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soil texture and sweetpotato cropping system on soil erosion and nutrient los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被引量:1
1
作者 LENG Jin-chuan FU Yu-fan +6 位作者 YANG Chun-xian LIANG Yuan-yuan KONG Ling-ming LUO Yong DUAN Ji-wen LI Bao-chun ZHANG Qi-tang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09年第5期30-35,共6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soil texture and sweetpotato cropping system on soil erosion and nutrient loss in the drought infield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of Changjiang River under field condition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soil texture and sweetpotato cropping system on soil erosion and nutrient loss in the drought infield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of Changjiang River under field conditions. A factorial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the study using five soil textures and two cropping systems. The lost soil during the crop season was recovered by a soil-blocking device and the dry weights for the total lost soil and its nutrient components, such as ammonium nitrogen, effective phosphorus, K^+ and organic matter were analyzed. We found that soil textu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dry weights of the total lost soil, effective phosphorus, K^+, and organic matter, while sweetpotato cropping systems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soil texture and sweetpotato cropping system affected the dry weights of the total lost soil, the effective phosphorus and organic matter. Among the five soil textures tested, Da and Huang caused significantly less soil erosion and nutrient los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hree soil textures; intercropping sweetpotato with corn significantly reduced soil erosion and nutrient lo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of changiiang river soil texture cropping systems: sweetpotato drought infield soil erosion nutrient loss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mechanisms of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 dynamic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TGRA),Chongqing,China
2
作者 ZHU Xinyi GAO Jinlong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2024年第2期49-62,共14页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TGRA)i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barrier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China.Therefore,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understand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and the driving factors of produ...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TGRA)i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barrier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China.Therefore,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understand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and the driving factors of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s for sustainable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TGRA.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ynamic variation of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s in the TGRA by employing land use data in 2000,2005,2010,2015,and 2018,and detect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by using the Geographic detector(GeoDetector).Results implied that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 trajectories of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s in the TGRA varied in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and the study area was dominated by ecological space.A spatial orientation towards the northeast was detected in the evolution of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s during 2000-2018.In terms of quantity,the transition from ecological space(grassland and woodland)to agriculture land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from 2000 to 2018.However,the reverse transition from agriculture land to ecological space has increased since 2000 with the efforts of“Grain for Green”.In terms of temporal scale,there was a fluctuating trend in production space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living space,while ecological space showed an inverted U-shaped trend during 2000-2018.The dynamic pattern of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s in the TGRA was influenced by both physical and socio-economic variables as basic determinants and dominant driving factors,respectively.Finally,the harmon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s still require policy-makers’efforts.This work may have potential in advancing our understanding about land use conflicts,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ational layout of spatial function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TG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s Functional transitio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TGRA) Physical and socio-economic variables Yangtze river
下载PDF
Eutrophication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the Daning River after water storag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被引量:2
3
作者 钟成华 幸治国 +4 位作者 赵文谦 王德蕊 邓春光 李永健 幸梅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5年第2期149-154,共6页
The Daning River is a very important tributary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It is also a famous scenic spot. Anomalies appeared after water storage of the reservoir in June, 2003. In September, 2003, eutrophica... The Daning River is a very important tributary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It is also a famous scenic spot. Anomalies appeared after water storage of the reservoir in June, 2003. In September, 2003, eutrophication monitoring in the 135-m backwater reach of the Daning River was conducted and the data were simply analyzed. The assessment result is that water body in the segment from Shuanglong to Longmen was mesotrophic or eutrophic. At the same time, the causes of its nutritional change were discussed, and counter-measures have been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宁河 富营养作用 乔治水库 环境保护 生态监测
下载PDF
AN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E TYPES AND BENEFITS OFSLOPELAND AGROFORESTRY SYSTEMS-Taking the Three Gorge Reservoir Area As An Example
4
作者 Shen Yuancun Leng Shuying Zhang Yongtao(Institute of Geography, CAS, Beijing 100101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5年第4期42-51,共10页
The modem term 'agroforestry system' is derived from agricultural practices. It is a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ecology and economy, product varia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n the b... The modem term 'agroforestry system' is derived from agricultural practices. It is a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ecology and economy, product varia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types and structure of agroforestry system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the paper poins out that agroforestry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diffend structutal levds. Taking some typical cases as examples, it compares the benefits of four kinds of structures. The result illustrates that the hedge row agroforestry system on slopelan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coordinate development of ecology and econ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three Gorge reservoir area Yangtze river slopeland agroforesstry system structure type
下载PDF
极端天气下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对河流水质的多时空尺度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琼 刘睿 +3 位作者 张静 郑达燕 张柳柳 郑财贵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6-1109,I0011-I0015,共19页
为探究极端天气下流域内水质对土地利用的响应关系,本研究基于不同空间尺度(1000 m河段缓冲区、500 m河岸带缓冲区及子流域)的土地利用指数以及旱季(2019年11月)、雨季-洪水期(2020年7月)和雨季-干旱期(2022年8月)的水质数据,探究流域... 为探究极端天气下流域内水质对土地利用的响应关系,本研究基于不同空间尺度(1000 m河段缓冲区、500 m河岸带缓冲区及子流域)的土地利用指数以及旱季(2019年11月)、雨季-洪水期(2020年7月)和雨季-干旱期(2022年8月)的水质数据,探究流域内土地利用对水质的多时空尺度影响,从而得到保护流域水质和规划流域内土地利用格局的最佳时空尺度和对水质影响最显著的预测因子。研究表明:(1)流域水质受极端天气影响,降雨会增强水体的稀释能力,高温会加快水中微生物反应速率,具体表现为雨季-洪水期的水质较好,雨季-干旱期次之,旱季较差。(2)土地利用对水质指标的影响存在时空尺度效应,土地利用在子流域和旱季尺度下对河流水质影响最显著。(3)不同土地利用指数对流域水质影响存在差异,耕地、林地、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和边缘密度是影响水质指标最显著的解释变量。其中林地与多数水质指标具有负相关关系,建设用地、耕地、斑块密度与较多水质指标存在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为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格局以及保护河流水质提供科学依据,对三峡库区环境可持续发展及生态保护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水质 土地利用指数 多时空尺度 冗余分析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基于栖息地法的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生态流量及调控策略研究
6
作者 易燃 陈小娟 +7 位作者 杨志 陶江平 戴凌全 郜星晨 刘宏高 朱其广 徐薇 曹俊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6,共12页
揭示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适宜性变化的规律,确定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生态流量阈值及保护调控的方法,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以三峡变动回水区的广阳-石沱江段为研究区域,选取四大家鱼、铜鱼、长... 揭示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适宜性变化的规律,确定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生态流量阈值及保护调控的方法,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以三峡变动回水区的广阳-石沱江段为研究区域,选取四大家鱼、铜鱼、长鳍吻鮈、圆筒吻鮈和中华金沙鳅等8种产漂流性卵鱼类为研究对象,通过鱼类产卵场栖息地模拟,在耦合8种鱼类生态需求的基础上计算生态流量阈值,并制定相应的调控策略。结果表明,三峡水库在145、150、155、160、165 m和天然情形下变动回水区最小生态流量分别为:6543、7130、9943、13713、17603、6106 m^(3)/s;最大生态流量分别为:17028、17526、23110、28291、29858、15753 m^(3)/s;最适生态流量分别为10002、10916、14479、18810、23226、9365 m^(3)/s,上、下阈值分别为13515、14221、18794、23550、26542、12559 m^(3)/s;8272、9023、12211、16262、20414、7736 m^(3)/s。流量较小时,一定流量范围内,降低水位有利于增加加权可利用面积(AWU);流量较大时,流量增加到一定值后,增加水位有利于增加AWU;而流量在两者之间时,可参考研究结果中的水位及生态流量阈值进行调控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法 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 生态流量 调控策略 广阳-石沱江段
下载PDF
三峡库区源头溪流湾滩河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7
作者 陈焱垚 孙荣 +2 位作者 杨瑛 胡家榕 代晓涵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661-666,共6页
为探讨山地河流源头溪流浮游植物群落的空间格局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对湾滩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空间结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在三峡库区汤溪河上游的湾滩河干支流设置9个样地,调查浮游植物物种组成和环境变量,进行Sp... 为探讨山地河流源头溪流浮游植物群落的空间格局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对湾滩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空间结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在三峡库区汤溪河上游的湾滩河干支流设置9个样地,调查浮游植物物种组成和环境变量,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浮游植物物种组成均主要以硅藻-绿藻型为主;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水质较为清洁;丰水期和枯水期浮游植物密度分别为1.9856×10^(4)~5.7263×10^(4),2.0332×10^(4)~6.0060×10^(4)cells·L^(-1);pH值、溶解氧(DO)、总磷(TP)、海拔是影响湾滩河浮游植物特征指数变化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特征 空间格局 生物多样性 湾滩河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研究Ⅰ——需求分析与优化条件 被引量:5
8
作者 邹强 胡挺 +2 位作者 肖扬帆 饶光辉 何小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城陵矶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洪灾最频发的区域之一,是长江水库群防洪的重点保护对象。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梯级水库与三峡水库组成的巨型水库群防洪能力巨大,显著改变了流域防洪调度格局。在概括分析城陵矶地区防... 城陵矶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洪灾最频发的区域之一,是长江水库群防洪的重点保护对象。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梯级水库与三峡水库组成的巨型水库群防洪能力巨大,显著改变了流域防洪调度格局。在概括分析城陵矶地区防洪需求,回顾三峡水库对城陵矶地区防洪补偿控制水位不同阶段成果的基础上,剖析了优化防洪补偿控制水位的研究要点,研究了金沙江下游梯级防洪库容投入情况,进而明确了提高防洪补偿控制水位的有利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三峡水库水位达到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158.00 m后,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在预留40.93亿m^(3)防洪库容的基础上,尚有30亿~60亿m^(3)富余防洪库容可配合运用,为进一步提高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创造了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补偿 控制水位 联合防洪调度 城陵矶地区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 三峡水库
下载PDF
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研究Ⅱ——风险分析与运用方案 被引量:4
9
作者 邹强 胡挺 +2 位作者 饶光辉 何小聪 肖扬帆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4,共9页
乌东德、白鹤滩水库投运后,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为进一步提高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提高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针对金沙江下游梯级防洪库容投入运用条件,基于三峡坝址不同典型年的不... 乌东德、白鹤滩水库投运后,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为进一步提高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提高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针对金沙江下游梯级防洪库容投入运用条件,基于三峡坝址不同典型年的不同频率设计洪水,开展了荆江防洪和库区回水风险分析,提出了金沙江下游梯级配合三峡水库的等比例分级拦蓄方式,在确保荆江及库区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提出了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优化运用方案,给出了金下梯级预留防洪库容与三峡水库对荆江防洪库容的等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等比例分级拦蓄方式综合了拦量和削峰两种模式,有效利用了金下梯级防洪库容,调度效果最好;提出的水位优化运用方案具备较好的防洪减灾效果,丰富完善了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方案,可进一步减少中下游超额洪量。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水库群实际洪水调度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补偿 控制水位 风险分析 荆江河段 城陵矶地区 金沙江下游 三峡水库
下载PDF
发挥长江经济带关键骨干作用 促进三峡工程安全运行和库区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阮利民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2期22-26,共5页
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巨大的综合效益,是长江的骨干性、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在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峡工程“一个标志、三个典范”的高... 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巨大的综合效益,是长江的骨干性、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在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峡工程“一个标志、三个典范”的高度评价,文章准确把握了三峡工程和三峡库区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关键骨干作用,深入理解了三峡工程安全运行和库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合理确定了世界水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典范、国家重要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谐稳定共同富裕示范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峡新文化引领者等四大战略定位,系统谋划了促进三峡工程高水平安全运行和库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三峡工程 安全运行 三峡库区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溶解性有机碳耦合营养状态解析河流CO_(2)动态及驱动因素
11
作者 张羿 王晗 +4 位作者 马永梅 杜佳杰 龙靖潇 郎家锐 倪茂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4-806,共13页
为全面探索河流溶解性有机碳(DOC)与二氧化碳(CO_(2))动态及驱动因素的相关关系,以我国三峡库区河流——澎溪河为对象,于雨季和旱季采集表层水体水样,分别通过原位和室内测定,明确水文参数(水温、pH、碱度和流速)、DOC浓度和营养元素(总... 为全面探索河流溶解性有机碳(DOC)与二氧化碳(CO_(2))动态及驱动因素的相关关系,以我国三峡库区河流——澎溪河为对象,于雨季和旱季采集表层水体水样,分别通过原位和室内测定,明确水文参数(水温、pH、碱度和流速)、DOC浓度和营养元素(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并计算水体CO_(2)分压(pCO_(2))、水—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和营养元素化学计量比(DOC:TN、DOC:TP和TN:TP)。以河流CO_(2)、DOC和营养状态动态变化为基础,通过对DOC、TN、TP、营养元素化学计量比和荧光峰(B、T、A、M、C、D和N)与河流pCO_(2)的多维分析建立及评估潜在的耦合关系,从而揭示特定区域河流CO_(2)的来源与驱动因素特征。结果显示,澎溪河水—气界面CO_(2)交换速率在3.75~22.9 m/d范围内,雨季((9.91±4.93)m/d)>旱季((6.69±4.30)m/(d),pCO_(2)在65.95~20642.41μatm范围内,F平均值为(629.4±1426.8)mmol/(m^(2)·d),河流总体表现为大气CO_(2)源。水体DOC总体在1.42~7.88 mg/L范围内,且旱季((4.50±0.17)mg/L)>雨季((2.87±0.18)mg/L),TN在0.176~1.917 mg/L范围内,旱季((1.205±0.353)mg/L)>雨季((0.665±0.306)mg/L),TP在0.0003~0.169 mg/L范围内。在该流域雨季,类酪氨酸、类色氨酸和土壤富里酸占比显著高于旱季,而类腐殖质、微生物衍生腐殖质和生物生产力占比显著低于旱季。旱季水体pCO_(2)与TP呈显著正相关,与营养元素化学计量比(TN:TP和DOC:TP)呈显著负相关,而雨季与生物生产力呈显著负相关,营养状态与pCO_(2)存在季节耦合关系。生物代谢过程是河流CO_(2)饱和的主要原因,而降雨能够促进这一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河流二氧化碳 营养元素 主成分分析 荧光峰 澎溪河
下载PDF
三峡库区香溪河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7
12
作者 张晓华 肖邦定 +2 位作者 陈珠金 惠阳 徐小清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9-273,共5页
长江三峡水库蓄水后 ,香溪河水环境条件将发生变化 ,也导致该流域内重金属环境化学行为的变化 ,有些金属的危害比现在会更大。为积累蓄水前的基本资料 ,在 1996~ 1997年春、夏、秋、冬四季采集了香溪河原水、沉积物、鱼类和植物样品 ,... 长江三峡水库蓄水后 ,香溪河水环境条件将发生变化 ,也导致该流域内重金属环境化学行为的变化 ,有些金属的危害比现在会更大。为积累蓄水前的基本资料 ,在 1996~ 1997年春、夏、秋、冬四季采集了香溪河原水、沉积物、鱼类和植物样品 ,并对所采集的鱼进行分类 ,分析这些样品中的Ca、Mg、As、Pb、Cd、Cr、Cu、Hg和Zn元素的含量。研究结果显示 ,香溪河局部地区因小金矿开发引起的Hg污染十分严重 ;洪水期 (7月 )原水中的Pb、Cd、Cr、Cu浓度大于枯水期 (1月 ) ;沉积物中Pb、Cd浓度在 7月最低 ,10月浓度达到全年最高点 ;原水中Pb、Cd、Cr、Cu重金属浓度均低于国家Ⅰ类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香溪河水中不同种鱼类的金属富集能力各不相同 ,鱼类的重金属富集系数顺序为Cd >Zn >Pb >Ca >Cu >Cr>Mg。统计分析表明鱼体中的Pb和Cd浓度分别与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特征 重金属 沉积物 原水 三峡库区 香溪河 水环境 水质监测
下载PDF
156m蓄水后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春季浮游植物调查及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66
13
作者 郭劲松 陈杰 +3 位作者 李哲 方芳 张超 田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710-2715,共6页
三峡水库于2006年10月底蓄水至156m水位,标志着三峡工程顺利进入初期运行阶段。为了解新的水位高程下小江回水区水环境的现状以及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于2007年初开始对该区域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跟踪观测。以2007年春季(4月)的2... 三峡水库于2006年10月底蓄水至156m水位,标志着三峡工程顺利进入初期运行阶段。为了解新的水位高程下小江回水区水环境的现状以及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于2007年初开始对该区域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跟踪观测。以2007年春季(4月)的2次常规监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均匀性指数J,对小江回水区的5个监测断面进行了多样性评价并分析了小江回水区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监测断面的H、d和J值分别为1.0975-1.8655、1.3242-1.8604、0.2632-0.4359;各监测断面的营养水平均为中度富营养型,其中渠马断面水质最差,黄石断面水质最好。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2007-04-08的渠马断面,分别达到了8.442×10^5 cells/L和1.887mg/L。小江回水区的藻类种群组成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从冬季的硅藻-绿藻为主的结构逐渐向初夏的绿藻-蓝藻为主的结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回水区 春季 多样性指数 丰富度指数 均匀度指数
下载PDF
三峡小江回水区段2007年春季水华与营养盐特征 被引量:60
14
作者 李哲 方芳 +3 位作者 郭劲松 陈杰 张超 田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4,共9页
2007年5月中下旬,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发生水华,主要分布在高阳平湖、黄石代李子和双江大桥三处.对水华期间浮游植物群落特点和水环境特征的分析发现蓝藻占主导,约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81.43%,优势藻种为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 2007年5月中下旬,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发生水华,主要分布在高阳平湖、黄石代李子和双江大桥三处.对水华期间浮游植物群落特点和水环境特征的分析发现蓝藻占主导,约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81.43%,优势藻种为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结合水华期间总氮含量较非水华期间明显偏高且有机氮为氮素主要成份和许多蓝藻门藻种均带有异形胞的分析结果,认为此次水华是固氮型蓝藻水华.水华暴发前初春的强降雨过程导致小江回水区TP水平的普遍增加促使了TN/TP发生显著的变化,4月份较低的TN/TP水平诱使固氮型蓝藻在小江回水区迅速生长,并在5月份形成水华.水华期间生物量的增加造成水中磷酸盐浓度的降低,使得小江回水区表现出显著的磷限制特征.调查认为:高阳平湖段可能是小江回水区蓝藻水华的发源地,蓝藻生物体随流漂移至下游黄石代李子处并逐渐聚集,形成自岸边缓流带向河道中心逐渐延伸的肉眼可见的蓝藻生物聚集体,从而使得黄石代李子处具有最高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值.而双江大桥处,则主要是南于河道过水断面的放大导致流速的降低,同时沿岸云阳县县城的排污使得这一河段的营养负荷相对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回水区 同氮型蓝藻水华 浮游植物群落特点 营养物组成
下载PDF
基于河流生境调查的东河河流生境评价 被引量:37
15
作者 王强 袁兴中 +3 位作者 刘红 庞旭 王志坚 张耀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48-1558,共11页
河流生境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流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以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区域的典型山区河流东河为研究对象,采用河流生境调查(RHS)方法调查河流生境,选择河流生境质量评价指数(HQA)、河流生境退化指数(HMS)评估河流生境... 河流生境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流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以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区域的典型山区河流东河为研究对象,采用河流生境调查(RHS)方法调查河流生境,选择河流生境质量评价指数(HQA)、河流生境退化指数(HMS)评估河流生境现状,分析生境质量和人为干扰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51个河段的HQA值介于24—66之间。29.4%河段的HQA为优,29.4%为良,23.5%为中,9.8%为较差,7.8%为差。从HMS看,7.8%的河段保持较自然状态,19.6%受到轻微的破坏,41.2%退化明显,27.5%退化严重,3.9%受到剧烈破坏。HQA与HMS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东河上、中、下游河段的HQA无明显差异,但HMS差异显著。从干扰来源看,东河上游和中游河流生境主要受引水式小水电、沿河公路、河道采砂影响。东河下游河流生境受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河道采砂,河堤、排污管、桥梁等水工构筑物的修建和三峡水库水位的波动影响。RHS评价结果能较直观地反映河流生境状况,以及导致河流生境质量衰退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境调查(RHS) 河流健康 生境质量评价 河流生境退化指数 东河 三峡库区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蝶类群落的物种获得率、小生境占有率及相对多度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杨萍 邓合黎 +1 位作者 漆波 刘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43-554,共12页
研究于 1998~ 2 0 0 3年在库区 10个区县 ,35个调查点进行。研究时 ,库区蝴蝶的生活环境被划分为 80个小生境 ,设置样带6 6 1条 ;调查期间获得 (Sampled)蝴蝶 331种 ,10 780只个体。报道三峡库区蝴蝶群落的部分参数 :2 5 3种蝴蝶的小... 研究于 1998~ 2 0 0 3年在库区 10个区县 ,35个调查点进行。研究时 ,库区蝴蝶的生活环境被划分为 80个小生境 ,设置样带6 6 1条 ;调查期间获得 (Sampled)蝴蝶 331种 ,10 780只个体。报道三峡库区蝴蝶群落的部分参数 :2 5 3种蝴蝶的小生境占有率低于 10 % ,占有 4 0 %以上小生境的蝴蝶只有 7种 ;在 6 0条以上样带都获得的蝴蝶有 16种 ,而在 10条以下样带内获得的蝴蝶 2 19种 ,占总数的 6 6 .2 % ;优势种 2 1个 (6 .3% ) ,常见种 12 5个 (37.8% ) ,少见种 10 3个 (31.1% ) ,罕见种 82个 (2 4 .8% ) ;相对多度高于 1%的种类 2 2个 ,仅占总数的 6 .6 % ;个体数分布的规律接近对数级数法则。三峡库区蝶类现在的分布反映了库区生境破碎化的结果 ,意味着适宜的生境斑块周围分布不适宜生境 ,种群受到面积、隔离、边缘等多种效应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库区 蝶类群落 物种获得率 小生境占有率 相对多度
下载PDF
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水华高发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郭劲松 张超 +3 位作者 方芳 李哲 陈杰 田光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17期70-75,共6页
根据2007年4-7月春夏之交水华高发期间,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交替变化的跟踪观测结果,对水华的发生和种群变动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时期浮游植物主要由绿、硅、蓝藻组成,绿藻在细胞密度和物种种类上... 根据2007年4-7月春夏之交水华高发期间,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交替变化的跟踪观测结果,对水华的发生和种群变动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时期浮游植物主要由绿、硅、蓝藻组成,绿藻在细胞密度和物种种类上都占优势。浮游植物优势种在研究期间存在明显的交替现象,水温升高和营养条件的改变是引起物种交替可能的重要原因。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呈明显的先增长后减少趋势,各断面的平均细胞密度从4月初的4.51×105/L升高到5月中旬的106.53×105/L,至7月底回落到14.43×105/L。其中,由于蓝藻水华的暴发,细胞密度的最高峰出现在5月中旬的黄石断面,其值为2.97×107/L。在水华暴发前后,蓝藻中的水华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明显取代了绿藻成为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回水区 水华 浮游植物 群落交替
下载PDF
滑坡宏观机理研究——以长江三峡库区为例 被引量:30
18
作者 吴树仁 石菊松 +3 位作者 张永双 韩金良 杨为民 雷伟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74-879,共6页
在长江三峡库区310个滑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库区滑坡宏观变形机理分为滑动面控制、滑体控制和两者组合控制3类。滑动面控制机理表现为顺层斜坡的滑体边界没有明显形成之前,由于暴雨诱发,滑动面先丧失内聚力和摩擦阻力而引起滑... 在长江三峡库区310个滑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库区滑坡宏观变形机理分为滑动面控制、滑体控制和两者组合控制3类。滑动面控制机理表现为顺层斜坡的滑体边界没有明显形成之前,由于暴雨诱发,滑动面先丧失内聚力和摩擦阻力而引起滑体快速滑动,在滑动过程中滑坡边界破裂才发生;其显著特征是没有明显的滑动前兆、暴雨突然诱发、集中群发、单个滑体较薄、滑动面倾角陡、滑动面上没有擦痕和摩擦薄膜,并具有流-滑的特征。滑体控制机理表现为潜在滑体边界先发生宏观破裂,在重力和其他动力作用下发生蠕变滑动,然后克服潜在软弱面的摩擦阻力而发生快速滑动;其主要特征是滑坡有先存边界,滑动面上有大量擦痕和摩擦薄膜。两者组合控制机制表现为滑体边界破裂和滑动面蠕滑同时组合作用,导致滑坡快速滑动,多为可能多次发生滑动的老滑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库区 滑坡机理 滑动面 滑体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蝶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44
19
作者 漆波 杨萍 邓合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049-3059,共11页
报道了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各小生境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在0~28之间,其下限值的数理分布范围主要在0与5之间,而上限值的分布主要在9、11和12.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是:样本间0~4.9285,小生境间0~2.1143,生境类型间0~1.709... 报道了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各小生境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在0~28之间,其下限值的数理分布范围主要在0与5之间,而上限值的分布主要在9、11和12.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是:样本间0~4.9285,小生境间0~2.1143,生境类型间0~1.7091和植被型0.9740~1.3143;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样本(4.9285)在1500~1500m针阔混交林的小生境中,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小生境(2.1143)是1000~1500m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生境类型是阔叶林灌丛(1.4373),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植被型是灌丛(1.3143);而灌丛各生境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从1.2773到1.4373;草地居第二位1.0588~1.2402,森林最低,0.8088~0.9618(仅分布在一个海拔梯度的生境类型除外);就整体有而言,物种多样性指数居前5位的生境类型都是灌丛.可见,三峡库区灌丛是最适宜于蝴蝶繁衍的植被型;完全成片的森林与纯粹的农田均不太适合蝴蝶生存.因环境的复杂性,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最高值(4.9285)和最低值(0.0)均出现森林植被型,样本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最大的也是森林植被型,表明它给蝴蝶生存的影响,也将是最复杂的.海拔高度对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影响明显,最高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出现在海拔1000~1500m(1.2363),最低是2000m以上(0.2536),但没有显著的规律性.灌丛和森林各个小生境的蝴蝶均匀度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基本是一致的,表明这两种植被型内各小生境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主要受物种均匀度变化的影响;农田和草地两种植被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除受均匀度影响外,还较大程度地受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在生境类型的水平上,蝴蝶均匀度与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间有着比较复杂的关系.这些结果反映了三峡库区蝶类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和破碎化,从而影响了蝴蝶分布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群落 结构 参数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研究——以三峡库区大宁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32
20
作者 张宝雷 张淑敏 +1 位作者 周启刚 周万村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1-185,共5页
将土地利用类型分类为耕地、有林地(森林地)、灌木林地、草地、迹地、水体、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8类。以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通过自动分类和人工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以上土地利用类型,并对三峡库区大宁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驱动... 将土地利用类型分类为耕地、有林地(森林地)、灌木林地、草地、迹地、水体、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8类。以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通过自动分类和人工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以上土地利用类型,并对三峡库区大宁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驱动力做了分析。以Costanza等人的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测结果为基础,对各种地类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重新赋值,进而估算近30年大宁河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分析了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近30年,大宁河流域土地利用总的变化趋势是林、灌、草地经历了不断破坏和缓慢恢复的过程,耕地面积经历了先增后减,建设用地不断扩展。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国家政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历了一个先损害后恢复的过程,表现为生态服务价值从1973年到1995年不断减少,而1995年到2002年连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三峡库区大宁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