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cting equations of main factors affecting regional climate in the"Three-North" Protective Forest Area
1
作者 张志秀 刘鹏 杨德威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1-44,共4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climatic factor in the, “Three-North” region of China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predicting equations of climatic factor (dependent variable) with re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climatic factor in the, “Three-North” region of China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predicting equations of climatic factor (dependent variable) with regional independent variable (longitude, latitude and altitude) and stand independent variable (forest coverage rate), were developed by extensively using the linear and nonlinear regression methods. With these models, we can calculate the ecological benefit of Shelter-belt for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north protective forest regional independent variable Stand independent variable Regression equation Ecological benefit
下载PDF
Causal effects of shelter forests and water factors on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during 2000–2010 at the Horqin Sandy Land region, China 被引量:6
2
作者 Qiaoling Yan Jiaojun Zhu +1 位作者 Xiao Zheng Changjie Ji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3-45,共13页
The Horqin Sandy Land(HSL), the largest sandy land in the semi-arid agro-pastoral ecotone of Northeast China, has been subject to desertification during the past century. In response, and to control the desertificat... The Horqin Sandy Land(HSL), the largest sandy land in the semi-arid agro-pastoral ecotone of Northeast China, has been subject to desertification during the past century. In response, and to control the desertification,government implemented the Three-North Shelter/Protective Forest Program, world's largest ecological reforestation/afforestation restoration program. The program began in1978 and will continue for 75 years until 2050.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desertification and its driving forces is a precondition for controlling desertification.However,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to directly link causal effects with desertification process(i.e., on the changing area of sandy land) because desertification is a complex process,that can be affected by vegetation(including vegetation cover and extent of shelter forests) and water factors such as precipitation, surface soil moisture, and evapotranspiration.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dentify how influencing factors, especially shelter forests, affected desertification in HSL over a recent decade. We used Landsat TM imagery analysis and path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effects of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water and vegetation parameters during2000–2010. Desertification was controll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as indicated by a decrease in desert area at a rate of163.3 km2year-1and an increase in the area with reduced intensity or extent of desertification. Total vegetation cover in HSL increased by 10.6 %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and this factor exerted the greatest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n slowing desertification. The contribution of total vegetation cover to controlling desertification increased with the intensity of desertification. On slightly and extremely severe desertified areas, vegetation cover contributed 5 and 42 % of the desertification reduction,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total vegetation cover and water conditions(i.e., evapotranspiration and precipitation)and the area of shelter forests(P / 0.0001), in which water conditions and the existence of shelter forests contributed49.7 and 12.8 % to total vegetation cover, respectively. The area of shelter forests increased sharply due to program efforts, but only shrub forests had significant direct effects on reducing the area of desertification categorized as slightly desertified. The reason for the lack of direct effect of increased arbor forests(accounting for 95.3 % of the total increase in shelter forests) on reducing desertification might be that the selected arbor species were not suited to water conditions(low precipitation, high evapotranspiration) prevailing at HSL. The establishment of shelter forests aided control of desertification in the HSL region, but the effect was less than expected. Effective control of desertification in the HSL region or other similar sandy areas will require greater improvements in vegetation cover. In particular,shrub species should be selected for plantation with reference to their potential to survive and reproduce in the harsh climatic and weather conditions typical of desertified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three-north Shelter Forest Program Precipitation Remote sensing Vegetation cover Semi-arid region
下载PDF
“三北”地区热负荷参与风电消纳的日前市场交易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韩小齐 刘文颖 +3 位作者 申自裕 庞清仑 张尧翔 李亚楼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69,共9页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化以及风电并网容量的攀升,电力市场交易背景下的风电消纳问题亟需解决。针对“三北”地区电力资源特点,从荷-源消纳角度建立发用电双边市场交易模式,并设计“三北”地区热负荷参与风电消纳的日前市场交易机制...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化以及风电并网容量的攀升,电力市场交易背景下的风电消纳问题亟需解决。针对“三北”地区电力资源特点,从荷-源消纳角度建立发用电双边市场交易模式,并设计“三北”地区热负荷参与风电消纳的日前市场交易机制。定性分析“三北”地区热负荷参与风电消纳的机理,建立日前“现货+调峰”市场出清模式;建立衔接日前市场的中长期实物合同分解机制;设计热负荷参与风电消纳的日前“现货+调峰”市场出清机制。基于甘肃某区域电网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合同分解机制可降低日前市场波动风险,且具有信息披露作用,与日前“现货+调峰”市场机制有良好的协调性;所提日前市场机制可有效消纳风电,提高热负荷收益,且在一定相关因素波动范围内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消纳 热负荷 日前市场机制 中长期合同 “三北”地区
下载PDF
中国风光大型基地与氢储能高比例耦合发展研究——以“三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鹏 吴昊 +3 位作者 张佳丽 王跃峰 耿大洲 余官培 《水力发电》 CAS 2023年第11期16-23,共8页
“三北”地区已成为中国风电、光伏发电最为集中区域,同时,该地区弃风弃光状况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风光耦合制氢产业,推动风光氢储项目落地建设,有助于促进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促进区域发展平衡和产业转型升级。通过风光氢储模... “三北”地区已成为中国风电、光伏发电最为集中区域,同时,该地区弃风弃光状况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风光耦合制氢产业,推动风光氢储项目落地建设,有助于促进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促进区域发展平衡和产业转型升级。通过风光氢储模式对新能源项目弃电改善综合收益,以及低成本绿氢与当地产业结合方式的研究,分析了“三北”地区风光氢储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风光基地 绿氢 耦合发展 碳中和 “三北”地区 能源转型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中国“三北”地区樟子松潜在分布研究
5
作者 王凡 王甜 +13 位作者 张居鹏 张璐瑶 苏拉 张赛 孙红红 董建儿 宋丽萍 张秀秀 周珍珍 王晶璇 牛利伟 赵汉丞 章敏 史少维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3年第6期85-89,99,104,共7页
文章通过收集和整合相关的地理、气候和土壤数据,构建了适合樟子松生长的环境因子数据库,并应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预测出樟子松在“三北”地区的潜在分布范围。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樟子松分布的重要因子为气象因子,其中... 文章通过收集和整合相关的地理、气候和土壤数据,构建了适合樟子松生长的环境因子数据库,并应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预测出樟子松在“三北”地区的潜在分布范围。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樟子松分布的重要因子为气象因子,其中尤以温度影响最为重要;(2)樟子松主要分布区域是东北三省、华北地区大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在西北其他地区也有零星分布。为该地区“三北工程”营造林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三北地区 随机森林模型 潜在分布
下载PDF
“三北”地区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现状及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怒云 支玲 +2 位作者 王国胜 李鸿军 洪家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4期70-74,共5页
在论述我国"三北"地区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总量和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利用现状和潜力,探讨和研究了今后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的潜力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三北"地区林木生物质能源原料林基... 在论述我国"三北"地区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总量和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利用现状和潜力,探讨和研究了今后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的潜力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三北"地区林木生物质能源原料林基地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生物质能源 资源培育 产业发展 “三北”地区
下载PDF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闫德仁 张胜男 +1 位作者 黄海广 胡小龙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15,共6页
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的固沙造林树种,研究其如何影响着风沙土肥力变化过程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选择8-56年林龄的樟子松固沙林,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不同林龄下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以分析樟子松人工林对风沙土养分和酶活... 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的固沙造林树种,研究其如何影响着风沙土肥力变化过程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选择8-56年林龄的樟子松固沙林,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不同林龄下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以分析樟子松人工林对风沙土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不同林龄樟子松的固沙林0-1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95.82%,全氮0.09%、全磷260.00%、全钾2.30%、速效氮12.15%、速效磷219.23%、速效钾140.97%;1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84.35%,全氮380.00%、全磷314.29%、全钾13.60%、速效磷21.43%、速效钾71.43%,速效氮则降低52.81%;随着固沙林年龄的增加,0-1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呈现增加趋势,其它养分含量均表现出一定的波动特征。与对照样地相比,樟子松固沙林0-10cm土层脱氢酶活性平均提高81.4%,过氧化物酶提高455.7%,多酚氧化酶提高120.6%,磷酸酶提高828.6%;10-20cm土层脱氢酶活性平均提高11.6%,过氧化物酶提高349.6%,多酚氧化酶提高309.5%,磷酸酶提高514.3%。樟子松固沙林对不同土层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且随着林龄增加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呈现出'∧'字型变化特征,且土壤氮含量和蛋白酶活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北”地区 人工固沙林 樟子松:养分含量 酶活性 肥力变化特征 林龄
下载PDF
“三北”地区天然灌丛改造利用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姜凤岐 杨瑞英 +1 位作者 薛才 林鹤鸣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6-19,共4页
我国“三北”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森林资源极为贫乏,而灌丛植被却有着广泛地分布。在复杂的生境类型中,存在着相应多种多样的天然灌丛,从高寒落叶阔叶灌丛到温性落叶阔叶灌丛,象半干旱地区草原沙地的锦鸡儿灌丛、柳灌丛以及干旱地... 我国“三北”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森林资源极为贫乏,而灌丛植被却有着广泛地分布。在复杂的生境类型中,存在着相应多种多样的天然灌丛,从高寒落叶阔叶灌丛到温性落叶阔叶灌丛,象半干旱地区草原沙地的锦鸡儿灌丛、柳灌丛以及干旱地区河岸冲积平原盐渍化草甸土上的柽柳灌丛等都是长期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的近于原生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灌木丛 北方地区 乌兰敖都
下载PDF
三北地区林业产业的弱质性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
9
作者 邢红 支玲 刘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36-39,共4页
三北地区林业产业具有一种弱质性的特点,这种弱质性主要是受制于资源、环境、制度、组织的约束,本文通过对其林业产业弱质性的分析,试图寻找适应于三北地区林业产业发展的思路,旨在通过特色资源培育,科学技术开发,有效的制度创新,以及... 三北地区林业产业具有一种弱质性的特点,这种弱质性主要是受制于资源、环境、制度、组织的约束,本文通过对其林业产业弱质性的分析,试图寻找适应于三北地区林业产业发展的思路,旨在通过特色资源培育,科学技术开发,有效的制度创新,以及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社会中间组织等方式,促进三北地区林业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北地区 林业产业 弱质性
下载PDF
“三北”地区电网有偿调峰服务费用计算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佳 胡林献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2-16,共5页
针对"三北"地区电网热电机组比重大、纯凝机组等非供热机组承担系统调峰的问题,提出有偿调峰服务费用的计算方法。在对纯凝机组和热电机组分别建模基础上,构建一种电负荷由全网机组平衡、热负荷由各热电厂就地平衡的优化调度... 针对"三北"地区电网热电机组比重大、纯凝机组等非供热机组承担系统调峰的问题,提出有偿调峰服务费用的计算方法。在对纯凝机组和热电机组分别建模基础上,构建一种电负荷由全网机组平衡、热负荷由各热电厂就地平衡的优化调度模型。通过求解热电机组按纯凝发电和热电联产两种方式运行时系统各机组的出力,分别确定纯凝机组、风电机组以及水电机组的深度调峰容量,并将非供热机组深度调峰区间内销售电量所得利润之差定为有偿调峰费用。算例分析证明了该有偿调峰费用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北”地区电网 有偿调峰费用 热电机组 纯凝机组 调度模型
下载PDF
东北地区热负荷对风电消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冲 胡林献 《新型工业化》 2013年第6期25-32,共8页
"三北"地区电网以煤电为主,且热电机组比重较大,而调节性能好的水电电源则严重缺乏。随着负荷峰谷差和风电并网容量的加大,冬季时水电机组的枯水期、热电机组的供暖期、风电机组的大发期以及风电的反调峰特性相互叠加,导致系... "三北"地区电网以煤电为主,且热电机组比重较大,而调节性能好的水电电源则严重缺乏。随着负荷峰谷差和风电并网容量的加大,冬季时水电机组的枯水期、热电机组的供暖期、风电机组的大发期以及风电的反调峰特性相互叠加,导致系统调峰非常困难、弃风现象时有发生。论文首先对煤电机组中的纯凝机组和热电机组分别建模,然后构建一种电负荷由全网机组平衡、热负荷由各热电厂就地平衡,且对风电弃风进行惩罚的节能调度模型,提出了一种根据优化结果计算电网最大风电消纳能力的方法,并分析了热负荷对电网风电消纳能力的影响。实例计算表明:本文调度模型能增加系统风电消纳能力,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而且热负荷与电网风电消纳能力呈现负相关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三北”地区电网 节能调度 热电机组 热负荷 风电消纳能力
下载PDF
三北防护林呼唤生态文明 被引量:5
12
作者 姜凤岐 于占源 +1 位作者 曾德慧 朱教君 《防护林科技》 2013年第5期1-3,共3页
文章从生态文明理念中找到了一条可以从源头遏制荒漠化的有效途径,借鉴"生态省"的建设思路,提出了建设"生态三北"的基本框架,其包括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道德体系和生态法制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荒漠化 "生态三北"建设
下载PDF
“三北”地区沙棘属植物的区域化种植开发探讨Ⅰ沙棘属植物的分布及种植开发的区域化要求 被引量:16
13
作者 胡建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共4页
“三北”沙棘种植地区,主要包括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森林草原气候“生态经济型”沙棘种植地带、黄土高原中部半干旱草原气候“生态经济型”沙棘种植地带、黄土高原北部干旱荒漠草原气候“生态型”沙棘种植地带、冀北辽西半干旱半湿润草... “三北”沙棘种植地区,主要包括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森林草原气候“生态经济型”沙棘种植地带、黄土高原中部半干旱草原气候“生态经济型”沙棘种植地带、黄土高原北部干旱荒漠草原气候“生态型”沙棘种植地带、冀北辽西半干旱半湿润草原气候“生态经济型”沙棘种植地带、东北北部冷湿草原气候“经济型”沙棘种植地带,每一地带基本上都有各自适宜的自然种源区及良种繁育中心(基地、站、点)。各地带需要布设不同适宜性的沙棘品种,并严格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方能实现预期的生态经济功能。各中心(基地、站、点)要建立所代表地带的沙棘属植物基因种质资源保存圃、起示范作用的标准沙棘种植园及优良沙棘种苗繁育基地,还要有一定的沙棘种植面积作为示范推广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北”地区生态经济问题,推动沙棘种植开发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引种 区域化 繁育基地 三北
下载PDF
华北三维虚波速度地震异常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顾瑾萍 郑建常 张永仙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64,共7页
基于华北地区1993~2002年发生的4 068个地震的48 120条模拟、数字记录到时,利用直达波射线方程反演进行三维虚波速度分析,讨论了虚波速度变化的意义并探讨区域虚波速度演化与中强地震活动过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多数发生在... 基于华北地区1993~2002年发生的4 068个地震的48 120条模拟、数字记录到时,利用直达波射线方程反演进行三维虚波速度分析,讨论了虚波速度变化的意义并探讨区域虚波速度演化与中强地震活动过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多数发生在虚波速度的高、低速度区的速度梯度带附近,而且与地质构造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虚波速度 反演 地震活动 华北地区
下载PDF
首都副中心及重点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与问题成因 被引量:12
15
作者 苗晋杰 靳继红 +4 位作者 杜东 刘宏伟 白耀楠 张竞 郭旭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20年第3期224-229,286,共7页
地下水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战略水资源和饮用水源,其超采问题和环境质量下降趋势一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严重危及区域饮用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通州和廊坊北三县作为首都副中心以及首都功能疏解的重点区域,更是面临水资源短缺及质量下... 地下水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战略水资源和饮用水源,其超采问题和环境质量下降趋势一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严重危及区域饮用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通州和廊坊北三县作为首都副中心以及首都功能疏解的重点区域,更是面临水资源短缺及质量下降的难题。为阐明人类活动影响下通州和廊坊北三县地下水质量状况,本次研究共采集了482组地下水样品进行测试分析,测试指标包含了无机常规指标以及挥发、半挥发性有机指标,共64项。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质量整体较差,深层地下水质量优于浅层;影响地下水质量的主要为常规无机组分,如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铁、锰、硝酸盐氮等,有机组分超标点较少。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研究区内地下水质量主要影响指标的成因及来源,并提出区域地下水质量防控的对策建议。研究成果可为提升首都副中心及重点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管理水平、保障区域饮用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州及廊坊北三县 水文地质 地下水 质量评价 超标因子
下载PDF
中国三北地区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空间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子琳 鲁玺 +2 位作者 庄明浩 张憧宇 陈诗 《全球能源互联网》 2020年第1期97-104,共8页
筛选适宜建设风-光互补系统的地区,探究这些地区互补系统最优配比,有助于提高风、光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为了识别三北地区风、光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其互补性,首先利用基于四维同化数据的可再生能源评估模型,定量... 筛选适宜建设风-光互补系统的地区,探究这些地区互补系统最优配比,有助于提高风、光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为了识别三北地区风、光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其互补性,首先利用基于四维同化数据的可再生能源评估模型,定量估算三北地区风、光发电年平均容量因子值空间分布情况。研究发现风、光资源发电潜力均较大的地区集中在河北北部和内蒙古,并得到三北地区风、光发电最优比例及相应的互补发电出力平稳性水平;从中筛选出风、光发电潜力大,发电平稳性较高的3个点位作为潜在的风-光互补基地,结合京津唐用电数据,得出三地风-光互补系统净负荷波动最小时的风、光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北地区 风能 太阳能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下载PDF
三北工程区降水量长时间序列与多尺度变化趋势检验及预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欧 李亦秋 +2 位作者 鲁春霞 肖玉 李若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707-8716,共10页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以下简称"三北工程区")早期的植被建设忽略了水资源承载力,对三北防护林的可持续维护产生了不利影响。为落实"以水定林草"的发展理念,在三个空间尺度上,基于1951—2018年降水量,采用Mann-...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以下简称"三北工程区")早期的植被建设忽略了水资源承载力,对三北防护林的可持续维护产生了不利影响。为落实"以水定林草"的发展理念,在三个空间尺度上,基于1951—2018年降水量,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等方法,开展全年、生长季和非生长季降水量多尺度变化趋势与未来30年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三北工程区"全年和生长季降水量呈增长趋势的面积百分比分别为73.64%和70.10%,主要分布在西北荒漠区;非生长季降水量呈增长趋势的面积比例达92.06%,除黄土高原南部和风沙区的少部分地区而外,均呈增长趋势。全年、生长季和非生长季降水量呈增长趋势且置信度为90%以上的面积百分比分别为45.43%、37.31%和36.79%。18个重点建设区的雷达统计图显示:生长季与全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由东向西,松辽平原等7个区域以不显著减少趋势为主,松嫩平原等7个区域以不显著增长趋势为主,西部的柴达木盆地等4个区域以显著性达到90%或95%的增长趋势为主;非生长季除晋陕峡谷、泾河渭河流域以非显著减少趋势为主而外,其他地区均以增长趋势为主。5个"重点县"的降水统计量UFk与其反序统计量UBk两条曲线出现交点,表明年降水量有突变发生,库尔勒市、磴口县、科尔沁左翼后旗UFk与UBk曲线多处出现交点,表明年降水量突变发生频繁。采用ARIMA预测得出未来30年的年降水量,计算得到未来30年间的年降水量变化数据,并绘制其空间分布图。本研究可为三北工程区开展基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林草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基础数据,为发展"雨养林草植被"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北工程区 降水量 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 ARIMA模型 空间分析
下载PDF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森林水源涵养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36
18
作者 王耀 张昌顺 +1 位作者 刘春兰 甄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5847-5856,共10页
三北防护林体系水源涵养功能是三北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示器,然而,三北防护林体系水源涵养研究仍较缺乏。动态评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三北工程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对科学认识、保护和调控三北防护林体系森林... 三北防护林体系水源涵养功能是三北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示器,然而,三北防护林体系水源涵养研究仍较缺乏。动态评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三北工程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对科学认识、保护和调控三北防护林体系森林水源涵养,制定三北工程植被建设与保护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以三北工程区森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在植被分区的基础上,分析三北工程区森林水源涵养时空格局与变化特征,对比研究各区不同森林类型水源涵养功能差异,揭示各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与地形及森林状况与质量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三北工程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持续增强,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从1990年的73.92mm增加到2015年的75.14mm,空间格局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态势。(2)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在植被分区和森林类型间差异显著,森林植被区是三北工程区森林水源涵养的主体;针阔混交林是三北工程区水源涵养功能最强的森林类型。(3)三北工程区森林水源涵养受其地形、状况与质量的影响显著,除个别植被区外,各区森林水源涵养量随坡度、覆盖度和NPP增加而增大,随生物量增加而降低,这是区域植被适应及滥砍滥伐、毁林开垦、植被建设与保护等人为干扰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可通过调整与优化林分结构,调控区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北防护林体系 林业生态工程 植被分区 水源涵养 格局变化
下载PDF
近20 a三北地区植被资源时空变化特征探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国龙 杨瑞霞 +1 位作者 王普 梁勇奇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28-1037,共10页
三北地区长期以来是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关注的重点区域,开展三北地区植被变化监测,可为后续三北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长时间序列NDVI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和Hurst指数分析等方法对三北地区1998—2018年植被NDVI变化特征及... 三北地区长期以来是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关注的重点区域,开展三北地区植被变化监测,可为后续三北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长时间序列NDVI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和Hurst指数分析等方法对三北地区1998—2018年植被NDVI变化特征及其趋势的持续性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1998—2018年间三北地区植被有所改善,NDVI上升区域与下降区域分界线大致以200 mm等降水量线为界,山西和陕西改善面积占比超过95%,新疆改善面积占比低于50%.②近20 a三北地区80%以上的地区NDVI波动明显,波动区域与稳定区域大致以400 mm等降水线为界,新疆地区波动最为剧烈.③三北地区Hurst指数均值为0.47,90%以上的区域NDVI变化趋势难以长久维持.总体看,1998—2018年三北地区植被整体呈改善趋势,但可持续性不强,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植被生态修复与防护工作,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资源 趋势变化 持续性 三北地区
下载PDF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宜林潜力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丹妮 陈西雅 臧传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4-194,共11页
【目的】评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未来宜林性潜力,预测未来三北地区潜在可造林面积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国家建设绿色“一带一路”、保护三北地区生态和因地制宜建设防护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 【目的】评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未来宜林性潜力,预测未来三北地区潜在可造林面积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国家建设绿色“一带一路”、保护三北地区生态和因地制宜建设防护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干燥度、海拔及坡度5个指标建立评估体系,以林木生长所需条件确定指标的划分阈值,采用极限条件法对指标进行划分。通过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建立适宜性评估模型,依次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宜林性潜力进行单指标评估,分析工程区内可造林区域的分布特征。在单个指标评估的基础上,对工程区宜林性潜力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运用最大熵模型对工程区宜林区域进行预测,将模型结果与上述5个指标的综合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单因子评估结果中,工程区内宜林性最大的限制因素为干燥度。在综合指标评估结果中,未来可造林区域面积为58.46万km^(2),占工程区总面积的17.52%,其集中分布在工程区西北部、东部及东南部区域。最大熵模型的模型精度高于0.8,达到良好水平,对适生区分布概率贡献率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土地利用类型。模型的宜林性评估结果去除现有森林后,三北林业工程区未来乔木适生区面积为110.94万km^(2),灌木适生区面积为144.11万km^(2),分别占工程区面积的33.24%和43.19%。【结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内可造林区域分布在工程区西北部的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和准噶尔盆地边缘、内蒙古高原以东地区和鄂尔多斯高原以南地区。西部盆地边缘宜林区分布形态受地形和冰雪融水影响呈零星分布的条带状;东部和南部地区受耕地和草地影响,宜林区域分布破碎零散。整体上,工程区东部地区宜林区域分布主要受农牧业用地影响,中部地区主要受干燥度制约,西部地区则主要受干燥度和海拔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性评估模型 三北地区 防护林 最大熵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