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CTA与3D-DSA对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徐睿 朱继 孙晓川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029-2031,共3页
目的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收治入院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79例,行3D-CTA、3D-DSA检查。研究并比较CTA和DSA影像特点。... 目的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收治入院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79例,行3D-CTA、3D-DSA检查。研究并比较CTA和DSA影像特点。结果79例患者,阴性2例,余77例患者共检出83个动脉瘤。3D-DSA与3D-CTA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上,3D-CTA和3D-DSA各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3D-CTA与3D-DSA对颅内小动脉瘤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19
2
作者 林宇佳 廖政贤 +3 位作者 谢锋 张国栋 张文 吴丽丽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0例颅内小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的头颅3D-CTA及3D-DSA图像,3D-CTA图像及3D-DSA图像均由1名副高以上... 目的探讨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0例颅内小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的头颅3D-CTA及3D-DSA图像,3D-CTA图像及3D-DSA图像均由1名副高以上影像诊断医师及1名高年资神经介入医师进行阅读判断,以外科开颅夹闭或血管介入手术确诊为标准,对比分析二种检查手段对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颅内小动脉瘤的检出的准确性。结果 30例患者共发现35枚小动脉瘤(26例为单发,3例为2个小动脉瘤,1例为3个小动脉瘤),CTA共检出30枚,准确率85.7%,漏诊5枚,假阴性率(漏诊率)14.3%,假阳性4个,误诊率为10.3%;DSA共检出35枚,准确率100%,假阴性率(漏诊率)0,假阳性1个,误诊率2.7%。其中CTA漏诊的小动脉瘤中3枚直径为≤3 mm的微小动脉瘤(颈内动脉1枚,小脑后下1枚,后交通1枚);2枚直径3~5 mm(颈内动脉1枚,前交通1枚)。3D-CTA与3D-DSA对小动脉瘤(3 mm^5 mm)的检出率分别为93.3%和100%,2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微小动脉瘤(≤3 mm)的检出率分别为62.5%和100%,2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小动脉瘤(3 mm^5 mm)的诊断,3D-CTA是无创、快速及安全可靠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但对于颅内微小动脉瘤(≤3 mm)的诊断上漏诊率及误诊率较高;而3D-DS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3D-CTA,并且3D-DSA可以为临床下一步治疗小动脉瘤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小动脉瘤 微小动脉瘤
下载PDF
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美丹 陈建龙 +2 位作者 赵军 蔡仁端 张月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探究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8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检查后再行3D-DS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不同大小、不同位置的动脉瘤检出... 目的:探究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8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检查后再行3D-DS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不同大小、不同位置的动脉瘤检出率,评价瘤颈及瘤颈与载瘤动脉间的关系显示情况,比较对比剂用量。结果:经2D-DSA和3D-DSA检查,检出动脉瘤分别为76例(88枚)和82例(98枚),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9.80%和100%;2D-DSA与3D-DSA对动脉瘤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36,P<0.05);3D-DSA对动脉瘤瘤颈和瘤体与载瘤动脉关系显示率均显著高于2D-DSA,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566,x^2=72.554;P<0.05);2D-DSA检查患者平均对比剂用量显著高于3D-DSA检查,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78,P<0.05)。结论:3D-DSA可提高动脉瘤检出率,清晰显示瘤颈及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并可减少检查中对比剂的使用量,提高患者在检查中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 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 颅内动脉瘤 诊断准确率
下载PDF
3D-DSA联合roadmap技术在脑血管疾病介入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建华 段传志 +7 位作者 刘亚杰 张炘 彭志康 刘亚洪 汪求精 何旭英 黎凯锋 贺雄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3期245-251,共7页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联合路径图(roadmap)技术在脑血管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69例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男性96例,女性73例;年龄6~81岁,平均年龄49.31岁。全部病例进行DSA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按其治疗过...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联合路径图(roadmap)技术在脑血管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69例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男性96例,女性73例;年龄6~81岁,平均年龄49.31岁。全部病例进行DSA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按其治疗过程分为2组:第一组104例全部行3D-DSA及2D-DSA检查并联合roadmap治疗,分析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AVM)及脑动脉狭窄在3D-DSA上的影像学表现,并与2D-DSA比较;第二组65例全部行2D-DSA检查并在roadmap指示下行介入治疗,与第一组3D-DSA检查并结合roadmap治疗过程进行比较。结果在诊断方面:3D-DSA在动脉瘤检出率和瘤颈判别上与2D-DSA比较,3D-DSA对动脉瘤准确率比2D-DSA高16.3%(7/43),对动脉瘤瘤颈的显示比2D-DSA高48.2%,对AVM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构筑显示方面二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管内斑块形态的显示3D-DSA比2D-DSA高30.7%,对血管狭窄率的精确测量3D-DSA比2DDSA高42.3%。在治疗方面:3D-DSA联合roadmap技术与2D-DSA联合roadmap技术相比较,在手术时间与X射线曝光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oadmap成像次数、造影剂用量和X射线辐射剂量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2D-DSA相比,3D-DSA联合roadmap技术在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成像次数、造影剂用量、X射线剂量、手术时间和X射线曝光时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 ROADMAP 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 颅内动脉瘤 脑动静脉畸形 脑动脉狭窄
下载PDF
3D-DSA与MRI影像融合技术及其在脑动静脉畸形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乾 任彤 +3 位作者 黄巍 韩凯伟 钱康 黄承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3D-DSA与MRI影像融合技术及其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例脑AVM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3D-DSA、MRI和MRA检查,在Philips大平板DSA机(Allura Xper FD20)的后处理软件Interventional tool上进行DSA-MRI融... 目的探讨3D-DSA与MRI影像融合技术及其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例脑AVM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3D-DSA、MRI和MRA检查,在Philips大平板DSA机(Allura Xper FD20)的后处理软件Interventional tool上进行DSA-MRI融合,并做术前评估。结果融合过程中,采用MRA-DSA图像进行人工配准的方法更可靠、易行,经上述方法处理得出的DSA-MRI融合影像,可清楚显示AVM的血管构筑及其与脑组织、血肿的空间位置关系。结论 3D-DSA与MRI影像融合技术对显示脑AVM与脑组织的位置毗邻关系有重要价值,对AVM的术前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影像融合 3d-dsa MRI 治疗策略
下载PDF
3D-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造影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黄文诺 王立富 +6 位作者 王书祥 孙陵 吕朋华 王福安 蔡明玉 耿素萍 葛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2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旋转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三维重建(3D-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先行常规DSA造影,其中76例因发现病变或病变部分血管显示欠佳,行3D-DSA检查。结果 76例造影中,28例3D-DSA与常规DSA无... 目的探讨旋转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三维重建(3D-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先行常规DSA造影,其中76例因发现病变或病变部分血管显示欠佳,行3D-DSA检查。结果 76例造影中,28例3D-DSA与常规DSA无显著差异,48例不同程度丰富或改变影像学诊断。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造影与治疗中,3D-DSA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血管狭窄段的轮廓改变,准确判断狭窄程度和范围,是对常规DSA造影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剪影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3D-DS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脑血管造影阴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伟 郭庆东 +3 位作者 付洛安 张磊 胡世颉 费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原因及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再次造影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至2012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造影结果呈阴性的63例患者,其中62例遵医嘱第二次行3D-DSA...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原因及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再次造影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至2012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造影结果呈阴性的63例患者,其中62例遵医嘱第二次行3D-DSA检查,1例等待复查期间再出血死亡。结果其中5例复查发现颅内动脉瘤,4例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1例因动脉瘤微小观察随访治疗。结论血管痉挛、微小动脉瘤是SAH首次造影阴性的重要原因,SAH的患者首次造影阴性应重复血管造影检查,3D-DSA在复查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血管痉挛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3D-CTA及3D-DSA影像诊断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宗明 张宗军 +2 位作者 周长圣 贾传海 卢光明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评价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及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双源CTA和DSA影像学资料,将其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诊断符合率以及动脉瘤... 目的评价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及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双源CTA和DSA影像学资料,将其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诊断符合率以及动脉瘤特征和载瘤血管的显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1例患者共检出动脉瘤56个。双源CTA检出49例54个动脉瘤,灵敏度为96.1%,符合率为97.4%;DSA检出49例54个动脉瘤,灵敏度为96.1%,符合率为97.9%。直径在3.1~5mm和5.1~10mm之间的动脉瘤的检出上,3D-CTA和3D-DSA相等。结论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上,3D-CTA和3D-DSA各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三维CT血管造影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基于3D-DSA双容积重建的单模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9
作者 范良好 熊叶 +4 位作者 赵兵 钟鸣 谭显西 郑匡 李则群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3D-DSA双容积重建的单模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经血管内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的137例患者的临床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资料。结果137例患者中共152个颅内动脉瘤... 目的探讨基于3D-DSA双容积重建的单模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经血管内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的137例患者的临床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资料。结果137例患者中共152个颅内动脉瘤,其中多发颅内动脉瘤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其中117个颅内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35个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随访发现动脉瘤完全闭塞123个(80.9%),瘤颈残留17个(11.2%),瘤腔残留12个(7.9%)。结论基于3D-DSA双容积重建的单模融合技术能够更好发现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残留或复发,并能排除金属伪影的干扰,提供更直观、清晰的重建影像,在DSA随访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DSA 颅内动脉瘤 图像融合 随访
下载PDF
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瑞宏 胡立斌 +1 位作者 付海鸿 张思迅 《中国医疗设备》 2008年第9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使用PHILIPS Allura Xper FD20血管造影机对疑有颅内血管病变的25例患者进行常规DSA和旋转DSA检查,通过遮盖表面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三维重建方...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使用PHILIPS Allura Xper FD20血管造影机对疑有颅内血管病变的25例患者进行常规DSA和旋转DSA检查,通过遮盖表面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三维重建方法进行颅内血管重建。结果通过3D-DSA检查24例患者确诊为颅内动脉瘤(26个动脉瘤),1例确认为后交通动脉起始端壶腹样膨大。在3D-DSA检查中25例患者病变血管的位置清晰可见,24例患者26个动脉瘤的形态、瘤颈尺寸、与相邻血管间的关系均可清晰显示或测量。结论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造影中可作为一个重要手段,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三维重建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3D-CTA、3D-DSA对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价值的对比 被引量:14
11
作者 何文根 谭显西 +5 位作者 赵兵 诸葛启钏 陈伟建 李连进 范良好 钟鸣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91-195,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 8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同时进行了3D-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igi...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 8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同时进行了3D-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检查,用2种方法分别评价动脉瘤的检出率,测量瘤颈和瘤体长径。结果 88例患者,3D-CTA检出75例患者中80个动脉瘤,13例患者未检测到动脉瘤,3D-DSA检出78例患者中90个动脉瘤,10例患者未检测到动脉瘤。3D-CTA检测动脉瘤患者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2%、100.0%、100.0%和76.9%。对所有动脉瘤以及长径为≥5mm、3~5mm、≤3mm的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8.9%、100%、93.3%、57.9%。3D-CTA和3D-DSA所测动脉瘤瘤颈和长径经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检验,两种方法所测瘤颈(ρ=0.94,P<0.01,R2=0.88)和长径(ρ=0.93,P<0.01,R2=0.86)有强相关;Wilcoxon配对符号秩检验3D-CTA和3D-DSA所测瘤颈(Z=-1.49,P>0.1)和长径(Z=-1.33P>0.1)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3D-CTA对长径>3mm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常规筛查方法。但对长径≤3mm的颅内动脉瘤仍有部分漏诊,3D-CTA检查未发现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进一步3D-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3D-DSA技术及其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虎 陆忠烈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4期619-621,共3页
旋转DSA技术早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第一次被应用在神经放射学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种医学图像处理软件相继被应用,使得图像三维重建技术与旋转DSA有机地结合(3D-DSA),可以通过一次旋转投照获得满意的三维血管影像... 旋转DSA技术早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第一次被应用在神经放射学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种医学图像处理软件相继被应用,使得图像三维重建技术与旋转DSA有机地结合(3D-DSA),可以通过一次旋转投照获得满意的三维血管影像,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及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3D-DSA技术及其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三维重建
下载PDF
3D-DSA、TCD及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系统TIA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宇 帅杰 陈飞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2期2583-2584,2638,共3页
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经颅多普勒(TCD)和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颈动脉系统患者进行3D-DSA、TCD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颈动脉3D-DSA异常18例(28.6%),脑3D-DS... 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经颅多普勒(TCD)和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颈动脉系统患者进行3D-DSA、TCD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颈动脉3D-DSA异常18例(28.6%),脑3D-DSA异常48例(76.2%),二者均异常12例,大多为颈动脉轻-重度狭窄;TCD异常45例(71.4%,此45例脑3D-DSA也异常);颈动脉超声异常24例(38.1%,其中颈动脉3D-DSA异常18例)。结论3D-DSA、TCD和颈动脉超声3种方法联合应用,可对颈动脉系统的TIA病因及诊断作出客观评价。DSA是评价头颈部血管狭窄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金标准,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一步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经颅多普勒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3D-DSA在颅内动脉壶腹与小型动脉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卫华 庹艳红 雷红卫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4年第7期49-50,4,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壶腹与小型动脉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CT血管造影(CTA)颅内动脉壶腹与小型动脉瘤鉴别困难患者先做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再做3D-DSA得到三维图像并进行分析。结果:3...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壶腹与小型动脉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CT血管造影(CTA)颅内动脉壶腹与小型动脉瘤鉴别困难患者先做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再做3D-DSA得到三维图像并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动脉壶腹12例,小型动脉瘤26例,均得到正确诊断。结论:3D-DSA一次成像就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到更加真实全面的信息,对颅内动脉壶腹与小型动脉瘤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脉壶腹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3D-CTA与3D-DS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随访对比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华 姚声涛 +10 位作者 李刚 范瑞明 夏湘平 焦松 韩冲 曾尤超 刘锐 唐均 曹芳 吴海涛 孙晓川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01-505,共5页
目的通过与3D-DSA比较,探讨3D-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观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在显微镜下经翼点入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均接受3D-CTA和3D-DSA随访的患者。有41例患者随访,44个夹闭... 目的通过与3D-DSA比较,探讨3D-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观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在显微镜下经翼点入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均接受3D-CTA和3D-DSA随访的患者。有41例患者随访,44个夹闭动脉瘤纳入研究。以3D-DSA为参考标准,分别评价3D-CTA检查发现动脉瘤残留、复发,以及载瘤动脉狭窄、闭塞的灵敏性、特异性及阳性、阴性预测率。结果有1例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患者,3D-CTA及3D-DSA检查均发现动脉瘤残留,未发现动脉瘤复发病。另外有1例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患者,3D-CTA及3D-DSA检查均发现载瘤动脉闭塞,未发现载瘤动脉狭窄病例。3D-CTA评价动脉瘤残留及载瘤动脉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阴性、阳性预测率均为100%,准确性与3D-DSA一致。结论随着高分辨率CT的应用及软件技术的发展,3D-CTA能够作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的常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术后随访
下载PDF
2D-DSA与3D-DSA在颈动脉狭窄诊治中的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书瀚 万圣云 +6 位作者 丁洋 孔令尚 叶琨 常聪聪 刘彪 沈奥林 魏凯凯 《现代临床医学》 2018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比较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在颈动脉硬化狭窄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经颈动脉彩超或者CTA发现的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36例,共计72条颈动脉,入院均行常... 目的:比较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在颈动脉硬化狭窄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经颈动脉彩超或者CTA发现的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36例,共计72条颈动脉,入院均行常规2D-DSA、3D-DSA检查,比较二者在狭窄程度判断、溃疡斑块的检出、手术适应证评估上的差异。结果:2D-DSA与3D-DSA在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上的诊断价值相当,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697),其中2D-DSA得出的狭窄度平均值(42.59%)稍低于3D-DSA(49.86%);2D-DSA与3D-DSA在颈动脉溃疡斑块检出能力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2D-DSA与3D-DSA在颈动脉狭窄手术适应证评估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症状组(P=0.031)及无症状组(P=0.03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D-DSA作为2D-DSA进一步的检查方法,在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适应证评估能力上存在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手术适应证
下载PDF
注射速率、对比剂剂量对3D-DSA脑血管造影成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聂少锋 薛萍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21期2799-2801,共3页
目的研究注射速率、对比剂剂量对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成像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城医院需行3D-DSA脑血管造影的310例颅内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注射速率和注射... 目的研究注射速率、对比剂剂量对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成像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城医院需行3D-DSA脑血管造影的310例颅内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注射速率和注射剂量分为A组(1.5 mL/s、350 mgI/mL)77例、B组(3 mL/s、350 mg I/mL)79例、C组(1.5 mL/s、400 mgI/mL)78例和D组(3 mL/s、400 mgI/mL)76例;分别计算各组患者轴位图像上颈内动脉岩段(C2)、眼段(C6)、大脑中动脉水平段(M1)、大脑前动脉水平段(A1)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检测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血肌酐(Scr)值;并对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图像进行评分。结果各组患者造影前后的Sc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的C2段、C6段、M1段、A1段SNR值及CNR值明显高于C组,C组明显高于B组,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的VR图像评分及MIP图像评分[(4.89±0.38)分、(4.91±0.32)分]明显高于C组[(4.75±0.41)分、(4.53±0.34)分],C组明显高于B组[(4.19±0.35)分、(4.00±0.39)分],B组明显高于A组[(3.50±0.39)分、(3.48±0.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 mL/s的注射速率和400 mgI/mL对比剂注射量可以有效提高3D-DSA脑血管造影成像效果,且在一定速率和剂量范围内不会使患者血清Scr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成像 注射速率 剂量对比剂
下载PDF
3D-CTA与3D-DSA在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俊平 龙治华 焦慧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分析三维C T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在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 目的分析三维C T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在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疑似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纳入研究,均行3D-CTA与3D-DSA检查,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比较3D-CTA与3D-DSA检查准确性。结果 3D-CTA诊断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灵敏度为91.46%(75/82),特异度87.50%(7/8),准确性91.11%(82/90);3 D-D S A诊断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灵敏度为9 8. 7 8%(8 1/8 2),特异度100.00%(8/8),准确性98.89%(89/90),Kappa值均>0.4;3D-DSA检查方式灵敏度与准确性均明显高于3D-CTA检查方式(P<0.05)。结论相较于3D-CTA,3D-DSA诊断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造影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 诊断
下载PDF
3D-DSA在颅内微小动脉瘤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威威 范文辉 +2 位作者 杜柏林 胡庆华 罗菊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5期761-763,共3页
目的探讨3D-DSA在颅内微小动脉瘤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8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动脉瘤可疑的患者行常规DSA,并行3D重建,比较常规DSA与3D-DSA对颅内微小动脉瘤检出率的差异,同时基于3D-DSA显示动脉瘤情况指导临床选择最... 目的探讨3D-DSA在颅内微小动脉瘤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8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动脉瘤可疑的患者行常规DSA,并行3D重建,比较常规DSA与3D-DSA对颅内微小动脉瘤检出率的差异,同时基于3D-DSA显示动脉瘤情况指导临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结果常规DSA发现57例75个动脉瘤,其中直径≤5mm动脉瘤39个,直径>5mm动脉瘤36个;3D-DSA发现69例86个动脉瘤,其中直径≤5mm动脉瘤50个,直径>5mm动脉瘤36个,微小动脉瘤(直径≤5mm)检出率3D-DSA较常规DSA提高22%。依据3D-DSA显示动脉瘤的位置、瘤颈大小、瘤体与载瘤动脉关系,有40例患者分别选择手术或介入治疗,其中20例行动脉瘤夹闭术,13例行介入栓塞术,7例行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术。结论 3D-DSA能明显提高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检出率,在显示瘤颈大小、载瘤动脉和瘤体结构方面明显优于常规DSA,并有助于指导动脉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移植肾吻合口假性动脉瘤3D-DSA腔内修复初步效果
20
作者 张鲲鹏 刘京礼 +1 位作者 桑桂凤 杨牟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5期773-776,共4页
目的总结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腔内修复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行腔内修复的4例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病人的3D-DSA影像资料,其中1例病人在二次手术时行第2... 目的总结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腔内修复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行腔内修复的4例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病人的3D-DSA影像资料,其中1例病人在二次手术时行第2次3D-DSA检查。结果 5次3D-DSA经容积重建(VR)获得的三维图像均能清楚显示吻合口假性动脉瘤瘤颈及其与邻近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为腔内覆膜支架置入和球囊扩张提供最佳的工作角度。结论在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病人需要进行腔内介入手术干预时,3D-DSA可作为一项重要的诊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动脉瘤 假性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成像 三维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