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patterns of farmland abandonment and its impact factors in the central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被引量:6
1
作者 CHEN Ying-feng WANG Yu-kuan +2 位作者 FU Bin WANG Hai-wen WANG We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3期631-644,共14页
The severe farmland abandonment phenomena in China have tremendously decreased the farmland usage efficiency and caused a series of profound ecological and social outcomes. The complexity of farmland abandonment neces... The severe farmland abandonment phenomena in China have tremendously decreased the farmland usage efficiency and caused a series of profound ecological and social outcomes. The complexity of farmland abandonment necessitates a systematic research on its patterns and impact factors to underpin the dynamics of problem as well as potential solutions. This paper took Wanzhou district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abandoned farmland at three scales, i.e., town, village, and plot, and analyzed the influence from labor transfer and farmland circulation. We conducted a survey o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abandoned farmland via questionnaires at town and village scales, together with the model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high-resolution aerial images taken by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at plot scale. Our research discloses a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abandoned farmland and the distance from population center at different scales. At eithertown or village scale, the abandonment proportion was recognized the highest in mid-distance areas and lowest in close-distance areas, and the per capita area of abandoned farmland increased with the distance to downtown or township. At plot scale, abandonment proportion presented exponential growth with the distance to village center, whereas the abandoned farmland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areas with distance above 500 m from the village center. Moreover, we noticed that labor transfer and farmland circulation a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farmland abandonment. Labor's outbound transfer distance has a positive linkage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farmland abandonment. Finally, it is recommended that development and adoption of corresponding policies on local urbanization and farmland circulation will facilitate to alleviate farmland aband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模式 影响因素 水库区 农田 中央 分发模式 循环分析 近距离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features of farmland scaling and the mechanisms that underlie these changes with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被引量:7
2
作者 LIANG Xinyuan LI Yangb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9年第4期563-580,共18页
Discussions regarding the functional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utilization and the mechanisms that underlie these changes with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TGRA)reflect variati ons in the relati on ship betw... Discussions regarding the functional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utilization and the mechanisms that underlie these changes with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TGRA)reflect variati ons in the relati on ship betwee n people and their environme nt in China's central and wester ns part,an area of mountains and reservoirs.A clear understa nding of these changes also provides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in typical mountainous areas.Five counties were selected for analysis in this study from the hinterland of the TGRA;we analyzed changes in farmland scaling and corresponding under?lying mechanisms by defining the concepts of“Scaling Farmland”(SF)and by using the software packages ArcGIS10.2,SPSS,and Geographical Detectors.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show that sources of increased SF have mainly comprised cultivated and shrub land.In deed,with the excepti on of some alpine off-season vegetables,SF growth has mainly occurred in low altitude areas and in places where the slope is less than 30°.We also show that spatial changes in various SF types have also been substantially different,but in all cas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road and township administrative centers.Natural factors at the patch level,including elevation and slope,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SF,while at the township level,underlying socioeconomic and humanistic factors have tended to include road traffic and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density.In contrast,at the region al level,underlying driving forces within each have tended to be more significant than overall study area scale.We show that while changes in,and the development of,SF have been driven by numerous factors,agri?cultural policies have always been amongst the most important.The results clearly elucidate general land use transformation patter ns within the mountain regi ons of west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functional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SCALING farmland SPATIOTEMPORAL FEATURES UNDERLYING driving FORCES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的耦合关系
3
作者 赵雯欣 李阳兵 +4 位作者 王清荣 夏春华 陈艳 郑骆珊 邵景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00-2816,共17页
探究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的耦合关系,对山区耕地保护和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人地关系视角,构建了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耦合关系测度模型,并以三峡库区奉节县为例,采用乡村功... 探究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的耦合关系,对山区耕地保护和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人地关系视角,构建了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耦合关系测度模型,并以三峡库区奉节县为例,采用乡村功能评价、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揭示其耦合关系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奉节县各乡村功能均呈现发展的趋势,其中社会保障功能的发展最为明显,乡村功能综合指数呈现南北部增加、中部减少的特征,且南部增加幅度大于北部;(2)奉节县坡耕地占比呈现下降趋势,缓坡耕地减少最少,急陡坡耕地减少最多,呈现南部减少幅度小、北部减少幅度大的特征;(3)乡村功能多元化与缓坡耕地演变的耦合协调度呈下降的趋势,与陡坡耕地和急陡坡耕地的耦合协调度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其耦合响应类型可以归纳为可持续型、转型型、一致型和衰退型4种类型;(4)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耦合变化主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政策等要素驱动,今后应当从发展生态农业、推行环境治理等方面来提高乡村功能发展与坡耕地利用之间的协调性。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山区坡耕地资源的优化利用、生态保护以及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功能 坡耕地 耦合关系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三峡库区坡耕地利用转型及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以奉节县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夏春华 李阳兵 +4 位作者 曾晨岑 张冰 郑骆珊 陈艳 邵景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88-2702,共15页
探究典型生态脆弱区坡耕地利用转型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合理利用山区坡耕地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奉节县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坡耕地利用形态转型测度、社会... 探究典型生态脆弱区坡耕地利用转型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合理利用山区坡耕地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奉节县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坡耕地利用形态转型测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方法,揭示山区坡耕地利用转型的一般规律,综合定量探究坡耕地利用转型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测量对其耦合变化类型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奉节县坡耕地面积整体缩减,以廊道和边缘斑块坡耕地形态减少为主,减少的坡耕地主要向具有生态功能的林地和生态经济功能的园地转换;(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均呈增长趋势,且区域差异显著,前者呈“长江河谷区高—山区低”的分布格局,后者呈“长江河谷区低—山区高”的空间格局;(3)坡耕地利用转型对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响应类型可以归纳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型、社会经济发展-生态滞后型、社会经济滞后-生态恢复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型和生态环境质量偏低型5种;(4)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变化的各类型主要受到坡耕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多样性、距县行政中心距离等因子驱动,且整体上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作用大于自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利用转型 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 三峡库区
下载PDF
植物篱防蚀措施对三峡库区坡耕地微地形的影响
5
作者 刘凌佳 陶静 +1 位作者 夏立忠 吴永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9-1335,共7页
本文对位于三峡库区陡坡地4种管理模式长期试验径流小区坡面地形相关参数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小麦–花生种植模式相比,采用套种紫花苜蓿植物篱、香椿植物篱能够极著降低水土流失,坡面地形沿篱基梯级化显著。而黑麦草–籽... 本文对位于三峡库区陡坡地4种管理模式长期试验径流小区坡面地形相关参数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小麦–花生种植模式相比,采用套种紫花苜蓿植物篱、香椿植物篱能够极著降低水土流失,坡面地形沿篱基梯级化显著。而黑麦草–籽粒苋替代模式对水土流失控制效果不稳定,且坡面地形与对照无差异。小麦–花生套种紫花苜蓿、香椿植物篱处理的坡面均形成基于篱带部的篱坎,篱坎下部侵蚀较强,篱带上淤下蚀现象明显。其中小麦–花生套种香椿植物篱小区坡面形成2级植物篱淤积坎,坎宽幅平均达到420.8cm,淤积坎相对高差为40.4cm,平均坡度下降1.4度。小麦–花生套种紫花苜蓿植物篱坡面形成4级篱坎,平均坎宽幅为210.3 cm,平均相对高度为110.6 cm,平均坡长为238.1 cm,平均坡度下降0.3度。说明坡耕地采用植物篱技术能够减蚀截淤,显著改变微地形。针对微地形的变化,套作植物篱的坡耕地在后期宜实行坡改梯或梯级坡地配套完善灌排设施,利用已优选的植物品种设计木本与草本套种的复合植物篱,有望进一步改善土体根系分布,从而稳固篱坎,控制水土流失。该研究为植物篱技术后续管理措施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植物篱 微地形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三峡库区库尾典型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风险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金霞 罗乐 +2 位作者 陈玉成 何清明 詹玲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11-2717,共7页
为了解三峡库区农用地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风险,在研究区范围内布设网格,共采集土壤样品82个,对农用地土壤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的污染水平进行分析,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 为了解三峡库区农用地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风险,在研究区范围内布设网格,共采集土壤样品82个,对农用地土壤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的污染水平进行分析,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并对研究区农用地进行安全利用分区。结果表明:除As、Hg、Ni外,其余5种重金属质量分数平均值均高于三峡库区农业土壤背景值,其中,12.20%的采样点Cu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筛选值。内梅罗污染指数值PN依次为Cu(1.01)>Cr(0.81)>Cd(0.62)>Zn(0.52)>Pb(0.45)>Ni(0.32)>As(0.29)>Hg(0.09),Cu污染等级为轻污染,Cr污染等级为警戒级,其余6种重金属为安全级。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ir均值依次为Hg(41.33)>Cd(36.71)>As(12.20)>Cu(6.54)>Pb(5.32)>Ni(4.72)>Cr(2.42)>Zn(1.14),其中Hg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ir值大于40,属于中等风险等级,其余重金属均为低风险等级。研究区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范围为68.57~143.57,平均值为110.37,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处于低风险等级,但有7.31%的土壤样品RI值大于135,处于中等风险等级。研究区农用地土壤79.53%的面积属于安全利用区,15.97%的面积属于基本安全利用区,4.50%的面积属于低风险监控区。现阶段该研究区个别地区农用地土壤虽受到Cu的污染,但是该研究区土壤整体水平为安全级,符合农产品生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危害处于低风险水平,潜在生态危害主要来自于Hg和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用地 重金属 内梅罗污染指数法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风险评价
下载PDF
三峡库区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地力评价——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乔亮 王丹 +4 位作者 高明 华颖 莫建兵 王新菊 李如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5-372,共8页
农村宅基地复垦后补充的耕地应兼顾数量和质量,对其进行耕地地力评价可以为全面掌握复垦后耕地地力情况,为复垦耕地的后续培肥、利用及管理提供依据。本文以三峡库区的涪陵区为研究对象,随机采集665个宅基地复垦片块的土壤样品,选取16... 农村宅基地复垦后补充的耕地应兼顾数量和质量,对其进行耕地地力评价可以为全面掌握复垦后耕地地力情况,为复垦耕地的后续培肥、利用及管理提供依据。本文以三峡库区的涪陵区为研究对象,随机采集665个宅基地复垦片块的土壤样品,选取16项参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并结合GIS地统计学空间分析功能,综合评价了宅基地复垦后的耕地地力水平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耕地地力平均等级为3.03等,处于中等水平;3等地最多,占总样本数的52.18%;其次为4等地和2等地,1等地和5等地分布最少。从空间分布来看,由于区域内存在地形地势、自然条件、土壤类型的差异,样点乡镇内部各等级耕地均有分布;沿江、坪上、后山区的平均耕地等别为2.82等、3.15等和3.19等,耕地地力基本沿地形地势、海拔高度的增高呈沿江、坪上、后山区域依次递减的趋势。在提升耕地地力上沿江区应着重改善耕地的灌排和路沟条件;坪上区应注重调整土壤的p H和提高有效磷含量;后山区需增加耕层厚度,提高宅基地拆除物的利用,减少土壤中砾石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耕地地力评价 宅基地复垦 耕地质量 模糊数学 GIS 地统计学
下载PDF
基于CoupModel的三峡库区典型农林地水量平衡模拟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贤 张洪江 +3 位作者 吕相海 程金花 王伟 李世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0-149,160,共11页
应用CoupModel(土壤-植物-大气系统热量、物质运移综合模型),在野外观测试验的基础上对三峡库区典型阔叶林(木荷和石栎)、针叶林(杉木和马尾松)和农地(玉米)SPAC系统水量平衡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模拟结果与实测... 应用CoupModel(土壤-植物-大气系统热量、物质运移综合模型),在野外观测试验的基础上对三峡库区典型阔叶林(木荷和石栎)、针叶林(杉木和马尾松)和农地(玉米)SPAC系统水量平衡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2为0.80~0.91);蒸散是水量平衡中主要的支出项,比例高达61%,蒸散量由大到小为阔叶林(720mm/a)、针叶林(700mm/a)、农地(601mm/a);农地年均深层渗透量(452mm/a)分别比阔叶林、针叶林高60mm和47mm,且在降雨较多的年份表现更明显;试验期间阔叶林系统水分支出高于输入,这是引起阔叶林地土壤储水呈现负补偿现象的主要原因;水分盈余是农地水量平衡的主要特征,而林地却发生了春旱和秋旱,农林地水分条件具有较大差异。植被覆盖类型对水量平衡具有重要影响。在实施植被建设、退耕还林时,选择与当地水分条件相适应的树种、采取合理的抚育措施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林地 农地 土壤含水率 水量平衡 CoupModel
下载PDF
三峡生态屏障区农户退耕受偿意愿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0
9
作者 冯琳 徐建英 邸敬涵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8-944,共7页
运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方法,对三峡生态屏障区内农户退耕还林的受偿意愿进行了调查.分析表明,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受到普遍认可,但其可持续性令人担忧.1355份有效问卷中,愿意接受补偿的占74%,对未来生计的预期与土地相关性低的农户更愿意退... 运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方法,对三峡生态屏障区内农户退耕还林的受偿意愿进行了调查.分析表明,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受到普遍认可,但其可持续性令人担忧.1355份有效问卷中,愿意接受补偿的占74%,对未来生计的预期与土地相关性低的农户更愿意退耕.受偿意愿的形成具有明显的社会异质性和区域差异性.受访者性别、耕地面积、家庭年收入、帮扶形式、是否移民对受偿意愿值具有显著影响.屏障区平均补偿意愿为1014元/(亩a).万州、秭归、渝北的受偿意愿值高于平均水平.建立基于区域的生态补偿标准和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方式,可以弥补目前均一型生态补偿标准和方式的不足,促进退耕还林工程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退耕还林 意愿调查 三峡生态屏障区
下载PDF
三峡工程胁迫下重庆库区耕地利用变化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兆娟 倪九派 魏朝富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57,共8页
本研究选择三峡水库重庆库区为研究区,利用1996-2008年的库区耕地、移民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解析三峡工程建设这个宏观胁迫因子下的库区耕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基于PSR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其对重庆库区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 本研究选择三峡水库重庆库区为研究区,利用1996-2008年的库区耕地、移民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解析三峡工程建设这个宏观胁迫因子下的库区耕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基于PSR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其对重庆库区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在三峡工程胁迫下,库区耕地数量在三峡水库每次蓄水前后年份表现出明显的减少,尤为突出的是水田,耕地年变化率因各蓄水阶段三峡工程导致的胁迫作用强度不一样而差异较大;(2)在三峡工程胁迫下,随着库区优质耕地被淹没,库区耕地整体质量受到影响,反映耕地质量的地均粮食产量指标在2006年、2008年呈明显下降趋势;(3)在三峡工程胁迫下,为确保搬迁后生产生活水平不降低,库区移民做出响应,通过增加土地投入和改变种植结构来增加土地经济产出;(4)库区耕地利用变化特征的形成机制主要是三峡工程建设导致的工程蓄水、移民搬迁复建、生态退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活动的驱动,其中,对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作用是双重的,正向驱动因子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活动,负向驱动因子包括三峡工程蓄水直接占用耕地、移民搬迁复建二次占用耕地以及生态退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变化 驱动机制 三峡工程胁迫 重庆库区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对库区弃耕地土壤7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雅飞 程瑞梅 +3 位作者 肖文发 王娜 刘泽彬 王晓荣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2-669,共8页
为探究淹水对三峡库区土壤金属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以典型消落带中的弃耕地为研究区域,于2009年和2013年,研究不同海拔(145~155,155~165,165~175 m),不同深度(0~5,5~10,10~20 cm)土壤的重金属(铜、铁、锌、锰),碱性金属(钙、镁、钠)分... 为探究淹水对三峡库区土壤金属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以典型消落带中的弃耕地为研究区域,于2009年和2013年,研究不同海拔(145~155,155~165,165~175 m),不同深度(0~5,5~10,10~20 cm)土壤的重金属(铜、铁、锌、锰),碱性金属(钙、镁、钠)分布特征及与pH值的相互关系,旨在为该地区生态恢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研究发现:2009年145~165 m土壤4种重金属质量分数为10~20 cm层最高,2013年为0~5 cm层质量分数最高,钙质量分数的最高值均出现在10~20 cm层;经历过4个淹水周期后,2013年165~175 m高程土壤铜、铁、锌和锰质量分数依次为0.065,59.37,0.068和0.069 g·kg^(-1),其质量分数比2009年分别增加了50.75%,18.84%,27.46%,27.44%。淹水导致钙、锰质量分数增多,钠质量分数减少,其中钠质量分数变化幅度最大,随着海拔的升高,2013年较2009年分别减低了60.02%,60.09%和59.82%;另外,除钠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r=-0.615,P<0.01)之外,所测金属指标均与pH值呈正相关。淹水不仅导致不同年份土壤金属的分布特征不完全相同,还导致土壤铜、铁、锌、锰、钙、镁等的累积及钠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三峡库区 消落带 弃耕地 金属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三峡库区有限顺坡耕作坡耕地表土颗粒分形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韦杰 金慧芳 +2 位作者 贺秀斌 鲍玉海 郑红丽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4年第3期23-29,共7页
在三峡库区忠县境内选择水平沟模式、埂坎模式、地埂植物篱模式以及无措施的4种典型坡耕地采集了48个表土(0 ~ 20 cm)样本,利用分形维数研究不同模式有限顺坡耕作坡耕地的表土颗粒组成、分形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4种模式坡耕地... 在三峡库区忠县境内选择水平沟模式、埂坎模式、地埂植物篱模式以及无措施的4种典型坡耕地采集了48个表土(0 ~ 20 cm)样本,利用分形维数研究不同模式有限顺坡耕作坡耕地的表土颗粒组成、分形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4种模式坡耕地土壤颗粒黏粒体积分数均较低(均值8.03%~11.47%),粉粒较高(均值62.39%~83.24%).无措施、水平沟模式、埂坎模式坡耕地的砂粒体积分数为22.95% ~29.58%,而地埂植物篱模式坡耕地的砂粒均值仅5.29%.4种模式坡耕地表土的粒径体积分形维数分别为无措施2.579 ~ 2.708、水平沟模式2.603~2.706、埂坎模式2.581 ~2.701、地埂植物篱模式2.610~2.827.粒径分形维数均值表现为地埂植物篱模式(2.737)>水平沟模式(2.674)>埂坎模式(2.659)>无措施坡耕地(2.654).4种模式坡耕地表土的粒径分形维数与黏粒(<0.002 mm)体积分数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与砂粒(>0.05 mm)体积分数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但与粉粒(0.002 ~0.05 mm)体积分数线性关系差异较大.其中,无措施、水平沟模式、埂坎模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而地埂植物篱模式二者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顺坡耕作 坡耕地 粒径 体积分形维数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基于粮食安全角度的三峡库区耕地保护研究——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冬梅 廖和平 +2 位作者 唐娜 杜军 易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86-289,共4页
耕地的数量是粮食生产能力的核心要素,为保障三峡库区粮食战略安全及民生稳定,保护耕地是关键。笔者以库区巫山县为例,采用粮食安全耕地面积模型,综合分析人口、粮食单产、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耕地等因素,预测2010年、2020年巫山县... 耕地的数量是粮食生产能力的核心要素,为保障三峡库区粮食战略安全及民生稳定,保护耕地是关键。笔者以库区巫山县为例,采用粮食安全耕地面积模型,综合分析人口、粮食单产、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耕地等因素,预测2010年、2020年巫山县耕地需求量及有效耕地供给量。分析得出,巫山县2010年、2020年耕地需求量分别为33428.57hm2、33391.25hm2;耕地可供给量分别为41102.82hm2、40205.62hm2。结合县情及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确定巫山县2010年、2020年的耕地保护规模分别为41200.00hm2、40400.00hm2。通过对耕地供需平衡分析得出,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可供给量大于耕地需求量,能够满足未来粮食生产目标。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保障耕地数量及粮食安全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保护 巫山县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三峡库区坡耕地埂坎类型、结构与利用状况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进林 韦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1期229-233,240,共6页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埂坎的类型、结构及其功能和利用状况,为坡耕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野外实地调查资料,结合文献总结。[结果](1)三峡库区坡耕地现有埂坎按筑坎材料可以分为土坎、石坎、土石复合坎...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埂坎的类型、结构及其功能和利用状况,为坡耕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野外实地调查资料,结合文献总结。[结果](1)三峡库区坡耕地现有埂坎按筑坎材料可以分为土坎、石坎、土石复合坎和水泥砖坎4种基本类型;按埂坎型式可分为坎沟一体化、有坎有埂、有坎无埂和不规范埂坎4种类型;按功能定位可分为田间便道坎、土地权属分界坎和水土保持坎3种类型。(2)三峡库区坡耕地现有埂坎结构多样,不同结构埂坎的功能有所差异,其中,利用上土下石复合坎构建植物篱在耕地资源紧张的地方比较常见。下土上石复合坎主要用作田间便道。(3)三峡库区坡耕地现有埂坎中土坎比例较高,约占65%,其次是石坎,约占15%,土石复合坎和水泥砖坎共8%左右。另外,近10%的坡耕地没有埂坎。[结论]三峡库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人地关系背景下形成了多样的埂坎类型和结构,又决定了埂坎的功能多样性。目前,土坎的比例和利用率均较高。土石复合坎是三峡库区新的埂坎类型,兼顾土坎和石坎的优点,今后应加强结构优化研究,并在坡耕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埂坎 水土保持措施 埂坎结构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山水林(草)田湖人生命共同体健康评价及治理对策——以长江三峡水库重庆库区为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苏维词 杨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9-217,共9页
[目的]研究库区山水林(草)田湖人生命共同体的健康状况,分析各自然子系统之间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及构建和谐库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长江三峡水库重庆库区(以下简称"重庆库... [目的]研究库区山水林(草)田湖人生命共同体的健康状况,分析各自然子系统之间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及构建和谐库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长江三峡水库重庆库区(以下简称"重庆库区")21个区县为例,构建生命共同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3S等技术获取相关地理基础数据,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对重庆库区山水林(草)田湖人生命共同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和分级。[结果](1)重庆库区山水林(草)田湖人生命共同体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2)重庆库区山子系统的特征体现了其本底的脆弱性、不稳定性和低承载力;(3)重庆库区人子系统中,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人的生活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4)重庆库区林(草)子系统结构及其生态服务功能有待提升优化。[结论]未来一段时期内,山水林(草)田湖人系统修复治理工作要聚焦林(草)、田、湖与人子系统,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以便更科学地实现山水林(草)田湖人生命共同体系统的统筹共治、健康管理与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草)田湖人生命共同体 健康评价 系统聚类分析 治理对策 长江三峡水库 重庆库区
下载PDF
三峡库区沿江退耕还林地种草效果初探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彦军 李跃民 刘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7-139,共3页
在农区退耕早熟梨地种植豆科、禾本科牧草,通过测定它们的盖度变化、产草量和越夏率,比较分析了果园适宜种植牧草品种及应注意的问题,并讨论了重庆低海拔沿江农区发展草业生产的前景。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退耕 果园 牧草 沿江农区
下载PDF
三峡库区肉牛养殖环境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琳 孙平 +3 位作者 李丁 邸敬涵 俞丽元 何霁文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33,共8页
肉牛养殖业规模化扩张给我国农村带来了潜在的环境风险,环境约束已成为制约肉牛产业良性发展的主要瓶颈。以三峡库区丰都县为例,通过调查访谈知情人和畜牧局提供的统计资料,分析了当地肉牛养殖与排泄物处理方式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设置... 肉牛养殖业规模化扩张给我国农村带来了潜在的环境风险,环境约束已成为制约肉牛产业良性发展的主要瓶颈。以三峡库区丰都县为例,通过调查访谈知情人和畜牧局提供的统计资料,分析了当地肉牛养殖与排泄物处理方式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设置了4种情景,分别探讨耕地畜禽粪便负荷、氮负荷、磷负荷约束下肉牛养殖的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耕地磷负荷是最紧的约束指标,肉牛养殖的环境承载力随规模化饲养污染资源化利用率的增加而提高。当牛粪资源化利用率分别为0%、13%、30%、50%时,如果不考虑化肥施用与种植制度的影响,肉牛养殖的阈值数量分别为26.2万头、30.1万头、37.4万头、52.4万头。在复种指数为1.61、化肥施用占60%的条件下,肉牛阈值则分别为16.9万头、19.4万头、24.1万头、33.8万头。建议环保部门与农业部门加强合作,将环境约束论证纳入养殖业发展规划,由追求"吨位"向"品位"转变,以养殖少量的高端品种替代大宗普通品种,开展养殖业的合同环境服务创新模式,增强敏感流域养殖污染可持续防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环境承载力 耕地负荷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退耕还林模式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吴东 黄志霖 +2 位作者 肖文发 曾立雄 宋文梅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1期33-37,共5页
为评估退耕还林工程对流域水土流失的控制效应,选择三峡库区典型退耕还林模式(茶园、柑橘园、板栗林),以坡耕地为对照,观测和分析不同退耕模式下土壤物理性质及径流泥沙输出情况,结果表明:茶园、板栗林、柑橘园与坡耕地比较,年径流输出... 为评估退耕还林工程对流域水土流失的控制效应,选择三峡库区典型退耕还林模式(茶园、柑橘园、板栗林),以坡耕地为对照,观测和分析不同退耕模式下土壤物理性质及径流泥沙输出情况,结果表明:茶园、板栗林、柑橘园与坡耕地比较,年径流输出量平均减少了17.92%,大小关系为板栗林(110.71 m^3/hm^2)<柑橘园(164.16 m3/hm^2)<茶园(171.74 m3/hm^2)<坡耕地(181.38 m3/hm^2),板栗林径流量显著小于其他三种模式;年泥沙输出量大小关系同样为板栗林(141.92 kg/hm^2)<柑橘园(343.78 kg/hm^2)<茶园(394.79 kg/hm^2)<坡耕地(1 210.77 kg/hm^2),退耕模式相对于坡耕地泥沙输出量显著减少,平均减少了75.76%;退耕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得到很大改善,退耕还林模式土壤容重降低,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增加,有利于水土保持功能的发挥。说明退耕还林后新形成的林地和园地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土效益,对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控制和土壤改良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水土保持 径流 泥沙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三峡库区蓄水前后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与环境压力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段颖琳 刘峰 +2 位作者 赵帅 李勇志 赵俊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50-2763,共14页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重大工程影响下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的响应与反馈对指导工程影响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峡工程蓄水前后(2002,2011)的农业生产数据,评估了库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对其在蓄水前后的变...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重大工程影响下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的响应与反馈对指导工程影响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峡工程蓄水前后(2002,2011)的农业生产数据,评估了库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对其在蓄水前后的变化特征与环境压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蓄水后,农田生态系统各项服务价值均增加,总价值增加了16.81%,增加部分主要为产品供给、休闲旅游和气体调节,相对于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生态功能价值增加幅度较小;(2)总价值的变化是自然与包括三峡工程在内的人类活动综合影响的结果,其增加原因主要与常用耕地面积增加、种植结构调整、化肥农药施用强度增加,以及休闲旅游发展和科研投入加大有关,部分区县,尤其是常用耕地面积下降的区县,种植结构调整、化肥农药施用强度的增加起主导作用,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库区蓄水淹没耕地损失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约为4.24亿元/a,其中产品供给价值1.37亿元/a;(3)化肥农药施用强度增加,化肥施用增产效益下降,是维持与提高库区农田生态系统产品供给服务所带来的环境压力,而农田生态系统服务除受到化肥农药施用强度增加对其自身的抑制外,还受到总人口增加与农业人口减少、耕地资源逐年减少和蓄水淹没高质量耕地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田 生态系统服务 蓄水 环境压力
下载PDF
基于GIS的耕地边际化评价与转移的生态价值评估——以三峡库区涪陵段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江汶静 田永中 +4 位作者 唐君桃 龙宓 吴晶晶 许文轩 肖悦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107,共7页
采用联系度改进的TOPSIS法、邻域评估、极限条件和综合指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耕地边际化进行预测并探讨转移方向,对转移结果进行生态价值评估,研究表明:(1)海拔、坡度、起伏度、灌溉距离、交通距离和耕作距离(水平距离和垂直距... 采用联系度改进的TOPSIS法、邻域评估、极限条件和综合指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耕地边际化进行预测并探讨转移方向,对转移结果进行生态价值评估,研究表明:(1)海拔、坡度、起伏度、灌溉距离、交通距离和耕作距离(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对耕地完全边际化影响较大;(2)研究区共有21 455.78hm2耕地可能发生转移,其中林地9 519.73hm2,园地47.01hm2,草地11 889.04hm2;且转移后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比转移前上涨17.09千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耕地边际化 耕地转移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三峡库区 涪陵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