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板层角膜移植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基质角膜营养不良预后的比较
1
作者 静如意 陈颖欣 曹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26-1633,共8页
背景:基质角膜营养不良的传统手术治疗方式为穿透性角膜移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考虑使用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基质角膜营养不良。目前国内对比穿透性角膜移植和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基质角膜营养不良的研究少有报道。目的:比较深板... 背景:基质角膜营养不良的传统手术治疗方式为穿透性角膜移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考虑使用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基质角膜营养不良。目前国内对比穿透性角膜移植和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基质角膜营养不良的研究少有报道。目的:比较深板层角膜移植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基质角膜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18年1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基质角膜营养不良患者57例(57眼),男18例,女39例,平均年龄(52.9±20.0)岁,按照手术治疗方式分为深板层角膜移植组(n=21)、穿性角膜移植组(n=36),术后随访观察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植片透明度、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原病复发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的视力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间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逐渐降低,穿透性角膜移植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年丢失率均高于深板层角膜移植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角膜植片透明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深板层角膜移植组有6例出现并发症,穿透性角膜移植组有14例出现并发症,57例患者术后12个月内均无复发,两组患者术后5年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穿透性角膜移植组和深板层角膜移植组术后5年的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83%和86%,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表明,基质角膜营养不良的治疗可考虑使用深板层角膜移植替代一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角膜移植 深板层角膜移植 基质角膜营养不良 最佳矫正视力 角膜植片透明度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并发症 复发
下载PDF
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TGFBI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齐艳华 赫红丹 +5 位作者 李颖 王丽 林辉 苏虹 谷静芝 黄尚志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18-721,共4页
目的探讨我国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中TGFBI基因突变的类型,了解5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对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家系成员中10例患者和2名正常人进行眼... 目的探讨我国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中TGFBI基因突变的类型,了解5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对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家系成员中10例患者和2名正常人进行眼科常规检查,抽取5ml外周血,盐析法提取基因组DNA,利用TGFBI基因第4、7、8、11、12外显子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测序进行突变检测。结果对TGFBI第4、7、8、11、12外显子扩增产物进行直接双向测序,在TGFBI基因第12外显子发现G→A的改变,此改变位于基因第12外显子,导致编码蛋白质第555位精氨酸被谷氨酰胺取代(R555Q)。这一序列的改变见于家系所有受累成员,而家系其他正常个体均无此改变。结论本研究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家系患者的角膜病变由TGFBI基因R555Q突变引起,两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遗传学 系谱 转化生长因子β 细胞外基质蛋白质类 突变
原文传递
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活体共聚焦显微镜下特征及TGFBI基因突变分析
3
作者 韦振宇 许可 梁庆丰 《眼科》 CAS 2020年第3期173-179,共7页
目的 研究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患者临床表现、活体共聚焦显微镜下影像学特征及其TGFBI基因突变.设计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家系35名成员.方法 对该家系成员进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以... 目的 研究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患者临床表现、活体共聚焦显微镜下影像学特征及其TGFBI基因突变.设计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家系35名成员.方法 对该家系成员进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以及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取外周静脉血制备血白细胞基因组DNA,PCR扩增TGFBI致病基因,分析患者基因序列变化情况.主要指标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影像学观察、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以及患者外周血基因序列突变分析. 结果 本家系4代35名家系成员中,10例患者表现为双眼角膜前弹力层及其附近可见弥漫性、灰白色混浊物沉积;病灶主要位于角膜中央区和角膜中周部的前弹力层,但浅基质层亦可见点状混浊病灶,呈线状或蜂窝状外观.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显示患者角膜前弹力层及浅基质层出现连续、均匀一致的高反光沉积物,沉积物前缘(朝向上皮层)呈锯齿样;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在上皮层至浅基质层之间可见高反光、不规则、无定形物质沉积,病灶及周围组织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外周血基因序列示该家系患者TG FBI基因第12外显子的第39密码子第2个碱基呈杂合子点突变G→A,导致精氨酸转变为谷氨酰胺取代(R555Q).结论 R555Q突变所致的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活体共聚焦显微镜下影像学特征为角膜前弹力层高反光、不规则、蜂窝状、无定形物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 活体共聚焦显微镜 基因突变 R555Q
原文传递
TGFBI基因相关的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建立者效应分析
4
作者 秦雪娇 郭永园 +3 位作者 闫实 李龙涛 刘洪臣 赵保光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9-492,共4页
目的 对2个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的家系进行基因诊断和建立者效应分析.方法 提取家系A中15名成员(13例患者,2名健康成员)、家系B中14例成员(6例患者,8名健康成员)以及20名健康自愿者的基因组DNA,通过DNA测序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 目的 对2个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的家系进行基因诊断和建立者效应分析.方法 提取家系A中15名成员(13例患者,2名健康成员)、家系B中14例成员(6例患者,8名健康成员)以及20名健康自愿者的基因组DNA,通过DNA测序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induced,TGFBI/BIGH3)的突变,并对2个家系成员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TGFBI基因的第12外显子发生R555Q突变,2个家系成员具有部分相同的单倍型.结论 基因检测有助于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的确诊.2个患病家系可能来自于同一祖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d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 TGFBI/BIGH3基因 建立者效应
原文传递
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张经 赵俊宏 张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8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白内障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且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20例患者纳入试验组,将同一时期诊断为...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白内障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且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20例患者纳入试验组,将同一时期诊断为白内障,角膜正常且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2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检查两组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记录最佳矫正视力;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情况;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并计算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结果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两组术前及术后的眼压均未见明显异常。术后3个月,试验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但内皮细胞的损失程度较具有正常角膜的白内障患者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超声乳化吸除术
下载PDF
长波紫外线照射小鼠角膜构建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疾病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彦楠 李晓琦 +2 位作者 齐浩岚 王丽强 黄一飞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854-860,共7页
背景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uchs endothelial corneal dystrophy,FECD)是一种常见的角膜内皮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目的研究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UVA)照射小鼠角膜构建迟发型FECD动物模型的可靠性和稳... 背景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uchs endothelial corneal dystrophy,FECD)是一种常见的角膜内皮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目的研究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UVA)照射小鼠角膜构建迟发型FECD动物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方法取雌性和雄性小鼠各36只,使用波长为365 nm的紫外光照射小鼠右眼角膜作为UVA组,左眼不做处理作为对照组。于建模后1周、2周、4周进行观察并采集样本,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每组4个样本。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透明度、前节OCT观察角膜厚度、活体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及形态。结果裂隙灯照相及前节OCT显示UVA组较对照组小鼠角膜水肿混浊、增厚(P<0.05);活体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小鼠角膜内皮细胞扩大变形伴数量减少(P<0.05),此外在第4周时观察到赘生物“Guttae”的形成,这是FECD的显著病理特征之一;免疫荧光染色(ZO-1/DAPI)结果显示小鼠角膜内皮细胞扩大变形且胞间紧密连接程度下降,DAPI染色细胞核计数下降(P<0.05);HE染色可见UVA照射后小鼠角膜基质胶原纤维疏松水肿伴间隙增大、角膜增厚,内皮细胞受损;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UVA组小鼠角膜内皮细胞中线粒体结构遭到破坏,后弹力层较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了UVA照射小鼠角膜诱导迟发型FECD动物模型的可行性;该模型呈现的角膜后弹力层增厚和内皮细胞损伤等特征与FECD病理特征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ch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紫外线 动物模型 角膜后弹力层 角膜内皮细胞丧失
下载PDF
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一家系
7
作者 刘畅 孙旭光 《眼科》 CAS 2008年第3期207-207,I0003,共2页
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以往也称为Ⅱ型Reis-Bucklers角膜营养不良或蜂窝型角膜营养不良,住各种类型的角膜营养不良中较为罕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到目前为止,国内只有2006年温跃辉和齐艳华报告过Thiel—Behnke两家系,我们发... 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以往也称为Ⅱ型Reis-Bucklers角膜营养不良或蜂窝型角膜营养不良,住各种类型的角膜营养不良中较为罕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到目前为止,国内只有2006年温跃辉和齐艳华报告过Thiel—Behnke两家系,我们发现并收集一个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家系,共3代34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家系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Thi
原文传递
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在共焦显微镜下的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董微丽 邹留河 张铁民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ACD)患者的共焦显微镜图像特点。方法对经基因型检测明确为ACD患者(R124H突变)的10例20眼角膜进行共焦显微镜检查,其中1例2眼为穿透角膜移植(PK)术后眼,一眼病变复发,另一眼无复发表现。并取颗粒状角膜营... 目的探讨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ACD)患者的共焦显微镜图像特点。方法对经基因型检测明确为ACD患者(R124H突变)的10例20眼角膜进行共焦显微镜检查,其中1例2眼为穿透角膜移植(PK)术后眼,一眼病变复发,另一眼无复发表现。并取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Ⅰ型(GCDⅠ,R555W突变)患者9例18眼作为对照。结果ACD患者未手术眼共焦显微镜图像特点:基底上皮、Bowman膜及整个角膜基质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光改变;PK术后复发眼Bowman膜及紧邻其下的前基质可见由细小沉积物组成的不规则混浊;PK术后无复发表现眼角膜各层未见明显异常。GCDⅠ型最显著的共焦显微镜图像特点为角膜基质内以大型沉积物为主。结论首次对经基因检测确诊的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角膜进行活体共焦显微镜检查。ACD患者基底上皮、Bowman膜及整个角膜基质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光改变,但较GCDⅠ型患者的沉积物为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焦显微镜 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 基因突变
下载PDF
BIGH3基因与人角膜营养不良 被引量:8
9
作者 葛红岩 刘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1386-1389,共4页
BIGH3基因突变有关的角膜营养不良现今已是角膜营养不良最常见的遗传学致病因素。在临床上,BIGH3基因突变主要导致两大类角膜营养不良,一类是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另一类是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阅读了大量关于BIGH3基因导致的角膜营养不... BIGH3基因突变有关的角膜营养不良现今已是角膜营养不良最常见的遗传学致病因素。在临床上,BIGH3基因突变主要导致两大类角膜营养不良,一类是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另一类是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阅读了大量关于BIGH3基因导致的角膜营养不良文献,现从BIGH3的发现、表达产物、基因突变位点、导致临床角膜营养不良的分型及可能致病原因做一详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GH3 角膜营养不良 角膜上皮蛋白
下载PDF
从分子水平认识角膜营养不良的分类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蔡素萍(综述) 刘旭阳(审校 闫乃红(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4-208,共5页
角膜营养不良具有遗传性,表现为双眼角膜组织各层出现进行性的病理性沉着物,导致角膜混浊,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以往的角膜营养不良分类方法是以受累角膜的分层为依据的,存在一定的不足。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进展,一些研究者提出以... 角膜营养不良具有遗传性,表现为双眼角膜组织各层出现进行性的病理性沉着物,导致角膜混浊,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以往的角膜营养不良分类方法是以受累角膜的分层为依据的,存在一定的不足。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进展,一些研究者提出以遗传学信息为依据对角膜营养不良进行分类,如国际角膜营养不良分类委员会(IC3D)提出了在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分类基础上结合遗传学依据对角膜营养不良进行较为科学、合理的新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方法把疾病的临床、病理和遗传方面当作一个整体进行考虑。近几年来,本实验室通过对中国多个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遗传学研究,主要对角膜营养不良的相关基因人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TGFBI)基因进行分析,揭示了TGFBI基因不同的突变与临床表型之间的联系,从分子水平证实TGFBl基因角膜营养不良分类方法是科学、准确的。就角膜营养不良的临床和分子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各类角膜影响不良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分类 国际角膜营养不良分类委员会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
下载PDF
遗传性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一家系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的突变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侯志强 王薇 +4 位作者 张晶 许永根 周臻 韩晶 黄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4-257,共4页
背景研究发现角膜营养不良与位于染色体5q31区域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TGFBI)的突变有关,目前发现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的TGFBI基因突变位点为R124H。目的检测中国遗传性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一家系的致病基因并进行分子遗传学分... 背景研究发现角膜营养不良与位于染色体5q31区域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TGFBI)的突变有关,目前发现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的TGFBI基因突变位点为R124H。目的检测中国遗传性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一家系的致病基因并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探讨其TGFBI的基因突变类型。方法本家系先证者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共调查连续4代27名成员,收集遗传性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患者8例和表型正常成员2名的外周血3ml提取DNA,合成TGFBI第4、11、12外显子的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扩增,对PCR产物直接进行DNA测序分析并与正常GenBank中的TGFBI基因序列比对。结果该家系中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的遗传模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8例患者的TGFBI基因第4外显子均显示CGC〉CAC(R124H)突变杂合子,家系中的2名表型正常成员无此基因位点突变。8名家系成员存在第11外显子的472密码子CTC〉CTT的杂合性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9名家系成员存在第12外显子的540密码子TTT〉TTC的杂合性同义SNP,且SNP与疾病表现型无关。结论该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家系存在TGFBI基因突变,为R124H杂合突变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 基因突变 杂合子
下载PDF
Fleck角膜营养不良的临床和活体共焦显微镜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飞 姚玉峰 +1 位作者 聂欣 张蓓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1-326,共6页
目的:探讨Fleck角膜营养不良的临床特征和共焦显微镜下角膜各层组织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对来自2个不同家系的9例(18只眼)Fleck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裂隙灯显微镜、角膜知觉及共焦显微镜检查,应用NAVIS软件测量和分析角膜各层细胞、神经... 目的:探讨Fleck角膜营养不良的临床特征和共焦显微镜下角膜各层组织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对来自2个不同家系的9例(18只眼)Fleck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裂隙灯显微镜、角膜知觉及共焦显微镜检查,应用NAVIS软件测量和分析角膜各层细胞、神经纤维及角膜内沉积物的大小、密度和累及厚度。结果:Fleck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发现,角膜基质全层呈散在、灰白色斑点状或花冠状混浊,累及角膜中央和周边部,混浊间的角膜透明。共焦显微镜图像表现为角膜基质层内油炸圈样或肾形异常沉积物,平均大小为70.6μm×110.3μm,密度为(1.6±0.4)个/幅图像,累及基质层厚度为(438.4±22.0)μm。异常沉积物内充满直径约2~18μm的点状高反光物质。9例患者有1例双眼角膜知觉减退,共焦显微镜下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的分支和密度减少,前弹力层处发现异常高反光的沉积物。其余病例角膜知觉和神经纤维的形态和密度均正常。结论:Fleck角膜营养不良有其特征性临床表现,结合活体共焦显微镜角膜内沉积物的形态学特点,有助于对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Fleck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角膜知觉减退可能与角膜基质层内的异常沉积物累及到前弹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遗传性/病理学 Fleck角膜营养不良/病理学 角膜/细胞学 显微镜检查 共焦
下载PDF
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的白内障手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龚莹莹 陈孝霞 辜臻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93-1397,共5页
目的·观察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手术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通过角膜共聚焦显微镜... 目的·观察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手术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通过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确诊为FECD,且合并高度近视及白内障的5例患者(9眼)进行研究。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变化等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眼中有8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至少提高2行,有4眼达到0.6以上。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6,P=0.318)。手术前后CD分别为(2 184.25±196.44)个/mm^2和(1 910.0±83.41)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876,P=0.064)。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2.10±7.84)%。手术前后CCT分别为(546.83±33.74)μm和(566.67±24.66)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1,P=0.106)。有1眼术前术后CD测不出,术后视力无改善,且角膜基质混浊水肿明显,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结论·FECD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前需准确评估角膜内皮状况和预后,术中采取必要措施尽量减少内皮细胞损伤以保证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高度近视 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下载PDF
眼前节OCT辅助PTK治疗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 被引量:5
14
作者 姚涛 何伟 黄鹤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探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辅助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 PTK)治疗非Ⅱ型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目的:探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辅助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 PTK)治疗非Ⅱ型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2011-04/2013-01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门诊诊断为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的患者8例12眼,接受PTK手术,术前以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均排除了Ⅱ型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即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术前均进行眼前节OCT检查,辅助判断病变形态和深度,指导PTK术中切削深度等参数的设定。对手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视力恢复等进行随访。结果:术后随访6~12(平均9)mo。所有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术后角膜浅层混浊病灶均得到了有效的切削,术后随访期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角膜混浊灶复发或严重haze情况的发生。结论:对于非Ⅱ型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的患者,眼前节OCT辅助的PTK术可准确、有效的去除角膜病灶,获得较好的术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下载PDF
国人BIGH3相关性角膜营养不良基因突变类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微丽 邹留河 +2 位作者 金涛 于洁 潘志强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2-635,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BIGH3基因相关性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方法从40例颗粒状、格子状、Reis-B櫣cklers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静脉血中提取全血白细胞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合成BIGH3基因第4、12、14外显子PCR产物,并对... 目的探讨中国BIGH3基因相关性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方法从40例颗粒状、格子状、Reis-B櫣cklers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静脉血中提取全血白细胞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合成BIGH3基因第4、12、14外显子PCR产物,并对各产物进行DNA直接测序,同时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并照裂隙灯显微镜外眼像。45例正常人采集静脉血样进行对照检测。结果40例患者均检出BIGH3基因突变,其中R124H突变为22例、R555W突变6例、R124C突变5例、H626R突变5例、R124L突变2例。结论中国人与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人相似,在BIGH3基因相关的角膜营养不良患者中,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ACD,R124H突变)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遗传性 转化生长因子Β 突变
下载PDF
穿透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营养不良 被引量:4
16
作者 于洁 邹留河 吕岚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2期102-103,共2页
目的 探讨穿透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 对穿透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营养不良3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视力比术前明显提高 ,未发现术后排斥反应 ,3例患者发生了原发角膜病变复发。
关键词 穿透角膜移植术 治疗 角膜营养不良 疗效 复发
下载PDF
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2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付智勇 邹留河 +2 位作者 肖扬 胡咏霞 唐思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2-412,共1页
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posterior polymorphous dystrophy,PPMD)亦称为遗传性角膜深层营养不良、遗传性角膜水肿、内层大泡性角膜病及Schnyder后部疱疹等。临床上关于中国患PPMD的病例报道极为少见。我院于2007年7月20日发现PPMD患... 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posterior polymorphous dystrophy,PPMD)亦称为遗传性角膜深层营养不良、遗传性角膜水肿、内层大泡性角膜病及Schnyder后部疱疹等。临床上关于中国患PPMD的病例报道极为少见。我院于2007年7月20日发现PPMD患者2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 大泡性角膜 角膜深层 角膜水肿 病例报道 遗传性
下载PDF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一家系BIGH3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侯志强 王薇 +3 位作者 张晶 许永根 周臻 黄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对1个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探讨其BIGH3基因突变的类型。方法收集1个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家系中2名患者和1名正常成员的外周血5 ml,提取白细胞DNA,利用合成的BIGH3基因第4、11和12外显子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 目的对1个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探讨其BIGH3基因突变的类型。方法收集1个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家系中2名患者和1名正常成员的外周血5 ml,提取白细胞DNA,利用合成的BIGH3基因第4、11和12外显子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PCR产物直接行DNA测序分析。结果该家系患者成员的BIGH3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CGC>CAC(R124H)突变杂合子,而家系表现正常成员无此基因位点突变。结论该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家系存在BIGH3基因突变,为R124H杂合突变类型,确诊为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BIGH3基因 突变 杂合子
下载PDF
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的基因诊断及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霍亚楠 姚玉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28-232,共5页
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导致视力严重障碍甚至失明。此病与1号染色体M 1S 1基因突变有关,发病机制不清。角膜移植为目前恢复视力的唯一治疗手段。文中对M 1S 1基因的发现和突变及可能的致病机制与治疗的... 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导致视力严重障碍甚至失明。此病与1号染色体M 1S 1基因突变有关,发病机制不清。角膜移植为目前恢复视力的唯一治疗手段。文中对M 1S 1基因的发现和突变及可能的致病机制与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遗传性 类淀粉样物 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 M1S1基因 突变
下载PDF
一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家系BIGH3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洁 薛敏 +3 位作者 张棣 周青 汪渊 李寿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99-1002,共4页
目的对一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CD)家系进行BIGH3基因突变筛查,以确定其致病基因。方法收集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GCD家系,提取该家系患者及正常者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BIGH3基因的目的片段,纯化后直接测序,用DNAStar软件分... 目的对一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CD)家系进行BIGH3基因突变筛查,以确定其致病基因。方法收集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GCD家系,提取该家系患者及正常者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BIGH3基因的目的片段,纯化后直接测序,用DNAStar软件分析测序结果,检测其BIGH3基因突变的类型。结果该家系患者均检测出第4外显子的R124H突变(CGC>CAC),而家系中的正常者及50例正常对照者的BIGH3基因中均未发现该突变。家系成员都检测出第11、12外显子的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通过基因检测,确定该家系角膜营养不良的分型,即为GCDⅡ型,又称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ACD)。结论 BIGH3基因突变导致了该家系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角膜病变,突变类型为R124H杂合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基因突变 BIGH3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