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是动则病的探讨
1
作者 刘仝书 姬永宽 郭超一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10期61-62,共2页
"是动则病"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后世对其的解释颇有争议。作者通过研究《黄帝内经》中的篇目原文,发现"是动则病"中"动"所描述的是对相关疾病的诊察方法,且在《黄帝内经》中对上述病症的治疗及... "是动则病"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后世对其的解释颇有争议。作者通过研究《黄帝内经》中的篇目原文,发现"是动则病"中"动"所描述的是对相关疾病的诊察方法,且在《黄帝内经》中对上述病症的治疗及具体操作方法有系统论述,对诊断和治疗"十二经脉"的从属病症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动则病 三部九候 离合真邪论 黄帝内经 灵枢经
下载PDF
从三部九候论东氏针灸 被引量:5
2
作者 郑佩峰 东红升 +2 位作者 鲍春龄 姜东耀 东贵荣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547-5549,共3页
东贵荣教授从大针灸观出发,临床上采用《素问·三部九候论》中三部九候部位进行针刺,并结合头针透刺法、背俞穴卧针法、阴阳气血配穴法以调理人体各脏腑气机,达到全身经络相通、气血充和、阴阳调衡作用。文章具体探讨了三部九候与... 东贵荣教授从大针灸观出发,临床上采用《素问·三部九候论》中三部九候部位进行针刺,并结合头针透刺法、背俞穴卧针法、阴阳气血配穴法以调理人体各脏腑气机,达到全身经络相通、气血充和、阴阳调衡作用。文章具体探讨了三部九候与经脉、腧穴、脏腑的相应关系,以及三部九候与东氏头针、背俞穴、腹部穴的联系及相互的配穴方法,阐明了东氏针灸的取穴思路。并将三部九候中"候胸中之气"相应腧穴与中医方剂"升陷汤"相联系,丰富内关穴在东氏针灸学术思想中的应用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部九候 阴阳调衡 大针灸观 东贵荣
原文传递
脉学天人同构的空间意蕴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亚飞 张其成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158-5161,共4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论题。脉学天人同构的空间观念是该论题的具体化。中国古典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皆由气所构成,气在升降出入上的一致性使双方具有可类比的空间结构。脉象既是人身脉气之象,为浓缩的脉人,又是自然之气升降的缩影...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论题。脉学天人同构的空间观念是该论题的具体化。中国古典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皆由气所构成,气在升降出入上的一致性使双方具有可类比的空间结构。脉象既是人身脉气之象,为浓缩的脉人,又是自然之气升降的缩影,通过三部九候法、寸口脉法的会意直观,能够展现上中下的天地人纵向结构与四面八方的横向结构。脉学的天人同构,不仅为医疗树立方法论指引,还为具体诠释中国古典空间结构提供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象 象思维 空间 三部九候 天人同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