is required with the Chromatoprobe thermal extraction, all residual solvents can be detected and measured without further method optimization. In our study, we compared data from GC residual solvent analysis using the Chromatoprobe solid sample introduction to those of the direct injection method for seven in-house samples. Our results showed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data from these two sample introduction methods. Thus, the Chromatoprobe sample introduction method provided a samplesparing alternative to the direct injection metho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residual solvents in drug discovery.This method can be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residual solvent analysis in samples that are available only in limited amounts, poorly soluble, and/or unstable in the diluents used for the direct injection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atoprobe thermal 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 RESIDUAL SOLVENT DRUG discovery
下载PDF
Forward Looking Analysis Approach to Assess Copper Acetate Thermal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chanism 被引量:1
2
作者 Itab Youssef Sécou Sall +2 位作者 Thierry Dintzer Sana Labidi Corinne Petit 《American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9年第5期153-170,共18页
Thermal decomposition course of copper acetate monohydrate was monitored by combining 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 (DRIFT) coupled with μ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μGC-MS) ... Thermal decomposition course of copper acetate monohydrate was monitored by combining 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 (DRIFT) coupled with μ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μGC-MS) with other analytical techniques (thermogravimetry analysis and in situ X-ray diffraction). Non-isothermal kinetic was examined in air and Ar. A complet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infrared spectra matched with crystalline phase transition data during the course of reaction allows access to significant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about molecular dynamics. While thermogravimetry gives broad conclusion about two steps reaction (dehydration and decarboxylation), in line approach (in situ X-ray and in situ DRIFT coupled to μGC-MS) is proposed as an example of a new robust and forward-looking analysis. While decomposition mechanism of copper acetate monohydrate is still not well elucidated yet previously, the present in-line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lead to accurate data making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sm explic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Operando Spectroscopy and chromatography thermal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chanism Copper ACETATE CROSS-LINKED Characterization Data
下载PDF
Thermal aging behavior of high performance poly(vinyl alcohol) hydrogel
3
作者 唐启恒 牛润利 +2 位作者 杨荣杰 李晓东 何吉宇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2年第4期558-563,共6页
The thermal aging behavior of poly ( vinyl alcohol ) ( PVA ) hydrogel was studied at fou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f 40 ℃, 50 ℃, 60 ℃ and 70 ℃ in one year. The samples of PVA hydrogel were closely covered by pl... The thermal aging behavior of poly ( vinyl alcohol ) ( PVA ) hydrogel was studied at fou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f 40 ℃, 50 ℃, 60 ℃ and 70 ℃ in one year. The samples of PVA hydrogel were closely covered by plastic film. The changes of their chemical structure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during aging were measured through different measurable techniques including tensile testing,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 GPC ), viscosity analysis,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 tru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PVA in hydrogel changed little with time and temperature. FTIR spectra of PVA in all the sample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original samples.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PVA hydrogel didn't change until the 330th d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 vinyl alcohol) hydrogel thermal aging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 VISCOMETR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um
下载PDF
Pyrolysis of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PTT) Fiber by Pyrolysi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scopy
4
作者 钱和生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7年第5期604-609,共6页
Pyrolysis of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PTT) fiber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pyrolysi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scopy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400℃ to 750℃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possible effect of th... Pyrolysis of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PTT) fiber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pyrolysi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scopy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400℃ to 750℃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possible effect of the temperature on its composition of pyrolysates.At 400℃,pyrolysis of molecular chain could occur,only 13 pyrolysates could be identified.The trimethylene moieties bound to the macromolecular core by ester bonds are cleaved at around 400℃.At 550℃-750℃,pyrolysis of molecular chain could completely take place,46 pyrolysates could be found.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the compositions of pyrolysate are distinctly increased.Several compounds,especially benzoic acid,monopropenyl-p-phthalate,2-propenyl benzoate,di-2-propenyl ester,1,4-benzenedicarboxylic acid,benzene,1,5-hexadiene,biphenyl and 1,3-propanediol dibenzoate could be formed.The thermal degradation mechanism,which is determined by structure and amount of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products,are described.During pyrolysis of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polymeric chain scissions take place a peeling reaction as a successive removal of the dimer units from the polymeric chain.The chain scissions are followed by the elimination reaction,linkage action and secondary reactions,which bring about a variety frag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fiber PYROLYSIS thermal degradation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scopy
下载PDF
双流路顶空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土臭素和二甲基异莰醇
5
作者 王炼 侯雯倩 +1 位作者 陈相 何洪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03-2209,共7页
建立双流路顶空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的方法。采用双流路顶空提取针将顶空气体进行连续吹扫至冷阱吸附,快速升温解吸,载气反向将待测组分送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对恒温时间、温度等实验条件进行... 建立双流路顶空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的方法。采用双流路顶空提取针将顶空气体进行连续吹扫至冷阱吸附,快速升温解吸,载气反向将待测组分送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对恒温时间、温度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内标法定量,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在2.0~100ng·L^(-1)线性回归相关系数≥0.999,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74ng·L^(-1)和1.50ng·L^(-1),5ng·L^(-1)、20ng·L^(-1)和100ng·L^(-1)三个浓度加标回收率在90.3~105%,精密度在1.76~6.91%。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环境水和生活饮用水中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热脱附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土臭素 2-甲基异莰醇
下载PDF
动态顶空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联用技术解析不同品种烘青绿茶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玮轩 解东超 +5 位作者 邵晨阳 张悦 吕海鹏 林智 杜琪珍 朱荫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148,共12页
通过优化茶叶用量、捕集温度、孵化温度、吹扫总流量、吹扫速率以及干燥速率等动态顶空(dynamic headspace,DHS)提取参数,建立了基于DHS萃取联合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的烘青绿茶挥发性成分的最优提取及分析方法,并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 通过优化茶叶用量、捕集温度、孵化温度、吹扫总流量、吹扫速率以及干燥速率等动态顶空(dynamic headspace,DHS)提取参数,建立了基于DHS萃取联合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的烘青绿茶挥发性成分的最优提取及分析方法,并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GC-O-MS)联用技术系统解析不同品种烘青绿茶的关键嗅感物质。结果表明,当茶叶用量为200 mg、捕集温度为70℃、孵化温度为70℃、吹扫总流量为350 mL、吹扫速率为10 mL/min、干燥速率为10 mL/min时,萃取效果最佳。继而对3个代表性品种制备的烘青绿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析,共鉴定出74种挥发性成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烘青绿茶的香气化学物质基础差别迥异,共18种化合物被鉴定为关键差异性挥发性成分,其中异亚丙基丙酮及芳樟醇在龙井43烘青绿茶中含量最高,6-甲基-5-庚烯-2-酮、辛醛、环己酮、苯乙酮、古巴烯、表荜澄茄油烯醇等在福鼎大白茶中含量最高。进一步的GC-O-MS分析共识别出烘青绿茶中的28种嗅感物质,它们主要呈现青香、清新、花果香、草本香、木香、甜香等气味属性,其中花果香属性的香气强度总和最高,青香、清新属性次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芳樟醇、菖蒲烯、δ-杜松烯、6-甲基-5-庚烯-2-酮和辛醛是3个不同品种烘青绿茶间的关键差异性嗅感物质,芳樟醇在龙井43烘青绿茶中贡献显著,而后四者对福鼎大白茶烘青绿茶的香气品质形成贡献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青绿茶 茶树品种 挥发性成分 动态顶空萃取联合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 关键嗅感物质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绿茶热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解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帅 许继业 +5 位作者 胡争艳 高健健 陈丹 谭俊峰 林智 戴伟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5-175,共11页
为探究高火功绿茶品质的形成机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轨道阱质谱代谢组学方法对绿茶加工过程样进行分析,重点关注杀青、干燥和焙火等热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差异及变化规律。在绿茶不同热加工过程样中共鉴定出125种化合物,包括10... 为探究高火功绿茶品质的形成机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轨道阱质谱代谢组学方法对绿茶加工过程样进行分析,重点关注杀青、干燥和焙火等热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差异及变化规律。在绿茶不同热加工过程样中共鉴定出125种化合物,包括10种黄烷醇类、14种二聚儿茶素类、19种黄酮醇-O-糖苷类、5种黄酮-C-糖苷类、8种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儿茶素(N-ethyl-2-pyrrolidinone-substituted flavan-3-ols,EPSF)类、16种氨基酸类、13种酚酸类、4种有机酸类、11种生物碱类、13种脂类、4种香气糖苷类和8种其他类化合物。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热图分析结果表明,绿茶热加工过程中内含成分变化明显,筛选出114种具有显著差异的化合物(P<0.05)。在杀青、干燥、焙火等过程中,大部分儿茶素、二聚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下降,EPSF类、黄酮-C-糖苷类和脂类化合物含量明显上升;香气糖苷类化合物(苯乙醇樱草糖苷、芳樟醇樱草糖苷和芳樟醇氧化物樱草糖苷等)含量在杀青过程中增加了439%~2497%;N-1-脱氧-D-果糖酰茶氨酸含量在干燥过程中增加了820%~1290%;黄酮醇-O-糖苷类化合物(杨梅素-3-半乳糖苷、山柰酚-3-半乳糖苷、山柰酚-3-阿拉伯糖苷、杨梅素-3-葡萄糖苷和山柰酚-3-葡萄糖苷等)含量在焙火过程中明显下降。本研究可为后续进一步提升绿茶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热加工过程 代谢组学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基于TD-GC-O-MS及感官评价分析医用级聚氯乙烯树脂气味物质
8
作者 邓莹楠 唐毓婧 +3 位作者 张桦 孙姝琦 康鹏 李可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7-1143,共7页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TD-GC-O-MS)联用技术与感官评价,对医用聚氯乙烯(PVC)树脂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气味物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通过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初步分析,优化了加热温度和时间,以实现VOCs的最佳释...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TD-GC-O-MS)联用技术与感官评价,对医用聚氯乙烯(PVC)树脂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气味物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通过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初步分析,优化了加热温度和时间,以实现VOCs的最佳释放效果。利用高灵敏度的TD-GC-O-MS选择了极性色谱柱,提高了VOCs的分离和检测效果,成功实现了对低浓度气味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确定PVC树脂的主要气味源为烷烃类化合物、异辛醇、丙烯酸丁酯、醋酸、苯乙烯和壬醛等,并追溯气味物质的来源,为低气味PVC生产工艺的改进提供指导。通过感官评价确定工艺优化后的PVC树脂气味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级聚氯乙烯树脂 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 挥发性有机物 定性定量分析 气味改善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及模式识别的生脉饮热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炜祺 宋怡霖 +3 位作者 薛雯蔚 张长丽 张边江 陈昌云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构建生脉饮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综合运用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其进行热稳定性评价.通过色谱图的比对分析,筛选出最优的实验条件.采用WondaSil C18(4.6 mm×150 mm, 5μm)作为色谱柱;以0.2%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 ... 构建生脉饮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综合运用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其进行热稳定性评价.通过色谱图的比对分析,筛选出最优的实验条件.采用WondaSil C18(4.6 mm×150 mm, 5μm)作为色谱柱;以0.2%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采用SPSS、SIMCA等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模式识别.构建18份供试品溶液的指纹图谱,确定了8个共有峰,并指认出4个主要成分,分别是5-羟甲基糠醛、党参炔苷、原儿茶酸和五味子醇甲.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达到0.828及以上.此方法简便,稳定,重复性良好,能有效识别生脉饮中的化学成分,为生脉饮质量控制及热稳定性提供参考.随温度升高,峰面积减小,五味子醇甲的热稳定性降低,且不同厂家的生脉饮中五味子醇甲的热稳定性有所差异,其他成分热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饮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热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加工条件对亚油酸氧化形成呋喃的影响
10
作者 张青 李刘滨 +1 位作者 张梁 朱梦婷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8-284,共7页
呋喃是2B级致癌物(可能使人类致癌),主要形成于食品热加工过程,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氧化是形成呋喃的重要途径,然而PUFAs形成呋喃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选用亚油酸为代表性脂肪酸,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GC-MS)... 呋喃是2B级致癌物(可能使人类致癌),主要形成于食品热加工过程,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氧化是形成呋喃的重要途径,然而PUFAs形成呋喃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选用亚油酸为代表性脂肪酸,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GC-MS)探究加工条件(温度、时间、pH值、含水量、金属离子、多酚)对亚油酸氧化形成呋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呋喃含量呈现增长趋势。随着水分添加量的增加(0~100μL),促进效果呈先上升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的规律。添加Cu^(+)、Cu^(2+)和Fe^(3+)等变价金属离子可显著促进亚油酸氧化形成呋喃(P<0.05),而加入K^(+)、Na^(+)和Ca^(2+)等金属离子对呋喃的形成没有显著影响。与中性条件相比,酸性条件对呋喃形成没有显著影响,而碱性条件可显著抑制呋喃的形成(P<0.05),抑制率达56.64%。此外,添加多酚类物质,如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杨梅素、奎宁酸、对香豆酸、绿原酸可显著抑制呋喃的形成(P<0.05),其中杨梅素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最高可达55.54%。本研究结果可为脂质热加工过程中呋喃的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油酸 呋喃 热加工 抑制 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下载PDF
新型碳分子筛在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测定中的应用
11
作者 齐乔鑫 许守聪 +2 位作者 杨黎忠 李玉婷 李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9-659,共11页
制备新型碳分子筛Scalpha 1500,并采用Scalpha 1500代替进口碳分子筛Carboxen 1000组合成新的吸附管(CB1500吸附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法(EDS)、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法和X射线衍射法(XRD)对两种碳分子筛的表观形貌、... 制备新型碳分子筛Scalpha 1500,并采用Scalpha 1500代替进口碳分子筛Carboxen 1000组合成新的吸附管(CB1500吸附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法(EDS)、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法和X射线衍射法(XRD)对两种碳分子筛的表观形貌、元素组成、孔隙结构以及晶相构成进行表征。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TD-GC-MS),比较CB1500吸附管与HJ 734-2014推荐组合三吸附管(Carbon 300吸附管)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测试性能。吸附管的最优解吸参数为解吸温度300℃、解吸时间6 min、解吸流量50 mL·min^(−1),在该条件下,两种吸附管具有相近的本底值、解吸性能及穿透性能。结果表明,CB1500及Carbon 300吸附管中24种VOCs的质量在5~100 ng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分别为0.4~4.8μg·m^(−3)和0.4~4.6μg·m^(−3)。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CB1500及Carbon 300吸附管中24种VOCs的回收率分别为93.0%~107%和92.0%~113%,除乳酸乙酯外其他23种VOCs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均小于5.0%。采用两种吸附管对广州某工业园区固定污染源废气进行采样分析,CB1500及Carbon 300吸附管中24种VOCs均有检出,检出量分别为2.3~21.1μg·m^(−3)和2.4~21.3μg·m^(−3)。上述结果说明新型碳分子筛Scalpha 1500可代替进口碳分子筛Carboxen 1000组合成新的吸附管采集VOCs,可极大降低采样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TD-GC-MS) 挥发性有机物 新型碳分子筛 吸附管
下载PDF
温度梯度相互作用色谱在聚烯烃表征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杜斌 秦亚伟 +3 位作者 胡清 张振莉 陈商涛 李荣波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6-825,共10页
研究了高温-温度梯度相互作用色谱(HT-TGIC)在聚烯烃表征中的应用,并与结晶分级技术进行了对比,同时分析了实验条件对HT-TGIC曲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结晶分级技术,HT-TGIC在表征结晶度较低或完全无定形树脂时具有明显优势。HT-T... 研究了高温-温度梯度相互作用色谱(HT-TGIC)在聚烯烃表征中的应用,并与结晶分级技术进行了对比,同时分析了实验条件对HT-TGIC曲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结晶分级技术,HT-TGIC在表征结晶度较低或完全无定形树脂时具有明显优势。HT-TGIC可用于定量表征聚烯烃树脂及其共混物的化学组成分布,并具有良好分辨率。优化的操作条件为:尽可能快的冷却速度、升温速率/淋洗流量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动态降温、较小的动态吸附流量、冷却循环最终温度高于结晶温度。利用辛烯含量差与HT-TGIC淋洗峰偏离值呈线性关系,可快速确定共聚单体含量,包括高共聚单体含量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 化学组成分布 温度梯度相互作用色谱 分级 吸附
下载PDF
热裂解-气质联用仪(PY-GC/MS)在微塑料分析中的应用
13
作者 陈智 杨荞安 +1 位作者 张娜 谢依侨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198-1207,1232,共11页
塑料是一种合成材料,因其成本低廉、耐用、重量轻、易于制造等众多优点,使得这些聚合物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近年来,科学家、环保部门和公众越来越关注塑料污染,特别是微/纳米塑料。通常,研究各类样品中的微塑料都需要从样品中将微塑... 塑料是一种合成材料,因其成本低廉、耐用、重量轻、易于制造等众多优点,使得这些聚合物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近年来,科学家、环保部门和公众越来越关注塑料污染,特别是微/纳米塑料。通常,研究各类样品中的微塑料都需要从样品中将微塑料颗粒分离出来,然后用光谱方法来识别分析。光谱技术可进行微塑料的定性分析,但无法获取其准确的质量,而这些对毒理学评估很重要。为了同时实现样品中微塑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许多研究人员开始进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MS)在微塑料分析中的应用。综述了近5年PY-GC/MS在微塑料研究中的应用,包括PY-GC/MS技术简介、样品采集、样品前处理、仪器分析方法建立以及问题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基于综合分析方法的成人纸尿裤消臭效果检测体系研究
14
作者 张竞帆 温晓东 +5 位作者 孙振兴 张清文 温建宇 黄举 李良军 张景雯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5-172,共8页
本研究针对成人纸尿裤在实际使用中面临的臭味物质复杂性,筛选并确定了9种代表性臭味化合物。通过综合运用检知管法、液相色谱-质谱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的对比测试研究,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成人纸尿裤消臭效果检测体系,对市售不同品... 本研究针对成人纸尿裤在实际使用中面临的臭味物质复杂性,筛选并确定了9种代表性臭味化合物。通过综合运用检知管法、液相色谱-质谱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的对比测试研究,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成人纸尿裤消臭效果检测体系,对市售不同品牌成人纸尿裤的消臭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部分样品对异戊酸、2-壬烯醛和吲哚等化合物具有超过98%的消臭效果;添加了抑菌原材料的消臭型成人纸尿裤,对于氨气的消臭效果通常超过70%,显著优于普通型纸尿裤的消臭效果(不足30%);而所有成人纸尿裤对甲硫醇等化合物的消臭效果均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纸尿裤 消臭效果 臭味化合物 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PET和PETG微观差异性分析
15
作者 宋方方 胡全超 +1 位作者 黄远婷 向莉丽 《中国建筑防水》 2024年第8期17-20,共4页
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进行热裂解气质联用和DSC、TGA、DMA热分析,探究两者的微观差异。结果表明:PET和PETG有较多相同的裂解产物,1,4-二亚甲基环己烷是PETG特有的裂解产物;PETG... 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进行热裂解气质联用和DSC、TGA、DMA热分析,探究两者的微观差异。结果表明:PET和PETG有较多相同的裂解产物,1,4-二亚甲基环己烷是PETG特有的裂解产物;PETG存在环状结构,空间位阻大,相对于PET,PETG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温度都较高,熔融温度较低,最大失重速率温度也较低,储能模量小,弹性较差。分别采用PET和PETG作为增强层应用于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其力学性能表现为PET作为增强层制得的卷材优于PETG制得的卷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PETG 热裂解 热分析 气质联用微观差异
下载PDF
热蒸发烃气相色谱不可识别烷烃在东营凹陷油气层含水性判别中的应用探索
16
作者 王强 谭文静 《录井工程》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热蒸发烃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在以往的应用中主要基于正构烷烃的峰型、碳数范围、主峰碳等参数来判定储层特性,而对于与之伴生的异构烷烃等不可识别烷烃的碳数分布特点鲜有研究。以东营凹陷油气层为例,通过试验观察发现,不可识别烷烃数值... 热蒸发烃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在以往的应用中主要基于正构烷烃的峰型、碳数范围、主峰碳等参数来判定储层特性,而对于与之伴生的异构烷烃等不可识别烷烃的碳数分布特点鲜有研究。以东营凹陷油气层为例,通过试验观察发现,不可识别烷烃数值的大小与油气层的含水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为此,开展了不可识别烷烃与油气层含水性的相关性研究。首先对热蒸发烃气相色谱分析中产生的不可识别烷烃采取分区定名并读取其峰面积,然后进行各个分区峰面积叠加,计算不可识别烷烃总峰面积,最后利用不可识别烷烃总峰面积分别与热蒸发烃定量总峰面积、正构烷烃总峰面积的比值两个参数来辅助进行储层油气水层综合解释评价。现场应用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储层解释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蒸发烃气相色谱 不可识别烷烃 正构烷烃 油气层 含水性 东营凹陷
下载PDF
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室内空气中松节油
17
作者 李亮 付晓涛 +6 位作者 孙冰 白永泉 马笑君 张兆成 李晓东 杜远江 王文博 《环境与发展》 2024年第3期44-48,86,共6页
目的:研究建立了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室内空气中松节油的分析方法。方法:研究了吸附管脱附温度、解析时间、脱附流量、冷阱脱附温度、冷阱聚焦温度、冷阱脱附时间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优化条件为吸... 目的:研究建立了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室内空气中松节油的分析方法。方法:研究了吸附管脱附温度、解析时间、脱附流量、冷阱脱附温度、冷阱聚焦温度、冷阱脱附时间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优化条件为吸附管脱附温度280℃,解析3min,脱附流量为30mL/min,冷阱脱附温度为300℃,冷阱聚焦温度为-10℃,冷阱脱附时间为3min。结果:该方法在5~10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5μg/m^(3)。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5%;环境空气加标回收率在86.8%~107%之间,实验室间加标回收率相对偏差为7.60%;室内空气样品加标回收率在74.5%~109%之间,实验室间加标回收率相对偏差为11.2%。结论:方法具有良好的再现性、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且简便快捷,无需使用有机溶剂,适合环境空气和室内空气中松节油的快速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脱附 气相色谱-质谱法 松节油 环境空气 室内空气
下载PDF
低阻水淹层地化录井识别技术在南海北部A油田的应用
18
作者 李冬蕾 胡琳 +3 位作者 王建伟 邓薇 贾元钊 柴晓武 《录井工程》 2024年第1期52-60,共9页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常采用注水方式为地层提供能量。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通常物性好、连通性好的层位被快速水淹,剩余油较少,而物性差、连通性差的层位因注入水未波及,则留存较多剩余油。部署调整井开发剩余油需避开水淹层射孔,因此需要...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常采用注水方式为地层提供能量。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通常物性好、连通性好的层位被快速水淹,剩余油较少,而物性差、连通性差的层位因注入水未波及,则留存较多剩余油。部署调整井开发剩余油需避开水淹层射孔,因此需要对水淹层进行准确识别。通过优选S_(1)、nC_(24)/nC_(29)、∑(C_(1)-C_(5))/∑(C_(1)-C_(9))等地化录井优势参数进行有机组合,建立了基于地化谱图对比识别方法、热蒸发烃气相色谱参数nC24/nC29比值法,以及轻烃组分∑(C_(1)-C_(5))/∑(C_(1)-C_(9))比值与岩石热解S1交会图板法用于低阻水淹层地化录井识别。该技术在南海北部海域A油田的应用表明,水淹层识别符合率达到87.5%,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油田开发避开水淹层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水淹层 地化录井 岩石热解 热蒸发烃气相色谱 轻烃组分分析 交会图板
下载PDF
人工麝香β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宋洪涛 郭涛 +2 位作者 秦冬彦 张汝华 冷艳霞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73-675,共3页
目的 考察人工麝香 β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性。 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 ,以麝香酮含量为测定指标 ,分别对人工麝香 β环糊精包合物和混合物进行强光照射、高温、高湿和挥发性试验。结果 在光、热、湿等因素影响下 ,包合物中麝香酮的含... 目的 考察人工麝香 β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性。 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 ,以麝香酮含量为测定指标 ,分别对人工麝香 β环糊精包合物和混合物进行强光照射、高温、高湿和挥发性试验。结果 在光、热、湿等因素影响下 ,包合物中麝香酮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而混合物中麝香酮含量明显下降 ;包合物的热失重百分率比混合物小。结论 人工麝香 β环糊精包合物具有较强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和湿稳定性 ,其稳定性明显优于人工麝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麝香β环糊精包合物 人工射香 Β环糊精 包合物 麝香酮 稳定性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用吸附-热脱捕集进样法研究茉莉花香释放过程中化学成分 被引量:38
20
作者 郭友嘉 戴亮 +1 位作者 任清 杨兰萍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0-113,共4页
本文采用吸附-热脱法作为头香成分的捕集和进样工具,并以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作为分析手段,对茉莉鲜花蕾的释香过程成分变化作跟踪测定,结果表明释香的各阶段组成分有明显的不同,为精油生产选择合理的投料时间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吸附热脱附 进样 茉莉花 释放 香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