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4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post-modern era 被引量:2
1
作者 Yongyan W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2019年第3期195-200,共6页
There is a growing need to underst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n modern scientific terms.TCM possesses the dual attributes of science and the humanities.At present,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progressi... There is a growing need to underst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n modern scientific terms.TCM possesses the dual attributes of science and the humanities.At present,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progressing,while humanistic ethics are being neglected.TCM embodi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magery and conceptual thinking,which can be explained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imagery as an internal driving force for cultural rejuvenation,return to the true self and guarding of the root of life,and cosmology(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In the post-modern era,“people-oriented”medical values will lead to integrations between science and humanities,holism and reductionism,imagery-based thinking and conceptual thinking,systematic research and descriptive research,and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narrative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OLOGY Image think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scipline orient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下载PDF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被引量:1
2
作者 Danning Ma Shanshan Wang +3 位作者 Yu Shi Shenglou Ni Minke Tang Anlong X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2021年第S01期1-9,共9页
Similar to other medicine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originated from the need for various practical solutions to treat diseases.It is a knowledge system summarized and condensed by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hea... Similar to other medicine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originated from the need for various practical solutions to treat diseases.It is a knowledge system summarized and condensed by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health care practice for thousands of years.TCM continues to serve the health care system.This study summarized the history,health concept,main treatment strategies and methods,current development,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f TCM.It may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image of the overall TCM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universe and man Image thinking HISTORY PROSPECT
下载PDF
The Eastern Cultural Sign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mpirical Evidence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3
作者 Huanhua Lu Yi’nan Wang +1 位作者 Yiying Song Jia Liu 《Chinese Medicine》 2013年第3期79-86,共8页
Background: Holistic thinking, which is rooted in Eastern culture, is assumed to be the co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Recently, such holistic thinking has been proposed to be applicable to Western medici... Background: Holistic thinking, which is rooted in Eastern culture, is assumed to be the co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Recently, such holistic thinking has been proposed to be applicable to Western medicine practices for alleviating serious side effects;however, the obscure and often ill-defined terms of TCM, such as qi, yin yang, and wuxing, pose considerable obstacles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TCM.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xplored whether and how TCM is actually related to the scientific construct of holistic thinking, to elucidate the particular cultural signature of TCM. Methods: A random sample of 101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TCM and 93 non-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was recruited for the study. Two psychological scales—the Chinese Holistic Thinking Scale and the TCM Competence Scale were used respectively to measure the holistic thinking and participants’ ability to apply the TCM in practice. Results: We found that individuals who thought more holistically were better at applying TCM to modern medical problems. Interestingly, TCM was associated with holistic thinking in both TCM and non-medical students, suggesting that this association is intrinsic. Further exploration revealed that the association and variability facets of Eastern holistic thinking—which emphasize that the world is interconnected and ever-changing, respectively—significantly accounted for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ompetence in utilizing TCM in practice. Conclusion: In short, our study provides the first empirical evidence linking TCM to the Eastern holistic thinking style, which not only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CM from a scientific perspective but also promotes dialogue between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building safer and more effective health care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sociation Eastern HOLISTIC think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Variability Western medicine
下载PDF
Explore the value and potenti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gainst cancer with the methodology and practice spirit of natural science
4
作者 Chao Zhou Qi Song +1 位作者 Xue Wang Jing Zhuang 《TMR Theory and Hypothesis》 2018年第2期51-53,共3页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a life science with original characteristics of our nation, which has its own advantages in facing modern medicine. As a clinical discipline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li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a life science with original characteristics of our nation, which has its own advantages in facing modern medicine. As a clinical discipline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life medical science, oncology is a typical discipline that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CM has two different cultural attributes, the humanities and the natural sciences. However, when confronted with such a serious disease as cancer, the approach of natural science of TCM should be emphasized to participate in anti-cancer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science CANC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下载PDF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in Chinese minority traditional medicine during 2021:a visual bibliometrics analysis
5
作者 Shao-Hui Wang Jing Qin +1 位作者 Xian-Li Meng Yi Zhang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2022年第3期113-123,共11页
Background:Chinese minority traditional medicine(CMTM)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edicine that has contributed to the health and prosperity of Chines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Alth... Background:Chinese minority traditional medicine(CMTM)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edicine that has contributed to the health and prosperity of Chines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Although this type of medicine has attracted interest,its developmental trends and research status remain unclear.Therefore,we used literature metrology to evaluate the publications on CMTM during 2021 and explore hotspots and frontier areas.Methods:Reports associated with CMTM published between January 1,2021,and December 31,2021,were downloaded from the Web of Science database.The authors,institutions,countries,journals,keywords,and other standard bibliometric indicators were analyzed and visualized using CiteSpace,and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were identified.Results:We retrieved 152 CMTM-related publications,among which Tibetan medicine attracted the most interest.Journals covering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topics were the most prevalent sources of reports about CMTM,particularly the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Most research in this field was conducted in China and frequently publish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One author,Yi Zhang,has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Tibetan and Korean medicine.The keyword co-occurrence network revealed that investigations into ethnic groups mainly focused on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phytochemical components of ethnic medicines.The keywords of gut microbiota and autophagy in some publications reflect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CMTM investigations.Conclusion:Our findings showed the current status and trends in CMTM investigations.This information will help identify new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hotspots in this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inority traditional medicine BIBLIOMETRICS CITESPACE Web of Science Tibetan medicine Mongolian medicine
下载PDF
基于培养学生中医思维目标的经典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田露 任海燕 +3 位作者 赵宏杰 孔宪斌 蔡佳丽 唐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0期14-16,共3页
中医思维体现和影响着中医人的素质和修养,是成就高水平中医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方针的指导之下,随着“新医科”的建设与实施,中医思维成为新时代中医学人才必备的关键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和构建中医学... 中医思维体现和影响着中医人的素质和修养,是成就高水平中医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方针的指导之下,随着“新医科”的建设与实施,中医思维成为新时代中医学人才必备的关键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和构建中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成为中医药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此,文章将从渗透传统文化、“点破”思维方法、重视思维训练三个方面略谈在经典课程教学中的一些粗浅体会,以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思维 经典课程 教学方法
下载PDF
科学基金稳定支持中医药基础研究创新发展
7
作者 毕明刚 徐汉辰 +1 位作者 韩立炜 孙瑞娟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8-382,共5页
本文聚焦科学基金在中医药基础研究创新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系统梳理了医学科学部成立以来对中医药基础研究的支持投入和领域布局,在分析问题和挑战,把握中医药研究时代机遇的基础上,论述了科学基金在中医药基础研究中发挥支撑和引... 本文聚焦科学基金在中医药基础研究创新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系统梳理了医学科学部成立以来对中医药基础研究的支持投入和领域布局,在分析问题和挑战,把握中医药研究时代机遇的基础上,论述了科学基金在中医药基础研究中发挥支撑和引导作用,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基金 中医药 创新发展 引导
下载PDF
2022年NSFC心血管领域中、西医申请资助情况分析
8
作者 李超 张冬梅 +6 位作者 赵京霞 耿子涵 陈澈 熊俊 何怡瀚 王蕊 毕明刚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30-136,共7页
系统梳理分析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心血管领域中、西医学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类常规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情况、所涉及主要病种、研究热点和研究思路。结果显示,两个领域研究的主要病种相似,研究热点也基本一... 系统梳理分析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心血管领域中、西医学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类常规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情况、所涉及主要病种、研究热点和研究思路。结果显示,两个领域研究的主要病种相似,研究热点也基本一致。均以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继发性心肌损伤和心律失常为主,主要开展表观遗传学、外泌体、细胞焦亡或铁死亡、细胞自噬、肠道微生物群以及线粒体功能方面的研究,思路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但西医心血管领域的病种更为广泛,还包括心脏移植等中医心血管领域不涉及的病种。在科学问题导向和研究内容方面,中医心血管领域要求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解决中医学科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导向,体现中医药的特色。此外,研究热点只是探索科学问题的技术手段,应深入凝练科学问题,避免盲目追求结合研究热点反而缺乏了创新性思想和科学依据,鼓励原创性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心血管领域 中医学科 循环系统 申请与资助
下载PDF
人工智能工具促进分子生物学与中药专业有效融合的探索
9
作者 张静 褚巧云 孔璐 《药学教育》 2024年第2期51-54,共4页
分子生物学已成为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方法,它与中药研究的有机结合是推动中药事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子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并与中药学科进行更有效的融合,文章提出可借助人工智能工具,辅助中药专业学生深入学习分子... 分子生物学已成为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方法,它与中药研究的有机结合是推动中药事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子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并与中药学科进行更有效的融合,文章提出可借助人工智能工具,辅助中药专业学生深入学习分子生物学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分子生物学 人工智能 批判性思维 ChatGPT
下载PDF
高等中医药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的创新探索
10
作者 沈存 张琳 +3 位作者 崔瑾 孙雪艳 刘梦超 赵文景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6期13-16,共4页
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的学习中,西医内科学亦为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之一,但西医内科学教学面临与中医课程交叉、课时压缩、学生基础薄弱等相应问题,增加了该课程的学习难度。随着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医药院校的临床... 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的学习中,西医内科学亦为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之一,但西医内科学教学面临与中医课程交叉、课时压缩、学生基础薄弱等相应问题,增加了该课程的学习难度。随着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医药院校的临床专业学生也必须掌握西医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疾病。为了贯彻国家“新医科”建设,提高中医专业西医内科学教学水平,提升本科生分析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笔者所在教研室总结出内科专业主讲教师+教学秘书责任制、现代化教学手段+问题/病例切入式教学、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床旁教学等不同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得到授课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可。文章就相关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中医药院校本科生的西医内科学教学提供一定的有益建议,提高本科生的西医内科学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中医药院校 本科生 西医内科学 教学创新 “新医科”建设 医学教育
下载PDF
发现驱动中医药研究的新范式
11
作者 杨永清 尹磊淼 +2 位作者 王宇 徐玉东 陈艳焦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2-418,共7页
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创新突破是国家需求,但如何挖掘中医药的原创优势,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思想认知,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本文在建国以来中医药实证性研究的基础上,正本清源,传承精华,厘清中医学中未加工事... 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创新突破是国家需求,但如何挖掘中医药的原创优势,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思想认知,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本文在建国以来中医药实证性研究的基础上,正本清源,传承精华,厘清中医学中未加工事实与理性推演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的科学事实;阐幽明微,守正创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现中医理论与效应的独特原创优势,从中医出发为医学与生命科学做贡献,解决生物医药“卡脖子”问题两方面,面向未来,列举例证,发现驱动中医药研究的新范式:在厘清古籍医学事实、明确中医药临床效应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中国医学中尚不能被现代医学解释的独特生物学现象和过程,以期揭示新的生理现象、阐释新的病理机制、创建新的治疗策略,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我国生物医学实现创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生命科学 研究范式 靶标发现
下载PDF
以三伏贴为例探究中医药科普现状及其提升路径
12
作者 宓芬芳 张红霞 +2 位作者 徐宁骏 韩进 梁泽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73-378,共6页
[目的]以三伏贴为例,调查居民中医药科普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中医药科普宣教策略与方法提供科学建议。[方法]采用网络调查问卷及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居民对三伏贴的认知、行为、意愿及影响因素,探讨中医药科普的有效策略及... [目的]以三伏贴为例,调查居民中医药科普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中医药科普宣教策略与方法提供科学建议。[方法]采用网络调查问卷及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居民对三伏贴的认知、行为、意愿及影响因素,探讨中医药科普的有效策略及方法。[结果]居民对其治病类型的认知正确率分别为支气管炎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9%)、鼻炎(21.4%)、保健和增强免疫力(19.3%);对治疗方式的认知正确率分别为医保可报销(35.0%)和每疗程用药次数(20.3%);只有7.8%居民曾有治疗体验;获取知识途径单一,主要为口口相传(26.6%)和网络(22.6%)。治病类型认知正确率的最大促进因素为基础疾病患者,其比值比(odds ratio,OR)为2.44(P<0.05);治疗方式认知正确率的促进因素有女性(OR=1.70,P<0.01)和参保人员(OR=2.41,P<0.01)。居民知识需求率为71.7%,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100%,国内外科普宣教认同率为78.2%和80.0%。[结论]居民三伏贴科普知识及应用水平较低,但治疗意愿、知识需求及科普宣教认同率较高。建议加大特定疗法的微观宣教,以女性、基础病患者、参保居民与老年人为突破口,扩大科普宣教的受众人群,开拓多元化科普宣教路径,进行科普宣教的精准施策,从而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助力健康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三伏贴 科普 影响因素 提升路径 中医文化 健康素养 健康中国
下载PDF
以效为标·以数为据·以调为治——论中医学的数据科学思维
13
作者 文天才 刘保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中医学的本质是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和健康平衡,是人类智慧与疾病对抗并寻找和逼近健康解决方案中最优解的过程。中医学持续的生命力源于对临床疗效的追求、从大量复杂数据中寻找促进健康的证据,以及调整健康状态的干预模式。中医学的诊... 中医学的本质是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和健康平衡,是人类智慧与疾病对抗并寻找和逼近健康解决方案中最优解的过程。中医学持续的生命力源于对临床疗效的追求、从大量复杂数据中寻找促进健康的证据,以及调整健康状态的干预模式。中医学的诊疗模式本身就蕴含着数据科学思维,体现了以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是一种天然基于数据的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数据科学 大数据 科学范式
下载PDF
中医经典实践技能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14
作者 郑亚琳 张秋霞 +6 位作者 杜宇琼 邹大威 朱智耀 夏蓉 马重阳 宋明 高连印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6期3335-3338,共4页
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学思想精华的集中呈现和整体学术发展的基石。在教学实践中针对首都医科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经典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设了中医经典实践技能实训创新课程,通过构建虚拟仿真平台、运用PBL教学、模拟标准患者诊疗等... 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学思想精华的集中呈现和整体学术发展的基石。在教学实践中针对首都医科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经典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设了中医经典实践技能实训创新课程,通过构建虚拟仿真平台、运用PBL教学、模拟标准患者诊疗等,线上线下多种教学方法并举开展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提高学生临床辨证综合能力、拓展临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思维 中医经典实践技能实训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护理实习生中医临床思维训练
15
作者 王芳 林子娟 +4 位作者 杨献军 郑毅鸿 吴珊珊 黄梅英 黄淑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8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在护理实习生中医临床思维训练中应用“护理助手”平台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0月—2022年5月在福州某三级甲等中医院实习的130名本、专科护理实习生按在读学历分为专科组、本科组,各组再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在护理实习生中医临床思维训练中应用“护理助手”平台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0月—2022年5月在福州某三级甲等中医院实习的130名本、专科护理实习生按在读学历分为专科组、本科组,各组再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基于互联网+,应用护理助手平台+传统案例教学进行中医护理临床思维培训。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案例教学法开展中医护理临床思维培训。结果培训6个月和8个月后,研究组临床思维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3个月、6个月、8个月后,研究组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应用护理助手平台对护理实习生进行中医临床思维训练,可有效提高其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及考核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护理 实习生 中医学 临床思维
下载PDF
基于中医思维体现中医特色的核医学教学方法探索
16
作者 彰金 周通 +3 位作者 王红艳 吴培琳 李颖 张媛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1期38-40,共3页
核医学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应用的学科,即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核射线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研究的学科,应用范围涉及医学的各个学科和专业,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中医高等院校开展系统、完整的核医学教学的单位为数不多,如... 核医学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应用的学科,即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核射线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研究的学科,应用范围涉及医学的各个学科和专业,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中医高等院校开展系统、完整的核医学教学的单位为数不多,如何利用分子功能影像、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等技术研究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中医学术思想影像学循证等,实现传统医学与核医学为代表的现代医学的融合教育,让广大中医学子更好地学习核医学的技术和方法,是目前广大中医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此团队探索基于中医思维、体现中医特色的核医学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思维 核医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中医思维培养在针灸对外教育中的重要性
17
作者 宋晓宾 任健 +4 位作者 李冬 马柯 于悦 李奕 李修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0期24-27,共4页
文章讨论了针灸对外教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涉及教材的选定、课程的设置、对外教育师资的建设、临床实习的安排等方面,强调了中医思维培养与这些问题之间的相关性,并且指出了中医思维培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也是保障针灸对外教育质量的根... 文章讨论了针灸对外教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涉及教材的选定、课程的设置、对外教育师资的建设、临床实习的安排等方面,强调了中医思维培养与这些问题之间的相关性,并且指出了中医思维培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也是保障针灸对外教育质量的根本。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就要真正从根本上重视培养海外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这一教学目标,而也只有以此为长远目标,才能提高其针灸临床诊疗水平,推动针灸对外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内院校和相关机构的教学口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思维 留学生 针灸学 中医对外教育
下载PDF
中医临床思维决策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18
作者 王立娟 吴耀辉 +4 位作者 李福凤 徐鸽 张瑞义 徐莹 邹璐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3-80,共8页
目的构建并应用中医临床思维决策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探讨临床真实典型案例式虚拟仿真在线训练对学生中医临床思辨能力的影响,为中医数字化教育提供新途径。方法运用自主构建的中医临床思维决策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引导学生自主训练,并进行... 目的构建并应用中医临床思维决策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探讨临床真实典型案例式虚拟仿真在线训练对学生中医临床思辨能力的影响,为中医数字化教育提供新途径。方法运用自主构建的中医临床思维决策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引导学生自主训练,并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果经过不同临床案例和反复多次有效的模拟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学生的问诊思路,学生平均练习成绩为(57.79±5.19)分、平均考试成绩为(69.70±7.40)分,各模块考试成绩较平时练习成绩均有提升。结论基于中医临床思维决策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模拟训练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对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辨证思辨能力、培养其中医临床决策能力,有助于中医人才的岗位胜任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临床思维 案例式教学 虚拟仿真
下载PDF
针灸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之问题及策略
19
作者 张欢欢 王文哲 +2 位作者 刘明 范世东 于冬冬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1期192-195,共4页
针灸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先行官。随着中医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国际上迫切需要大量针灸学专业的高端人才。我国医学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专业型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四证合一的模式使其成为众多医学生的首要选择;针灸... 针灸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先行官。随着中医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国际上迫切需要大量针灸学专业的高端人才。我国医学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专业型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四证合一的模式使其成为众多医学生的首要选择;针灸学专业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尚不成熟且无统一标准,严重影响学生报考的积极性和针灸科研学术的未来发展。如何使针灸学专业学术型研究生提高创新能力,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就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商榷,旨在为针灸学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提供一些对策,从而提升针灸学专业学术型研究生科研、教学以及临床等方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学术型研究生 中医教育
下载PDF
“双思双融”型内科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
作者 武燕 田利民 马燕花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8期22-27,共6页
内科学属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中的西医课程群,因其综合的社会人文属性是承载德育目标的落地课程。目前教学中存在价值引领不足;课程育人难内化、难践行以及学生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不持久等影响和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真... 内科学属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中的西医课程群,因其综合的社会人文属性是承载德育目标的落地课程。目前教学中存在价值引领不足;课程育人难内化、难践行以及学生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不持久等影响和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真实问题。新医科背景下,为满足我国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中西汇通、德术并举的中医药人才需求,文章提出基于“双思双融”理念,将中西并重、和而不同的两种“临床思维”相融合,专精于术与仁心仁术的两种“教育思想”相融合,紧紧围绕“核心知识点”深度挖掘蕴其中的思政元素,从而充分发挥专业课程“隐性和实践型教育”的优势。通过对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岐黄英才班2017—2019级学生开展“双思双融”型内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分析思政教学效果,以期获得改进方向。为中医学专业开展西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内科学 中西并重 双思双融 中医学专业 探索与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