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个“独特”决定妇女运动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1
作者 崔美娜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2-28,共7页
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整体推进的,受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般原则的指导。从纵向上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出新时代人类发展的新样态,不是简单延续中国传统社会变革的母版;从横向上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打破了“现... 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整体推进的,受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般原则的指导。从纵向上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出新时代人类发展的新样态,不是简单延续中国传统社会变革的母版;从横向上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打破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苑囿,不是教条套用国外现代化发展的模板;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适合民族繁盛、国家长治、全体人民发展需要的,才是正确的选择。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中国共产党就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国家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把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蓝图变为美好现实的道路。与此同时,中国妇女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因着“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基本国情”,走上了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运动 中国式现代化 三个“独特”
下载PDF
家庭工作两相顾:乡村治理转型中村干部性别更替现象的经验阐释 被引量:1
2
作者 魏程琳 《当代青年研究》 2023年第5期34-46,共13页
在乡村治理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村干部年轻化、职业化趋势日益明显,皖南的村干部队伍出现了“男青年退出、女青年进入”的性别更替现象。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和农民家庭分工的策略性调适是村干部性别更替的深层次动因。乡村治理现代化... 在乡村治理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村干部年轻化、职业化趋势日益明显,皖南的村干部队伍出现了“男青年退出、女青年进入”的性别更替现象。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和农民家庭分工的策略性调适是村干部性别更替的深层次动因。乡村治理现代化推动村务内容服务化、村干部队伍职业化、村务运作规范化,以上变化使农村女青年的性别优势凸显。在“一家三制”式新家庭分工模式下,男青年外出务工保证家庭经济来源,父代在家务农并向子代提供劳务和经济支持,使在家的女青年能够从事村务工作,女青年的村务工资也成为其家庭收入的重要补充。与“顾此失彼”的男青年相比,“家庭工作两相顾”成为农村女青年长期、稳定参与乡村公务的重要优势。国家在未来有必要从职业能力建设和社会政策配套两方面加大对女村干部的支持,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 农村女青年 “一家三制” 乡村治理现代化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中国现代电影构建新女性形象的思路——以《三个摩登女性》《新女性》《丽人行》等影片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伟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108,共8页
中国现代电影积极参与了现代新女性形象的构建,从《三个摩登女性》《新女性》《丽人行》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电影看来,中国现代电影从外在形象、婚恋家庭、社会工作及思想意识、成长土壤等角度入手构建了现代新女性形象。这些新女性形象有... 中国现代电影积极参与了现代新女性形象的构建,从《三个摩登女性》《新女性》《丽人行》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电影看来,中国现代电影从外在形象、婚恋家庭、社会工作及思想意识、成长土壤等角度入手构建了现代新女性形象。这些新女性形象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电影 新女性形象 三个摩登女性 新女性 丽人行
下载PDF
传统、现代、革命文化间的复杂对话——《父亲和她们》的思想意蕴
4
作者 张舟子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82-87,共6页
《父亲和她们》以家族史的形式,追忆了马文昌坎坷曲折的一生以及他与肖芝兰、林春如、刘英三位女性的情感纠葛。小说人物的身份充满了隐喻,整体写实中不乏象征,艺术地展示了传统、现代、革命文化在现当代中国的复杂纠葛。
关键词 父亲和她们 传统 现代 革命
下载PDF
文艺阐释学视域下的“第二性”浅析——以《三国演义》为例
5
作者 蒿帆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69-72,110-111,共4页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彰显中国古代历史风云变幻下男性主人公地位的历史演义小说,表现出极端显著的男权主义色彩。在古代社会父权时代的统治下,女性丧失了其人的本质而异化为物,这是农耕文明下女性的悲剧。波伏娃作为当代杰出的女权作家...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彰显中国古代历史风云变幻下男性主人公地位的历史演义小说,表现出极端显著的男权主义色彩。在古代社会父权时代的统治下,女性丧失了其人的本质而异化为物,这是农耕文明下女性的悲剧。波伏娃作为当代杰出的女权作家,在《第二性》中分析了女性作为"第二性"的生物、精神、社会历史根源。女性作为人类的存在方式之一,从古典女性主义淑女、贤妻、良母的固定程式中逐渐挣脱走向现代社会独立的女性主义。在文艺阐释学视野下,以《三国演义》中女性角色为例,分析"第二性"在男权社会的存在问题,在阅读中去理解古代女性的存在方式,对当代女性的处境从生存走向解放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阐释学 《第二性》 《三国演义》 现代女性
下载PDF
当“现代化”情结成为命题场——读《马桑部落的三代女人》
6
作者 曾钰雯 《普洱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6-79,共4页
《马桑部落的三代女人》是佤族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小说中存在一个内结构形式。三个不同的故事聚合在一个命题场之中,形成一种结构复调,共同指涉作者的最终文旨。小说的命题场与作者的最终文旨都透露着作者的"现代化"情... 《马桑部落的三代女人》是佤族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小说中存在一个内结构形式。三个不同的故事聚合在一个命题场之中,形成一种结构复调,共同指涉作者的最终文旨。小说的命题场与作者的最终文旨都透露着作者的"现代化"情结。但事实上,"现代化"是一场巨大的陷阱和灾难,作者无意识中把一种"精英意识"带入到小说中,对人物的塑造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这些存在于小说中而未被发现的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桑部落的三代女人》 “现代化”情结 命题场 “精英意识”
下载PDF
左联刊物的电影批评与媒介影响——以1932年的《电影艺术》为考察中心
7
作者 雍文昴 《电影艺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158,共7页
左联时期的刊物《电影艺术》创刊于1932年7月,虽前后只出版了4期,但所刊发的文章却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意识和开阔的批评视野。随着1933“中国电影年”的到来,这些文章中所提到的问题,在电影创作上均起到了相应的影响,并由此带来了产业... 左联时期的刊物《电影艺术》创刊于1932年7月,虽前后只出版了4期,但所刊发的文章却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意识和开阔的批评视野。随着1933“中国电影年”的到来,这些文章中所提到的问题,在电影创作上均起到了相应的影响,并由此带来了产业自主与内容理性等多方面的积极转向。《电影艺术》在电影批评上的尝试起到了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从中亦可看到艺术批评与艺术创作之间相互联动的媒介时代特色,对于当下有效艺术批评的建立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联 中国电影年 《人道》 《三个摩登女性》 电影批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