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北防护林工程科学绿化策略研究
1
作者 张英团 邹翠翠 +1 位作者 陈俊松 刘永杰 《中国林业经济》 2023年第4期27-32,共6页
科学绿化是我国多年开展国土绿化的实践总结,也是新时期我国进行生态建设的根本遵循。三北工程区作为我国开展国土绿化、深入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主战场,贯彻落实科学绿化理念,对提高三北地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促... 科学绿化是我国多年开展国土绿化的实践总结,也是新时期我国进行生态建设的根本遵循。三北工程区作为我国开展国土绿化、深入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主战场,贯彻落实科学绿化理念,对提高三北地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促进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新时期科学绿化总体要求为主线,对三北防护林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从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近自然林业、科学划定绿化空间、以水定林草、强化科技支撑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绿化 三北防护林工程 发展策略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研究——以山西省中阳县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晓慧 陈永富 +2 位作者 陈尔学 张元应 雒艳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1-175,267,共5页
以山西省中阳县为试验区,利用遥感监测和地面调查所形成的工程进展基础数据,应用价值量对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计量,并在GIS支持下获得三北防护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图,为评价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质量和成效提供依据,同时为开展... 以山西省中阳县为试验区,利用遥感监测和地面调查所形成的工程进展基础数据,应用价值量对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计量,并在GIS支持下获得三北防护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图,为评价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质量和成效提供依据,同时为开展生态补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中阳县三北防护林工程改善生态环境成效显著,单位面积年平均生态效益为40 807.05元/(hm2.a),年生态效益总价值为3.08×109元/a。从分布状况来看,土石区立地条件比黄土区好,大量分布着天然次生林,土石区防护林生态效益价值量大于黄土区,土石区和黄土区防护林单位面积年平均生态效益价值分别为42 800.98和37 342.20元/(hm2.a)。从植被类型来看,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单位面积年平均生态效益价值量大于灌木林,分别为44 618.59和37 414.95元/(h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北防护林工程 生态效益 遥感监测 GIS 中阳县
下载PDF
近30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区中阳县土壤侵蚀变化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晓慧 陈永富 陈尔学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共5页
基于遥感和GIS,应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对比分析中阳县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后1978年、1992年和2006年的土壤侵蚀量变化,掌握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影响,为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中阳... 基于遥感和GIS,应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对比分析中阳县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后1978年、1992年和2006年的土壤侵蚀量变化,掌握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影响,为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中阳县土壤侵蚀面积减少,比工程建设初期减少了305.56km2,土壤侵蚀强度降低,从建设初期的极强烈侵蚀成为中度侵蚀。从1978-1992年,中阳县发生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减少了145.52km2,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降低了1 619.04t.km-2.a-1,尽管土壤侵蚀强度仍然为极强烈,但是整体来说土壤侵蚀治理初步呈现好转。从1992-2006年,中阳县发生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减少了160.01km2,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降低了5 962.57t.km-2.a-1,土壤侵蚀强度从极强烈降低到中度,土壤侵蚀面积中有588.60km2侵蚀强度降低,占侵蚀面积的75.21%,土壤侵蚀呈现逆转趋势。土壤侵蚀强度降低的土地,主要是由于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和加强林地管护,以及农田基本建设工程改造坡耕地成为梯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北防护林 土壤侵蚀变化 RUSLE 中阳县
下载PDF
生态修复项目对自然与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曹世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1-108,共8页
1978年以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生态修复项目,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项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为了讨论这些项目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影响、及其应用前景,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综述与展评,研究环境修复政策与社会可持续... 1978年以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生态修复项目,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项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为了讨论这些项目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影响、及其应用前景,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综述与展评,研究环境修复政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30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以及其他环保政策使项目区的绿色植被覆盖度迅速提高。但是与撂荒地的自然恢复过程相比,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降低了总的植被覆盖度,导致退化土地面积增加,加剧了当地的沙漠化;同时,由退耕引起的粮食减产部分可以通过在更适宜地区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来补偿,退耕还林工程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没有造成负面影响。在大规模环境修复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中国人民对环保政策的态度也在平稳进步。与其相反,由于天然林保护项目所实施的禁采、禁牧政策缺少必要的补偿措施,对当地居民的生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由于只有极少数人认为植树种草应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当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结束后,许多已修复的植被面临被再一次开垦的危险。由此可见,通过改进农业技术和提供适当的生态补偿,可以在改善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避免贫困与环境恶化。同时,必须警惕不适当的技术和政策对环境和社会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政策 环境修复 粮食安全 生态补偿 贫困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天然森林保护项目 三北防护林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